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学散文类文言文
这是一篇关于文学散文类文言文的思维导图,文学散文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往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编辑于2024-08-12 23:55:23文学散文类文言文
基础知识(节选易错)
原--推究某个事物的本源
志-和记一样,翔实记载和说明性的文章
寓言--讽刺或劝解
跋--全书/篇的说明性文字,叙述成书经过或者评价内容艺术
策--考试文体或者奏疏
檄文--声讨征招
移文--晓谕和责备
铭--载事,记功,颂德,鉴戒
墓志铭--赞颂死者、吊慰死者
虚词技巧
对于可能的虚词从一词多义角度分析
古今变化
已经消失--夫
沿用没变--于是
变化--也
被替代--矣—了,呢
特殊虚词
兼词--诸—之于
虚词连用(重点落在最后一个虚词)--焉耳矣—矣
和现代汉语形同意异--因为—于是写
语法位置、结构
位置不同,部分虚词翻译不同
取独
语境分析
虚词
代词为主:之、其中、然后
副词为主:既、但、惟、犹、益
介词为主:以、于、为
语气词为主:夫、也、哉、矣、耳、乎、耶、欤
连词为主:而、则、乃、虽、若
兼词:焉、诸、盍
用在动词前后的助词:所、者
赏析语言表现力
修辞:比喻 比拟 设问 反问 对偶 借代 夸张 排比 反复 对比 反语 引用 用典 通感 双关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以小见大 衬托 象征 联想 想象 引用 对比
句式角度:整散结合 长短结合
语言风格:平实质朴 朴素自然 含蓄蕴藉 隽永委婉 优美典雅 生动形象 幽默诙谐 辛辣讽刺
用词角度:富有表现力的词,adj,adv,叠词
答题格式:受写表,塑造。。。形象,突出。。。主旨,表达。。。情感
鉴赏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
表达技巧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 融情于景 直抒胸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以哀衬乐 渲染 虚实结合 欲扬先抑 设置悬念 点面结合 开门见山 伏笔 照应开篇 点题 首尾呼应 借古讽今
分类
抒情散文: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手法
记叙文: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反映衬
议论文: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
小说:烘托渲染,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
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
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社会意义
批判分析,点出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中肯
阐述作品思想意义
1 概括本文内容 2 联系现实相关现象 3 评价本文借鉴意义
文学散文类文言文
。。。
。。。
按照语境内容进行判断
记叙
①介绍事件发生、发展过程。②介绍人物的经历与事迹。③为议论说理提供依据。
人称以及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真实性)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性)
叙述顺序
①顺叙:也称正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②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③插叙:是当故事情节进行了一半的时候,插入新的内容,等介绍完以后,原有故事继续叙述。 作用:A.内容上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内容更充实:B.结构上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C.突出人物的形象:D.避免故事情节的平淡,让文章更加跌宕起伏。 辨析:只能篇中,去掉无影响
④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辨析:篇中或末,去掉影响事件
描写
逼真传神、生动形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正面描写
①肖像描写:包括人物容貌、衣着、神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描写:包括对话、独白等。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④心理描写:即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心理活动。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⑥神态描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肖像描写的分支。
⑥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
侧面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对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B.社会环境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C.环境描写的作用: 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背景等。(开头) b.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间) c.渲染气氛(氛围)。(开头或中间) d.引出下文/为下文·…内容做铺垫。(开头或中间) e.含蓄地暗示文章主旨(结尾)f.烘托人物心情。(位置不固定) g.形成对比,突出主旨。(位置不固定) h.衬托人物……形象
抒情
作用:渲染气氛、表达情感、增强感染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这样显得更亲切、明快,更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间接抒情:即作者通过叙述、描写、议论来抒情。也就是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寄情于理。在叙事、描写、议论中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中去接受美的感染与熏陶。
借景抒情《赤壁怀古》 借物抒情《项脊轩志》 借事抒情《陈情表》 托物言志《病梅馆记》 用典抒情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技巧
以偏概全
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 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因果混乱。(强加关系)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
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主次颠倒。命题人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故意混淆充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只要……就;必要条件:只有……才。
混淆程度深浅。一定要关注显示程度的副词,并与原文认真比照。
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在做题时,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非所问。选项与题干毫不相干。
曲解原文。将原文中的词语、语句等信息故意做出错误的表述设置为选项。
遗漏信息。遗漏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而导致选项“错误”。
指代不明。对原文中出现的代词或指代性短语,选项对其指代意义的表述模糊、不明确,甚至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