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屈原列传
这是一个关于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的思维导图,它全面梳理了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作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编辑于2024-08-26 19:36:55屈原列传
目标
文常、实词、成语
文常
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楚辞
楚辞: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楚辞》: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后世诗歌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史记
《史记》的体例及内容:十二本纪(记帝王),三十世家(述诸侯),七十列传(叙人臣),十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八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主旨
本文通过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的密切关系,赞扬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处处流露出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
结构
明线:屈原遭遇
任——疏——黜——迁——沉
暗线:楚国命运
被骗——被袭——客死——灭亡
成语
怀瑾握瑜: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 随波逐流: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句式
判断句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3)此不知人之祸也。
被动句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方正之不容也 (5)是以见放 (6)不凝滞于物 (7)而自令见放为 (8)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9)竟为秦所灭 (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状语后置
(1)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相王 (3)战于蓝田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宾语前置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定语后置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省略句
楚诚能绝(于)齐
实词
通假字
1.犹离忧也 (通“罹”,遭受) 2.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 (通“旨”,意旨) 3.人穷则反本 (通“返”,追念) 4.靡不毕见 (通“现”,显现) 5.泥而不滓 (通“涅”,染黑) 6.屈原既绌 (通“黜”,被罢免官职) 7.齐与楚从亲 (通“纵”,合纵) 8.乃令张仪详去秦 (通“佯”,假装) 9.厚币委质事楚 (通“贽”,见面礼) 10.亡走赵,赵不内 (通“纳”,接纳) 11.使于齐,顾反 (通“返”,返回)
一词多义
被
①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同“披”,披散 被发行吟泽畔 ③同“披”,披着、穿着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④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⑤被子 在位恭俭,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后汉书·王良传》) ⑥蒙受,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悉
①尽,全部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②详尽,全面 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太史公自序》) ③详尽地叙述 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④详尽地了解或知道 丞相亮其悉朕意(《三国志》)
疾
①痛心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②疾病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兼爱》) ③劲疾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④快,急速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⑤同“嫉”,忌妒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⑥痛恨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⑦缺点,毛病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史记·孔子世家》) ⑧痛苦,疾苦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子》) ⑨生病 婴疾甚,且死(《韩非子》) ⑩疼痛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庄暴见孟子》)
夺
①强取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②强行改变 舅夺母志(《陈情表》) ③耽误,丧失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齐桓晋文之事》) ④用力冲开,冲出 夺门而出
靡
①无,没有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②倒下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③浪费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贾谊《论积贮疏》)
称
①称述,称说,说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称赞、赞扬 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③声称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称作,号称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苏武传》) ⑤适合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
词类活用
动作名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作名,听觉)
形作名
谗谄之蔽明也 (形作名,小人) 谗谄之蔽明也 (形作名,圣明的人) 邪曲之害公也 (形作名,奸佞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 (形作名,正直的人) 明道德之广崇 (形作动,阐明)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形作名,小的方面) 蝉蜕于浊秽 (形作名,污浊的环境)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形作名,忠臣) 举贤以自佐 (形作名,贤明的人)
名作状
蝉蜕于浊秽 (名作状,像蝉蜕壳一样) 秦,虎狼之国 (名作状,像虎狼一样) 故内惑于郑袖 (名作状,在国内) 外欺于张仪 (名作状,在国外)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名作状,向上,向下,中间)
名作动
时秦昭王与楚婚 (名作动,结为婚姻)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动,效法,继承)
意动
惠王患之 (意动用法,以......为患) 同死生,轻去就 (意动用法,同,以......为相同,同等看待;轻,以......为轻,轻视,不看重)
古今异义
1.《国风》好色而不淫 古义:喜好描写男女恋情 今义:即沉溺于情欲 2.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返回楚国恢复国家。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 3.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 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4.形容枯槁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6.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说假话。 今义:无理狡辩。 7.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