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终身成长1-6
终生成长前六章读书笔记,《终身成长》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心理学著作。它揭示了思维模式对人们成长和成功的重要影响,并提供了如何改变思维模式、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具体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以更积极、更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编辑于2024-09-30 21:06:26终身成长
第四章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
体育界的两种思维模式对比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
认为天赋决定一切,成功来自于与生俱来的才能。他们往往在获得一点成就后就开始自满,害怕失败会暴露自己能力的不足。
把每一场比赛都看作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终极考验,一旦失败,就会觉得自己失去了价值。
例如,一些被寄予厚望的体育明星,在遭遇一次重大失利后,就陷入了长期的低迷状态,无法自拔。他们过于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而不是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技能。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
相信通过努力和不断学习可以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把失败看作是成长的机会,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训练方法和比赛策略。
乔丹在职业生涯中也遭遇过多次失败,但他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对篮球的热爱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他不断努力训练,改进自己的技术,最终成为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更注重团队合作,他们明白只有与队友共同进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他们乐于接受教练的指导,积极与队友交流,共同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
思维模式对体育训练的影响
固定型思维模式下的训练
运动员可能会避免挑战高难度的训练项目,因为他们担心失败会损害自己的声誉。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训练,而不愿意尝试新的训练方法和技术。
这种思维模式下的运动员在面对挫折时容易放弃,缺乏坚持下去的毅力。他们可能会把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如运气不好、对手太强等,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
成长型思维模式下的训练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在训练中更加专注和投入,他们会制定明确的训练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
他们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调整训练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训练效果。
运动员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尝试新的训练方法和技术。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能力。
体育比赛中的思维模式表现
固定型思维模式在比赛中的弊端
运动员容易在比赛中紧张焦虑,因为他们把比赛结果看作是对自己能力的唯一评价。他们可能会因为一次失误而心态崩溃,影响后续的比赛表现。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在面对强大对手时,可能会缺乏信心,不敢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他们过于关注对手的实力,而忽视了自己的潜力。
成长型思维模式在比赛中的优势
运动员能够保持冷静和自信,即使在比赛中遇到困难,也能迅速调整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把比赛看作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无论结果如何,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更具竞争力,他们敢于挑战强者,不断超越自我。
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因此在比赛中会全力以赴,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第五章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
领导者需要自我反思
领导者要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通过阅读、参加培训等方式,学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培养员工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领导者要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成长,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建立成长型文化
领导者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成长型文化,鼓励员工勇于尝试新的事物,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企业
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等级森严的文化,员工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企业更注重短期利益,不愿意在员工培训和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认为这些投入可能无法立即带来回报,因此更倾向于采取保守的经营策略。
面对市场变化时,可能会反应迟钝,无法及时调整战略,从而失去竞争优势。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
企业内部鼓励创新和合作,员工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团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迅速调整战略,适应市场需求,保持竞争优势。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注重长期发展,愿意在员工培训和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相信这些投入会带来长期的回报,因此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经营策略。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
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地位,而不是团队的发展和成长。
这类领导者往往喜欢听好话,不愿意接受批评和建议。
他们把员工的成功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因此不愿意培养和提拔有潜力的员工。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在面对挑战时,可能会选择逃避或推卸责任。
他们害怕失败会损害自己的声誉,因此不敢冒险尝试新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方法。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
相信自己和团队的能力可以不断提升,他们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成长,愿意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从批评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领导方式。
这类领导者在面对挑战时,会勇敢地迎接挑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把失败看作是学习的机会,鼓励员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创新和进步。
第六章人际关系: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
不同思维模式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固定型思维模式
认为人际关系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修复。他们往往把责任归咎于对方,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容易产生嫉妒和攀比心理,他们希望自己在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而不愿意看到对方比自己更成功。
这种思维模式下的人在面对冲突时,可能会选择逃避或攻击对方,而不是积极地解决问题。
成长型思维模式
相信人际关系可以通过努力和沟通不断改善。他们在关系中遇到问题时,会主动与对方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在人际关系中更注重共同成长,他们愿意为对方的成功感到高兴,并从对方身上学习。
这类人在面对冲突时,会冷静地分析问题,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关系的健康发展。
爱情关系中的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
认为爱情是命中注定的,如果两个人相爱,就应该一切都很完美。他们在爱情中一旦遇到问题,就会觉得对方不是自己的 “真命天子” 或 “真命天女”,从而选择放弃。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在爱情中容易产生占有欲和控制欲,他们希望对方完全符合自己的期望,而不愿意接受对方的缺点和不足。
这种思维模式下的人在爱情中往往缺乏沟通和理解,容易导致关系的破裂。
成长型思维模式
相信爱情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他们在爱情中遇到问题时,会积极地与对方沟通,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在爱情中更注重理解和支持对方,他们愿意接受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并帮助对方成长。
这类人在爱情中会不断学习和进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爱情关系更加稳定和幸福。
友谊中的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
认为朋友是固定不变的,一旦成为朋友,就应该一直保持下去。他们在友谊中往往对朋友有很高的期望,一旦朋友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就会感到失望和愤怒。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在友谊中容易产生嫉妒和攀比心理,他们希望自己在朋友中处于优势地位,而不愿意看到朋友比自己更成功。
这种思维模式下的人在友谊中往往缺乏沟通和理解,容易导致关系的疏远。
成长型思维模式
相信友谊可以通过努力和沟通不断加深。他们在友谊中遇到问题时,会主动与朋友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在友谊中更注重共同成长,他们愿意为朋友的成功感到高兴,并从朋友身上学习。
这类人在友谊中会不断学习和进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友谊更加长久和深厚。
第三章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思维模式决定成就
爱迪生的例子,说明思维模式对成就的影响。爱迪生并非从小就是天才,他的出类拔萃源于其思维模式和努力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会出现成绩下滑且越来越差的情况
固定型思维模式限制人的成就,他们不屑于努力,视艰难的转折期为巨大威胁,担心暴露不足而从胜利者变成失败者。他们不注重学习方法,把他人当作审判者而非同伴。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成绩逐步提高
成长型思维模式则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并取得成就。这类人有明确目标,能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动力,乐于向同伴学习,善于寻找学习规律,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艺术领域
艺术不仅需要天分,更需要努力。有些人幸运地拥有艺术才能,而有些人通过后天培训和努力也能在艺术领域取得一定成就。
虽然不能确定每个人都能做到,但人们能做的事比曾经以为的要多得多。如果有冲动去做以前未实现的事,可以从关注点、努力、策略和同伴等方面朝目标进发。
夸奖与肯定需适度
过分夸奖和肯定孩子的某种天分,可能会毁掉他们
虽然不能确定每个人都能做到,但人们能做的事比曾经以为的要多得多。如果有冲动去做以前未实现的事,可以从关注点、努力、策略和同伴等方面朝目标进发
否定标签的危害
否定的标签是最要不得的,它形成的刻板印象很难摘掉
比如孩子稍有发热或咳嗽,家长若因孩子以前得过肺炎就焦躁不安,给孩子贴上 “肺炎” 或 “重病” 的标签,会使孩子异常萎靡。
在心理门诊也有类似案例,家长或老师的否定标签可能导致孩子走向心理黑暗的深渊
要避免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应发挥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长处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家庭中,成长型思维模式都能推动人们走得更远
例如在职场中,成长型思维的领导会积极与一线员工沟通,听取员工想法并一起探讨企业发展
在家庭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会懂得尊重孩子意见,与孩子沟通,而不是随意给孩子贴上否定的标签
第二章思维模式解析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成功观
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变得越来越聪明 他们抓住学习机会,认为成功的关键是学习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并不仅仅寻求挑战,还会在挑战中成长,挑战越大,成长空间就越大
他们在拓展自己的过程中感到兴奋,不会因事情具有挑战性、感觉不到自己聪明且富有天赋就丧失兴趣
他们接受 “未来的你比现在的你更优秀” 的观念,知道让潜能开花绽放需要一定时间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问题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一次评估就定终生
这种思维模式容易被误认为自尊,其背后潜藏的问题是:成功后,他们感到的不仅是自豪,还有优越感,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固定不变的个人能力比其他人强
然而,当他们选择成功而不是成长时,害怕失败会给自己打分,失败可能永久性地定义他们
他们急切盼望成功,却不屑于努力,不注重学习方法,把他人当作审判者而非同伴
面对失败的不同态度
即使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失败也是痛苦的经历,但它不能对其下定义,只是一个需要面对、解决并从中学习的问题 他们可以做出选择
比如坐在痛苦里,或去做点什么,改正错误,利用经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失败,可能会尝试修复自尊
比如找比自己还差的人,或责备他人、找借口 只要不否认错误,就仍然可以从错误中学习
抑郁程度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抑郁程度更高
因为他们会反复思考自己的问题和挫折,认为挫败证明了自己无能、没有价值,用这种想法折磨自己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抑郁程度越深,越会采取行动对抗问题,努力完成学校作业,保持生活正常运转
他们感觉越糟,反而越会下定决心
能力与努力
当人们相信个人能力固定不变时,常处于危险中,害怕失败给自己打分,失败可永久性定义他们,似乎剥夺了他们应对问题的才能
如果能力可拓展、改变和成长有可能,那么通往成功的道路依然很多 无论能力多强,努力才能激发能力,取得最终成就
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甚至没想过要攀上顶峰,他们达到高度是因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顶峰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渴望到达的地方,却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工作激情带来的副产品
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意味着要改变所有可以被改变的事,需要接受一些不完美之处,特别是那些不会给自己或别人生活带来危害的方面
第一章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表现
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成功是对自身天赋的证明
案例
考试失利后,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失去学习的动力
导致学生放弃努力,成绩越来越差
把失败归咎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不是努力不够
害怕再次失败,不敢尝试新的学习方法
可能使学生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表现
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发展的,成功是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结果
案例
考试失利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制定学习计划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成绩
把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信、坚韧等积极品质
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不断挑战自己
两种思维模式的起源
固定型思维模式
家庭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和表现,而忽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学校
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教育体系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
社会环境
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过于狭窄
媒体对天才和成功人士的过度宣传
成长型思维模式
家庭
父母对孩子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有助于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校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挑战
社会环境
社会倡导努力和进步的价值观,能够促进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形成
媒体宣传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和成长故事,激发成长型思维模式
如何识别自己的思维模式
自我反思
回顾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经历,分析自己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时的反应
思考自己对他人的评价方式,是基于固定的印象还是看到他人的潜力和变化
观察他人
观察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对他们的行为和成就的影响
从他人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反思自己
寻求反馈
向身边的人寻求反馈,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在他们眼中样子
认真对待他人的反馈,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改进自己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