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逻辑思维训练50讲》第5部分 推理逻辑链条
这是吴军老师在得到上的课程《逻辑思维训练50讲》的【推理逻辑链条】部分的内容。这部分主要讲述了表达与逻辑的一致性、自相矛盾的解释、以及如何利用真值表和命题来判断一些案例的真伪性等。
编辑于2024-09-20 16:00:00这是陈欢老师《单干》一书的第五章,这一章主要讲了: ①河流模型 ②难而正确 ③做出选择就是进展 ④长期主义 ⑤先胜后战 ⑥投资于人 ⑦设好边界 ⑧小心暗礁。
这是一篇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的知识概览的思维导图,主要讲了和纪念日有关的三个重要日期,以及选取的立场和标准。
这是粥左罗老师《语音写作》一书的第三章:能力基建,这一篇主要讲了以下内容: ①心里突破:大脑为何抵触语音写作 ②朗读训练:从碎片表达到逻辑流输出 ③准确性训练:99%识别准确率的秘密工程 ④极速训练:让语速追上思维闪电 ⑤自信训练:从自我怀疑到创作心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陈欢老师《单干》一书的第五章,这一章主要讲了: ①河流模型 ②难而正确 ③做出选择就是进展 ④长期主义 ⑤先胜后战 ⑥投资于人 ⑦设好边界 ⑧小心暗礁。
这是一篇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的知识概览的思维导图,主要讲了和纪念日有关的三个重要日期,以及选取的立场和标准。
这是粥左罗老师《语音写作》一书的第三章:能力基建,这一篇主要讲了以下内容: ①心里突破:大脑为何抵触语音写作 ②朗读训练:从碎片表达到逻辑流输出 ③准确性训练:99%识别准确率的秘密工程 ④极速训练:让语速追上思维闪电 ⑤自信训练:从自我怀疑到创作心流。
《逻辑思维训练50讲》
第6讲
建立自洽的逻辑链条
作者 | 吴军
制图 | Amor小凯
软件 | 亿图脑图MindMaster
日期 | 2024年9月13日
对齐:如何保持逻辑链条的一致性
表达上的一致性
表达一致性
是逻辑保持一致的基础
一致
两个人讨论的要是同一个东西、同一件事
否则就会出现鸡同鸭讲,自说自话
表达一致从四方面入手
注意时间因素
举例
“明天”应该指特定的日子,比如2024年9月13日
而不是说话时的下一天,否则将陷入死循环,从而变成“拖延”
解读
有些事物是要注意时间因素的,比如货币
例如: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今天的100美元和10年前的100美元是不等价的
概念指代明确
A对A,B对B
否则容易被偷换概念
注意条件因素
否则容易被偷换概念
举例
水到了100℃会沸腾
条件
标准大气压
纯净的水
超市免费送礼品
条件:消费达到XXX元
但大多数人并无消费到这个水平的必要
弄清楚连接词和否定关系的含义
“和”、“或者”、“但是”这些词在上下文中真实逻辑含义必须搞清
举例
“我和常有理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是我和常有理一起才可以?
还是我俩只要一个人就可以?
逻辑上的一致性
逻辑一致的要求
所有命题的真伪,在整个逻辑论证过程中,都要保持一致
一个命题不能一开始是真的,论证了一会儿之后就变成了假的
案例
小常对小梅说:“我昨天晚上去看电影了,然后就回家了。”小梅说:“你撒谎!”
小梅的意思
几种可能性
小常没有去看电影,也没有回家
小常去看电影了,但是没有回家
小常没有去看电影,直接回家了
要么小常没有去看电影,要么他没有回家
真实意思
用一句话涵盖可能的所有情况
要么小常没有去看电影,要么他没有回家,要么他这两件事都没有做
德摩根定律
德摩根定律
对于A与B的否定,结果是非A或者非B
对于A或B的否定,结果是非B与非A
表示
~(A∧B) = (~A)V(~B)
~(AVB) = (~A)∧(~B)
解读
德摩根律里包含了一种逆向思维的智慧
有很多用正向思维解决起来太过复杂的问题,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就能很快解决
精髓
日常思考时,有时要把所有可能的情况想清楚是很难的,这时只要排除所有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情况哪怕再离谱,它也一定是可能的
XXX
《逻辑思维训练50讲》
第7讲
推理逻辑链条
作者 | 吴军
制图 | Amor小凯
软件 | 亿图脑图MindMaster
日期 | 2024年9月14日
验证:如何判断两个命题的逻辑是否一致?
真值表法
解读
真值表法,是唯一能判断所有命题的逻辑是否一致的方法
判断方法
两个命题逻辑完全一致时,它们在真值表中所有情况下,真值都必须相同
推理
案例1
要么你给我涨工资,要么我就去别的公司
你站住别往前走,否则我就死给你看
要不是我没有买到飞机票,否则我就去了上海
~P ∨ Q
案例2
你如果不给我涨工资,我就去别的公司
你如果再往前走,我就死给你看
如果我买到了飞机票,我马上就去上海
P→Q
案例3
要么我和小梅都去看电影,要么我们都不去
等价表述:我会去看电影,当且仅当小梅也去
(P∧Q) ∨ (~P∧~Q)
补充
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来的语气是不一样的,但逻辑本身并未发生改变
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的应用
概念介绍
原命题
若P,则Q
逆命题
若Q,则P
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
若非Q,则非P
概念纠正
否命题≠命题的否定
否命题
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命题否定
只否定结论,不否定条件
真伪性组合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真伪相同
逆命题与否命题真伪相同
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在逻辑上完全相同,但在日常表达中的使用场景往往不同
《逻辑思维训练50讲》
第8讲
推理逻辑链条
作者 | 吴军
制图 | Amor小凯
软件 | 亿图脑图MindMaster
日期 | 2024年9月15日
应用:如何发现对方的自相矛盾
言多必失的本质
情境导入
梅有据同学做自媒体创业,但是没有资金,于是她向她的叔叔借钱,她叔叔说:“如果我有钱,我一定投资支持你创业。支持创业的投资都是要回报的。但是我不同,我有钱,却不像有些人那样还要追求投资的回报。”
命题分解
P——“如果我有钱”
Q——“投资支持创业”
R——“投资要回报”
解析
三项命题表示
“如果我有钱,我一定投资支持你创业”
P→Q
“投资总是要回报的”
Q→R
“我有钱,但是却不要回报”
P∧~Q
Q→R,则 P∧~QÛP∧~R
总命题
S=(P→Q) ∧(Q→R)∧(P∧~R)
列真值表
总结
生活中,如果我们自己说话不注意逻辑,就很容易被脑瓜好使的人抓住把柄
我们也要注意对方的逻辑,如果发现对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要么对方在有意误导我们,要么对方其实自己都没有想清楚,他们的承诺肯定也靠不住
诉诸怜悯的谬误
情境导入
你的下属小A想跳槽,而你想挽留,于是找到他,问怎样才能让他留下。他说: 我之所以跳槽到另一个家公司,是因为你既没有给我涨工资,也没有给我升职。 除非你答应给我涨工资,并且给我升职,否则我就跳槽到另一个家公司。
命题分解
P——“给我涨工资”
R——“给我升职”
Q——我跳槽到另一家公司
解析
命题表示
“我之所以跳槽,是因为你既没有给我涨工资,也没有给我升职”
(~P∧~R)→Q
逻辑倒推
~Q→PVR
只要满足一个即可
“除非你给我涨工资,并且给我升职,否则我就跳槽”
~(P∧R)→Q
逻辑倒推
~Q→P∧R
两个都要
列真值表
总结
一定要确认你们双方说的逻辑是一回事,避免双方的理解出现矛盾
空头许诺的谬误
情境导入
假如小梅的叔叔这样对她说: 如果我有钱,我一定投资支持你创业。支持创业的投资是要回报的。但是如果我有钱,就不会像那些人那样还要追求投资的回报。
第一小节的案例修改
命题分解
P——“如果我有钱”
Q——“投资支持创业”
R——“投资要回报”
解析
三项命题表示
“如果我有钱,我一定投资支持你创业”
P→Q
“投资总是要回报的”
Q→R
“如果我有钱,不要回报”
P→~Q
总命题
S=(P→Q) ∧(Q→R)∧(P→~R)
列真值表
"如果“”假如“这种设置条件的,就是”画大饼“
总结
和别人签订合同时,必须建立在无条件承诺的基础上
对方必须得履行承诺,没有任何附加前提
XXX
《逻辑思维训练50讲》
第9讲
推理逻辑链条
作者 | 吴军
制图 | Amor小凯
软件 | 亿图脑图MindMaster
日期 | 2024年9月16日
逻辑定律:如何简化复杂的逻辑关系?
逻辑公式和逻辑定律
逻辑公式
任意一个简单命题,本身就是逻辑公式
任何逻辑公式的与、或、非、蕴含和等价运算,都是逻辑公式
举例
P、~P
P∧Q、PVQ
逻辑定律
相互等价的逻辑公式,就是逻辑定律
举例
~(A∧B) = ~ A ∨ ~B
否定之否定律
概述
否定之否定律,也被称为双重否定
否定之否定,相当于肯定
~~P=P
生活中,一句话的含义可能有模糊性,因此不能简单把否定之否定和原命题等同起来
例1:一对情侣吵架,女生生气地问男生:“你到底爱不爱我?”男生说:“我不是不爱你!”
男生流露出的可能是抱怨,委屈,或者自我辩解(可能只是敷衍性的回复)
例2: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么?
社会复杂,各种利益、立场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可能有更多不同的阵营。敌人的敌人也可能是敌人,或者非敌非友,未必是朋友
统治律
统治律
在一个复杂的逻辑关系里面,最终整个命题的真值,实际上只是由其中一个命题决定的
原理
合取运算中,P和真等于P,P和假等于假 (P∧T=P,P∧F=F)
现实案例
很多骗子在骗人时,就是用一大堆正确的蕴含关系,来隐藏一个错误的前提,让大家接受一个错误的结论
当他们被揭露出来后,大家才发现他一开始那个起点就是伪造的
启示
当我们自己作为讲话人时,要谨记言多必失,画蛇添足
把一大段逻辑复杂的话精简为一个关键性的陈述句,只需判断这句话的真假即可
互补律
互补律
一个命题和它的否定析取一定为真,合取一定为假
P ∨~P = T
P ∧~P = F
“排中律”,矛盾
必有一真一假
举例
你要么是中国人,要么不是中国人
很明显没有问题,因为只有是或不是
我支持你创业,但我又不支持你创业
自相矛盾,到底支不支持?
关于排中律的补充说明
有的说法看似矛盾,但实际并不矛盾
例如:“那家伙简直不是人,自己吊儿郎当的样,还天天瞧不起这人那人”
这里说的“那家伙”应该是一个生理上的人类,但“不是人”说的是人格、精神、人性层面的人,二者的表达角度不一样,不算矛盾
XXX
《逻辑思维训练50讲》
第10讲
推理逻辑链条
作者 | 吴军
制图 | Amor小凯
软件 | 亿图脑图MindMaster
日期 | 2024年9月17日
简单的推理:如何正确使用三段论
直言三段论
结构
大前提
P→Q
小前提
P
结论
(P→Q)∧PÞQ
常见逻辑
原因→结果
但是,结果不一定能推出原因
案例
案例1
所有人都会死(大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结论)
案例2
不会死的都不是人(大前提)
石头不会死(小前提)
因此石头不是人(结论)
选言三段论
结构
大前提
PVQ
小前提
~P
结论
Q
案例
案例1
世界上的万物要么不是生物,要么会死亡(大前提)
石头不会死亡(小前提)
因此,石头不是生物(结论)
要点
否定其中一个命题,从而肯定另一个命题,这是可行的
但反过来,肯定其中一个,却并不能否定另一个
举例
在假期中,我可以选择要么去旅行,要么去工作,我去旅行了,但是在旅行的过程中我可能也需要处理一些工作
假言三段论
结构
大前提
P→Q
小前提
Q→R
结论
P→R
蕴含关系具有一定的可传递性
要点
这种传递性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真正用对
很多博人眼球的结论,就是通过错误使用蕴含关系传递性推导的
滑坡谬误
使用三段论要防范的谬误
大前提错误
常有理对你说:“你最近被提拔了,你要么请我吃饭,要么送我个礼物;既然你没有送给我礼物,那就请我吃顿饭吧。”
你可以选择无视他,既不送他礼物,也不请他吃饭
大前提狭隘
你可能听过很多人说:“如果我没有考上好大学,又没有找到个好工作,人生就没有前途”
谬误在于,把人生的多种机会简单地概括为了必须上好大学,或者必须找个好工作。但现实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非黑即白,而是有更多种可能性
这种思想,会让人路越走越窄
XXX
《逻辑思维训练50讲》
第11讲
推理逻辑链条
作者 | 吴军
制图 | Amor小凯
软件 | 亿图脑图MindMaster
日期 | 2024年9月18日
推理的条件:已知条件越多越有利吗?
条件矛盾引发的逻辑谬误
案例
购物节快到了,常有理打算从购物清单中选两样东西购买。现在他的清单里有这些东西:手机、笔记本电脑、自行车和空调。小常有三个考虑,希望都能满足: 首先,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买一个就可以了; 其次, 如果买自行车,那就要买手机,因为小常要外出照相, 最后,如果买电脑,就要买空调机,因为他夏天可能经常在家办公
到底买哪俩
用字母A代表空调,B代表自行车,C代表手机,N代表笔记本电脑
列出逻辑表达式
笔记本、手机买一个就可以了
N与C为假(N∧C = F)
如果买自行车,那就要买手机
如果B则C(B→C=T)
如果买电脑,就要买空调机
如果N则A(N→A=T)
隐含条件
只会买两样东西,所以A、B、C、N中,两个为真,两个为假
寻找答案
列出真值表
找出可能的答案
同时买手机和自行车
同时买电脑和空调
同时买手机和空调
增加限制
有效条件
增加限制后,可能的答案数减小
有助于消除不确定性
无效条件
多余条件
增加限制后,可能的答案数没有减小
无解条件
增加限制后,出现逻辑矛盾,没有答案
结论
条件过多或者过少,其实都不利于我们得出满意的结论
条件过多,可能无解
条件过少,模棱两可,太泛,找不出真实需求
与人沟通时,要注意管理对方的预期
不要给对方太多的选择,不要让对方提太多的要求 ①有可能条件自相矛盾,你根本满足不了 ②也可能让你自己没有了选择的空间
无条件成立的命题:公理
概念
公理,可以简单理解为常识
公理的特点
无条件成立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
除了自然界本身的公理,不存在某些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XXX
《逻辑思维训练50讲》
第12讲
推理逻辑链条
作者 | 吴军
制图 | Amor小凯
软件 | 亿图脑图MindMaster
日期 | 2024年9月19日
可能性:如何从已有条件中分析一件事是否会发生?
白马非马?
分歧
若“是”=“属于”,则白马非马为错,因为白马属于马
若“是”=“等于”,则白马非马为对,因为白马是一个集合,马是另一个集合
举例理解
先定义四个命题
P
X是马
Q
X是白马
R
X是母马
S
X是黑马
排他性
具有排他性的命题之间,一个命题蕴含着另一个命题的否命题
总结
必然性
Q→P恒为真
可能性
Q∧R有可能为真
排他性
S∧Q恒假
S→~Q为真
Q→~S为真
相关性和必然性
结论
存在必然性,一定存在相关性
存在相关性,不一定存在必然性
案例
视频网站根据你的浏览偏好,直接认定你只喜欢这一类,就专门推送这一类视频,其他的不推送,这就是犯了由相关直接推出必然的错误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