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机制
病因
高血脂尤其 ox-LDL-C:LDL运输内源性,胆固醇→运到血管→AS
机制:血管内皮C反复损伤→血管内脂类物质沉积血管内膜
→单核-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等摄取脂类
→平滑肌细胞 SMC 摄取脂类
泡沫细胞
(AS的特征细胞)
泡沫C聚集形成脂纹(最早病理变化) 早上跑步
产生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使脂纹纤维化→纤维斑块(形成纤维帽)中午带帽
毒性 ox-LDL-C 使纤维斑块深层细胞坏死→粥样斑块/粥瘤 晚上喝粥
分类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①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②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
③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慢性冠脉疾病 CAD
①稳定型心绞痛
②隐匿型/无症状性冠心病:没有心绞痛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③缺血性心肌病:晚期阶段,曾有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扩张型心肌病有类似临床表现
诊断
★硝普钠:扩张小A(主),扩张小V,降低后负荷
★硝酸酯类:扩张小A(主),扩张小V,降低前负荷
检查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灌注缺损显示缺血或梗死区域(瘢痕)
超声心动图: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室壁瘤、心脏破裂、心包积液(心梗后综征)
心肌坏死标志物
(诊断心梗首选、最佳)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4h↑,①1-2 周内诊断 再发 心梗;②较准确反映梗死范围;③高峰提前出现(<14小时);判断溶栓再通
LDH1→心肌含量最高→一心一意
LDH3、4→肺
LDH5→肝脏、骨骼肌含量最高→五谷入肝
CK1-BB→脑
CK2-MB→心肌
CK3-MM三个字→骨骼肌
心电图
(发作时必做)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适稳定型心绞痛,禁用:已明确 ST 段压低≥0.1mv,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 心律失常、急性疾病
心电图连续动态监测 Holter:了解胸痛发作时相应时间 ST-T 改变,检出无痛性心肌缺血(隐匿型冠心病)
小结:冠脉造影诊断狭窄;超声心动图、核素诊断心功能;心电图诊断缺血
STEMI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失调or断裂
乳头肌功能失调
前壁心梗最常见的并发症
(抗缺血治疗后可好转)
二尖瓣脱垂→心尖收缩中晚期喀喇音-附加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乳头肌断裂
二尖瓣 后乳头肌断裂,多为下 壁心梗所致,断裂后出现急性二闭→急性左心衰
心脏破裂
(<7天多见)
心室游离壁破裂(多见)
①心包积血→急性心脏压塞→心包穿刺
②无脉性电活动(Beck三联征:A压低、V压高、心音低弱而遥远)
室壁瘤
心界向左扩大,超声心动图反常搏动/矛盾运动,心电ST段持续抬高
心律失常
(前室下三)
下壁心梗→房室阻滞、心动过缓→临时起搏器(二度Ⅱ型、三度)
休克
①⼼排⾎量急剧下降( 主要)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2020)
②周围⾎管扩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③⾎容量不⾜⼀补充⾎容量
主A内球囊反搏:严重二闭,左室梗死导致的心源性休克
CCS分级:
一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
二级:步行>200m或登楼>1层诱发
三级:步行<200m或登楼<1层诱发
四级:轻微活动或者休息也可发作
强心:利于射血
利尿:减轻前负荷
扩管:扩V(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前负荷)
扩A(减轻后负荷-利于射血)
打吗啡:扩动脉(减轻后负荷),减少心脏氧耗
ST段水平压低——稳定性心绞痛
ST段一过性抬高——变异型心绞痛
ST弓背向上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ST弓背向下抬高——心包积液
ST持续太高——室壁瘤
高尖T波——高钾血症
高尖P波——肺心病
双峰P波——二狭
逆行P波——室上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