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从前的官场愣头青
曾国藩传,该书详细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经历、仕途生涯、军事成就以及对中国近代化建设的贡献等。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编辑于2024-08-05 18:19:41第七章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该书详细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经历、仕途生涯、军事成就以及对中国近代化建设的贡献等。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牛气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4 湘军团队是这样设计出来的,3 曾国藩的第一次自杀和湘潭大捷,2 与咸丰帝的博弈,1 创建湘军的苦心与良心。该书详细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经历、仕途生涯、军事成就以及对中国近代化建设的贡献等。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曾剃头”的长沙之辱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4.遭遇真正挫折:差点被兵痞杀害,3.在长沙,成为众矢之的,2.为什么出山?,1 赴任江西遭遇家·庭变故。该书详细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经历、仕途生涯、军事成就以及对中国近代化建设的贡献等。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第七章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该书详细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经历、仕途生涯、军事成就以及对中国近代化建设的贡献等。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牛气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4 湘军团队是这样设计出来的,3 曾国藩的第一次自杀和湘潭大捷,2 与咸丰帝的博弈,1 创建湘军的苦心与良心。该书详细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经历、仕途生涯、军事成就以及对中国近代化建设的贡献等。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曾剃头”的长沙之辱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4.遭遇真正挫折:差点被兵痞杀害,3.在长沙,成为众矢之的,2.为什么出山?,1 赴任江西遭遇家·庭变故。该书详细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经历、仕途生涯、军事成就以及对中国近代化建设的贡献等。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第四章 从前的官场愣头青
1 郁闷的“副部长”
1849年,升补礼部右侍郎,从虚职变为实职
每八天要去一次圆明园向皇帝汇报事务,叫作“该班”。
如果有什么急事,不到八天就要去见皇帝,叫作“加班”。
每天都要坐班,下属一共一百多人。除了工作,私人应酬也多,所以这一段特别忙,几乎没有片刻闲暇。
升官之后,督促自己继续写日记,专印了一份日记用纸,开始写《绵绵穆穆之室日记》
这些日记体例特别,每日日记分为八栏,分别为“读书”“静坐”“属文”“作字”“办公”“课子”“对客”“回信”,每日按格填写。
工作之余“手不释卷”
更注重实用了
湖湘学风是经世致用,因此曾国藩早就注重研究实际政治。虽然致力理学,但是他并没有被理学遮蔽全部视野。他考察研究范围极广,认为“天下之大事,宜考究者凡十四宗,曰官制,曰财用,曰盐政,曰漕务,曰钱法,曰冠礼,曰昏(婚)礼,曰丧礼,曰祭礼,曰兵制,曰兵法,曰刑律,曰地舆,曰河渠”。这是他与当时诸多理学之士的明显不同之处。
他又加上经济一门。他说:“为学之术有四:曰义理,曰考据,曰辞章,曰经济。”[插图]
道光万年的政治环境,让他做不了什么事
外部:鸦片战争让中华帝国臣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颠覆性的打击。
内部看,腐败已经渗透了帝国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四肢五脏,无不腐烂
一场翻天覆地的大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正在酝酿之中。
大清朝的高官们却一个个都在混日子
曾国藩升官,不是想给自己谋多少好处,而是想给国家多做些实事,但是道光晚年的政治环境,让他做不了什么事。
2 开罪咸丰皇帝
咸丰登基
工作非常勤奋,每天都会认真批阅大量奏折,并且会亲笔下达很多谕旨,而不像老皇帝那样主要靠军机大臣们拟旨。
新官上任三把火
罢免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
大家都知道,像穆彰阿那样继续“弥缝”“糊弄”下去,国家是没有出路的。咸丰皇帝对国家现状的批评有的放矢,说出了官员们不敢说的话。看来这个新皇帝,魄力真是不凡,很可能是一个英主。
下诏“求言”就国家用人,行政一切事宜,表现出虚心纳谏的良好态度
上疏直言
简直和曾国藩的观点“契若符节”,曾国藩颇有知音之感。他积累多年的政治见解,终于有可以发表的空间了。写了一封《应诏陈言疏》。
就人才问题大胆指出,道光秉持“镇静”原则,不生事不作为,所以循规蹈矩,无有才敢才智自雄,锋芒自逞者。
京官2大毛病
曰退缩
遇到什么事,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只知道向皇帝请旨
曰琐屑
务小不务大,是大家都注意一些细节小事,开个会,办公桌都摆得很整齐,茶杯都洗得很干净,会务办得很用心,但是对国家发展的大方向、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没有一个人敢说,也没多少人敢想
地方官2个毛病
敷衍
到什么矛盾和问题,就是一个字,拖,对付过去就完,把问题推给下一任。
颟顸
就是做表面文章,很多地方,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内里已经完全烂透了,黑恶势力横行,这些当官的根本不管。
曾国藩说,必须想办法培养人才,才能应对复杂艰难的国家形势,并且提出了培养人才、转移风气的几条具体办法。
咸丰称曾国藩“奏陈用人之策,朕详加披览,剀切明辨,切中情事,深堪嘉纳
受到重用,咸丰皇帝不断地给他加派新活,今天让他兼署工部侍郎,帮着处理工部的事,明天又让他兼署吏部侍郎。后来,曾国藩一个人身兼五部,也就是兼任了除户部之外的其他几部的“副部长”。
余至刑部,日日忙冗异常,迥不与礼部、工部、兵部相同。若长在此部,则不复能看书矣
《应诏陈言疏》《条陈日讲事宜疏》《议汰兵疏》《备陈民间疾苦疏》《平银价疏》等多道奏疏,全面深入地指出了大清面临的种种危机、官僚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呼吁皇帝大刀阔斧,加以彻底改革。
经世致用之学的深度和精度。这些折子是曾国藩披肝沥胆殚精竭虑的产物,也反映了他多年来对国家社会的深入思考。
《议汰兵疏》
一是财政紧张,二是军队战斗力不行
军队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臃肿软散,不能作战
曾国藩提出裁兵五万,这样每年节省饷银一百二十万两,用来练兵。应该说,曾国藩的这道奏折抓住了当时军队问题的关键
《备陈民间疾苦疏》
百姓生活有“三大疾苦”:一是银价太贵,百姓负担太重,交不起国税。“
二是盗贼太多,良民难安
三是冤狱太多,司法腐败严重,民气难申。
这三大问题关乎大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如果不从现在起就全力以赴一一解决,那么天下大乱,不久将至。配合这道民间疾苦疏,他又上了一道《平银价疏》,其中提出了平抑银价的具体办法。
咸丰皇帝摆出了雄才大略的姿态,但是他其实并没有雄才大略的资质。
一个王朝到了末期,这些皇族子孙往往气质庸弱、资质脆劣,缺乏做大事必要的毅力和担当。咸丰就是这样。
子主题
刚开始求言的时候,咸丰确实是诚心诚意。大臣们的奏折一道道汇集上来的时候,他还能全神贯注地一篇篇认真阅读。但是几个月后,他的精神头已经耗光了,所以再有奏折,一般他就看个开头,批个好,就扔到一边,再也不理了。曾国藩费尽心血,上的这些折子,他草草读了一遍,随口夸奖几句,然后就扔进废纸篓,没了下文。
挽救大清帝国,就要敲醒糊涂皇帝
《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锋芒直指咸丰皇帝的三个缺点:
一、见小不见大,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把精力放在挑礼仪上的小毛病
对派往广西镇压人员安排不当
打仗那么久,地图都没看过
二、不求实际,没有一项落实
三、是刚愎自用,饰非拒谏,出尔反尔,自食其言
自卑皇帝
原因是资质平庸所以自卑,还有身体残疾
下了一道长篇谕旨,驳回指责
曾国藩意识到皇帝自尊心太强,缺乏自知之明,自我反省能力太差,洗心革面不可能
从此之后,小心眼的咸丰就不断给曾国藩小鞋穿
上疏也显示了曾国藩直道而行的本色,一心为国忠心耿耿,赢得了很高的政治声望
主题
第四章 从前的官场愣头青
3 北京,生命中的艰难时刻
人际关系裂痕
大学士赛尚阿
文华殿大学士,还一度当过首席军机大臣
赛尚阿到了广西,胡乱指挥,贻误军机
曾国藩专折奏请从严议处,赛尚阿终被革职。
琦善
出身贵族,声名早达,三十岁就当了河南巡抚,一度位极人臣,在朝廷中根深蒂固。
有人参奏他在“妄加诛戮”,“将雍沙番族刑求逼供,杀毙多名”。皇帝命将其革职交刑部审讯。
琦善在京中人缘好,刑部尚书为其脱罪
当时兼署刑部侍郎的曾国藩“琦善虽位至将相,但是既然犯了罪,就一是一,二是二,得查清楚。咸丰二年(1852)四月,琦善被革职离开北京,发往吉林效力赎罪。
这两次挑战“大名大位”者,让他的人际关系网出现了巨大的破洞。因为琦善门生故旧遍天下,赛尚阿更是人脉广阔,曾国藩打破了“官官相护”的潜规则,成为官场上的异类。案子审完之后,许多人与曾国藩拉开距离,甚至不再往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人必非之。众人皆醉,我也只好喝上几杯。天塌大家死,急不得。激动、愤怒、抨击、更张,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因此,要成熟,要心胸开阔,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这是当时官场中的普遍习气。
没钱回家
清朝低薪制
曾国藩一年的工资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两万五千块钱今天的一个京漂这点钱都不够花,曾国藩那时当然也不够花。
等级社会,要置办官服,官员不能与平民混住,租四合院
做官赔钱,财务赤字,依靠家里补贴或谋灰色收入
发誓要做学圣人,理学修养体现在经济生活上,不谋求任何经济收入
公开的灰色收入
派到各省去做主考官。一来,可以收纳许多门生,这些被他取中的举人当了官,一辈子会奉他为老师,感他的恩德。二来,按惯例地方官场都会公送他一笔厚厚的“程仪”,再加上私人致送的礼物,收获总能在三五千两白银之间。
经常借钱
外债已有一千多两
离京
皇帝已经同意考试结束后放曾国藩两个月的假,“赏假两月回籍”。江西与湖南相邻,他可以在乡试结束后顺理成章地回家探亲。
于咸丰二年(1852)六月“驰驿出都”,结束了十来年的京官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