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教育基础和基本原理
教资科目二 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 梳理了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基础以及教学方法论等关键领域。
编辑于2024-08-31 19:39:31教育知识与能力
1.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1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1教育的含义
“教育”一词的由来【单选】
《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的概念【单选,辨析】
教育的定义
广义
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狭义
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组织最严密,内容最系统
1.1.2教育的基本要素【单选】
教育者
主导作用
教育影响
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 纽带,中介
受教育者
学习的主体
1.1.3教育的属性【单选,辨析】
本质属性(育人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无目的,偶然发生❌
动物界❌ 错误观念的影响❌
本能❌
地位: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
永恒性
口诀:人在教育在
历史性
口诀:古今不同
继承性
古今相同
长期性
人才培养周期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相对独立性
概念: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教育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也有自身规律,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表现
受其他社会形态的影响
一方面受社会制约,一方面反作用于社会,具有能动性
历史继承性
古今相同
发展不平衡性
超前
eg印度
滞后
eg中国
生产性
潜在的投资
1.1.4教育的功能【单选,辨析】
按作用对象分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
培养人
促进个体社会化(社会人)
促进个体个性化(独特与众不同的人)
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推动和促进
社会变迁
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流动
人才在不同区域或社会层次,职业岗位间流动
性质
正向功能(好)
负向功能(坏)
按呈现方式分
显性功能(计划内)
隐形功能(计划外)
小烦提示:一旦隐形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可转变为显性功能。
1.1.5教育的起源
1.1.6教育的发展(单选)
原始社会【单选】
教育的特征
无阶级性,公平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口诀:简单劳动无阶级
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中国)
礼乐是六艺的核心 学在官府:阶级性 阶级性🆚等级性
奴隶社会(国外)
古希腊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中国)
封建社会(国外) 中世纪的欧洲(14-17C)
总结: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单选】
学校产生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非生产性
PS.“君子忧道不忧贫”反映了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的特点
阶级性和等级性
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口诀:劳教分离有阶级
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近代社会的教育【单选】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教育的世俗化(摆脱宗教)
教育的法制化(重视立法,依法治教)
口诀:公义世法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特点【单选,简答】
教育的终身化
①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②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教育思潮
教育的全民化
所有人接受教育
教育的民主化
接受同样的教育(平等自由)
起点
过程
结果
教育的多元化
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教学内容,评价标准
教育的现代化
设备,手段等等
口诀:全民多现身
1.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2.1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根本任务)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1.2.2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一个人+一本书)
一本书:《学记》
中国古代及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门论著, 教育学的雏形 成文于战国末期, 孟子弟子乐正克整理所著。
教育思想
1.教育的功能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启发式教学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3按照顺序
幼者听而佛问,学不躐等也。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致
4教学相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
5.长善救失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者有四失:多,寡,易,止
与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一致
豫时
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表明了教育的关键期
一个人:孔子
西方
古希腊
师徒三人把思想散
苏格拉底
问答法(找茬式)
又称为产婆术
西方最早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人,苏格拉底
三步走
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
3.助产术
柏拉图
代表作《理想国》
重视早期教育,“寓学习于游戏”最早的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
被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最早提出了自由教育(文雅教育) ?自然-符合身心发展规律
代表作《政治学》--把教育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的目的。
古罗马
一本书: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著作
创立阶段
创立派
培根首提出
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夸美纽斯来实现
教育学之父/近代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学科的标志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
VS 埃拉斯莫斯“班级”
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教育的普及
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教学方法:直观性-教育学的金科玉律
口诀:级智夸大独立
康德首讲授
最早在大学讲授这门课
赫尔巴特来规范:1.原则2基础3中心4阶段
现代教育学之父 科学教育学之父 传统教育代表人
《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规范的学科正式诞生 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德智并重
二基础:伦理学+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旧三中心”和杜威的相对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口诀:小明联系小方
杜威真现代:1本书3中心4个即5步法
《民主主义与教育》- 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 现代教育代表人 进步教育代表人
新三中心:儿童(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陶行知:杜威的学生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
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其他派
卢梭
《爱弥儿》-自然主义教学思想
接受顺其自然的教育,反对人的干预
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被认为最早发现了儿童
口诀:卢的自然很爱儿
洛克
提出“白板说”(后天教育的影响) 倡导绅士教育
《教育漫画》,和亲戚就教育往来的书信
口诀:绅士洛克白板画漫画
瑞士:裴斯泰洛齐
慈爱的儿童之父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教育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口诀:斐爱心理重劳动
斯宾塞
教育预备生活说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美活动的做准备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最早将课程作为专门术语提出。
口诀:宾塞科学备生活
发展阶段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
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 万世师表-宋庆龄
1.3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制约与促进)单选: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单选)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培养什么样的人?
比例
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手段
口诀:龟速构防守
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
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
扩展延伸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单选,简答)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 教育的性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 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 教育的领导权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 受教育权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 教育内容和 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内性质两权一亩地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主要途径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教育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
教育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单选)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3.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
1.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5.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2.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4.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放假还校,泪目!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口诀:笛声焦躁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单选)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桂枝姐
教育对人口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人口功能
减少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改善人口结构
素素姐
1.4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的概述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单选,简答】
少年期:又称“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小烦口诀:边骑平衡车边嘘嘘,插进湖里摔断了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单选)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自然成熟论):内在需要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登
名言或试验
“双生子爬梯实验”--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口诀:内个孟获说,高德威武!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塑造论):外在力量
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
+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口诀:外甥巡逻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单选,辨析,简答,材料分析】 传经教主
1.遗传因素(单选)
2.环境因素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口诀:学校有专门的空调席梦思
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家规严格
条件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1从学校教育自身出发,学校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如物质条件、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等。 2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学校教育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身心发展规律。 3从环境出发,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 小烦提示:就是从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除遗传外)出发来作答。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单选,辨析)
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5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概念(单选)
广义的教育制度
指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
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内容: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地位:核心和主体
教育制度的特点(单选)
客观性
教育机构的设置受客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
规范性
入学条件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日益标准化。
历史性
古今不同
教育制度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变革。
强制性
对受教育者的个体行为有一定的强制作用,要求受教育者无条件遵守制度
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文化传统
人口
社会依据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人的依据
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学制本身的依据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无制度化)
始于原始社会教育,也是一种 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化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趋于定型
制度化
最早产生于欧洲,制度化教育是指正规教育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我国进入教育制度化的阶段标志是
“废科举,兴学堂”
非制度化 (超越)
"教育不应在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构建学习化社会 终身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单选)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
定义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要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特点
强制性
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免费性
免除学杂费
普及型
全体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公共性
属于社会公共事业,属于国民教育范畴
基础性
进行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方面的教育
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的建立
确立的时间为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是多种形式并存的
六三学制
五四学制
九年一贯
少数地区八年义务教育
终身教育
三本书
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
1929英国耶克斯利《终身教育》
概念化和体系化的行程
20c60s发过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之父
最终行成
199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四大支柱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口诀:知事存活
我国学制的沿革
1.6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述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广义的概念:人们的期望
狭义的概念: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
重要作用(单选)
核心问题
出发点,归宿
主题,灵魂
贯穿始终
是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核心 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主题和灵魂
教育目的的功能 口诀:倒几瓶?🍷
导向作用
指明方向
激励作用
调动学生积极性
评价作用
依据和标准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单选) 教培咳血
教(教育)一①国家的教育日的。是国家关于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培(培养)一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21下选择题】 咳(课,课程〉一③各个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是各个教学科目在较长一段时问内(一般指 1~2学年)需达到的预期结果。 血(学,教学)一④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师希望受教育者在某一阶段内(一般指一节课、一单元、一学期)需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客观依据
从社会出发
生产力发展水平(最终决定性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文化传统等
从人出发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主观依据
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有关教育目的理论(单选)
宗教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 宗旨, 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 来确定。
荀子,赫尔巴特,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
口诀:纳社会恐吓涂图
个人本位论
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 教育目的 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 需要来确定。
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口诀:啰嗦一路无人陪
生活本位论
斯宾塞:教育预备生活说;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适应生活说)。
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杜威
杜威:教育即生长。 杜威否定教育的外在目的(政治、社会强加给儿童的目的), 强调教育的内在目的(儿童自身生长需要)。 故教育无目的论也叫内在目的论。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目前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内容
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单选】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我国建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单选,简答】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根本途径)
全面发展的教育(单选,辨析,简答) 口诀:德智体美劳,灵前勿动盒。
美育
概念
美育是引导学生培养发现美、表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理念和能力的教育。
口诀:发现受捡肥皂
内容
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理想教育、艺术教育和形式教育,(口诀:想异性) 体现为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自然美等方面。 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最主要的内容。
实施的原则 (口诀:性感易闯祸)
形象性原则
情感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
美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口诀:课内与课外,自然与生活)
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 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3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1.7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单选)
观察法
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
问卷、访谈
历史法
发生,发展和演变
实验法
控制或创设条件,探讨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
授课+研究 一线老师、研究与活动一体化
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讲故事
懂事的大力士关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