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跨文化传播理论,分析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与赛事传播
因为存在异质化文化力量之间的对峙与互动,跨文化传播始终充满着传播意图抵达的不确定性,故而也被认为是“一种没有保障的冒险”。奥运会由于发生在不同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的国度之间,因而获得了跨文化传播的意涵。在此次巴黎奥运会进行过程中,从开幕式到具体项目的比赛,都不乏“跨文化传播”的情境。下面将结合跨文化传播的相关理论,对此进行分析和论述。
跨文化共情,即传播者在跨文化传播活动中,运用共情使得传播的信息内容获得来自不同文化的受众的同向解读与情感共鸣,进而引发“他者”的行动反馈。跨文化共情传播被认为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被寄予了现实受众共情效果的期待。
在奥运赛场上,无论是能够直接对受众产生视觉冲击力的运动之美,还是比赛中运动员奋力拼搏的状态、为国争光的精神等,通过受众心理“内模仿”过程而自发地产生惊叹、赞美、兴奋等情感,从而使得受众深度地卷入情绪感染过程。
相较于体育项目的专业性,运动员的真情实感经由公众联想到自身的生活体验而产生更强的代入感。例如,白俄罗斯蹦床选手伊万·利特维诺维奇以中立身份参赛并成功卫冕,赛后他独自穿越人海为中国队队员送上拥抱和祝福,“摸头杀”安慰获银牌落泪的小将王梓赛,两位中国运动员也张开双臂回以拥抱,如此温情一幕触发了无数观众的情感共鸣。这种真情流露和体育精神的表达,都让观众跨越国界与文化差异,达成了深度的共情。
“文化间性”发端于主体间性哲学,主要指不同文化在承认彼此主体地位基础上的对话、交流与共生,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形成文化间的互惠理解,提高每一个个体超越自身与其他文化互动的能力”。
文化间性作为一种尊重文化差异、规避文化冲突、促发新意义生成的策略和智慧,给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国际不同文化主体间的对话交往,实现不同主体间的意义共享和认同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次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主创团队通过视觉效果、灯光设计和多媒体手段,创造出富有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的戏剧体验。既有古典文化的呈现,也有对少数群体的观照,在文化与艺术的盛宴中营造狂欢的氛围。多元文化的交流映照,体现了文化间性的要旨。
文化折扣是指由于文化背景差异,投入到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未能获得其他地区受众的认同或理解,从而导致其价值的降低。这种文化削减同样存在于国际体育文化传播中。
在此次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主办方致力传达的包容、开放、自由的理念,却招致众多其他国家观众的批评和排斥。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语境,使得观众在面对先锋大胆的艺术呈现时产生不同的感知和理解。在世界范围下,很多观众并不认可在奥运会开幕式这一重要仪式上应该呈现这样的表现风格,这种文化差异抑制了其主旨的传播效果,造成文化折扣。
霍尔认为,文化的沟通比说或写一种语言更深刻,更复杂。跨文化传播的本质更多的是“释放反应”而不是“发送信息”,“释放正确的反应”比“发送正确的信息”更为重要。奥运会正是这样一个“释放反应”的绝佳时机。值此盛会,各国运动健儿与观众拥有了一个连接情感与文化的平台,只有抱以包容、开放、共享的态度,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