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66课:受持菩提心仪轨
这是一篇关于受持菩提心仪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五、菩提心受持轨则,二、菩提心受持的重要性,四、以何身受,三、从何处受,一、引言。
这是一篇关于77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结束语,学行四摄以利他,智慧学处。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念死无常的思维导图,念死无常是一种修行方法,旨在提醒人们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必然性。通过念死无常,人们可以更加珍惜当下,减少对物质的贪著,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受持菩提心仪轨
一、引言
七因果与自他相换
生起菩提心的两种方法
心理引导的观察修
菩提心的特性
缘起与无常
需要通过训练达到稳定
二、菩提心受持的重要性
仪轨在《道次第》中的作用
菩提心受持的五大块
三、从何处受
1. 授菩提心者的资格
具足愿心与学处
具足行菩提心,能受持菩萨戒,实践菩萨行
与胜怨论师观点相应
四、以何身受
1. 身份的广泛性
天人、龙王等其他道众生皆可
2. 强大的意愿与欢喜顶戴
对菩提心教法有强烈的意愿
必不可少的心行基础
3. 认识基础
轮回的痛苦本质与出离心
念死无常与生命脆弱性
智慧与判断能力
大悲心作为心行基础
4.、受持菩提心的具体步骤
根据次第修心
菩提心的真实发起与转变
力量与真实无伪的菩提心
5、菩提心修行的持续
日常的修行与反思
对菩提心教法的持续学习与理解
6. 菩提心修行的成效
内心力量的增强
心态的稳定与持久
对众生的慈悲与智慧增长
五、菩提心受持轨则
前行
1. 净地设像陈供
1.1 庄严坛场
寂静处洒扫洁净
涂以牛身五物(印度民俗,汉地可免)
洒以旃檀等胜妙香水
散布香花
1.2 供置三宝
佛像:释迦牟尼佛、三世佛、三方佛
经书:《般若经》、《华严经》等大乘经典
菩萨像:观音菩萨等
1.3 丰饶供养
帷幔、香花等供养具
乐器、食物
善知识座位香花装饰
1.4 积集资粮
供僧、施鬼等
慈善、救济贫困
1.5 真诚供养
尽心供养,不论财力
无谄殷重,令法侣心生惭耻
1.6 佛像与经函
极善开光释迦佛像
略波罗密以上《般若经》
1.7 弟子准备
沐浴净身,着鲜洁衣
恭敬合掌,迎请圣众
观想七支行愿
2. 启白与皈依
2.1 启白
对戒师生大师想
礼拜献供,右膝着地
为发菩提心而请白
2.2 皈依
重复三遍请师
大乘皈依:
所对之境:佛、道谛法、菩萨圣众僧
时间:从今日至菩提
誓词:救护一切有情,皈依三宝
3. 宣说学处
3.1 基本学处
守护皈依体
包括遮止学处、奉行学处、共同学处
3.2 五戒学习
皈依后应学习的戒律
4.积集资粮
4.1.重要性
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的必要性
如同出远门需准备钱粮
目标成佛,离不开资粮
4.2 资粮田
传承诸师及佛菩萨的功德
诵读普贤菩萨的七支行愿(十大愿王)
4.3 诵读七支行愿的方法
配合观想,达到良好修行效果
快速消除业障,积累成佛资粮
4.4 七支行愿的力量
每个行为变无限,成就无限功德
藏传、汉传都以普贤行愿为前行
5.净修其心
5.1净化内心
引发慈悲心
所缘行相清晰明显
5.2 慈悲心的培养
通过七因果知母、念恩、报恩
自他相换法
5.3 心灵土壤的准备
慈悲心是菩提心生长的必要条件
正行仪轨
1. 仪式的重要性
在佛菩萨面前宣誓
强化发菩提心的决心
2. 仪式细节
右膝着地或蹲踞
合掌,缘自己所发的心
认真发誓:我要成佛,我要利益一切众生
3. 仪轨的灵活性
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的区别
单独受愿菩提心的可能性
4.菩提心的受持
1. 发菩提心的学处
菩萨戒的受持与菩提心的关系
暂时不能受菩萨戒者,可先受愿菩提心
2. 经典依据
《教授胜光王经》的证明
《修次初编》的阐述
3. 菩提心的功德
即便不能行持菩萨戒,发菩提心也有无量利益
5.发心仪轨的具体操作
1. 观想与迎请
观想十方诸佛菩萨海会围绕
迎请诸佛菩萨作证
2. 宣誓内容
宣读誓言,向阿阇黎耶及十方诸佛菩萨发誓
反复宣说三次,强化愿心
3. 无师自誓
阿底峡尊者所造发心仪轨的指导
礼拜供养,按仪轨念诵,省略“阿阇黎耶”相关内容
结行
1. 仪轨结束后的开示
阿阇黎为弟子宣说愿心的学处
2. 愿心的守护
守护愿菩提心的重要性
类似皈依后要守护皈依体
3. 后续修行
菩萨戒的学处与菩提心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