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动脉采血
动脉采血技术,血气分析5步解读,动脉穿刺操作,适用于各种创伤、手术等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呼吸衰竭及使用机械通气者,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动脉采血
定义cd
即动脉血气分析,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氧结合及酸碱平衡失衡,也是抢救为重患者和手术中监护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用于各种创伤、手术等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呼吸衰竭及使用机械通气者,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操作流程
动脉的选择
首选桡动脉
易固定,便于操作,患者易接受
唯一一条经过二次氧结合的动脉血管通路
侧支循环丰富,不宜形成血栓,易于压迫止血
肱动脉
股动脉
易固定,不易扪及,操作复杂,患者配合度低
解剖位置较深,易造成感染及形成血栓
周围有股静脉及股神经,操作不慎可伤及股神经
操作步骤(桡动脉)
体位
患者手心向上,上臂外展,把手臂放至治疗巾上
定位
距掌横纹3公分左右,从食指沿血管走向,通过“一按一提”感受动脉搏动
消毒
对拟采血部位(范围8-10厘米)及操作者手指均用碘伏棉签消毒
穿刺
采血者左手食指固定桡动脉,右手持笔式把持注射器,小鱼际贴在患者大鱼际处便于固定
逆动脉血流方向,针尖斜面朝上,45°-60°或90°刺入皮肤,动作轻缓,以免穿透动脉
见回血后,固定注射器,使动脉血慢慢往上顶,至1毫升
右手抽出针头同时左手用棉签加压止血穿刺部位(加压止血至少在五分钟以上,避免皮下血肿产生。如抗凝机制较差的患者,加压时间酌情延长。)
立即排除血样标本内气泡,用胶塞堵塞针头,防止空气进入
在手掌内滚病或者顺时针方向摇晃注射器,使血样和针管内的肝素抗凝剂充分混合
更换针帽,再次核对床号姓名,给血样标本贴上标签,适用PDA扫码
联系医管家立即送至检验科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针头进入动脉后常引起血管收缩,不能立刻见回血,需稍等片刻,不易急于进退针头,以免造成穿刺失败
常见并发症
感染
皮下血肿、桡神经损伤、动脉痉挛、血栓形成
假性动脉瘤:在局限性较大血肿的基础上形成的与动脉相同的囊腔
并发症的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面积8-10厘米,操作者接触皮肤的手指也应消毒
提高穿刺技术,动作轻柔,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壁的损伤
选择合适的喘息真,切勿太粗,禁忌反复使用
穿刺失败或者结束后,有效加压止血,应用抗凝剂、穿刺血管较粗及不配合的患者应酌情延长加压止血时间
主要指标及临床意义
PH
体液内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受呼吸和代谢因素共同影响
酸中毒<7.35-7.45<碱中毒
PO₂
氧分压: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80-100mmHg (呼吸衰竭<60mmHg) (重度呼吸缺氧<40mmHg)
PCO₂
二氧化碳分压:血浆中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判断人体通气状态及衡量酸碱平衡呼吸因素的唯一指标,受呼吸调节
呼碱,通气过度<35-45mmHg<呼酸,通气不足
HCO₃¯
实际碳酸氢根AB: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验条件下所测的血浆HCO₃¯ 标准碳酸氢根:动脉血在38℃、SaO₂100%时测得的HCO₃¯值
22-27mmol/L AB=SB HCO₃¯下降,AB=SB,代酸 HCO₃¯上升,AB=SB,代碱 HCO₃¯下降,AB<SB,呼碱 HCO₃¯上升,AB>SB,呼酸
SaO₂
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与能结合的最大氧量的百分比
正常范围:95-98% SaO₂与PO₂不一致时,说明标本里混入空气或者静脉血等
BE
碱剩余:表示血浆碱储量增加或者减少的量
正常范围:±3mmol/L 负值:代酸;正值:代碱
PO₂/FiO₂
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O₂/吸入氧浓度FiO₂所得百分比
正常范围:400-500mmHg 使器官组织得到足够氧气,以便进行氧合指数。 急性肺损伤诊断标准<300mmHg ARDS诊断标准<20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