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洞察人性第二部分性格科学
阿德勒 洞察人性读书笔记,《洞察人性》一书分为“人的行为”和“性格科学”两大部分,详细阐述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论述了在处理个人和世界的关系、个人和伙伴的关系、个人的生活模式等日常关系时,如何运用这些基本原理。
编辑于2024-10-27 22:56:17洞察人性第二部分 性格科学
第一章 概述
性格的实质及源头
性格指在极力跟外界相适应的过程中,个人展现出的一种独特风格。只存在于个人与其处境对彼此的作用中。做为一种心灵现象与态度,性格是个人在于自己处境发生关联时展现出的秉性与涵养。作为一种行为模式,性格还是个人发展社会感、追求优越感的依据。
占据优势、追逐权利、超越他人是个人的最终目标
个人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都是以性格的形式展现,性格在人格中几乎等同生活技能,总体人格会将性格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加以利用
性格特征是以行为模式为基础建立,出生后迅速确立的部分性格特是人格内部隐藏目标引诱产生的次生元素而非原生元素。所以要先把引诱某一性格特征产生的目标搞清楚再确定该性格特征。 遗传对心灵性格影响极小。
社会感在性格中的作用
社会感是对性格发挥重要作用的另一项原色。自卑感和对权力的追逐都会作用于社会感。
个人的社会感是正确判断其价值的依据,也是正确评判其思想与行动的依据。
要对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与生活环境有所了解,才能公平地评判其性格。对自身更深的了解,对某种程度的生活技巧的掌握,一定能帮助人们建立某种行为模式,与其本身的需求更相符。
性格的发展方向
孩子期初为目标努力,遵循的路径是笔直的,此时他们性格上进勇敢;成长初始阶段依旧维持,在成长期间遭遇阻碍后上述直线极易扭曲和偏离。偏离程度如何与总体发展关系紧密
性格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校教育也该是心灵训练与智慧提升的最佳方法
一切教育方法都是让学生沿着当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发展自身,而将设计好的原则与态度教授给学生
关照孩子的原则:务必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其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不能让其对生活的残酷有太多的体验,或对生活的黑暗有太早的认知。
父母在教育中要将自身的权利追逐欲望下降到最低,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避免长期打压式教育与过多控制
拥有2种性格的状况:还未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其看问题的角度还没有完全定型,不想在一条路上坚持到底或因首次尝试落败而主动探索其它道路。
性格分类
面对困境的态度
乐观:勇敢、自信、直面困难、洒脱 说话无顾虑,但有礼有节,处事大方得体
悲观:自卑情结,缺乏勇气和安全感,希望得到外援,畏惧且忧虑 (睡觉蜷缩身体或者蒙头)
其他
进攻型:激烈豪迈。易鲁莽,忧虑是会显得强悍、残酷。实际缺乏安全感。
防御型:忧虑、戒心、懦弱,极易丧失勇气。爱逃避,悲观观望,困境面前选择屈从。后会发展成疑心重,妒忌和贪欲
过去的心理学体系
心灵表现从总体单个角度划分
社会责任感为主:夹杂了对个人权力与威望的少量追逐,但统领全局的是社会感
追求权力为主:只愿在自身获得巨大优越感后帮助别人,统领全局的是个人的利益和野心
气质和内分泌腺
气质:个人思考、讲话、行为的灵敏程度,亦或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展现出的力量或节奏
4种气质
多血质:快乐积极、不沉迷痛苦
胆汁质:进攻型,渴望权利
抑郁质:悲观、疑心重、胆怯、自卑
粘液质:生活的旁观者,远离人生责任
病理性粘液质:人类会受内分泌物影响,甲状腺分泌物可能包含一种物质,能让心灵活动保持正常。
言行方面:病理性的问题言行方面缺少计划和目标性;而性格 与气质型却以此作为基础标志。
总述
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必定为因对他的深入联结产生一定变化或得到一定纠正,了解一个人要了解其做人之道,了解其怎样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且朝气蓬勃。
人类身上存在的两种现象:1)社会感,在在不同人之间建立联系 2)追逐自身权利和优越感,二者相互对立
第二章 攻击性性格特征
虚荣心与野心
虚荣心的成因
若个人以获得认同作为最强烈的欲望,心灵则因此呈紧张状态,心底不断明确追逐权利与优越感的目标。受此影响,后续发展为贪慕虚荣
一切贪慕虚荣之人都以超越全世界的人作为自己的愿望和目标,而此目标终其一生都无法达成。而自身的脆弱无能则是虚荣心的源头。
极度膨胀的虚荣心会成为人的重负,野心准确来说就是虚荣心,他们像是借助空想设计出一座陌生的城市,随后在这座城市中带着空想出的设计,到处寻觅自己想象出的建筑物
虚荣心与野心的表现
不愿遵从规则,难以建立友好关系,常会显得非常幼稚,因为虚荣心也有天真的成分
以毁谤或贬损他人,有很重的否定情结,戾气很重。爱耍小手段,爱争输赢、好斗、嫉妒。不停追逐或掌控新事物,无情冷漠。实际胆怯懦弱,抗拒社会感。
虚荣心有时潜藏很深,有时会以其它形态出现(谦逊),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让人成功。虚荣心的自我掩饰:伪善、长于谄媚,善于捕捉心灵
疾病情结:梦是移情的代表之一,另一代表便是疾病情结。控制自己生病,以达到某种目的,掌控他人遵从自己的意愿。
想成为上帝、追逐财富,甚至犯罪
虚荣心与野心的负面影响
易导致个人与实际生活脱节,阻挠个人自由发展。贪慕虚荣之人的命运取决于其虚荣心
对抗的方法
虚荣心其实人人都有,或多或少。我们无法消除虚荣心,但最低限度能对外展现,赋予一种能增加公共利益的发展方向
受教育的孩子往往会以挑战的态度对待身边的环境。这是教育对心灵正常发展最严重的阻碍。避免孩子受刺激要把孩子当成教育主题而非客体。
嫉恨
嫉恨作为一种性格特征,院子遭受忽略或者歧视的感觉的刺激,并能维持一生。跟野心属于同一类型。主要表现:让别人扫兴、无端端跟人对抗,约束他人自由,进而让人臣服。
孩子往往会在弟妹出生时感到嫉恨。家中孩子有男有女更易出现。兄弟姐妹间竞争激烈。是家庭引发嫉恨的主因。
嫉妒
嫉妒会在一切对权力与掌控权的追逐中表现出来。不断思考他人成功,也会让人产生一种自己难以获得幸福的心理--嫉妒。一切活动太过受限的组织或个人,都将不由自主的产生嫉妒。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无法切分,这点表现在嫉妒的源头中。嫉妒更引发人的表情和身体反应。
我们不能铲除嫉妒,就应极力指引其朝能创造价值的方向发展。
贪婪
贪婪是嫉妒的同类,伴随嫉妒产生。贪婪跟野心虚荣心和嫉妒都存在关联。贪婪之人为维护自己的财富不出现任何闪失,便在身边筑起一道墙。
憎恶
争抢好胜之人往往有一种独特的性格特征,即憎恶。婴儿时期便能产生憎恶,但相对温和。
在犯罪中,更常见到突然爆发的憎恶情绪。愤世嫉俗是种相对 隐蔽的憎恶情绪,实质极度仇恨人类。
过失犯罪是掩饰得非常好的憎恶方式,往往对人的生命或财产造成威胁。个人社会感不足,因此将关怀同类这项人之为人的基本责任彻底的忽略了。它纠其实质是愤世嫉俗的表现方式之一。总之觉得个人事务比公共利益更加重要,这种人必定会在某种程度上仇视憎恶人类社会。
第三章 非攻击性性格特征
虽未公然展现对人类社会的敌对情绪,却让人觉得其被敌对情绪充斥,十分孤立。
隐居避世
表现方式有很多种,通常是跟社会保持距离的人,少话,不愿去看他人的眼睛,不爱也无法专心聆听。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冷淡、拒绝与他人接触。实则心理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
野心和虚荣心有时藏在这种冷漠孤立中。为抬升自己人格,得到优越感,突出自己不同,收获自己想象中的荣誉。好斗之人为突出不同阶层和民族间的矛盾最大的目的也是为了抬升自己人格与优越感。
焦虑
隐居避世之人性格都有些焦虑症。在焦虑的作用下,人也许会不敢面对外部和自己内心的世界,人格发展大大受阻。
表现:分离焦虑、杞人忧天、拖延、逃避责任和义务、寄希望于来生、恐慌症、胆小
要战胜焦虑,必须在自身与全人类的命运中建立联系,必须明白自己是全人类的一份子。
怯懦
表现:不自信、不能高效工作,慎重,对自身安全十分紧张,避免担责,犹豫拖沓。迂回心理(为他比人生问题,有意制造障碍,逃避未遂则表现出犹豫拖沓,心不甘情不愿地采取行动)
成因和避免方法:个人迫切希望逃避自身责任。对人性本质有更深入的了解,且能对潜藏的引发各种不幸的恐怖元素有清楚的认知。
不文明的表现和糟糕的社交礼仪
缺乏教养之人,跟其他人保持距离并与之区分是其真实 意愿所在。对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无意遵从。
成因:部分为对人际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厌恶。一般孩子都是为了吸引大人的关注。 个人认为:缺乏相关知识和教育,接受了错误的学习榜样也是部分非自愿不文明和社交礼仪糟糕的原因
第四章 其它性格表现方式
快乐:我们以个人给别人带来的帮助 快乐为依据判断其到底有多少社会感。快乐的人会让人爱亲近
思维和表达方式:有些人思维表达方式给人虚伪做作的感觉。他唯一想到的就这些老生常谈,这是心智发育不健全的依据。
幼稚:不善倾听、爱插话爱表现、没安全感,无法适应陌生环境。 在陌生环境一种会表现得冷漠、庄重,跟旁人保持距离;另一种是自信、博学、融会贯通的全知全能角色
迂腐及固守原则:不管处理何事,都以自己眼中能普遍适用的原则为依据。 实际安全感匮乏,面对规则以外的事务就逃避。这种人缺乏创新和广泛的兴趣,思想古板。适合不需要太多创新的工作。
温顺:任何人都不会完全无条件的顺从;温顺的女性终有一日会变得过于依赖而无法创造社会价值。温顺制约着女性。 这类人无法适应创新工作,总在道歉、感伤、觉得自己时运不济。
独断专行:这类人总在思考:我想大大超越他人俯视他人需要做什么?领袖具备的姿态、态度欲望他都有。 紧邻深渊,有光明的一面,有阴暗的一面。他们一直处于极度紧张,以证明自己比其他人水准更高。
情绪和性格:并非来自遗传。展现对生活不满找各种理由,这种态度便会作用于性格和情绪。跟快乐之人维持和睦往往比较简单
不幸:忽略社会生活中毋庸置疑的真理与规律的人将因此遭报应,他们归结为不幸。有一种虚荣的人认为不幸能引起他人的注意。
宗教狂热分子:部分极易误会生活或其他人的人会成为宗教信徒,借着宗教的名义,继续之前之事。
第五章 感情和情绪
洞察人性 第二部分 性格科学
第二章 攻击性性格特征
虚荣心与野心
虚荣心的成因
若个人以获得认同作为最强烈的欲望,心灵则因此呈紧张状态,心底不断明确追逐权利与优越感的目标。受此影响,后续发展为贪慕虚荣
一切贪慕虚荣之人都以超越全世界的人作为自己的愿望和目标,而此目标终其一生都无法达成。而自身的脆弱无能则是虚荣心的源头。
极度膨胀的虚荣心会成为人的重负,野心准确来说就是虚荣心,他们像是借助空想设计出一座陌生的城市,随后在这座城市中带着空想出的设计,到处寻觅自己想象出的建筑物
虚荣心与野心的表现
不愿遵从规则,难以建立友好关系,常会显得非常幼稚,因为虚荣心也有天真的成分
以毁谤或贬损他人,有很重的否定情结,戾气很重。爱耍小手段,爱争输赢、好斗、嫉妒。不停追逐或掌控新事物,无情冷漠。实际胆怯懦弱,抗拒社会感。
虚荣心有时潜藏很深,有时会以其它形态出现(谦逊),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让人成功。虚荣心的自我掩饰:伪善、长于谄媚,善于捕捉心灵
疾病情结:梦是移情的代表之一,另一代表便是疾病情结。控制自己生病,以达到某种目的,掌控他人遵从自己的意愿。
想成为上帝、追逐财富,甚至犯罪
虚荣心与野心的负面影响
易导致个人与实际生活脱节,阻挠个人自由发展。贪慕虚荣之人的命运取决于其虚荣心
对抗的方法
虚荣心其实人人都有,或多或少。我们无法消除虚荣心,但最低限度能对外展现,赋予一种能增加公共利益的发展方向
受教育的孩子往往会以挑战的态度对待身边的环境。这是教育对心灵正常发展最严重的阻碍。避免孩子受刺激要把孩子当成教育主题而非客体。
嫉恨
嫉恨作为一种性格特征,院子遭受忽略或者歧视的感觉的刺激,并能维持一生。跟野心属于同一类型。 主要表现:让别人扫兴、无端端跟人对抗,约束他人自由,进而让人臣服。
孩子往往会在弟妹出生时感到嫉恨。家中孩子有男有女更易出现。兄弟姐妹间竞争激烈。是家庭引发嫉恨的主因。
嫉妒
嫉妒会在一切对权力与掌控权的追逐中表现出来。不断思考他人成功,也会让人产生一种自己难以获得幸福的心理--嫉妒。一切活动太过受限的组织或个人,都将不由自主的产生嫉妒。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无法切分,这点表现在嫉妒的源头中。嫉妒更引发人的表情和身体反应。
我们不能铲除嫉妒,就应极力指引其朝能创造价值的方向发展。
贪婪
贪婪是嫉妒的同类,伴随嫉妒产生。贪婪跟野心虚荣心和嫉妒都存在关联。贪婪之人为维护自己的财富不出现任何闪失,便在身边筑起一道墙。
憎恶
争抢好胜之人往往有一种独特的性格特征,即憎恶。婴儿时期便能产生憎恶,但相对温和。
在犯罪中,更常见到突然爆发的憎恶情绪。愤世嫉俗是种相对 隐蔽的憎恶情绪,实质极度仇恨人类。
过失犯罪是掩饰得非常好的憎恶方式,往往对人的生命或财产造成威胁。个人社会感不足,因此将关怀同类这项人之为人的基本责任彻底的忽略了。它纠其实质是愤世嫉俗的表现方式之一。总之觉得个人事务比公共利益更加重要,这种人必定会在某种程度上仇视憎恶人类社会。
第三章 非攻击性性格特征
虽未公然展现对人类社会的敌对情绪,却让人觉得其被敌对情绪充斥,十分孤立。
隐居避世
表现方式有很多种,通常是跟社会保持距离的人,少话,不愿去看他人的眼睛,不爱也无法专心聆听。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冷淡、拒绝与他人接触。实则心理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
野心和虚荣心有时藏在这种冷漠孤立中。为抬升自己人格,得到优越感,突出自己不同,收获自己想象中的荣誉。 好斗之人为突出不同阶层和民族间的矛盾最大的目的也是为了抬升自己人格与优越感。
焦虑
隐居避世之人性格都有些焦虑症。在焦虑的作用下,人也许会不敢面对外部和自己内心的世界,人格发展大大受阻。
表现:分离焦虑、杞人忧天、拖延、逃避责任和义务、寄希望于来生、恐慌症、胆小
要战胜焦虑,必须在自身与全人类的命运中建立联系,必须明白自己是全人类的一份子。
怯懦
表现:不自信、不能高效工作,慎重,对自身安全十分紧张,避免担责,犹豫拖沓。 迂回心理(为他比人生问题,有意制造障碍,逃避未遂则表现出犹豫拖沓,心不甘情不愿地采取行动)
成因和避免方法:个人迫切希望逃避自身责任。对人性本质有更深入的了解,且能对潜藏的引发各种不幸的恐怖元素有清楚的认知。
不文明的表现和糟糕的社交礼仪
缺乏教养之人,跟其他人保持距离并与之区分是其真实 意愿所在。对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无意遵从。
成因:部分为对人际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厌恶。一般孩子都是为了吸引大人的关注。 个人认为:缺乏相关知识和教育,接受了错误的学习榜样也是部分非自愿不文明和社交礼仪糟糕的原因
第四章 其它性格表现方式
快乐
我们以个人给别人带来的帮助 快乐为依据判断其到底有多少社会感。快乐的人会让人爱亲近
思维和表达方式
有些人思维表达方式给人虚伪做作的感觉。他唯一想到的就这些老生常谈,这是心智发育不健全的依据。
幼稚
不善倾听、爱插话爱表现、没安全感,无法适应陌生环境。
在陌生环境一种会表现得冷漠、庄重,跟旁人保持距离;另一种是自信、博学、融会贯通的全知全能角色
迂腐及固守原则
不管处理何事,都以自己眼中能普遍适用的原则为依据。
实际安全感匮乏,面对规则以外的事务就逃避。这种人缺乏创新和广泛的兴趣,思想古板。适合不需要太多创新的工作。
温顺
任何人都不会完全无条件的顺从;温顺的女性终有一日会变得过于依赖而无法创造社会价值。温顺制约着女性。
这类人无法适应创新工作,总在道歉、感伤、觉得自己时运不济。
独断专行
这类人总在思考:我想大大超越他人俯视他人需要做什么?领袖具备的姿态、态度欲望他都有。
紧邻深渊,有光明的一面,有阴暗的一面。他们一直处于极度紧张,以证明自己比其他人水准更高。
情绪和性格
并非来自遗传。展现对生活不满找各种理由,这种态度便会作用于性格和情绪。跟快乐之人维持和睦往往比较简单
不幸
忽略社会生活中毋庸置疑的真理与规律的人将因此遭报应,他们归结为不幸。有一种虚荣的人认为不幸能引起他人的注意。
宗教狂热分子
部分极易误会生活或其他人的人会成为宗教信徒,借着宗教的名义,继续之前之事。
第五章 感情和情绪
概述
感情和情绪做为一种心灵,程度更强烈也更激烈。找不到真实的目标或丧失了达成目标自信,人们便会展现出感情和情绪
借助感情与情绪这种更强的心理活动,个人达成自身目标绝对具有这个可能。
感情和情绪是人们共有的普遍特征。在某一特殊情境中,任何人都会展现与之对应的特殊情感即“感情能力”。身体也会受感情与情绪这种不可动摇的心灵现象作用,引发具体的生理现象
分离性情感
愤怒
将对权利与掌控地位的强烈欲望完全展现出来
经常出现、有惯性有目标无理由的激烈的反应是负面的。可联想到焦躁、愤怒、刻薄的人以敌对态度对待生活。实则自卑且渴望优越感。
酒精易催化愤怒;孩子也更容易愤怒;愤怒也会伤害自己
哀伤
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弥补自己的不快与脆弱。过度哀伤是对社会抗拒的姿态
表现:以攻为守、以小博大的努力过程;个人维护自身地位,逃避无能为力感与自卑的意愿
感情泛滥
对感情的过度依赖是种可能发展到病态程度的恶习。 感情泛滥也会引发一些生理反应,伤及他人的社会感情
厌恶
厌恶的分离性更隐秘,这种情绪属于抵触或喜欢的对立面,引发各种表情,代表了对环境的轻蔑和对问题的逃避
恐慌和忐忑
在人际关系中引发完全倒向另外一边的局势,其中部分人会让其他人承担所有责任与压力。处于这种情绪之人极力展现弱小,揭示了这种感情追逐优越性的分离性特征。
它跟模仿类似,其表达方式同样具有抗拒趋势,只是隐蔽无攻击性。他们可能没有足够多经验难以独立。
联合性情感
快乐
可以生动说成向伙伴伸出友善的手,给人带去温情。极易在人们相互间建立关系,是战胜困难最佳方法
同情
最能展现社会感的感情表达方式。但滥用同情却很虚伪、伪善
谦逊
兼具联合性和分离性。外部表现说明它其实等同于畏缩,这种孤立的姿态,有轻微的沮丧相伴,跟准备逃离险境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