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为什么是中国》--金一南
《为什么是中国》这本书通过深入剖析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解答了“为什么是中国”这一深刻命题。它展示了中国从百年沉沦到民族复兴的辉煌历程,揭示了中美贸易摩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阐述了中国崛起的力量与自信,并对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进行了理性瞻望。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更是一代一代人铸就的中华之魂的生动写照。
编辑于2024-08-14 08:18:51《为什么是中国》--金一南
引言
2018年9月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
这不是美国强盛的产物,反而是美国出问题的重大标识
特朗普上台后的几乎所有举动,都是力图阻止美国衰落的产物
为什么美国要如此针对中国?
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在中东的黑窟窿里扔了6万亿美元,这些钱“足以建设两个美国”。现在美国国家债务突破22万亿美元,早已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国家制造业萎缩,工程技术人才短缺。
与此同时,中国却在大力搞建设,建会展中心,建机场,建高速公路,建高铁,国家面貌一新,而且日益在高端科技领域崭露头角。
目前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国、第二大吸引外资国、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离开国家命运,还谈什么个人命运?
第一章 散沙 山河破碎时的世道人心
康乾盛世,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1842年8月29日 签《南京条约》,开启割地赔款先河
鸦片战争以来,清廷先后发布过四份宣战诏书,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一次比一次败得惨,一次比一次损失大,一次比一次割地赔款规模大!
敢于宣战的朝廷,无奈难以为继的帝国
1841年1月27日(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五),道光皇帝对英国宣战。
1860年9月12日(咸丰十年七月二十七日),咸丰皇帝对英法宣战。
1894年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光绪皇帝对日本宣战。
1900年6月21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慈禧太后对诸国宣战。最后这次宣战的“诸国”,包括英、俄、德、法、美、奥、意、日、荷、比、西,共十一国。
看似强大的军队不敌歌舞升平的侵蚀
清廷筹建海军的总投资在1亿两上下,等于每年拿出300余万两白银用于海军建设,平均占其年财政收入的4%强,个别年份超过10%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7,000多吨的铁甲舰“定远”“镇远”两舰本是亚洲最具威力的海战利器,大清陆军的毛瑟枪、克虏伯炮也绝不劣于日军的山田枪和日制野炮。
但战争爆发后,丰岛海战失利,大东沟海战失利,接着旅顺失陷、威海失陷,半年时间内,30年洋务运动积攒的最大军事成果--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签下的《马关条约》更令中国遭受空前的割地赔款,连英国、法国这些旁观者都大跌眼镜,未想到中国竟然衰弱至此。
完全可以说,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入侵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甚至从总体上看,北洋舰队的优势还要稍大一些。
”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孙中山
回头看看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军舰28艘,军队1.5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约2.5万人长驱直入北京,杀人放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以如此小的兵力侵占一个大国的首都,这在世界战争史上都算奇迹。可见政府的软弱、军力的衰弱到了什么程度!
老百姓看来,洋人在跟皇帝打仗,与我何干?打败了,是皇帝打败了,赔皇帝的钱,割皇帝的地,与我何干?结果形成只有王朝安全,没有大众安全;只有家族安全,没有民族安全的状况,国家安全一开始就从民众心理养成和大众精神状态上处于千疮百孔的脆弱状态。
正是在这样令人绝望的情况下,一批共产党人挺身而出。
抗日战争最困难阶段,地质学家丁文江讲过一句话:“只要少数之中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不肯坐以待毙,这个民族就总有希望。”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少数中的少数。就是这些人用他们的脊梁,硬是扛起了整个民族的希望。
清朝到底为什么会败亡?
说到底,是因为在新生的资本主义体制面前,封建体制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第二章 变局 歧路惶恐间的挣扎与徘徊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不仅指中国,亦指世界。强者入局,弱者出局。虽有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中国依旧风雨飘摇,难改积贫积弱之现状。中华民族以灾难为土壤,等待着一颗光明的种子。
因为灾难,眼光日渐清醒
史学家蒋廷黻评论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20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
为什么那场改革晚了20年?蒋廷黻找出了三条原因:
第一,中国人守旧性太重,承认有改革的必要极不容易
第二,实行新政,科举岀身的士大夫地位摇动,他们反对
第三,中国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精神。
变革就是扬弃,就要创新,而扬弃和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自己消灭自己。谁又愿意消灭自己呢?但不变革不创新,就会被他人消灭。
无尽探索,不断以失败告终
就如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所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天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继林则徐之后的是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搞的是基督教义的本土化。他以上帝为“天父”、以耶稣为“天兄”,号召农民起义。但是,这种对基督教教义的本土化包装,注定会失败。
镇压洪秀全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后来推出了洋务运动。可是,洋务运动最大的成果是北洋水师,但在1894年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一艘舰都没留下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 “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痛彻肺腑的中国人开始从体制上查找根源。康有为、梁启超出场了。梁启超讲:“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制不如人,体制出问题了要改制,戊戌维新就是改制。可最终君主立宪没有成功,戊戌维新失败。
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纲领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于是革命发生了。辛亥革命成功了,共和政体建立了。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诞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国家--中华民国。
他们都是探索者,他们都在探索,寻找一条摆脱灭亡的路径。从洪秀全到五四运动的先驱都是这样的人。他们都有缺点、都有错误、都有问题,但他们都是探索者。没有他们的探索失败,就没有我们后来探索的成功。我们后来探索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他们基础之上的。
谁能担当民族救亡之责?
北洋政府这一傀儡政权在轰轰烈烈的北伐运动中倒台后,中华民族并未迎来真正的新生。
百年中国的政治舞台,各种力量熙熙攘攘,来来往往,都不乏机会走到台前表演一番,但大浪淘沙,砥柱恒存,于无穷无尽的灾难中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
完成建立近现代民族国家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第三章 星火--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
可知与未知:从千山万水到枪林弹雨的阻隔
中华民族总在关键时刻有一批人成为民族的脊梁。在大家万念俱灰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会挺身而出、横刀立马,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神的图腾。
中国共产党成立当年,就是有一批这样的人走上中国政治舞台,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而拼搏,而是为了民族救亡而拼搏。当年这批年轻人走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谁看好他们了?谁觉得他们将来会如何了?他们有资源吗?有名望吗?什么也没有,他们救国救民,凭什么救?
当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这个石库门房子建立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中共建立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年中国社会有200多个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共成立了还是200多个,如果解散了也是200多个,显不出它来,所以没有谁看得起它。其至连当年中国共产党的发起者“南陈北李”--南面的陈独秀、北面的李大钊,是他们发起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了,他们俩都没有去开会。
中国共产党始终不被看好,他们从可知到未知的距离,没有红地毯,没有人剪彩喝彩,有的是不尽的流血牺牲和叛卖,有的是万水千山的阻隔和枪林弹雨的屏障。
挫折与转折:红军在斗争中涅槃重生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时,心情兴奋的毛泽东特地换下穿惯的长布衫,找人连夜赶做灰布军装,只为能够穿戴整齐,会见大名鼎鼎的朱德。
4月28日,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底,根据中央的要求,改为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朱、毛会师的重大成果。但井冈山会师不是皆大欢喜,更多的是矛盾重重。这就是所谓的“朱、毛之争”,也是“前委、军委之争”。
整个红四军的争论过程,最直接的参与者是毛泽东、朱德,然后是支持朱德的陈毅、把局面搅乱的刘安恭,以及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
他们不是个人权力之争,而是要争出一条正确的路线、正确的革命途径来。现在来看,没有朱、毛之争,没有前委、军委之争,就没有古田会议。没有古田会议,我们“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这样一个基础理论就难以得出。这是古田会议的最大成果。古田会议是工农红军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夺取胜利的起点。
古田会议改变了这一切:
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规定了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提出党的领导机关是领导中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毛泽东一开始提出了绝对领导,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由少数先进分子完成对大多数人的改造。
提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问题,探索了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的方法和途径。
增强了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 古田会议于1929年12月29日结束。1930年1月3日,毛泽东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古田会议之前,毛泽东不敢提星火燎原,古田会议之后,还是这批人,还是这支队伍,可以提了,有了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能够胜利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神话与史话:从惨败走向胜利
人们常说从胜利走向胜利,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我们胜利的过程。我们不是选了一尊神,跟着他就必然胜利,我们选择的也是一个人,他也出问题,也出错,但能及时发现错误,迅速改正错误。
对中国革命来说,每一次失败,都蕴涵着成功;每一次成功,又都潜伏着失败。遵义会议后刚刚进入领导核心,毛泽东就碰到土城战役的失败;二渡赤水后,成立“新三人团”刚刚确立毛泽东的实际领导地位,又来了一个鲁班场作战失利。
正是这些失败,使作为中国革命领导人的毛泽东能越来越踩实脚下的土地,使他的思想越来越接近实际。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蒋介石大受震动。“剿共”近十年不但未能剿灭,反将红色力量都“剿”到了一起。
没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会有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组成的“三位一体”。
没有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组成的“三位一体”,不会发生西安事变。 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质变点。这个质变点最终是由历史所证明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国共新的局面由此形成。
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一个政党遭受过中共这般炼狱地火似的考验。党内的领导人像被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被敌人消灭。周恩来曾感慨:“敌人可以在三五分钟内消灭我们的领袖,我们却无法在三五年内将他们造就出来。
第八章 大势一-世界格局走向的理性瞻望
美国与中国,并非相生相克,但在博弈较力。各自优势何在?未来何去何从?
特朗普的“故事”
2016年年底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和希拉里竞选。美国的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CBS、ABS,都预测希拉里会大比分获胜,欧盟、日本也预测希拉里获胜,但最后结果证明他们都预测错了。中国台湾省的蔡英文也预测错了,她还专门画了两头小猪送给希拉里,祝希拉里好运。
谁料到特朗普能最终当选?
希拉里,名牌大学毕业,曾经的国家第一夫人,国会参议员,美国国务卿。这些经历简直就是天生为总统而积攒的,无可指摘,十分完美。
而特朗普,从小特立独行,做过大房地产商,也做过媒体主持人。他主持过的媒体,第一是暴力,第二是黄色。他毫无从政经验,连个小镇镇长都没当过。
希拉里竞选团队800多人,特朗普东拼西凑的竞选团队只有130人。希拉里竞选经费达两个多亿美元,特朗普自费竞选,少量赞助,有7.000万美元。无论是比个人出身、社会影响、社会地位,还是比竞选团队,竞选资金,从哪个角度看,特朗普都要败北。
不过,希拉里虚伪傲慢,长期高高在上。特朗普具亲和力,接地气,这是特朗普的优势。特朗普当过建筑商人,他经常下工地,了解工人,知道工人的语言。
什么叫亲和力?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见了就搂肩搭背有说不完的话题,这叫政治家的亲和力。约翰斯顿讲,克林顿极具亲和力,特朗普也极具亲和力,而希拉里的大问题是没有亲和力。
美国为什么要打贸易战
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当然,对美国来说,是出现了贸易逆差。要知道,美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
根本原因是,美国人发现中国经济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如果在中美贸易中我们中国永远做服装、鞋帽、家电、玩具、轻工机电产品、圣诞树、彩蛋,那么中美永远相安无事。中国人多赚几个、多点顺差,对美国无所谓。问题是美国人发现中国人再也不安于现状了,中国人不安于用7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了。中国人再也不甘心做下游产品,中国人照着中上游来了,照着高端来了。这才是让美国人最恼火的地方,觉得你动了他的奶酪!
中国的优势所在
中国的优势,我们分三点来讲:制造优势,市场优势,开放优势。
首先看我们的制造优势。美国制造业产值长期居于世界制造业产值的20%以上,后来跌落了。日本制造业高峰时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达到世界制造业产值的20%,后来也跌落了。德国制造业倒比较稳定,长期稳居在世界制造业的10%以内。中国制造业异军突起到了2009年,中国占比上升到18%,美国占比下降到18%,中美各占世界制造业的18%。2018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29.4%,居世界第一:2025年中国制造业将上升到占全球比重40%至45%。
其次是中国的市场优势。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是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资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全球外汇储备第一,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最后是中国的开放优势。美国对我们开放吗?华为进不去,阿里巴巴进不去,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都进不去。而今天中国各级政府还在招商引资,欢迎外资大举进入,到底是谁开放?
中国经济发展之谜
中国经济发展,我们称为“中国经济发展之谜”。美籍华人章家敦早就说过,中国即将崩溃。2000年他出的书热销,预言中国2005年崩溃,到了2002年,章家敦在香港发表演说,说,看来2005年中国崩溃不了,大约时间推迟到2010年。现在2020年了,章家敦在哪里?
中国经济发展之谜,就在中国这批企业家身上。这批企业家不是按照哈佛案例,不是按照MBA、EMBA教学发展的,是他们提供了让西方觉得变幻莫测的“谜”。
企业界有句名言: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你就想去吧越想越愁,越想越是什么都不能干。而对负重前行的企业家来说,一切问题都须在实践中解决,不是在思索中解决,在实干中发现前进的途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这40年来,更多的是实践的成功,是创业的成功。
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曾肯定过浙江企业家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
这“四千”精神是浙江企业家的“四千”精神,也是中国企业家的“四千”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企业家的缩影和代表。正是他们在构成所有西方经济理论都永远难以解构的“中国经济发展之谜
第七章 制胜一一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
没有胜利,就失去尊严;军队不能制胜,强国终是妄谈。久经和平的军队,如何强化血性?未经战事的军人,怎样赢得。未来战争?军改之路,步伐铿锵,大国强军,制胜担当。
血性需要唤醒,军人必须担当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全新的队伍,跟过去的军队完全不一样。土地革命战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这支队伍敢干斗争,敢干胜利,前个个后继,英勇顽强,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这是让整个西方始料不及的。
但,血性是会夭折的,所以需要养护,需要培育;血性也是会沉睡的,所以需要唤醒,需要点燃。
黑格尔讲过一句话:和平是一个民族最大的腐蚀剂。
我们长期处于和平之中,离战争年代越来越远了,市场经济冲击,封建残余发酵、思想防线崩塌、理想信念丢失、形式主义成风、贪污腐败蔓延、监督纠错缺位……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受到严重破坏。
今天我们下了最大的决心反腐,海外一传就变成了什么?派系斗争、山头斗争、利益集团斗争……我说,你太小看中国共产党人了,你太小看中国人民解放军了。不完成这些清理,我们怎么保持军旗的颜色?想想上百万革命先烈,想想当年全国学人民解放军,面对今天严重的问题,真是感到羞愧和难过。所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格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什么叫有灵魂?什么叫有本事?什么叫有血性?什么叫有品格?军人之于国家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军队养于国家到底干什么?就六个字:能打仗、打胜仗。国家设立军队最根本是在此。有人说建军这个理由那个理由,理由再复杂,超不过这六个字。军人是干什么的?就是“能打仗、打胜仗”的。
军人最大的奉献不是牺牲,而是胜利
有人说,军人的最大奉献是牺牲,是血洒疆场。我说,不完全对,牺牲是军人的最大付出,但不是军人的最大奉献。军人的最大奉献是胜利。
牺牲是军人的最高付出,但不是军人的最大奉献。国家设军队、民族设军队,是让你夺取胜利的,不是让你在关键时刻一死了之的。
对军人来说,胜利永远无可替代。
强军需利器,制胜必砺技
空中战场和电磁战场的出现改变了一切。空中战场的开辟不过百年,电磁空间的军事开发利用时间更短,时间虽短,但影响巨大。军事行动不但由二维空间延伸到三维、四维空间,而且把数千年传统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样式搅得面目全非,使传统军事思想、传统军事规范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挑战。
从历史长河看,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形态一直决着战争与军事的基本形态,决定着军事组织方式和作战指挥方式,决定着军队的战斗力生成模式。
推动旧的军事力量体系逐步瓦解、新的军事力量体系逐步形成的是军事技术,而不是军事思想。
轻视军事技术,就是轻视军事实际;脱离军事技术,也就脱离了军事实践。
第六章 利益--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
利益观,观利益
国家之间的关系充满变数,最终取决于各国力量的此消彼长和国际大势的发展变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好坏永远是相对的,只有国家利益是永恒的。
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我们简单用一句话讲,就是保障国家生存、独立发展、尊严的全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对国家利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描述,你的利益可能跟他是相悖的,也可能是相向的。
2011年9月6日,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第一次展示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有六项: 一、国家主权; 二、国家安全; 三、 领土完整; 四、国家统一; 五、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 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安全有大小,能力分高低
我们平常讲的安全是人身安全,国家安全是指大安全。国家安全,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非常熟悉。国家安全观是什么?是国家民族的大安全。
从这个角度讲,“和平”与“安全”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很多人觉得和平,不打仗,那就安全了,根本不是这样。低质量的和平来自丧失安全,只有高质量的和平才等同于安全。所以说,和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安全。
和平是什么?无对抗,无纷扰。安全是什么?无威胁,无侵害。两者内容完全不一样,安全也可能有威胁,能够有效地应对威胁也是安全。和平,不打架就可以。对方步步紧逼,我步步后退,那不就是和平吗?打不起来一-他想打,我就不想打。那就和平。安全呢?为了维护我的利益,我也得拿出拳头来,这就是安全。
冲突是考验,危机是机遇
中国的安全环境分外复杂,我国周围接壤、滨海国家众多,大多数与我国都有领土、领海争端。周边地区人口密集,都是人口大国,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以及日本、韩国,哪一个国家人口都不少,彼此宗教文化差异巨大,世界很多宗教聚集于此,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各教派都有
周边历史复杂,现实矛盾突出。历史上中国曾经是朝鲜、越南等国的宗主国。历史上蒙古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历史上中日冲突不断。历史上俄罗斯攫取了中国大量领土。这种历史关系的纠葛,今天往往容易成为多种域外势力介入的切入点,他们都对这些历史旧账非常感兴趣。
周边核大国、军事大国密集。全世界核大国几乎都在我国周围: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还有一个朝鲜。除了美国、英国、法国,还有以色列,离我们远点,其他都在我们周围。
第五章 醒狮--朝鲜战争的鸟瞰钩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打退十六国联军。半个世纪后,睡狮已醒来,跨江一战,锋芒出鞘。世界格局为之大变,巨人自此屹立东方
“入局”才能“开局”
从1861年的洋务运动到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觉醒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则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整体觉醒
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不妨称为中国这个东方巨人在世界格局中的睡狮猛醒
1900年,八国联军把我们打得稀里哗啦,我们赔款4.5亿两白银。1950年,十六国“联合国军”被我们打退,而且不是在境内,而是在朝鲜半岛,我军出境作战,跨过鸭绿江。新中国再也不允许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这类事件在国内出现,我们出境作战,在境外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在毛泽东的战略视野里,战场胜败不是出兵或不出兵的标准。在维护国家安全问题上决不退让、坚决“入局”才是出兵的标准。这就将“跨过鸭绿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
毛泽东这位伟大战略家的视线,穿越硝烟弥漫的朝鲜半岛,看到了比战场得失更加重要的东西。所以哪怕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哪怕美国海军、空军攻击中国沿海地带,轰炸中国城市和工业基地,哪怕新中国刚刚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被破坏、民族资产阶级及部分群众对政府产生不满,也阻挡不了毛泽东为了新中国更加长久的安全,一定要“入局”的坚强决心。
这就是“跨过鸭绿江”这一新中国战略决心的根本来源。从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我们进入了世界体系。
武器首先在“武”
朝鲜战场上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志愿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
美军一个陆军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我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只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
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无线电通信可以一直到达排和班:我志愿军入朝时从各部队多方抽调器材,才使每个军的电台达到数十部,勉强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联络主要靠徒步通信、军号、哨子及少量的信号弹等。
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拥有汽车约7.000辆;我志愿军入朝之初,主力三十八军只有汽车100辆,二十七军则只有45辆。
更难以置信的是,当时我三十八军90%的战斗兵仍在用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空中力量的悬殊更大。当时志愿军不但没有飞机,连防空武器也极端缺乏。面对美军1.100架作战飞机,志愿军当时只有一个高炮团,有36门75毫米口径的高炮,还要留12门在鸭绿江边保卫渡口。最初带入朝鲜的,只有这种旧式的日制高炮24门。至于雷达,一部也没有,搜索空中目标全凭耳听和目视。
跨过鸭绿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顽强作战的。
当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国与国之间的这种综合力量的较量看成单纯的兵器的较量之时,战争本身就被简单化了。
聚势,才能获优
当年毛主席就讲过,在朝鲜作战,美国远隔万里,后勤供应是大问题:我们离得很近,几百公里,这是我们的优势。结果对方凭借现代化输送装备和机制,加上依托在日本等东亚地区的军事基地,感恩节还给前线供应火鸡:我方的供应线虽然只有几百公里,但被对方的“绞杀战”实施空中封锁,前方粮弹、被装供应都很成问题,不得不“一把炒面一把雪”,甚至一些部队因冬装在输送过程中被炸毁,导致官兵冻死冻伤。
战争的奇妙与残酷之处,就在于优势与劣势的互换。
在世界战争史上,与一个强国对抗,不获得大国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一个拥有巨大军事潜力的中国站在朝鲜背后,一个拥有核武器和所有现代战争手段的苏联又站在中国背后,成为朝鲜战争最后结局的关键因素。
战将必须重战
打仗,实质是“打将”。谈朝鲜战争,不能不讲美国的李奇微和志愿军的韩先楚。
我们今天一说威慑,想起来的就是各种武器装备。毛泽东当年不全是这样,他同时也是把杰出的指挥员作为威慑武器使用的
从历史长河中看,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敢于和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较量,还能战而胜之,成为长期被视为“东亚病夫”的这个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关键心理支撑点。
第四章 重生--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
生死存亡之战,民族重塑之机。近代以来,抗日战争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受损最重、牺牲最烈。英雄战场喋血,民众觉悟唤醒,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终于凝聚成一个坚强的共同体
战争狂热之背后,苟且退让于当前
1926年12月25日,北伐军正在中国大地摧枯拉朽的时候,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继位,改元“昭和”。由此,开始了一场以少壮军人为前导、以清除腐败为旗号、将整个日本拖入法西斯深渊的“昭和维新”运动,随后形成高潮,得到了日本社会的广泛支持。
当时的日本青年人对日本社会现状充满了批判,他们认为日本社会存在“三贼”:党贼、财贼、权贼。政党行径丑恶,以夺得政权为目的相互倾,造成政界和社会纷扰不安,形成党贼:财团含得无厌,操纵金融与市场,不顾国计民生,形成财贼;政府依靠其权势横征暴敛,贪污腐败,民不聊生,形成权贼。但他们批判的武器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法西斯主义--只有军人奋起,才能打破腐败的政党政治。
自此,日本进入了疯狂的时代--军阀疯狂,媒体疯狂,民众疯狂,首相接连被刺杀,军人跋扈时代来临,举国一致走向法西斯战争。
反观国民政府,粗疏、粗浅、粗陋则随处可见,很多人也苟且偷生
受实力误导的魄力,被境界改变的世界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日本大规模入侵已经发生了10年零3个月: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中国全面抗战已经开展了4年零5个月,可为什么直到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才迟迟正式对日宣战?
无须讳言,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国参战了: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于是,才终于有了12月9日的国民政府对日正式宣战。
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日本侵略者不会料到,1937年的全民抗战,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全民族觉醒。日本侵略者占中国的地,杀中国的人,屠中国的城,对准整个中华民族,使这个民族第一次没有阶级之分、没有地域之隔、没有统治与被统治之嫌,结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荣辱共同体,筑起国家与民族新的血肉长城。
日本侵略者更没想到面前出现了一个全新力量--中国共产党,没有想到这个党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的民众,为侵略者垒起了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中国共产党胜利最大的本源,是民众的支持。毛泽东讲,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毛泽东再不把民众作为包袱、改造的对象,而是作为动力,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最巨大的力量。
正视正面战场,莫要碎化历史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过,“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将国民党置于共产党之前,将正面战场置于敌后战场之前,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在这场或者胜利或者灭亡的殊死战斗中,凤凰涅槃。般地觉醒、再生。这种觉醒与再生鲜明地表现在日本帝国主义面对的不再是一个软弱犹豫的国民党政府,而是整个中华民族。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总体的胜利、共同的胜利。真正挽救中国人的,是觉醒的中国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