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商业银行
考研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知识点的一些总结,主要涵盖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风险特征、经营管理以及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详细阐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可以分为三类: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
编辑于2024-07-21 19:53:14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基础知识与地位
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银行持股公司制
资金利用效率高
经营非银行企业 资金来源+客户群体
经营非银行业务 增加赢利
单一银行制
成本低 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
不易垄断
服务质量高
总分行制
规模效益
资金使用效率高
分散风险
总分行制大银行 利于监管
商行作用地位
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
全国票据结算中心
经营项目多经营业务广
经营模式
分业
降风险
缺点
限制业务范围 渠道少 利润少
难以业务分散化分散风险
导致我国保险业发展缓慢 信托业萎缩 我国金融机构缺乏规模效益与国际竞争力 降低资金配置与使用效率
混业
提效率
优点
提效率 规模经济
风险信息共享 优质客户 降信用风险
业务
负债业务
存款性负债
ATS(自动转账服务)一个支票账户(无息存一美元)一个储蓄账户(有息)
二者都是为了规避Q条例 本质一样(换个名)
NOW(可转让支付命令)NOW账户
MMDA(银行的货币市场基金)
NCDS(大额 可转让 定期存单)
借款性负债
同业拆借
大额 隔夜R 短期 信用拆借
像央行借款
再贴现(质押贷款) 再贷款(信用贷款)
回购协议
发行金融债券
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资产业务
现金项目(一级准备)
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
超额存款准备金
库存现金
在途资金
存放同业
证券投资(二级准备)
贷款(最为重要)
贷款分类
时间:短贷中贷长贷 <1年 1-10年 >10年
定价:固R 浮R
对象:工商业 农业 消费者 同业贷款
能否正常收回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损失
贷款损失准备
名解:银行为了防止贷款未收回导致银行其他损失而提前拿出部分资金用来冲抵。
分类
普通准备金 1%
专项准备金
正常 关注2% 次级25% 可疑50% 损失100%
特别准备金
针对某国家某地区
6C原则
品德
能力
资本
担保或抵押
环境
连续性
表外业务
狭义表外
担保
备用信用证
商业信用证
银行承兑汇票
票据发行便利
企业可以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银行名义发行票据 银行收手续费并且包销
金融衍生品
贷款承诺
银行承诺一定期限内按照约定金额、利率随时向应客户要求向客户提供信贷服务 收佣金
贷款出售
将贷款视作可销售资产 出售贷款银行获取手续费
中间表外区别(简答)
表外未来可能入表 中间不入表
表外未来有风险 表内基本无风险
表外有一定资本金支持 表内无需资本金支持
表外监管较为严格(衍生品) 表内监管宽松
中间业务
结算业务
汇款
托收
信用证
代收
代客户收取款项
租赁
金融租赁(融资性租赁)
只负责资金(给货物其他自己来)
经营租赁(服务租赁)
提供货物以外承担设备保养、维修、配件供应、技术培训
信托
个人信托
法人信托
保管业务
信息咨询
信息中介
商行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
理论观点
负债是银行前提
资产规模受负债规模限制
银行只能在既定资产规模上做资产结构化调整
资产期限与负债匹配 注重资产流动性 充足性
本质:指导商行买哪些资产
理论分类
真实票据理论
理论
商行资金来源是短期临时性存款, 为保证随时偿付提存 资产要保持流动性 因此银行只适合发与商品联系相关的短期商业贷款
评价
优点:强调安全性与盈利性
缺点:忽略了盈利性
忽略了短期存款中的沉淀部分与长期存款的比例上升 忽略了银行来掘资金潜力
自偿性未必能保证贷款必定收回
自偿性贷款随商业周期波动而波动 影响金体系稳定
可转换理论
背景
政府借债需要
商行持有政府债券增多
金融资产流动性变强
理论
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资产是否能够转让变现
评价
优点:银行资产范围扩大 业务经营更加灵活多样
缺点
强调证券转手忽视证券质量,忽略物质保证,导致信用膨胀
未重视经济状况影响 未考虑经济危机时 大量抛售证券价格下跌导致银行资产巨额损失
预期收入理论
背景
二战后各地重建 大量资金需求
消费信贷需求的增长
理论
资产到期偿还或转让变现关键在于未来的收入是否有保障
评价:重盈利性
优点
扩大银行资产配置范围
通过发放中长期贷款 更加支持实体经济
缺点
资产经营完全建立在预期上 不可靠
资产期限长 不确定性上升 风险上升
银行出现期限错配导致流动性风险
超货币供给理论
信息中介
负债管理理论
理论观点
负债非既定,由银行扩张 银行控制资金来源 经营重点 资产转为负债
评价
优点
银行活力大大增加 充实银行资本 扩大规模
缺点
加剧银行竞争提高银行吸收资金成本 导致银行存贷息差变小 银行利差变少 盈利状况恶化
更多通货转为存款 增大货币乘数 加剧通胀 使商行资金运用更加冒险 风险增大
在竞争中 大银行优势 加剧银行倒闭与兼并
分类
购买理论
理论:银行主动购买负债 被动存款变为主动借款
内容:购买资金增强流动性 摆脱存款数额对贷款数量限制
评价
优点:银行更加主动吸引资金 促进经济增长与信用扩张
缺点:刺激商行扩大负债,盲目竞争,加重债务危机与通胀
销售理论
理论:银行是金融产品制造者 中心:推销这些产品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利率敏感性缺口
久期缺口
子主题
商行面临的风险与问题
风险
信用风险(还不上)
措施
分散化
信用审核
限制性条款
贷款专业化
贷款承诺
与客户长期联系
流动性风险:银行挤兑导致无足够现金兑付导致破产
原因
基本面因素 操作风险 经营问题导致
市场情绪 挤兑(道听途说)
措施
足够的一级准备 与 二级准备
存款准备金制度
市场风险
利率风险
法:久期管理
汇率风险
法: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
操作风险
交叉风险
同业拆借还不上 各银行之间互相拆借
措施
规定同业拆借负债不能超过总负债三分之一
将同业负债规模纳入MPA考核
国家转移风险
国家风险 国家也会破产没钱还
转移风险 国家资本金融账户管制 美国冻结欧洲俄罗斯账户
问题
信息不对称问题
交易前:逆向选择问题
案例:好坏各占一半 买方折中价买 好的觉得便宜不卖推出市场 坏的比例上升 买方继续下调预期价格 好的继续退 直至好的全部退出市场
金融市场的逆向选择
证券市场
好公司风险低回报率低价格高 坏公司风险高回报率高价格低 投资者折中回报率 好公司不愿卖退出市场 坏的比例上升
方法
加大信息披露
但存在搭便车问题买信息 买低估证券 其他人跟着买 证券价格上升 收益变少 甚至低于 收益减信息 没人原因买信息
把资金交给证券公司 较强信息把控能力
贷款市场
原因
融资者信息永远多于银行 反正还不上所以高利率也无所谓
方法
信用审核
与客户长期联系
贷款承诺
贷款专业化
抵押品
保险市场
原因
保险公司不知投保人风险程度 折中保费
保费不合适
低风险人群觉得保费高不买
高风险觉得便宜买 导致都是高风险
易亏损提高保费 买的人更少
方法
加强信息披露
全民投保
交易后:道德风险问题
解释:某一方行为无法被观察时,影响与该事件联系支付报酬的概率分布 (人话版:买保险后不提防)
贷款市场
原因:借到钱后干高风险活动
挣钱
还不上
解决方法
限制性条款
客户长期联系
补偿余额
保险市场
原因:买保险后减少提防或故意骗保
法:风险共担(如保险保70%)
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人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
代理人偏离目标函数损害委托人利益
方法
股东而言
加强监督
激励机制
收购市场 公司不行收购换管理层
债权人
要求高收益率
限制性条款
储户银行道德风险
银行用储户钱从事高风险投资
法
资本资产限制
鼓励资产多样化 限制贷款数量
注册审查
全国性 10亿 城商行1亿 农商行5000万
CAML评级
资本充足率
资产质量
管理状况
收益
流动性
分业经营
存款保险制度
吸收多少存款交多少保费
目标:维护存款人利益,金体系稳定
评价
优
保障储户利益
提升银行公信力 抑制银行挤兑 金体系稳定
缺
加剧道德风险(反正有保险)银行从事高风险
大到不能倒
政府会保大银行
道德风险
改进方法
不同商行差异化保险制度
有限赔付
同业存款也有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原因
宏观经济形势稳定
可以提高市场对中小银行信心
无存款保险制度 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
更助长道德风险
市场利率化改革加剧商行经营风险与破产可能
商行监管
资本金要求
拨备=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银行资产准备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别准备)÷ (次级贷+可疑+损失) ≥150 %
巴塞尔协议
巴一(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计算与资本标准的协议) 1988年七月主要考虑信用风险
产生原因
布雷顿森林破产
各国开放资本金融账户
跨国银行设立分部
监管套利
金融衍生品发展
原本监管体系(表内监管)
无法覆盖全部风险
各国商业银行权益乘数不同
不平等竞争
拉美债务危机
国家也会破产
评价
优点(一一对应原因)
统一监管标准
解决监管套利
引入表外监管尤其是
资产充足率指标
解决不同权益乘数导致不公平竞争问题
巴一对OECD国家与非OECD国家不同对待 考虑国家风险
缺点
风险覆盖不全 风险理解片面
银行资产多 仅分为四档权重太少 资产对利率敏感性下降 银行高风险业务
OECD作为评判标准不科学不合理
资本范围过于主观
忽略了商行内部管理重要性 非强制措施 仍有监管套利
内容
资本分类
核心资本(>50%)
股本
普通股
非累计非赎回优先股
公开准备金
股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一般风险准备
附属资本
未公开准备金
资产重估准备金
普通准备金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
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8%
核心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4%
巴二(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04年6月
背景
风险权重方法遇到挑战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考虑不足 巴一考虑信用风险
危机警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更改现有国际金融监管标准
技术可行性
学者建立许多数学模型
为制定新资本框架提高可能性
内容(三大支柱)
最低资本要求
资本范围
核心资本
附属资本
三级资本
短期次级贷 覆盖市场风险
风险加权资产
资产≥8%×(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资本+操作风险资本)
信用风险
内部评级法
外部标准法
市场风险
强调利率风险
标准计量法
内部模型评级法
操作风险
基本指标法
标准法
高级计量法
监管当局的监管
确保银行内部评估
解决银行内控多问题
市场纪律
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