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知识汇总
教育学第二章学校的知识内容涉及学校概述、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学校家庭与生活,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小学教育专业必备,第七章课程部分知识概述,介绍了课程与课程论、课程论的理论基础、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学校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定义
文化特质:独特性、价值观、信念、手段、语言、环境、制度
学校文化-文化特质:学校校风+学校精神
校园文化的两 个来源及内容
来源
自觉的:教育者-社会主流文化-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要求
自发的:学生团体-亚文化
校园文化内容:
教育的理想、追求
学校功能及其社会责任
对人性的理解
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学校文化分类
物质、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学生文化+教师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
环境、建筑、设备
学校制度文化
学校传统
学校中的传统+仪式+规章
非强制性的文化传承
学校仪式
固定化的互动程序和形式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学校规章
制度化的行为规范
规范制约作用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概述
以学校作为管理对象的活动
管理因素
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沟通
概念
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
过程
确定思想-编码-传递-解码-反馈
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两种形式
正式沟通
按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进行信息传递
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之外的信息传递
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三类的障碍
主观方面的障碍
发送者或接受者
客观方面的障碍
接收信息条件
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
技术上的问题
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人为排除障碍-发送者接收者之间建立信任
准确使用语言文字
选择最佳沟通媒介
注意信息时效性
重视对信息的反馈
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基本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教师队伍
健全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和少先组织
教学工作管理
学校中心工作
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
教务行政管理
总务工作管理
基本方法
行政方法
法律方法
教育方法
经济方法
学术方法
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学校的概述
学校及学制的产生
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
定义
动因:专门化要求
性质:教学活动场所+组织形式
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
定义: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 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 重要场所,是社会活动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
功能
合格的人才(具有历史性)
不同社会要求、不同个体要求
基本条件
教学设施、教师、教学仪器及器材
学校的制度化与现代学制的产生
学制
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对象、教育机会扩大化
学校教育机构网一体化
学制的构成
纵向:学校级别-学校体系不同阶段
横向:学校类型-学校体系不同功能
现代学制形成的路线
自上而下的发展(学术教育):大学-中学(预科)
中学-普及教育的延长 性质:小学的延伸、职业技术教育(二工) 与高等教育无关
自下而上的发展(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无关
现代学制
定义: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类型
双轨制-欧洲-学术教育+职业教育:专制性与等级性
单轨制-美国-取消了公民受教育劝的差别,机会均等
分支制-前苏联
现代学制变革与学校的大众化
逐步并轨并走向单轨
小学并轨
初中单轨-传统的双规学制不复存在
并轨上移-最终走向单轨
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
背景-知识+休闲时间(多)
我国现代学校及学制的产生
现代学校来源
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办理新式学堂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
1902《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
正经颁布、为全面实施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04年1月《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学制改革
1912中华民国成立 壬子癸丑学制
成熟的现代学校系统
1922 壬卯学制
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分段(沿用至今)
我国现行的学制
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学校与企业区别
设置目的不同
学校:培养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消费品)
企业:盈利、追求最大化的剩余价值(生产方)
调节手段不同
学校:多渠道、国家拨款、无需偿还(公立)
企业: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资产、借贷
与政府关系不同
学校:宏观指导、管理
企业:市场调控为主(市场经济)
产出不同
学校:社会公共服务产品、不以营利为目的
企业:流通、商品交换、追求利益
公益性原则
公立学校
私立学校
一整套有效的法律调整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
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