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困扰解答手册
我是高敏感度的人,我怎么和其他人相处?我对自己不满意怎么办?我想获得鼓励,怎么做?我总是想起不开心的事怎么办?情绪低落怎么办?我如果真的得了精神疾病怎么办?这些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过,拿起解答手册,看看办法吧!
编辑于2024-07-27 23:10:03内心问题集 解答手册
我对自己不满意,怎么才能改变自己?
“改变性格”永远没有尽头,没有必要改变性格!
如果一直尝试改正自己的缺点,几年后你又会发现自己新的缺点,就会陷入无限的循环之中。一旦开始想要改正缺点,就会花费一生的时间。
改变性格,不如改变行为
通过改变行动,至少能够赢得他人的好感。只要能够改变周围人的看法,就能解决问题。
“内容积极的3行日记”锻炼正面思考
在每天晚上写出3件当天自己感觉快乐的事,或者积极的事。( 一开始哪怕写“今天天气很好”“午饭很好吃”也可以 )
请在睡前15分钟之内写这个日记。
千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写负面的内容。最好忘记容易引发负面思考的事情。
我想获得鼓励,但是没人鼓励我,我该怎么办?
“自我肯定感”、“重要的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受”。
认为自己能做到
认为自己的人生有价值
有自己的见解
认为自己被需要
喜欢自己
渴望享受人生
每天都很快乐
想活着
请你记得,自我否定会让你更加难过!存在自我否定感的人对所有的事情都会加上“负面”的滤镜。
存在自我否定感的人,即便得到他人的表扬和鼓励,也会认为对方并非发自内心地肯定自己。即便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也会认为只是碰巧运气好而已。
用“自我接受”来消除自我否定感
“自我否定→自我接受→自我肯定”
毫无保留地接受这个拥有许多缺点、总是失败、负面的自己。认为“现在这样就好”“做真实的自己”“像现在这样生活”就是“自我接受”。
顺其自然就好,除了顺其自然之外也别无他法,只能顺其自然。
“这样就好”仿佛一句魔咒,可以使消极的人也能够接受自己。
“自我接受的4行日记”
在“内容积极的3行日记”之前增加“1行负面内容”即可。
在写出“1行负面内容”的同时,还要写出相应的“反馈”,这是实现“自我接受”的秘诀。
自我肯定感×经验=自信
我是高敏感度的人,我很苦恼,怎么办?
你真的是高敏感度的人吗?
“遇到一点小事都很敏感,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
“为什么只有我会如此敏感”
高敏感度并不是疾病
高敏感度的人(Highly Sensitive Person,HSP),指的是天生敏感,对周围的刺激和他人的感情会做出过度反应的人。与他人相比“神经的传输更加敏感”。
高敏感度只不过是比他人感知更加敏感的一种特性,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高敏感度的人4个特点
思维方式复杂,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开始行动
对刺激过于敏感,容易感到疲劳
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容易与他人产生共鸣
所有的感觉都很敏锐
“上述4项‘全部’符合才属于高敏感度的人。”只符合3项的人并不属于高敏感度人群。
应对高敏感度的方法
(1)尽量回避刺激自己的敏感性的事情
(2)预防过度的刺激(太阳镜、耳机)
(3)充分休息
(4)不要过度勉强自己
(5)创造一个让自己感觉舒适的环境
(6)不要改变自己,寻找合适自己的东西
(7)与克服缺点相比,更重要的是发挥优点
(8)关注“高敏感度”好的一面
(9)不要同时进行多项工作,一个一个完成
(10)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划清界限
(11)表现自己
(12)寻找值得信赖的伙伴
(13)让身边的人理解自己的“高敏感度”
我见到陌生人都很容易紧张,想逃避,怎么办?
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和紧迫感,能够提高行动表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在紧张时用语言安慰自己
最好将负面的语言变成正面的语言,比如“现在的紧张情绪刚刚好,能够使我发挥出全部的实力”。
紧张并不是“失败的预兆”而是“成功的预兆”。
保持充足睡眠
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就可以让交感神经彻底地稳定下来。 (“我明明睡了7个小时,可还是非常紧张”。这样的人属于平时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比如平时睡5个小时,只有1天睡7个小时,并不能立刻使自己变成“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的人”。)
要想提高自己对紧张的抵抗力,最好养成保证7小时睡眠的习惯。
提高血清素水平
能够激活血清素,就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
最有效地激活血清素的方法就是“早起散步”。
1分钟缓解紧张
正确的深呼吸
首先深深地吸气,然后用吸气2倍以上的时间呼气。此外,在呼气的时候持续10秒以上(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持续20秒以上),采取腹式呼吸法将体内的空气全部呼出非常重要。
伸展背部肌肉
舒展背部肌肉、改善姿势的动作能够激活血清素,减轻紧张感。
如果是坐着的时候,首先伸展背部肌肉,摆出自己感觉最舒服的姿势,然后按照前面的方法正确地进行深呼吸。
如果是站着的时候,请想象头部上方有一根线在拉扯自己,笔直地伸展背部,不要去思考“别紧张”,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伸展背部上。
保持微笑
“表情”也和血清素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即便你其实并不高兴,但只要做出微笑的表情,就可以激活血清素,提高自己应对紧张的能力。
我经常感觉愤怒,我怎么办?
愤怒就是“肾上腺素上升”和“交感神经兴奋”。
察觉到自己的愤怒情绪
只需要在“愤怒的情绪即将爆发的时候”在心中对自己说“我生气了”。“我生气了。我生气了。我生气了。”请在心中默念3次。
如果这样仍然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愤怒情绪,就继续在心中分析自己的状态。“我现在感到非常地生气,我觉察到了自己愤怒的情绪,但是我无法控制这种愤怒的情绪,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控制愤怒
”6秒规则“
肾上腺素分泌的高峰期是愤怒的情绪爆发之后“6秒”,只要能够度过最初的6秒钟,接下来我们就能够逐渐地恢复冷静。
在大脑之中缓慢地从1数到6,或者缓慢地按顺序说出眼前能够看到的6个物体的名字,比如“桌子、荧光灯、窗帘、书架、冰箱、钟”。也可以在心中重复“我生气了,我生气了,我生气了”来度过这6秒钟。
“40秒规则”
肾上腺素的半衰期是“40秒”,要想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愤怒情绪,就必须充分地利用好“6秒规则”和“40秒规则”。
度过这40秒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呼吸。只要进行2次“20秒的深呼吸”,就刚好过去40秒了。
放慢说话速度
放慢说话的速度不仅能够使你自己的愤怒情绪冷静下来,还能够让对方也冷静下来。
下意识地放慢说话的速度,可以使我们有时间整理自己的呼吸,这也能起到和深呼吸相同的作用。
注意不要跟随对方的节奏,同时用比自己平时说话的速度还慢30%的速度来说话。
感情拔河
“愤怒”会引发“愤怒”,“冷静”则会引发“冷静”
“镜像神经元”神经细胞,在这个神经细胞的作用下我们会无意识地模仿对方的行为。
但只要你不被对方的“愤怒”影响,保持“冷静”,1分钟之后对方也会冷静下来。然后再过5分钟,你就可以和对方进行正常的交流了。
我总会想起不快乐的事,我该怎么办?
不要输出不愉快的记忆,不要将不开心的事情短时间多次讲述,那会使你对这件事形成非常鲜明的记忆,让你难以忘记。
“消除压力的1次规则”
“短时间内重复输出3次就会形成非常鲜明的记忆”,不过如果“只进行1次输出”的话应该没有问题。
“只对自己最信赖的人说一次,然后就再也不提”、“1次发泄之后就将其彻底忘记”
有的人感觉“只发泄1次并没有减轻压力”,这是因为在发泄的时候没有将心中的所有不满和怨气全都发泄出来。既然决定贯彻“1次规则”,就应该在1次输出的时候将全部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出来。
“内容积极的3行日记”
“睡前15分钟”是记忆的黄金时间,所以睡觉前一旦回忆起“不愉快的事情”“痛苦的事情”,就会更进一步加深这些记忆。
人类的大脑不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通过回忆“愉快的事情”,可以将“不愉快的事情”从大脑中赶出去。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彻底结束
“事情结束之后就容易被忘记,没有结束的事情则不容易忘记”。
只有将一件事彻底结束,才能够将其忘记,但如果感情总是被这件事纠缠着,那无论经过多久都无法忘记。
分离“事实”与”感情“
过于强烈的感情会使人无法客观地看待事物。结果更加感情用事,陷入泥沼之中无法自拔。
将大脑中的想法写成文字,就能够将“事实”和“感情”分离。
“贤者的建议”十分钟忘记不愉快
将大脑中所有不愉快的记忆全都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合上笔记本等待10~30分钟,之后再打开笔记本,站在第三者的视角上分析自己之前写的内容。
我总感觉情绪低落,我怎么办?
我该去医院吗?
打铁要趁热”如果在发现症状之后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那么就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使症状得到改善。
一旦感觉“情绪低落”“可能是抑郁症”,最好尽早去精神科接受治疗。症状出现之后拖得越久越难以治愈。
“症状固定”:如果出现症状却不及时治疗,那么这种症状就会变成“理所当然”的状态固定下来。
我要不要多去几个医院看看?
即便你换了主治医师和医院,也没有能够瞬间彻底治愈你的疾病的灵丹妙药。你应该做的并不是更换主治医师或者医院,而是认真地进行“生活疗法”。
不坚持生活疗法,只依赖药物疗法、心理疗法,很难使精神疾病得到治愈。只有搭配生活疗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怎么判断抑郁症状呢?
“最近1个月”和“经常”,“经常”指的是“几乎每一天”。
“心情压抑”和“丧失兴趣”可以说是抑郁症最大的特征。
如果我真的得了精神疾病,怎么办?
精神类的疾病要想100%治愈非常困难。抑郁症即便缓解90%,仍然有50%~60%复发的可能性,因为没有缓解的10%非常难以治愈。
接受疾病,不要“与疾病对抗”,而是将疾病当作自己的一部分接受下来。或者不必等到“疾病完全治愈”,只要感觉自己的症状有所好转,就可以重新回归社会。
越是拼命想要“治愈”的患者,越难以治愈。而接受疾病,放弃治疗的患者,反而恢复得更好,甚至能够接近“彻底治愈”。
接受疾病的特征
你要成为全新的自己!
你想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你有没有想过,恢复到和原来一样不是还会得这种病吗?
你工作“过于认真”得了抑郁症,治好之后你还是这个性格,结果会怎样呢?重蹈覆辙,病症再次复发
你应该仔细地分析自己患病的原因,然后使自己进化成能够游刃有余地面对压力的人。
面对压力时不要总是正面承受,而是要学会巧妙回避。不要过分努力,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即可。
关键不是恢复到“原来的自己”,而是进化成为“全新的自己”!
“疾病很快治愈的人”和“疾病久治不愈的人”的特点
我有时候有想s的冲动,我怎么办?
如果以下你都来不及看的话,看一下《从12层楼跳下已经死过一次的我想要告诉你的事》
“我希望你不要死。”虽然我们不熟识,但如果你自s,我也会感到非常的悲伤。
产生“想死”念头的人,无论是自杀未遂还是自杀成功,绝大多数在自杀前都没有向任何人进行过倾诉。倾诉的目的并不是“解决问题”。倾诉可以缓解压力,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因此,倾诉一定是有效果的。
导致自杀的真正凶手并不是“自杀念头”(想死的情绪),而是“自杀冲动”(瞬间爆发的冲动)。
当产生想死的情绪时,请等待30分钟。为了能够顺利地度过这30分钟,“与他人交流”非常有效。如果实在没有人能够倾诉,可以打给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等电话专线。
即便你对人生感到绝望,人生却并没有对你绝望。你一定还有能够做出贡献的地方,未来在等待着你。
“想死”的人,因为长期以来受这种念头的困扰,所以会认为“这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答案”,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想死”的念头完全是因为大脑内血清素的浓度降低导致大脑产生的“错觉”。就像血糖值下降会使我们感觉到饥饿一样,血清素浓度极度降低会使我们产生“想死”的情绪。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降低导致的抑郁状态,完全可以通过药物,以及“保证睡眠”“运动”“早起散步”“戒酒”等生活习惯来治疗。
如果因为这种大脑内物质的一时失衡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实在是太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