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PA-会计-6、长投
注册会计师-会计-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9-10 14:41:43注册会计师-会计-第二十七章 合并财务报表,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注册会计师-会计- 成本法转权益法 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 的处理,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注册会计师-会计-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注册会计师-会计-第二十七章 合并财务报表,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注册会计师-会计- 成本法转权益法 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 的处理,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注册会计师-会计-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
长投的初始计量
概述
含义
股权投资
权益性投资,取得股份或股权,享有一定比例的权益份额代表的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控制(控股合并、企业合并)、重大影响、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
"三无"
交易性金融资产
合并类型与分类
合并
吸收合并
新设合并
控股合并(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最终控制方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确认
含义
投资方能够在自身账簿和报表中确认对被投资单位股权投资的时点
基本原则
购买方,购买日确认
联营、合营一般参照对子公司长投的确认条件进行
具体原则
对子公司投资,应当在合并日(购买日)确认
合并日判断,满足条件
股东大会通过
合并事项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办理财产转移手续
支付价款大部分(>50%)
实际控制,享有利益,承担相应风险
特殊规定
对于认缴制下尚未出资的股权投资,投资方在未实际出资前是否应确认与所认缴出资相关的股权投资,应结合法律法规规定与具体合同确定
投资的初始确认
合同明确约定,享有权益,则确认金融负债及相应的资产
没有明确约定,不确认资产
初始计量原则和核算内容
初始计量
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
核算內容
控股合并,对子公司投资 (成本法)
同控(账面价值)
非同控(公允价值)
先卖东西,后买股权
注意对应科目的清理
共同控制,合营企业投资(权益法)
重大影响 ,联营企业投资(权益法)
初始成本 = 公允价值+相关税费 先卖东西,后买股权。
一次交换交易形成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投
基本原则
合并方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代表的是在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可能包含商誉)
长股投 = 被合并方所权 * 持股比例 + 商誉
相关费用
一般情况
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特殊情况
发行债务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与发行债务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有关的费用应计入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中。(倒挤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中
A 发债买 B公司80%的股权,面值100 ,发行价格 120(溢价发行) ,佣金手续费 6
借:银行存款 114 (120-6)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 -利息调整 14 (倒挤)
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与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支付给券商),即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费用,不管其是否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均应自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收入中扣减,在权益性工具发行有溢价的情况下,自溢价收入中扣除,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无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扣减的情况下,应当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即依次冲减留存收益)
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① 盈余公积 ②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③ 贷:银行存款
相关账务处理
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价值的份额) 应收股利 (垫付的,已承诺但尚未支付的分红)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① (借差) 盈余公积 ②(借差)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③(借差) 贷:银行存款/相关资产/固定资产清理等 (账面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贷差)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份额) 应收股利 (垫付的,已承诺但尚未支付的分红)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① (借差) 盈余公积 ②(借差)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③(借差)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差)
确认被合并方所权考虑的因素
会计政策、会计期间是否一致
不一致的要调整
相较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账面价值
内部成立
投资成本用账面价值
账面所有者权益 = 期初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 + 账面净利润
外部购买
非同控:花多少钱,得多少钱长投
合表承认的所权 = 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 评估增/减
商誉 = 合并成本 - 承认所权 * 份额
调整后的净利润 = 原利润 - 评估增值*出售比例 + 评估减值*出售比例
(1)2x22.1.1,母公司甲,子公司乙,甲4200外部购买丙 80%,丙: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5000,账面价值4500 (存货评估增值 5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4200 贷:银行存款 4200 甲公司购买日确认的合并商誉 = 4200 - (5000*80%) = 200
(2)2x22.12.31 乙 4500 买丙80%,购买日,丙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实现的净利润 1200,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实现的净利润1500 ,丙评估增值后的存货卖出60%
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 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 =62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5160 (6200 * 80% + 200(商誉)) 贷:银行存款 45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660 (贷差)
丙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的(调整后)净利润 1200 = 账面(调整前)净利润 1500 - (存货评估增值 500 * 已售比例 60%)
相关说明
被合并方的净资产是负数的,按 0 确定
长投成本应该考虑商誉
商誉未减值的,同一控制下不同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反映的商誉是相同的
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
确定投资成本
大白纸上的所权 * 份额 + 商誉
差额处理
差额,调整资本公积,不足的,冲减留存收益
对应科目的处理
其他综合收益,暂不处理
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中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暂不进行会计处理
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①(借差) 盈余公积②(借差)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③(借差) 贷: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 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股本等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贷差)
当初始投资成本 > 账面价值时,不调整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
一次交换交易形成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投
基本原则
原则
花多少钱,得多少钱长投
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成本是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的含税价
相关费用
一般情况
与同控相同,计入管理费用
特殊情况
与同控相同
发行债务性证券
发行权益性证券
账务处理
以存货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含税价) 应收股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以固定资产为合并对价
先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后买股权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含税价) 应收股利 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贷: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以长投、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性金融资产等作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同时(或反向): 借: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以权益性金融资产为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价值) 盈余公积(差额,或借方)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差额,或借方) 借: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以投资性房地产为对价
成本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
先卖东西后买股权,将对价物以公允价值卖出/清理,然后以得到钱购买长投
处置损益的原则
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按照交易价格确认销售收入(产品类/材料类),同时结转销售成本。(适用收入准则的相关规定)
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或留存收益(可借可贷),并相应结转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等金额
换出资产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以其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其他业务成本,并相应结转其他综合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
实质上为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核算
不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投
以支付现金(广义)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买价+相关费用 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不包括“应收股利”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发行股票)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不包括“应收股利”
相关费用冲减资本公积、不够的,冲减留存收益
投资成本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及利润的处理
计入“应收股利”
一项交易中同时涉及自最终控制方购买股权形成控制及其它外部独立第三方购买股权的会计处理
处理原则
资产来源
集团内
按同控处理
独立第三方
有关股权投资成本即应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确定
后续计量及处置
成本法
“懒人法”
无明细
分录少
宣布发放现金股利才计分录
适用范围
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 (>50%)
成本计价
核算
购入时
基本原则
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具体处理
同控
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 + 商誉
非同控
公允价值入账
持有期间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计提减值
可收回金额 <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后不允许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权益法
明细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实现净损益
对应科目:投资收益
利润分配
所有者权益变动
——其他综合收益
被投资单位的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对应科目: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除以上以外的。
对应科目: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定义和范围
定义
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按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调整其投资账面价值的方法
适用范围
共同控制
重大影响
>=20%
特殊情况
直接持有
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以及类似主体 ,按照“金融工具”确认, 不使用权益法
间接持有
投资方对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其中一部分通过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信托公司或包括投连险基金在内的类似主体间接持有的,间接持有部分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其余部分采用权益法核算
“金融工具” ->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重大影响的判断
含义
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标准
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有发言权
20%< 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 <50% ,除非特殊说明
发生重要交易
派出管理人员
提供关键技术资料
操作要点
是否有参与权,而不是决定权
有参与权即可,无需正在实际行使权力
有权力委派董事
持股比例为发生实质变化,不应改变是否具有重大影响的判断
调整
初始投资成本
二者孰高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情形
不利差额不调整
不利差额 :成本 > 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
实际是商誉
有利差额计利得,调整长投
成本 < 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公允价值份额 - 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补充概念
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账面所有者权益)
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
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商誉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存货、固定资产等的评估增值或减值
投资损益的确认
基本账务
投资方按比例,确认利润或亏损(借贷相反)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在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已减记至零的情况下,考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应出现负数,投资方应当将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足以抵销的部分确认为递延收益,待后续相关损益实现时再结转至损益
借:投资收益 600(3 000×2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00(账面价值) 递延收益 100(倒挤)
构成业务的,不形成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差额,全额计入当期损益。
视同为把业务以公允价值卖了,以含税价买了长投
净利润调整
会计期间不一致,按投资企业政策调整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
存货
调整后的净利润 =账面净利润-[评估增值 ×当期出售比例]×(1-25%)
评估增值 =(投资日存货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调整后的净利润 =账面净利润-[(资产的公允价值÷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资产的原值÷资产使用年限)]×(1-25%)
实际就是:新折旧/摊销 - 旧折旧/摊销
25% 是所得税
不调整的情形
无法确定公允价值
差额不具有重要性
无法取得所需资料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予抵消
逆流交易
乙 -> 甲
顺流交易
甲 -> 乙
甲拥有乙的股份,且重大影响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 加价 * 未售出比例
个别财务报表
第一年减去多少,第二年实现时加回多少
顺流逆流一样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合并财务报表
投资企业多什么,抵什么,资产对资产、损益对损益
顺流
借:营业收入 200 (交易价格* 未售出比例 * 份额) 贷:营业成本 120 (成本 * 未售出比例 * 份额) 投资收益 80
固定资产
借:营业收入 285 【(1 000-1 000÷10×6/12)×30%】 贷:营业成本 171 【(600-600÷10×6/12)×30%)】 投资收益 114
6/12 是半年折旧
第二年(全部售出)
借:投资收益 80 营业成本 120 (600×100%×20%) 贷:营业收入 200 (1 000×100%×20%)
逆流
第二年如果全都实现了,合表无需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存货 ( 加价 x 未售出比例 x 份额)
exp:逆流,出售固定资产
甲持有乙 30%, 乙卖给甲,2023年6月30日,成本600,成交价1000 ,甲用作固定资产,10年寿命,净残值0 ,年限平均法,年底未出售,净利润3000
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
差额 - 已实现的折旧(6个月,以差额计算)
=(1000-600)-(1000-400)/10 * 6/12=380
调整后的净利润
3000-380 = 2620
第一年
个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786 贷:投资收益 786
合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114(380×30%)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6(20×30%) 贷:固定资产120(400×30%)
第二年
调整后的净利润
账面 + 已实现折旧(整年)
个表
调整后 *份额
合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102(340×30%)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8(60×30%) 贷:固定资产120(400×30%)
60 = 两年的已实现折旧
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的处理
被投单位所权减少,投资单位按比例冲减长投(贷:长投)
权益法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收到钱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超额亏损的确认
步骤
1.减记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计至0为限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冲减实质投资项目,如长期应收款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应收款
3.冲减承诺的额外义务
借:投资收益 贷:预计负债
4.账外备查登记
之后增加的,相反的顺序重新增加
1.先确认本年度的长投损益
2.确认前期未确认的投资净损失
其他综合收益的处理
基本账务处理
按投资比例调整明细科目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处理(其他权益变动)
调整的明细科目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处理原则
除 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利润分配之外的
按比例调整
被动稀释,仍未权益法
被动稀释导致持股比例下降
处理原则
视同处置股权换取乙公司新增资源
长投调整(应确认的资本公积) = 得到的 - 付出的
= 别人增资我占多少钱 - 我少掉的股权值多少钱
应确认的资本公积 = 间接处置价款 - 稀释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稀释比例
间接处置价款 = 第三方出价 * 新持股比例
稀释比例 = 少掉的比例/原比例
甲 1100 买乙 25%,重大影响,乙价值4000 ,当年利润800 ,下一年,乙对丙定向增发400 股,面值1,售价5,导致甲持股 变为 20%
初始投资成本 1100,内含商誉1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100 贷:银行存款 1100
利润份额 800*25% = 2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00 贷:投资收益 200
丙公司增资: 1.丙公司增资部分由甲公司按新持股比例应享有的份额(间接处置价款) =(5×400)×20%(新持股比例)=400(万元) 2.计算间接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1)稀释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1100+200 =1300(元) (2)视同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1300×5%/25%(稀释比例) =260(万元) 3.应确认的资本公积 =400-260 =1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1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40
主动增资、仍未权益法
第一次投资存在商誉,之后要综合考虑
第二次正商誉:不涉及调整、第二次负商誉:可能涉及调整【(谨慎性原则:避免多确认营业外收入)】
股票股利的处理
被投资方的所有者权益不变,投资单位不作账务处理
减值
不允许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处置 (反向结转)
成本法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权益法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可借可贷) —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其他权益变动(可借可贷)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反向结转到: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按比例或全部结转) 贷:投资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的反向结转
被投资单位的其他综合收益是否可以重分类进损益
是
对应科目是:投资收益
否
反向结转到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按比例或全部结转) 贷:投资收益等
合营安排
概念及认定
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组合能够集体控制某安排,不构成共同控制
分类
共同经营
享有该安排相关资产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合营安排
合营企业
仅对净资产享有权利
判断
单独主体
具有单独可辨认的财务架构的主体
主体可以从合营安排是否通过单独主体达成
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共同经营
合营安排通过单独主体(无担当)达成->共同经营
合营安排通过单独主体(有担当)达成->合营企业
为合营安排提供担保的并不直接导致一项安排被分类为共同经营
重新评估
共同经营中合营方的会计处理
一般会计处理原则
按比例确认资产和负债
合营方->共同经营
类似顺流交易
共同经营->合营方
类似逆流交易
合营方取得构成业务的共同经营的利益份额的会计处理
对共同经营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的会计处理原则
遵守合营准则的,比照合营方处理
否则按照相应准则处理,如: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核算方法的转换
相关内容介绍
三无(金融工具)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转换
跨界,原股权先卖后买(公允价值),新买卖的不论
卖股权分录
交易性金融资产 (转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倒挤) (可借可贷)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转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可借可贷)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多次交易实现同控不需遵守跨界处理
3种增资
三无->非同控
新增部分记长投, 原有部分先以公允价值卖了再转为长投
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新增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卖股权
权益法 ->成本法
个表
新买记长投
将权益法明细科目转换为成本法长投
原有的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暂不处理,出售时才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股权+新增投资成本)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可借可贷) ——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其他权益变动(可借可贷) 银行存款等(新增投资成本)
合表
原股权
个表未处置 合表视同处置 (补分录)
+ 借:长投 贷:投收
+ 其他综合收益 -> 留存/投收
+ 资本公积 -> 投收
新投资
承认个表
三无->权益法
记得比较成本的有利不利差额
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卖股权
3种减资
权益法 ->三无
出售长投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可借可贷) ——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其他权益变动(可借可贷)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剩余股权投资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可借可贷) ——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其他权益变动(可借可贷)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同时(或反向):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等
同时(或反向):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成本法->权益法
追溯调整
成本法->三无
处置部分权益性投资 (卖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间的差额 (视同卖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