导图社区 社会主义发展史
大学四史中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漫长发展历程。以下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史中的中国党史,包含党的一大定方向、北伐战争掀高潮、井冈星火辟新路、中流砥柱塑道路、中国梦画新蓝图、曲折探索求新路、改天换地兴大业等,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介绍了药剂学的整体框架,详细讨论了药剂学的多个方面。“药用辅料”和“药品相关法规”部分,分别探讨了药物配方中辅料的选择和作用,以及药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第二章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部分,这里重点讨论了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包括药物在体外可能发生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变化。同时,还提到了药物的吸收顺序,这是药物在体内发挥药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发展史
第一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空想社会主义伴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代表人物
16—17世纪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
18世纪空想共产主义阶段
19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地位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与局限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1)经济危机
(2)工业革命
2.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实践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1.唯物史观的创立
2.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工人运动中丰富和完善
1.1848年欧洲革命及其经验总结
2.国际工人协会的创立
3.对巴黎公社经验教训的理论总结
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
第二讲对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一、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时代变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命运之争
(二)列宁对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略讲)
(三)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1917年二月革命
(二)七月事件
(三)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四、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二)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三)开展文化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四)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
五、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苏联模式的形成
(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国家工业化的实施
2.农业集体化运动
3.1936年宪法颁布
(二)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不足
六、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活动
(一)各国共产党的建立
(二)共产国际的创立
共产国际,亦称“第三国际”,是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
第一国际,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即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第一国际。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 第二国际,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起自20世纪初,是相对于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而言。
(三)共产国际的活动
1.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
2.共产国际的中期活动
3.共产国际的后期活动
4.共产国际的解散
首先,解散共产国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德、意、日法西斯就是在反共产国际的旗号下联合起来发动战争的,在这种情况下,宣布解散共产国际,不但利于揭穿法西斯的谎言和诬蔑,而且有利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其次,法西斯掀起的世界战争使各国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和尖锐,每个国家共产党人都需要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面临的任务。共产国际这一组织形式显然不适应各国无产阶级面临的复杂斗争,它的存在越来越成为各国工人政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七、苏联模式的推广与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一)苏联模式的推广与影响
1.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2.在亚洲社会主义国家
(二)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八、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革新尝试
(一)苏联的革新与调整
1.赫鲁晓夫时期的调整
2.赫鲁晓夫之后的苏联革新
(二)东欧国家的革新探索
九、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跌入低潮
(一)苏东剧变的过程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终解体。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
外部原因
西方敌对势力先后和交替使用扼杀、遏制与和平演变战略。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使用“扼杀”手段,并认识到从外部强攻是攻不破的,而且很可能愈攻凝聚力愈强,必须变换策略,改为从内部攻,因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内部原因
其一,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和弊端是重要因素
其二,对社会主义的扭曲和背叛以及理想信念的丧失是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表现为:改革的错误导向,领袖们的背叛,苏联共产党的蜕化和变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丧失。
(三)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跌入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