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终始第九法野(一)
这是一篇关于终始第九法野(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凡刺之道,毕于《终始》。主要阐述了中医经络学中的针刺治疗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观察人迎脉和脉口的盛衰来判断病情,并据此进行补泻治疗。
这是一篇关于杂病第二十六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厥,挟脊而痛者,至顶。描述了一种病症的表现及其可能的病理机制。
这是一篇关于厥病第二十四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休息,肝心痛也,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
这是一篇关于热病第二十三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终始第九 法野(一)
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
人迎二盛,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二泻一补,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
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
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
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
脉口三盛,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
所以日二而取之者,太阴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
人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如是者不开
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流淫于中,五脏内伤
如此者,因而灸之,则变易而为他病矣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
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
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
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
坚如其故者,适言虽快,病未去也
补则益实
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
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言虽快,病未去也
故补则实,泻则虚
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
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
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
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
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
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
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
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有夭殃
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
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
所谓平人者不病
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
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
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
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
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
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以饮至剂
如是者,弗灸
不已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
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
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
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
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病在手心主
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病在手少阴
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阴
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
内关不通,死不治
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