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理学
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探讨法律的性质、目的、为了实现那些目的所必要的手段、法律实效的限度,以及法律与正义、道德的关系,还有法律在历史上改变和成长的方式等理论问题。
编辑于2024-11-02 20:58:47法理学
第一章丶绪论
第一节 法学
一、法学的概念
法学的含义
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体系
二、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法学产生的条件
法学的历史发展
三、西方主要法学流派
自然法学派
分析法学派
社会法学派
其他法学流派
四、马克思主义法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法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法理学
一、法理学的概念
法理学的含义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法理学的意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主要内涵
第二章丶法的特征与本质
第一节 法的概述
一、“法”的词义
二、当代关于“法”与“法律”的使用
西方
当代中国
第二节 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二、法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
三、法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四、法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第三节 法的本质
一、关于 法的本质的不同学说
神意论
理性论
命令说
民族精神论
社会控制论
其他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由一定的组织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法律所体现的意志也受经济以外诸多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丶法的起源与演进
第一节 法的起源
一、法起源的主要原因
法起源的经济因素
法起源的政治因素
二、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
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
第二节 法的演进
一、法的历史类型
奴隶制法
封建制法
资本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
二、法系
法系的概念
中华法系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西方两大法系的区别
三、法律继承与移植
法律继承的含义
法律继承的根据与理由
法律移植的含义
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第三节 法律全球化
一、法律全球化的概念与趋势
法律全球化的含义
法律全球化的趋势
二、法律全球化的进展和主要途径
法律全球化的重大进展
法律全球化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丶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
第一节 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的概念
法的作用的含义
法的作用的实质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从法是一种社会规范的角度来看,法具有规范作用
从法的本质和目的的角度来看,法具有社会作用
这两种作用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其他分类
三、法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预测作用
教育作用
强制作用
四、法的社会作用
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
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五、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法律调整的范围是有限的
法的特性与社会生活的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
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制约
法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制约
第二节 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的概念
法的价值的含义和特征
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的定义与特征
二、法的主要价值
秩序
自由
平等
人权
正义
效率
三、法的价值的冲突与解决
法的价值冲突的表现
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
第五章丶法的渊源、效力与分类
第一节 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法的渊源的含义
二、法的渊源的分类
法的正式渊源
法的非正式渊源
三、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行政规章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
习惯
政策
作为办案参考的指导性案例
第二节 法的效力
一、法的效力的概念与效力等级
法的效力的含义
法的效力等级的一般原则
二、法的效力范围
法对人的效力
法的空间效力
法的时间效力
第三节 法的分类
一、法的一般分类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实体法与程序法
根本法与普通法
一般法与特别法
国内法与国际法
二、西方两大法系的法律分类
公法与私法
普通法与衡平法
第六章丶法律要素与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要素
一、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的含义和特点
法律规则的种类
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权义复合性规则
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
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假定(条件)
行为模式
法律后果
二、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的含义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法律原则的种类
政策性原则与公理性原则
基本原则与具体选择
实体性原则与程序性原则
三、法律概念
法律概念的含义
法律概念的种类
第二节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的含义与特点
二、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与原则
法律部门的含义
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一、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色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体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体现继承中国法律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要求
二、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宪法及其相关法
行政法
民商法
经济法
环境法
社会法
军事法
刑法
程序法
三、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
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第七章丶立法
第一节 立法概述
一、立法的概念
立法的含义
立法的特征
二、立法权与立法体制
立法权的概念
立法体制的概念
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
党领导立法与人大主导立法
我国《立法法》的主要修改内容与意义
第二节 立法原则
一、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
立法遵循宪法
依法立法
立法维护法制统一
二、民主原则
立法体现人民意志
坚持立法公开,保障公众参与立法
三、科学原则
立法从实际出发
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法律规范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第三节 立法的程序
一、立法程序的概念
立法程序的含义
立法程序的特点
二、我国法律的制定程序
法律草案的提出
法律草案的审议
法律草案的表决与通过
法律的公布
第八章丶法律实施
第一节 法律实施概述
一、法律实施
法律实施的含义
法律实施的内容与分类
法律实施的意义
法律实施的主要基础与动力
法律实施的状况与评价
二、法律实现
法律实现的含义
法律实现的意义
影响法律实现的因素
第二节 执法
一、执法的概念
执法的含义
执法的特点
二、执法的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
合理性原则
讲求效率原则
严格执法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
其他原则
第三节 司法
一、司法的概念
司法的含义
司法的特点
二、司法的原则
司法法治原则
司法平等原则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司法责任原则
司法公正原则
三、提高司法公信力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落实司法责任制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提高司法公信力
第四节 守法
一、守法的概念
守法的含义
全民守法的意义
二、守法的要素
守法主体
守法范围
守法内容
三、守法的原因和状态
守法的原因
守法的状态
第五节 法律监督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法律监督的含义
法律监督的意义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
国家监督
社会监督
《监察法》制定的意义、指导思想与主要原则
第九章、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
第一节 法律职业
一、法律职业的概念
法律职业的含义
法律职业的特征
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意义
法律职业人员范围
子主题法律职业任职条件
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第二节 法律职业伦理
一、法律职业伦理的概念
法律职业伦理的含义
二、法律职业伦理的主要内容
审判伦理
检察伦理
律师伦理
第三节 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法律解释的含义
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二、法律解释的分类
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限制解释、扩充解释和字面解释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
文义解释
历史解释
系统解释
目的解释
其他解释方法
四、当代中国的正式法律解释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行政解释
第四节 法律推理与论证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
法律推理的含义
法律推理的特征
二、法律推理的方式
形式推理
实质推理
三、法律论证的概念
法律论证的含义
法律论证的特点
四、法律论证的正当性标准
内容融贯性
程序合理性
依据的客观性和逻辑有效性
效果最优性
第十章丶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的含义
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
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
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其他分类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
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
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权利
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
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
物
行为
精神产品(非物质财富)
人身权益
数据信息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抽象条件
具体条件
二、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的含义
法律事实的分类
法律事件、法律行为
十一章丶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第一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的含义
法律责任的种类
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违宪责任
二、法律责任的构成
责任主体
违法行为
损害结果
因果关系
主观过错
三、归责与免责
归责的含义
归责的原则
免责的含义
免责的条件
第二节 法律制裁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
法律制裁的含义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
刑事制裁
民事制裁
行政制裁
违宪制裁
十二章丶法治
第一节 法治概述
一、法治的概念
法治的含义
法治与法制
法治与人治
法治与民主
二、法治的基本原则
法律至上原则
权利保障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
三、社会主义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第二节 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全面依法治国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
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目标与原则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完备良善的法律规范体系
公正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科学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充分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含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
十三章丶法与社会
第一节 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一、法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社会是法律的基础
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二、法与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的内涵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 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通过法律体现和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三、法与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的内涵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 在 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依法治理网络空间
通过法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理念
第二节 法与经济
一、法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法与市场经济
法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
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三、法与科技
法与科技的关系
科技对法的影响
法对科技的作用
第三节 法与政治
一、法与国家的关系
国家是法律存在的政治基础
法律也对国家权力起到支持和制约的作用
二、法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法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法对政治具有确认、调整和影响作用
三、法与政策的关系
政策对法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法对政策实施具有保障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关系
第四节 法与文化
一、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法律意识的概念
法律意识的分类
法律意识的作用
法律文化的概念
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二、法与道德
法与道德的区别
法与道德的联系
法与道德的冲突及解决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三、法与宗教
宗教的含义
宗教的产生和本质
法与宗教的联系与区别
我国法律在处理宗教问题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