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格心理学第四章
人格心理学,关于梦的解析,梦为无意识冲突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出口。但是,在研究者能够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这个方面进行考察之前,不得不等待研究技术的成熟。
编辑于2024-10-04 15:17:29人格心理学,关于梦的解析,梦为无意识冲突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出口。但是,在研究者能够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这个方面进行考察之前,不得不等待研究技术的成熟。
人格心理学的第三章内容,设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在健康的人格中,自我学控着本我冲动和超我的命令。为达到这个目的,自我通常使用防御机制。这包括压抑,即把创伤信息排除于意识之外,以及升华、替代、反向作用、阴抗、理智化和投射等。除升华外,自我在运用防御机制的时候都要付出代价。
人格心理学的第一章内容 关于人格的定义,与分类,(1)人格心理学在人群中所受到的关注是不同的。关于人格,尚没有一个 公认的概念,在本书中,我们把,人格定义 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起源于 个体的内部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人格心理学,关于梦的解析,梦为无意识冲突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出口。但是,在研究者能够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这个方面进行考察之前,不得不等待研究技术的成熟。
人格心理学的第三章内容,设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在健康的人格中,自我学控着本我冲动和超我的命令。为达到这个目的,自我通常使用防御机制。这包括压抑,即把创伤信息排除于意识之外,以及升华、替代、反向作用、阴抗、理智化和投射等。除升华外,自我在运用防御机制的时候都要付出代价。
人格心理学的第一章内容 关于人格的定义,与分类,(1)人格心理学在人群中所受到的关注是不同的。关于人格,尚没有一个 公认的概念,在本书中,我们把,人格定义 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起源于 个体的内部过程。
第四章
一、梦的解析
(一)梦的含义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境给我们提供了无意识的线索。有时候, 一场梦包含的意象或唤起的情感会让我们觉得它一定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做的梦大多是荒谬、模糊的,或者只是一些看来和任何事情都无关的可笑的意象。当然,弗洛伊德对此的解释可能是:重要的无意识素材隐藏在象征符号里。如果你向一个传统的弗洛伊德学派的治疗师描述你的梦,他多半会告诉你:你梦中的物 体和人物是一些象征符号,在弗洛伊德的传统中指的就是性的象征符号。比 如,他会告诉你,跳舞和飞翔代表性交,枪和坦克代表阴茎,山洞代表阴道。 后来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则认为,梦是无意识的集中体现(Hall,1953)。也就是说, 梦是尚未解决的冲突在熟睡时的浮现。根据这种解释, 一个治疗师知道了他的 病人做什么梦,就找到了该病人无意识冲突的重要线索。
梦的研究者采取各种方法来记录和解释梦境(Domhoff,1996,1999;Hill, 1996)。有的研究是当生理学仪器显示睡觉者正在做梦时,就唤醒他们;有些研 究者要求被试在早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下他们做的梦;还有一些研究者只让 被试描述他们最近做的梦或屡次出现的梦境。
梦的研究者感兴趣的另一个现象就是梦的再现。大多数人都做过以前曾 经做过的梦。有些人一连几个晚上都做同样的梦。有时, 一个梦断断续续做 几个月,甚至几年。从精神分析观点来看, 一个梦夜复一夜地重复出现,是因 为这个梦反映的冲突非常重要而且悬而未决。与这种解释一致,研究者发现, 多数重复出现的梦都包含恐怖场面,而且常常是做梦者处于危险情境(Zadra, Desjardins &Marcotte,2006)。
(二)梦的功能
比梦境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人为什么做梦。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冲动不能永远被压制,因此,梦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使这些冲动得到象征性的表达。
梦为无意识冲突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出口。但是,在研究者能够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这个方面进行考察之前,不得不等待研究技术的成熟。
二、防御机制
(一)防御机制的定义与测量
研究防御机制的心理学家面临着精神分析理论研究者遇到的同样问题。由于这一机制在意识之下发生作用,我们不能简单地让人们描述他们的防御机制。相反,研究人员必须借助不太直接的方法来查明被试会在何时和怎样使用精神分析学家所确定的各种防御机制(Davidson&MacGregor,1998)。
毫不奇怪,许多研究人员转而采用投射测验, 一些研究者通过解释被试对罗夏墨迹测验(Lerner&Lerner,1990) 或对故事(Ihilevich &Gleser,1993)的反应来查明防御机制。另一些人则利用被试对主题统觉测验 (TAT) 图片卡的反应进行考察(Cramer,1991;Cramer&Blatt,1990;Hibard et al.,1994)。来看一个精神病人
(二)发展的差异
成人有一套防御机制可以抵抗焦虑,但儿童并非如此(Cramer,1991;Vaillant,1992) 。 经历过心理健康威害的学前儿童,除了简单地拒绝承认曾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伤害外,没有办法处理他们的情绪反应。否认就是不承认特定的事实,从看不到现实到歪曲自己的记忆(“不,没有那回事”),以减缓创伤事件带来的焦虑。 一些研究发现,幼儿非常依赖于否认这种防御机制(Brody,Rozek&Muten,1985;Cramer,1997;Cramer&Brilliant,2001) 。 当研究人员问幼儿园儿童,他们是否曾经像图画中的男孩那样不高兴和大哭时,很少有儿童承认他们曾经那样不高兴(Glasberg &Aboud,1982)。
但是,投射也有局限性。 一项研究发现,9岁和11岁很少有朋友的女孩 在面对社交拒绝时,经常使用否认(“她们不是真的忽视我”)和投射(“这些 女孩一般般”)的防御机制(Sandstrom&Cramer,2003) 。由于不承认同学拒绝她 们的原因,这些女孩很难做出获得社会赞许所必要的适应。当儿童进入成年 初期后,多数人开始使用更复杂的防御机制(Cramer,2007)。事实上,使用否 认和投射之外的防御机制有时被看作情感成熟的标志(Cramer,1998a;Mahalik, Cournoyer,DeFranc,Cherry &Napolitano,1998)。从儿童期进入成年期,自我所采 用的手段可能会改变,但保护自己免于过度焦虑的需求始终不变。
(三)防御风格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的人,他们善于把自己的罪行和过失合理化。你也可能 知道,某些人常把自己的愤怒发泄到雇员、服务员和电话员身上,或总是把自 己的怀疑和担心投射到别人身上。和这些观察相一致,研究者发现,每个人都 会较多地使用一些防御机制而较少使用另一些(Bond,1992;Vaillant,1992)。心理 学家把这种个人化的方式称为防御风格。
由于一些防御机制比其他的更有效,所以,查明一个人的防御风格,可以 告诉我们 一 个人的 一般心理健康状态。弗洛伊德经常用防御机制来解释神经质 行为。然而,他是否认为采用防御机制必然处于病态,这一点尚不清楚。后来 的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偶然使用防御机制是正常的,甚至是适应性的(Fenichel,1945;Vaillant,1977,1992)。例如, 升华——把无意识冲动转向社会能接受的活动,就能起到缓解焦虑和改善个人生活状况的双重作用。一种防御机制是适应性的还是相反,取决于一个人对其依赖的程度以及按人的年龄。安娜·弗洛伊德(1965)提出,如果已经过了某个年龄段,却还在使用适合该年龄的防御机制,就是非适应性的。如前所述,儿童常常依靠否认和投射来应对他们的焦虑。五岁的儿童可以否认他们曾做过令人讨厌的事,却仍然表现良好。但是若成年人使用相同的防御策略(“我从来没说过那样的话”),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就会越来越困难,或者他们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失去意义。
为什么一些成年人明明知道像否认这样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是无效的,却还继续使用呢?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成年人的防御方法和他们的早期经历有关。
研究者对这一说法做了验证(Cramer&Block,1998) 。研究者先测量了一组3岁儿童经受压力的数量。20年后,他们又找到这些人,并测试了这些23岁的成年人所采用的防御机制。正如所料,成人后经常依赖于否认这种防御方式的男性,在儿童早期经历过最高水平的压力。研究人员推断,这些人在年幼时都非常依赖于适合当时年龄的否认的防御机制。由于否认帮助这些男孩缓解了心理压力,所以,他们在成人后还继续依赖这种防御机制。
遗憾的是,我们在真实世界中不能简单地否认某种问题的存在。毫不奇怪, 一些研究者发现,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法与心理机能出现问题有关Hill,Chadha &Osterman,2008)。研究还发现,和使用更有效的防御机制的成人相比,经常依赖像否认之类不成熟且无效的防御机制的成人,在敌意、抑郁和酗酒行为上问题更多(Davidson,MacGregor,Johnson,Woody &Chaplin,2004)。
防御风格对我们了解人们如何应对日常生活压力也有重要意义。在一项研究中,心理学者考察了父母在生活中某个充满压力的时段,即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前几个月到孩子出生后一年这段时期,所采用的防御机制 (Ungerer,Waters &Barnett,1997)。新生儿的需要、随着做父母出现的经济和个人压力等都可能成为压力和焦虑的主要根源。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些压力的年轻父母常会感到对彼此间关系的总体满意感降低。与这种观察相一致,研究人员发现,那些通常
三、幽默
(一)弗洛伊德关于幽默的理论
弗洛伊德在他1905年出版的《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Jok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Unconscious)一书中,对幽默做了全面分析,他承认有“纯粹的” 笑话,如双关语和聪明想法。但他更关注倾向性笑话,它使人能洞察说笑话者 和被逗笑者的无意识。弗洛伊德提出两种倾向性笑话: 一种是敌意性的, 一种和性有关。
乍看上去,很难理解,为什么攻击别人会可笑。吸引人并逗人笑的侮辱和 辛辣的讽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因另一个人的耻辱和尴尬而大笑?在弗 洛伊德看来,攻击性笑话可使平时被抑制的冲动表达出来,人们虽有攻击某人 或某些人的无意识冲动,但人的自我和超我通常会有效地阻止外显暴力行为。 但是, 一个好的侮辱性笑话,能使我们以一种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攻击 欲望。况且,谁又会因一个无辜的笑话而大发雷霆呢?弗洛伊德指出:“能使我们的敌手变得渺小、孱弱、可鄙和可笑,我们就以一种迂回方式获得了战胜他的乐趣。(p.103)”
同样,用社会认可的性幽默方式,我们能够谈论忌讳的性话题。公开谈论性在许多社会背景下都是不适当的,然而,性笑话却不然,它不但被容忍,而且受到认可和赞赏。我曾见到过一些平时很保守的人,他们在公众场合从不谈论性话题,但却会复述“某人告诉我”的笑话,以此谈及各种禁忌话题。 一组研究人员发现,有关性的笑话使青少年期的女孩可以在午饭闲聊时轻松地谈到尴尬的话题(Sanford&Eder,1984)。
弗洛伊德还发现,听了一个敌意的或性的笑话后发笑的人,很少是因为笑话的幽默内容。
如果你下次再听到涉及性的笑话时,可以想一想,或许你会注意到,笑话中包含的幽默成分并不多。那我们为什么会笑?弗洛伊德把这种反应解释为紧张的缓解,或宣泄。笑话中那些说到攻击和性的行为,先使人感到紧张,最后的包袱又使这种紧张得到缓解。使我们感到愉快的许多笑话,不是因为其聪明或机智,而是因为能减轻紧张和焦虑。弗洛伊德说:“严格来讲,我们不知道我们笑的是什么,这些笑话的技巧常常很低下,但却能成功地引人发笑。(1905/1960,p.102)”
(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尽管有些研究结果与弗洛伊德的幽默理论不一致,但研究者还是有更多的证据支持他。
当笑话和动画片包含性和攻击内容时,人们会觉得更可笑。当讽刺对象是不喜欢的人时,人们觉得这个幽默更有意思。敌意幽默虽然不一定能减少敌意,但可以降低人的紧张程度,而且,因为听者的紧张程度在笑料抖出之前已逐渐累积,笑话就更可笑。对弗洛伊德理论的间接检验也显示,笑有非常重要的心理机能。例如,有几项研究为已被人普遍接受的看法提供了支持性证据:笑对于应对日常的紧张和压力事件是一种有效手段(Krokoff,Prkachin&Mills,1997) 。 一些心理学者甚至把幽默用在他们的治疗中(McGuire,1999)。
这些是否意味着弗洛伊德对幽默本质的描述是正确或者部分正确的呢?可能是这样。研究者在解释研究结果时面临一个问题:这些结果往往能从别的角度做出解释 (Kuhlman,1985;Nevo&Nevo,1983) 。
四、催眠
(一)什么是催眠?
一方面,看看精神分析理论对催眠的解释;另一方面,看看强调认知和社会过程的理论解释。
1.受精神分析观点影响的理论
弗洛伊德把催眠看作打开高度催眠状态病人之无意识心理的钥匙。在催眠状态下,人的无意识的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变弱,使治疗师更容易接近无意识素材。许多精神分析治疗师仍然以这种方式来催眠(Baker &Nash,2008)。
米尔顿·埃里克森(1967)发明了几种方法,来迷惑和分散意识的监督,以便能探察到无意识。
有心理学者提出,在催眠状态下,自我形成了一个新的亚系统(Gill &Brenman,1967)。
根据这一观点,自我创造出一个独立区域,催眠中浮现出来的过去的无意识内容被存入这个独立区域。在催眠中,自我对这个独立区域的信息进行监控,并在催眠结束后将它排除在清醒的意识之外。
像教室里这些志愿者的表现一样,多数人在被催眠时都会对一些简单暗示做出反应。但是,为什么这些被试在催眠暗示下做出如此举动,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2.催眠的社会认知理论
催眠造成精神恍惚的观点不能单独解释为什么被催眠的人会有这样那样的行为
精神分析理论家研究的常常是催眠状态下的不寻常行为,如失痛、耳聾以及年龄退行等。社会认知理论家也研究在未催眠情况下的同样现象以作为抗衡,或者对参与者描述的准确性提出质疑。
例如,声称返回到以前年龄的人通常不能再现他们在那个年龄时真正的样子(Nash,1987)。
社会认知理论家质疑催眠中不可思议行为的另一例,是催眠后遗忘。催眠参与者常常被告知,如果催眠师不告诉他们,他们将不会记住催眠中发生的事。
的确,除非经过许可,这些人回忆不起他们的经历,或者只能回忆起一点点。催眠后遗忘也没有逃过小说家和电影剧作家的眼睛,他们作品中的人物似乎在邪惡的催眠师的控制下幹尽了十惡不赦的勾当。虽然没有证据说明催眠能以这种方式被利用,但有些人确实声称,他们忘记了自己在被催眠时做过的事。这是为什么?
这些研究者指出,在正常状态下,就能说服人们努力去回忆。比方,给被试每人1000美元,让他们描述他被催眠时发生了什么,那么催眠后的遗忘又能持续多久呢?
一些研究者找到了一种成本较低的方式来测试这种可能性(Howard &Coe,1980;Schuyler&Coe,1981)。他们让一些易被催眠的人戴上生理仪器,告诉他们该仪器能测试人是否在说谎。实验者解释说该仪器“非常敏感,功能和测谎仪一样。如果你隐瞒信息,它会告诉我们”。其实,仪器没有这样的功能,但参与 者相信它有。虽然参与者在催眠状态下被告知他们什么也不会记住,但在让他 们报告催眠后的经历时,测谎条件下的被试比控制条件下的被试记住的东西多 得多。显然,参与者认为,假如他们记得催眠中的经历但是说自己忘了,他们 会被测出来。
这些研究向精神分析的催眠理论提出了挑战,但并不怀疑催眠的用处和参 与者的诚实性,很少有人认为他们故意欺骗催眠师。他们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做 出了正常反应,就像学生按照学校要求的方式来行动一样,催眠参与者以他们 认为的、别人期望他们在催眠时应有的方式来行动。
(二)对催眠的敏感性
在催眠的开始阶段,为了增强参与者的敏感性,尤其是对怀疑催眠者的敏 感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Lynn,et al.,1991):按照催眠的要求设定情境;在 催眠之前,双方建立安全、互信的关系。这样,参与者对催眠师的暗示就会产 生更强的反应。多数催眠师都按常规采用了这些技术,但反应仍有很大差别。
几十年来,研究者一直在寻找对与催眠反应有关的人格特质的测量手段。
研究人员推测,敏感性高的参与者在感觉寻求、想象力、智力测验中得分也高,而在果断性、独立性、外向性等测量中得分低。遗憾的是,研究很少发现人格测验得分与催眠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而且重复研究的报告更寥寥无几
除了对人实施催眠之外,人格测验得分与催眠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而且重是弗洛伊德也不能事先说出哪个病人的敏感性会较高。他只是观察到,“复研究的报告更寥寥无几人格测验得分与催眠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尚没有发现能可靠地预测催眠反应的测量方法。即使是弗洛伊德也不能事先说出哪个病人的敏感性会较高。他只是观察到,“对神经症患者,只有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将其催眠,而精神病患者则会彻底抗拒催眠。(1905/1960,p.294-295)”
然而,后来的研究查明,除神经症和精神病之外,还有一些人格变量可以预测催眠反应性。这些研究之所以在早期努力但不成功的地方取得成功,是因为研究者测量了与催眠体验更直接相关的特质。
例如,人们进入角色的能力与催眠敏感性有关 。 这可能是戏剧专业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对催眠暗示反应更强的原因。 最近,研究者在考察大脑活动时发现了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参与者的差异,也许某天,通过检查人的脑电图或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数据,就能预测人的反应性高低。
根据人格特质预测催眠敏感性的研究,最成功的是对所谓专注特质的研究 (Tellegen &Atkinson,1974)。
在专注特质测验中得分高的人,更容易被带入感觉与想象体验中。他们喜欢寻求新体验,容易产生幻想和白日梦。多项研究发现,专注测验得分高者比得分低者对催眠暗示更敏 感
因此,如果你是那种能全神贯注地看一本好书和电影并能描述出你体验到的周围一切的人,你大概是对催眠暗示比较敏感的人。
此外,还有三个重要变量影响到催眠敏感性:态度、动机和期望。对催眠持肯定态度的人,比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的人敏感性更强。教导被催眠者树立对催眠的积极态度并改变期望,从被动接受暗示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寻求暗示,他的反应会更积极
另外, 一个人参加催眠的动机也会影响其反应,越想体验催眠的人,越容易产生反应。最后,人对催眠体验的期望也会影响他们的反应
在一项研究中, 告诉一些参与者对催眠暗示产生反应很困难,告诉另一些人产生反应很容易, 结果后者比前者的反应更强(Barber&Calverley,1964)。同样,第一次观看催眠 演示时,看到对催眠敏感性高的演示的学生与看到无反应的演示的学生相比, 前者对催眠暗示的反应更强(Klinger,1970)。简言之,人们在催眠状态下会以他 们心目中符合别人期望的方式来行动。这就是为什么期望在催眠表演中看到古 怪行为的人,在他们被带上讲台并被催眠后,也表现出了古怪行为。
五、小结
弗洛伊德是一个强 烈追求真理、无条件地 相信证据、对每件事都 抱定这一信念、绝不退 却的人。——埃里克·弗洛姆
我给大学生讲弗洛伊德的理论时, 一般会看到两种反应。 一些学生被弗洛J我 伊德对人的行为的洞察力所折服。精神分析理论帮助他们理解了他们自己的一些情感和行为,以及他们与之斗争的冲突。 一个学生对我说:“它真的很适用于我。现在我知道了我为什么那样做一些事情。我也理解了我的一些行为象征着什么。”
另一些学生用怀疑甚至嘲笑的眼光看待弗洛伊德的理论。在这些学生看 来,儿童的性欲、梦的无意识含义、对异性父母的俄狄浦斯欲望之类的观点, 只是弗洛伊德过于认真的幻想。虽然我们会接受那些适合于我们的关于人的行 为的观点,但科学探索需要的不仅是相信这一种理论超过相信另一种理论。我 们需要证据来证明弗洛伊德对人的本性和心理过程的描述是正确的。简言之, 我们需要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的批评者常指责弗洛伊德不关心他的理论的有效性。但这并 不完全正确。 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充满了“发现一些方法的 强烈欲望,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建立精神分析的研究发现的有效性”。“他的整个 工作都贯穿着对有效性的探索。(Jahoda,1977,p.113)” 然而,弗洛伊德不是通 过实验研究来寻求效度的。幸好,许多心理学者承担起这种挑战,通过严格的 实验程序来检验弗洛伊德的观点。尽管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的很多内容不易通过 实验来证明,但研究者已经成功地从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得出了一些可被检验的 假设。除了直接检验弗洛伊德的理论以外,人们对由他引入和推广的一些课题 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于弗洛伊德感兴趣的许多现象,如催眠、口误、焦虑以 及早期发展经历等,人格心理学家都做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洞察弗洛 伊德描述的许多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