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整形手术感染危险因素浅析
这是医美行业非医疗专业人员常识性培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手术室环境因素、无菌技术操作因素、手术器械消毒因素和医护人员卫生消毒因素。
编辑于2021-08-11 23:14:54感染危险因素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消毒
手术室设计
无菌技术操作因素
手术衣,手套穿着不规范
手术铺台过程不规范
铺台时间过长
铺台后操作不认真造成污染·
手术器械消毒因素
手术器械清洗消毒不达标
器械、辅料灭菌,运送、存储不达标
医护人员卫生消毒因素
进入手术室前各消不达标
手术中与外界交流不合规
对病患消毒不标准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因素
采购器械不达标
器械保管运输不规范
使用过程疏漏
手术无菌技术
手术无菌技术语音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无菌技术名词解释:凡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并保持灭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再被污染的方法,称为无菌技术。 中文名 手术无菌技术 外文名 Operation of aseptic technique 读 音 shoushuwujunjishu 内 容 灭菌法和消毒法 标 准 梅梁斯基计算法 管 理 隔离、消毒与灭菌 目录 1 内容 2 无菌手术室的标准及手术间细菌生长规律 ▪ 标准 ▪ 细菌生长规律 3 清洁无尘是建立无菌条件的基础 4 隔离、消毒与灭菌 ▪ 隔离 ▪ 消毒 ▪ 灭菌 5 正确的无菌技术 内容编辑 语音 手术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是:1手术器械、物品、辅料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无菌手术室的标准及手术间细菌生长规律编辑 语音 标准 究竟手术间空气清洁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国内进行的检验标准是按梅梁斯基计算法;以粗略测知空气被细菌污染程度的近似值,即在100cm2面积上,5min降落的细菌数,相当于10L空气中所含的菌数。为此,以平皿底部的直径求得面积,并按平皿在空气中放置的时间算出每升空气中的菌数。此法换算复杂,且夏季与冬季的标准不同。我们通过多年的空气培养结果,分析了它与手术后感染的关系,订出了新的操作法与标准,即在消毒后的手术间内,置直径9cm平皿于中心区,暴露几分钟后,经24h 37℃孵箱生长如果菌落不超过10个,且无致病菌,定为清洁手术室。如菌落在10个以上即作为污染手术室处理,必须重新清洁消毒。 细菌生长规律 通过观察发现,手术间的细菌多为枯草杆菌、四联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杂菌,这些细菌对手术后感染影响不大。空气污染的程度与室温、季节、地区等因素有关。一般西北地区2~4月间有风沙,菌落稍多;而西南地区雨季湿度大、霉菌多。在使用水暖期间温度高、湿度大,加之通风机会少,亦易长霉菌。根据以上规律我们及时加强无菌管理,以降低手术后感染。 清洁无尘是建立无菌条件的基础编辑 语音 手术间内最基本的条件是清洁无尘,建造时要考虑到位置清洁,设置上要求门窗密封,有效果好的空气调节等条件;但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在清洁消毒中要有科学性首先明确只有在清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无菌条件。依此我们作了对比观察,条件是每周彻底冲洗门窗、地面,并用福尔马林1ml/m3作密闭消毒20h左右,每日手术后清洁打扫,用紫外线照射40min,每周一手术开始前订为空气培养时间,各手术室18次空气培养中,平均菌落为36个。在上述同样条件下,只在空气培养前增加一次清水擦灰和用拖把湿润地面,减少空气中灰尘,然后作空气培养,菌落数显著下降,在28次空气培养中,平均菌落为74个。在1200例手术的统计中,一级手术无一例感染,绝大多数二级手术亦能达到Ⅰ期愈合。由此可见,手术间空气中的灰尘是传播细菌的良好媒介[1]。 另外,在手术间的管理中必须加强非手术人员的控制,避免人员多、灰尘飞扬、说话、咳嗽时也可以将细菌附着在飞扬的尘埃和飞沫中,再落入手术区或伤口、所准备的无菌器械、布单上。一般认为26m2的手术室应控制在10人以内。 术后感染率亦可用如下公式示意,说明术后感染与手术间人数、手术时数及空气清洁程度的关系。 术后感染率=(手术间人数×手术时数)÷ 每小时空气交换次数* *系指空调器换进新鲜消毒后的空气次数 我们可以将它作为空气的清洁程度来理解。如分母不变,人数和手术时数增加,则感染率增加。 隔离、消毒与灭菌编辑 语音 隔离、消毒与灭菌,在无菌管理中三者不可偏废 隔离 业已证明,隔离可防止致病菌传播扩散、交叉感染。而消毒又称无菌术,是用有效的消毒剂或物理方法消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灭菌则是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消灭手术治疗中应用的物品及无菌操作区域中附着的所有细菌。这三个环节相互保证、偏废其一,都可能使手术发生感染。在管理和操作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在手术室的处置上,人为的划分出有菌区与无菌区;走廊、急诊手术间、辅助间划为有菌区,手术间和无菌敷料室划分为无菌区,在安排手术中应慎重考虑使用手术间,原则上是已有创面的手术病人和有感染灶的病人不进入无菌手术间。一般是先做清洁手术,后作感染手术,凡感染手术用后的手术间和用物要隔离处理,器械用消毒剂浸泡后再清洗,污桶内加来苏等药物消毒后再倒入污物间,手术间要作空气消毒。 消毒 烈性传染病人行手术时要严密隔离处理,术前从手术间移出一切不必要之用物,术中巡回护士和所有工作人员不得走出手术间,供应工作由室外护士担任,术后彻底消毒,可浸泡的物品就地浸泡,其他接触过的物品一律在手术间内密封消毒后再清洗,不必拿出手术间。敷料分别焚化和高压灭菌。空气消毒的药量加大,如用福尔马林消毒可增加到10ml/m3,必要时全手术室进行一次大消毒。本组在收治的烈性传染病手术病人中从未发生过交叉感染。 灭菌 手术室的主要灭菌方法是用高压灭菌器灭菌,其次是化学药液浸泡薰气,煮沸灭菌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这些灭菌法都很强调操作技术,在管理中要列出操作常规,并定期鉴定、检验灭菌效果。除作无菌物品的细菌培养外,还要每月作高压灭菌器的生物鉴定。即用枯草杆菌苗置于灭菌器的中段底部。此处温度最低,周围置敷料包进行灭菌,然后培养,枯草杆菌耐热性强,温度稍低即不能杀死,而硫黄指示剂在119℃时一定能溶化,我们认为生物鉴定比化学指示剂更为可靠。 正确的无菌技术编辑 语音 正确的无菌技术是确保术后无感染的重要环节 手术人员对手术间所有用物均需有明确的无菌概念;分清什么范围是绝对无菌,什么范围是有菌的,什么范围是有污染可能的,所谓无菌技术就是在进行手术操作时,避免细菌污染用物及手术区域的操作方法。这是手术室护理人员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之一,执行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危和预后,在任何困难的条件下,都要因地制宜的采取各种措施,作好无菌技术操作。对于执行无菌技术不正确而造成的污染现象,许多作者早已有论述:“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则远远超过空气感染,在外科工作中必须随时予以重视,只要在一个工作的细节上违反了原则,就会造成感染的机会”。手术室护士的无菌技术非常重要,所有手术区的用物均需经过器械护士传递,他们有熟练的无菌技术,才不会污染手术区。台下配合的护士要正确使用无菌持物钳,如钳被污染,则成为直接传播细菌的媒介。手术中对手术区皮肤要作为带菌物处理,虽经消毒,也必须严密覆盖,不使其与手术创面交通。在手术台平面20cm以内,需覆盖4~6层无菌巾,所有参加手术人员均须有正确的无菌概念,才能确保手术区无接触感染。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语音 编辑 锁定讨论 上传视频 上传视频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是2012年11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归口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 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规定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消毒管理要求以及检查方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2] 中文名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外文名 Hygienic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 in hospitals 标准号 GB 15982-2012 标准类别 卫生 性 质 强制性国家标准 发布日期 2012年6月29日 实施日期 2012年11月1日 中国标准分类号 C59 国际标准分类号 11.080 归口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状 态 现行 执行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目录 1 制定过程 ▪ 编制进程 ▪ 修订依据 ▪ 修订情况 ▪ 起草工作 2 标准目次 3 内容范围 4 引用文件 5 实施情况 6 意义价值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制定过程编辑 语音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编制进程 2005年12月14日,国家标准计划《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010292-Q-361)下达,项目周期72个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起草,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3] 2012年6月29日,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归口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1-2] 2012年11月1日,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实施,全部代替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 [1]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修订依据 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规则起草。 [2] 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修订中充分听取标准使用者(各级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修订意见和建议,参照WHO、APIC、HICPAC、美国CDC等国际医院消毒机构关于医院消毒隔离的管理规定和指南精神,结合中国发布实施的涉及医院消毒隔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规范要求,突出为法律法规和卫生监督执法服务的实用性、标准值的适宜性和检查方法的可操作性。 [4] 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修订还参考了WHO《医疗活动中手卫生指南》、WHO《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控制实用指南》 (2002年第二版) 、WHO《Natural Ventilation for Infection Control in Health-Care Settings, 2009》、美国国家标准ANSI/ASHRAE/ASHE 170-2008 《Ventilation of health care facilities》、美国建筑师协会《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ealth care facilities, 2010》、美国CDC《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nfection Control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2003)、美国CDC《Guideline for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2008)、美国CDC《Guidelines for Preven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Health-Care Settings,2005》、APIC关于软式内镜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美国CDC关于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通则、美国医院感染控制顾问委员会 (HICPAC)《医院隔离预防进展》等涉及医院消毒灭菌和隔离技术的有关指南和规定。 [4]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修订情况 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与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比较,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术语,增加了消毒产品,医疗器材和高度、中度、低度危险性器材,灭菌和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消毒,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修改了各类环境空气、 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 修改了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修改了使用中消毒液卫生标准; 删除了无菌器械保存液卫生标准; 增加了治疗用水、防护用品、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疫点(区)消毒的卫生要求; 修改了污物处理卫生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 增加了医院消毒管理要求; 修改了原附录A“采样及检查方法”; 修改了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 修改了医疗用品采样及检查方法; 增加了治疗用水、紫外线灯、消毒器械、医院污水检查方法、疫点(区)消毒效果检测方法和大肠菌群检查方法; 删除了原附录B“本标准用词说明”; 增加了新附录B“试剂和培养基”。 [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起草工作 起草单位: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朗索医用消毒剂有限公司、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上海九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创新世纪生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兴昌风机有限公司。 [2] 主要起草人:胡国庆、邓小虹、张流波、李六亿、乔宏、戴彦臻、孙建生、卞雪莲、谷京宇、沈伟、徐燕、梁建生、林立旺、陈楚晖、任银萍、王志、张一鸣。 [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标准目次编辑 语音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医院消毒卫生要求 2 5 医院消毒管理要求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采样及检查方法 6 附录B(规范性附录) 试剂和培养基 11 参考资料: [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内容范围编辑 语音 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规定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消毒管理要求以及检查方法。 [2] 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按照执行。 [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引用文件编辑 语音 GB 4789.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GB 4789.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GB/T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GB 7918.4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绿脓杆菌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7918.5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 YY 0469 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GB 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YY 0572 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 GB 19082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 GB 19083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卫生部 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卫生部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 参考资料: [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实施情况编辑 语音 根据对中国上海松江区15家医疗机构消毒卫生工作相关人员的现场认知度调查情况,结合2009-2014年对15家医疗机构采样检测数据,松江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整体情况良好,在手术室环境、物体表面、内镜等样本合格率高于2007-2009年的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5] 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信息沟通、宣贯不能做到及时、全面,消毒卫生工作不单单是管理者、护士的工作。从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工勤人员认知度调查可以发现,医生对新标准的认知度明显低于护士,而从事诊疗环境消毒最密切的工勤人员对《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认知度仅为40.0%,对新版标准的认知度甚至只有6.7%,充分说明重要标准的内部宣贯对象不全面,宣贯的途径不畅通。医生、护士及工勤人员对消毒灭菌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重视度及业务素质与消毒效果密切相关,其消毒灭菌的知识、态度及行为仍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及技术指导。而作为消毒卫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因提高消毒卫生管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身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相关信息来源广泛、及时的优势,通过内部信息管理平台或组织内部业务培训将信息及时、全面地向消毒卫生工作相关人员进行发布或宣传,确保医护人员、工勤人员的消毒隔离观念及时更新,提高消毒卫生工作实效。 [5] 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卫生管理措施不到位。作为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的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内镜室、口腔科的消毒管理水平基本能反映一个医疗机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消毒卫生措施的能力,在6年的检测数据中,上述部门均存在样本不合格的情况,反映出规章制度及无菌操作规范执行存在薄弱点,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有待加强。医疗机构根据各部门的特色,建立相应严格、合理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规程,引入稳定、高效的环境空气、诊疗物品消毒设备,减少重点部门环境空气、诊疗物品的染菌率,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加强医生、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手卫生措施的依从性;加强对工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制定具体的消毒操作要求,对诊疗环境、诊疗物品定期巡视;为就诊患者、陪护人员或探视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规范陪护、探视制度。 [5] 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未开展经常性采样检监测工作,或监测覆盖不全面。管理人员对消毒效果监测均有一定的认识,但监测的覆盖面存在不足,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内镜室、口腔科作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而医生、护士作为相对稳定的在岗人员,出现未接受过手卫生监测的情况,充分说明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的缺位。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开展经常性采样监测,提高相关部门对消毒剂、消毒器械的使用率,切实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掌握消毒管理实际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隐患。 [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意义价值编辑 语音 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中关于医院消毒管理规定的卫生监督执法提供技术和管理要求,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医院消毒质量检测的技术依据,也是医院开展医院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具体管理要求。 [6]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1)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3)
手术室器械使用和保养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语音 编辑 锁定讨论 上传视频 上传视频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规定 1.器械、敷料等物品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清点、报废、请领及维修补充。 2.常用器械每月彻底擦洗上油1次,所有物品3-6个月清点帐目1次。 3.被子、毛毯、平车及输液架等易丢失物品要有专人负责,每日交接班。 4.急救用物不外借。其他物品外借时应经负责人员许可并登记于借物本上。院外借物须经医务处批准。 中文名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 释 义 使用和保养规定 目录 1 管理规定 2 器械保养 3 膀胱镜 4 胸腹腔镜 5 喉镜食管镜 6 乙状结肠镜 7 高频电刀 8 切皮机 9 电锯电钻骨锯 10 激光手术器 11 手术显微镜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管理规定编辑 语音 1.器械、敷料等物品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清点、报废、请领及维修补充。 2.常用器械每月彻底擦洗上油1次,所有物品3-6个月清点帐目1次。 3.被子、毛毯、平车及输液架等易丢失物品要有专人负责,每日交接班。 4.急救用物不外借。其他物品外借时应经负责人员许可并登记于借物本上。院外借物须经医务处批准。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器械保养编辑 语音 1.一般金属器械的保养 术中应有的放矢选择器械并合理使用,不得随意投掷,保持轴节灵活、尖端合拢。用后以清水刷洗、煮沸、拭净水渍或烤干后上油,以防受潮生锈,再放回器械柜内,柜门关闭。 2.锐利器械 刀片、精细的剪刀、骨刀及五官科器械等,应与其他一般器械分开处理,注意轻拿轻放,并注意保护其利刃部分,手术后与其他器械分别处理。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膀胱镜编辑 语音 1.用前必须检查镜面,有无破损或模糊不清,灯泡亮否。 2.放入消毒液前在灯周围涂上黄蜡,用绸布擦去镜壳及镜上的油污。 3.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膀胱镜上消毒溶液,输尿管导管应用注射器冲洗。 4.调节灯亮度时电源应从“0”处开始,逐渐开大至亮度满意时为止。灯如不亮,应先查原因,不可将开关开到最大,以防电路突然接通而烧坏灯泡。 5.手持膀胱镜时,禁止一手拿两件,以防滑脱摔坏。 6.用后先擦去油脂,用清水冲洗,泡入福马林液30min后取出,清水冲净后擦干,在金属部分涂油少许。经二人查对后放回盒内。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胸腹腔镜编辑 语音 镜头及灯泡部分消毒法与保养方法同膀胱镜,其他部分用高压蒸气灭菌。纤维内镜宜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喉镜食管镜编辑 语音 金属直接喉镜、支气管镜及食管镜 1.检查电路是否通畅,检查镜是否良好,零件、活检钳、拭子是否齐全。 2.消毒时除电线、灯泡、灯柱及食管探条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外,其他物品可煮沸或压力蒸气灭菌。用前冲洗干净。 3.不可用钳子夹灯泡,转动灯泡时必须持其金属部分。 4.灯泡装在灯柱上应牢固,以防脱落。 5.支气管拭子、镜头必须拧紧。 6.用前必须将电量调节器关闭再插上电箱,以后逐渐开大,不亮时不可开得过大,应先查明原因。 7.用后洗净、消毒、擦干、放入盒内。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乙状结肠镜编辑 语音 1.用前检查电线、插头是否完整,灯泡亮否,窥查窗是否清晰。 2.消毒。消毒前用布擦去闭孔器上的油,卸下灯泡,窥查窗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其他部分可煮沸或压力蒸气灭菌。 3.用后将直接接触过患者直肠等部位的用具,先浸于含氯消毒溶液中,再取出用温水洗净、擦干。 4.擦洗干净后,应再仔细检查1遍。若各部分均完好,在管外薄涂一层油脂,再放入盒内。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高频电刀编辑 语音 电刀头、电线用环氧乙烷或甲醛溶液熏蒸消毒,用后零件放指定地方,不可散失。不用时加布罩防尘。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切皮机编辑 语音 刀片用液状石蜡布包裹防锈;鼓面不可碰撞,以免高低不平,用后洗净血渍,用干纱布擦去胶水,再以乙醚脱脂干燥。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电锯电钻骨锯编辑 语音 电锯、电钻、风动骨锯 使用前要了解电源电压,风动骨锯要了解压缩空气压力,以及安装程序。使用前后要检查是否成套,有无失灵。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激光手术器编辑 语音 要了解其结构及使用方法,不可任意调整导光关节角度,镜面上的增透膜不得用手指摸拿。切割时,须用吸引器吸走烟尘,以免进入导头污染镜面,有污染时用乙醚轻轻擦拭。发生故障时先切断电源,以保安全。平时定期检修,不可受潮。 手术室器械物品的使用和保养手术显微镜编辑 语音 放置专用手术室内,尽量减少推动,以免震动。室内要干燥无尘,镜头部分要加罩保管。必要时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手术室无菌常规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已投票 10 手术室无菌技术常规语音 编辑 锁定讨论 上传视频 上传视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手术室无菌技术常规是一项由手术室相关部门颁布的文件。 目录 1 洗手法 2 戴手套 3 穿手术衣 4 皮肤准备 5 铺盖无菌巾单 6 使用规则 手术室无菌技术常规洗手法编辑 语音 (一)准备工作 1.手术前不要参加感染创口换药。 2.先更换洗手衣、裤、鞋。 3.戴好无菌口罩、帽子。口罩须遮住鼻孔,头发不可飘露在帽外。 4.修剪指甲。用肥皂洗去手、前臂、肘部及上臂下半部之污垢与油脂。 (二)刷洗手、臂 1.取无菌刷蘸肥皂冻,按下述顺序彻底、无遗漏地刷洗: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至上臂下1/2段,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刷洗时,双手稍抬高。如此反复刷手3遍,每遍约3min。每遍刷完,用净水冲去肥皂沫,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淋下、手应放在较高位,以免臂部的水返流到手。 2.刷洗毕,用无菌小毛巾依次拭干手、臂。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刷洗。 (三)消毒手、臂 1.乙醇浸泡法 ①双手及上臂下1/3伸入70%乙醇内浸泡,同时用小毛巾轻轻擦洗皮肤5min。手不可触碰乙醇桶口。②浸泡毕,拧干小毛巾,揩去手臂乙醇,晾干。双手保持于胸前半伸位。进入手术间穿手术衣,戴手套。不可串走他处。③泡手的乙醇,定期测比重并过滤,浓度及量不足者应及时补足,用毕加盖,务必远离火源。 2.苯扎澳胺浸泡法 ①将手臂浸泡于0.1%苯扎溴胺溶液中,浸泡5min;②浸泡完毕,待晾干手、臂后穿手术衣;③苯扎溴胺溶,使用30-40人次后更换新液;④苯扎溴胺泡手毕,禁与乙醇接触。 3.洗必泰浸泡法 ①将手、臂浸泡于0.05%洗必泰溶液中,浸泡5min,同时用小毛巾擦洗;②浸泡完毕,待晾干后穿手术衣;③使用30-40人次后更换新液。 4.碘伏洗刷法 (1)刷洗手、臂3min。 (2)用0.5%碘伏纱布块洗刷手、手臂2遍,准备穿手术衣。 5.灭菌王、4%洗必泰洗手液等消毒剂洗手方法基本同碘伏洗刷法。 (四)接连进行手术时的洗手法 1.在施行无菌手术后,接连下一手术时,要更换手术衣、口罩、手套并刷手。刷手法按以下步骤: (1)先洗去手套上的血渍。 (2)由他人解开衣带,将手术衣向前翻转脱下;脱衣袖时,顺带将手套上部翻转于手上。 (3)右手伸入左手套反折部之外圈中,脱下该手套,左手拿住右手套内面脱去该手套(先脱右手套亦可)。 (4)手未沾染血渍,重刷手、臂3min即可;浸泡消毒后,再穿手术衣,戴手套;手已沾染血渍,应重新彻底刷洗和消毒。 2.在施行污染手术后,接连下一手术时,亦应重新刷洗手、臂和消毒。 手术室无菌技术常规戴手套编辑 语音 1.戴干手套法 ①先穿手术衣,后戴手套。②右手拿住手套反折部之内面,取出一双干手套,左手先伸入左侧手套中,戴手套后,将左手伸入右手套反折部之外圈内,然后右手伸入手套(先戴右侧手套亦可)。③将手套之反折部,拉到袖口之上,不露出手腕。④双手可先沾滑石粉(或医用淀粉)少许,以利戴手套。注意在未戴手套前,手不能接触手套之外面,已戴手套后,不能接触皮肤。⑤以后用无菌盐水冲净手套上滑石粉。 2.戴湿手套法 ①手消毒后,趁湿戴手套,先戴手套,后穿手术衣。②从盛手套的盆内取湿手套一双,盛水于手套内。③左手伸入手套后,稍抬高左手,让积水顺腕部流出戴好。然后左手伸入右手套反折部之外圈戴右手套,抬起右手,使积水顺腕部流出(先戴右侧手套亦可)。④穿好手术衣,将手套反折部位拉到袖口上,不可露出手腕。有条件医院一般不宜采用。 手术室无菌技术常规穿手术衣编辑 语音 1.拿取手术衣后,应面对手术区,并与周围人员与物品保持一定距离再穿,以免碰脏手术衣。 2.双手拿住手术衣两肩部,抖开手术衣,然后稍抛起顺势将两手同时伸入袖筒内,也可以分别先后穿入袖筒。 3.由巡回护士在身后帮助穿衣,并依次系好背部的带子和腰带,全遮式手术衣腰带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传递给术者自己系扎)。 4.再戴干手套(湿手套则先戴)将手套口反折部上翻至袖口上。 5.注意点有①穿好手术衣后,双手半前伸置于胸前,避免触碰周围的人或物。②靠近器械台等待手术开始。如因故不能马上开始手术,应以无菌巾包盖双手,置于胸前。不可将手置于腋下、上举或下垂。③如手套或手术衣碰及周围的人或物以致污染,或手套有破口,必须随时更换。 手术室无菌技术常规皮肤准备编辑 语音 1.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 2.手术区皮肤消毒及步骤 (1)器械护士将盛浸蘸消毒液纱球的消毒弯盘与敷料钳递给消毒者。 (2)第一遍消毒液由手术区中心开始,向周围皮肤无遗漏地涂布药液。注意消毒液不要浸蘸过多,以免引起周围皮肤粘膜的刺激与损伤。 (3)第一遍消毒液待干后,换敷料钳以同样方式涂布手术区皮肤1-2遍。 (4)污染手术,涂布消毒液由手术区周围向中心。 (5)手不可碰到手术区。消毒皮肤完毕,铺手术巾,然后双手再浸泡于洗手消毒液中2-3min。 (6)皮肤消毒剂可采用0.5%-1%碘伏类、0.5%洗必泰碘、2%碘酊、75%乙醇、0.5%洗必泰醇等。注意面颈部、会阴部、婴幼儿、植皮区等不宜用碘酊消毒,使用碘酊后必须用75%乙醇脱碘二遍。 手术室无菌技术常规铺盖无菌巾单编辑 语音 1.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后,由执行消毒的医师和器械护士,按顺序于手术区周围先铺无菌巾,再铺盖无菌单。大手术要求将患者全身或大部遮住,仅露出切口部。一般至少要盖有四层无菌巾单。 2.几种常见手术的无菌巾、单铺盖方法如下: (1)头部手术(额、颞、顶部):需剖腹单1条、大单2条、中单1条、无菌巾5块。铺盖步骤:①中单双折,置于患者头下。②无菌巾4块,遮盖切口的四周,用薄膜手术巾铺置切口处。③横置大单1条,双折盖于面部器械盘上。④大单1条,双折铺于头部。⑤铺剖腹单。⑥无菌巾1块,盖住器械盘。 (2)眼部手术:需中单2条,无菌巾4块(或洞巾1条)。铺盖步骤:①同头部手术①。②用无菌巾包裹头部,并以巾钳固定。③用无菌巾2块,于面部左、右各交叉铺无菌巾1块,露出眼部(将鼻梁盖住)。④额部(齐眉处)铺无菌巾1块,盖住头以上部分,于无菌巾交叉点处用薄膜手术巾铺置。⑤横置中单1条,盖住鼻以下部分,固定中单。 (3)鼻部、扁桃体及口腔内手术:需大单1条、中单1条、无菌巾4块、铺盖步骤:①同眼科手术①、②,但需盖住双眼。②用无菌巾2块,于面、颈部左、右各交叉铺无菌巾1块,以显露手术部位。用薄膜手术巾铺置手术部位。③大单1条,铺盖全身。④无菌巾1块,盖于器械盘上。⑤口腔外手术,铺单法同上,但须另加大单2条,铺盖全身。 (4)腹部手术:需无菌巾5块,中单2条及剖腹单1条,其铺盖步骤:①护士传递第1块无菌巾折边向着助手;②助手接第1块无菌巾,盖住切口下方;③第2块无菌巾盖住切口对侧;④第3块无菌巾盖住切口上方;⑤第4块无菌巾盖住切口的助手贴身;⑥4块无菌巾铺置手术切口四周;⑦将薄膜手术巾放于切口一侧,撕开一头防粘纸并向对侧拉开;⑧将薄膜手术巾敷于手术切口部位;⑨铺剖腹单,开口正对切口部位,先向上展开,盖住麻醉架,再向下展开,盖住手术托盘及床尾。 注:肝、脾、胰等大手术铺单时,可先在手术侧身体下面铺双折无菌巾单或无菌巾1块。 (5)颈部手术:需领式单1条,无菌巾8块,颈部手术单1条,中单3条,铺盖步骤:①无菌巾横置胸前,置领式单,将领部固定于下颏,带子由耳后打结(台下人员协助),将单子上部向头顶翻转,盖住面部上方的托盘;②将无菌巾卷成团状,填于颈部两侧;③手术区四周铺无菌巾,用巾钳固定;④铺颈部手术单,注意单头上的标志,方法同铺剖腹单。 注:颈部较大的手术,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铺单时,可先铺双折中单于肩、头下面,然后再铺领式单。 (6)胸部;(侧卧式)手术:需无菌巾6块,部胸单1条、中单3条,铺盖步骤:①先用双折的中单2条置于身体两侧的下方;②用无菌巾4块遮住切口四周;③铺剖胸单; ④器械托盘上各置无菌巾1块。 (7)会阴部手术:需中单1条,无菌巾5块,会阴手术单1条,铺盖步骤:①将中单双折置于患者臀部下面; ②用4块无菌巾固定于手术区的四周;③医师及护士共同铺置会阴手术单。 (8)上肢手术:需大单3条,无菌巾6-8块,无菌绷带1圈,中单2条。铺盖步骤以肘部手术为例:①上肢抬高消毒后,自腋部向下横置双折大单;②四折无菌巾环绕充气止血带,用巾钳固定,双折无菌巾置大单上准备包扎手和手臂;③放平手臂,用双层无菌巾包好,并用无菌绷带包扎。另横置一大单盖住胸口部及麻醉架,其下缘在上臂已环绕之无菌巾之下,用巾钳紧贴皮肤固定。手术区上下再盖以无菌巾(单),以达到4层以上无菌敷料。 (9)下肢手术:需大单2条、中单3条、无菌巾3-5块、剖腹单1条、无菌绷带1卷。以膝部手术为例,铺盖步骤:①抬高下肢消毒皮肤后,自臀部往下横置双折大单,盖住手术台及对侧下肢;②四折无菌巾围绕手术区上方,用巾钳固定,再用双折中单包扎小腿及脚;③包小腿及脚的中单外面用无菌绷带包扎,置于大单上。横置大单,其下缘围绕于无菌巾的下缘,上缘向头部展开,以巾钳固定两大单的连接处;④套袜套,铺剖腹单,手术侧下肢由洞口伸出。 (10)乳房根治术:需大单3条,中单6条,无菌巾8-10块,无菌绷带1卷。铺盖步骤:①抬起患侧上肢,进行皮肤消毒,用双折中单置于术侧胸外侧之下及肩下,用另一中单双折遮盖上臂托架。②用双层无菌巾铺于上述中单的上面,放下手及前臂,用无菌巾将手及前臂包好,并用无菌绷带包扎。③用无菌巾遮盖手术区的四周(即锁骨以上、胸骨中线、肋缘下、腋后线及肩部等),一般需用无菌巾5-6块。④横置大单,盖住身体上部及麻醉架。⑤横置大单2条,遮住肋缘以下及下肢。⑥置中单,遮住手术区两侧,自麻醉架向两侧各铺中单1条。⑦托盘上另置无菌巾1块。如需植皮,大腿供皮区应先进行消毒铺单。 铺无菌巾、单注意事项如下: (1)无菌巾、单不可与周围的人或物品接触。巾、单之下界要遮至手术者的腰平面以下至少30cm,如污染即须更换。 (2)先定好部位再铺单。铺单后,允许将单子自手术区向周围稍移动,不允许自周围向手术区移动,以免污染手术区。 (3)尽量应用稍大的单子,减少铺单数目。小单子要重叠盖好,以免散开,导致污染。 (4)切口四周至少有四层巾单遮盖。术中一经浸湿,即失去无菌隔离作用,应重加盖无菌巾单。 (5)铺置薄膜手术巾前先用无菌纱布擦干手术野皮肤。 手术室无菌技术常规使用规则编辑 语音 1.持物钳经消毒后,倒立浸泡入盛满消毒液的广口杯或瓶中,以保持无菌。 2.广口杯中,可放两把无菌持物钳,但广口瓶中只能放一把持物钳,以免取用时碰脏。 3.消毒液应浸泡至持物钳关节上2-3cm。 4.取、放持物钳时,钳子前端不可碰到杯(瓶)口,手不能触到钳子的浸泡部分。钳子前端始终保持向下,以免消毒液来回流动,以致污染无菌钳端。 5.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敲打安瓿或作他用。 6.如碰脏或污染,须重新灭菌后,才能放回杯(瓶)中。 7.无菌持物钳不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用后立即放回。 8.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持物钳每日高压蒸汽灭菌1次。 9.无菌持物钳应绝对保持无菌,不应与已开始手术的手术器械及物品接触,更不应拿持物钳穿过走廊到其他房间取物。 有条件医院手术室应每天更换无菌持物钳与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