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基础护理学第三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这是一篇关于基护3-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思维导图。所有的知识点都给大家整理出来了,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帮助大家加深记忆、提高复习效率。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
医院感染的概念
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病人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称为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慢性感染的迁徙病灶除外),或在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排除标准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等
病人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的分类
按病原体的来源分类
内源性医院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病人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外源性医院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病人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按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分类
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
主要类型
病毒感染
支原体感染
衣原体感染
立克次体感染
放线菌感染
螺旋体感染
寄生虫感染
按感染发生的部位分类
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机体自身因素
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
心理因素
机体外在因素
诊疗活动
侵袭性操作
放疗,化疗,免疫抑制剂应用
抗菌药物使用
医院环境
医院感染管理机制
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传染源
内源性感染源:病人本人
外源性感染源
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环境贮源
动物感染源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感染源直接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易感宿主
间接接触传播: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媒介传播给易感宿主
最常见的传播媒介是医院工作人员的手
医院水源或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
空气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以空气为媒介,远距离(>1m)随气流流动而导致的疾病传播
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其他:通过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的生物媒介传播
易感宿主
婴幼儿及老年人
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
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
营养不良者
手术时间长或住院时间长者
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感染管理监控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并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切断感染链
加强医院感染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自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无菌技术
概念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无菌物品:指通过无论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无菌技术操作的原则
操作环境清洁且宽敞
工作人员仪表符合要求
无菌物品管理有序规范
存放环境:温度低于24℃,相对湿度小于70%,机械通风换气4-10次/小时,置于高出地面20cm,距离天花板超过50cm,离墙远于5cm处
标识清楚
使用有序
储存有效期
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如存放环境符合要求,有效期为14天,否则一般为7天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30天
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一次性纸塑袋,医用无纺布或硬质密封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80天
由厂家提供的遵循包装上标识的有效期
操作过程中加强无菌观念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使用无菌持物钳法(4小时)
使用无菌容器法(24小时)
使用无菌包法(24小时)
无菌区域准备法(无菌盘4小时)
倒取无菌溶液法(24小时)
戴、脱无菌手套法
手卫生
基本概念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手卫生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洗手指征
直接接触每个病人前后
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左右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之后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卫生手消毒时机 (先洗手再卫生手消毒)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
接触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
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清洁、消毒、灭菌
定义
清洁:指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指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染的全过程,分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消毒:指清楚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指杀灭或清楚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并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消毒灭菌法
干热法
燃烧法
干烤法
湿热法
压力蒸汽灭菌法
煮沸消毒法
辐射消毒法
日光曝晒法
紫外线消毒法
臭氧消毒法
电离辐射灭菌法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法
微波消毒法
机械除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剂的种类
灭菌剂:戊二醛,环氧乙烷
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部分含氯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醇类,碘类,部分含氯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酚类,胍类,季铵盐类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浸泡法
擦拭法
喷雾法
熏蒸法
医院污物的处理
医疗垃圾:黄色垃圾袋
感染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黄色锐器盒
病理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生活垃圾:黑色垃圾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