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课【四念住】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课【四念住】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二、身念住,一、概 述。四念住:已辩真实,今次当辩修诸对治,即修一切菩提分法。此中先应说修念住。颂曰 :以粗重爱因,我事无迷故,为入四圣谛,修念住应知。
这是一篇关于四念住第三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是故为入四圣谛理,最初说修四念住观,法念住,受念住,心念住。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十二讲第四类,心不相应行法的思维导图,心不相应行法一共有二十四种,它的存在是没有独立的自体,它是依心法、心所法、色法安立起来的,是根据心法、心所法、色法的,某一种不同的表现特征、表现方式建立起来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第二课 【四念住】
一、概 述
已辩真实,今次当辩修诸对治,即修 一切菩提分法。此中先应说修念住。 颂曰 :以粗重爱因,我事无迷故,为 入四圣谛,修念住应知。
本品是探讨——怎么修习能对治的法门
能对治的法门是什么?必须修一切菩提分法。三十七道品,又称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觉支。简单地说,就是修行的三十七种途径。
四念住
身念住
受念住
心念住
法念住
以粗重爱因,我事无迷故,为入四圣谛, 修念住应知。”这个偈颂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指出四念住的修习对象
粗重,是对身的观察
爱因,是对受的认识
我事,是对心的认识
无迷,是对法的认识
二是指出修习四念住所要达到的目标
悟入四圣谛
知苦
断集
慕灭
修道
任何迷惑和烦恼的产生,都和相应对象有关。
修行就是要去寻找——什么让自己产生烦恼,以此作为解脱的突破点。这就涉及一个问题 :选择什么作为观察对象?
首先是对身的观察。
身体是我们最熟悉、也最容易看不清的对象,很多烦恼由此而来。
其次是对受的观察。
接触外境,产生感受,包括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这是遍一切时一切处的常规心理,所以对受的观察尤其重要。
第三是对心的观察。
通过对心的观察,看清它是什么,我们才能进一步管理它,改变它。这是转染成净的关键。
第四是对法的观察。
法的范围很广,如名法、色法、四谛、十二处、十八界等,都属于法。
所谓念住,就是锁定这些对象,让心安住于此。
在修行过程中,并不是开始就修四念住,而是要亲近善知识,通过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来确立正见。有了正见,才能以智慧观察身、受、心、法,从而导向解脱。
四念住的关键在于正知正念。
正念侧重安住。
正念的定义是“明记为性”,就是记住所缘对象,安住于此。
禅修角度说,正念的前提是有正知。
正知侧重观察
正知包含四个层面
第一是利益正知,知道什么对自己真正有益,什么是有过患的。
第二是适宜正知,某些事虽有利益,但未必适合自己去做,也要进退有度。
第三是行处正知,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了了明知
第四是不痴正知,具备智慧观照,了知无常、无我的真相。
修习四念住,是以身、受、心、法作为禅修对象, 在正见指引下深入观察。
二、身念住
论曰 :粗重由身而得显了,故观察此入苦圣谛。身以有粗重诸行为相故,以诸粗重即行苦性,由此圣观有漏皆苦。
对身体的认识。
身体具有粗重的特点,通过对这一特点的观察,可以了解苦的真相,帮助我们通达苦谛。
身体呈现出粗重的诸行。
老病死的相
四大不调、五蕴炽盛等痛苦
身体是烦恼惑业招感的苦果。通过对五蕴身的观 察,就能认识到“有漏皆苦”。
对于身体的观察
对呼吸的观察
当心专注于此,对呼吸的整个过程了了明知,知道呼吸的生,知道呼吸的灭,长息时知道是长息,短息时知道是短息
进一步,带着正见观察呼吸究竟是什么
步行禅则是在走路过程中,将心专注于抬脚、落 脚的每一个当下。
由此帮助我们开发观智,瓦解身见,不再对 身体生起贪著和渴爱。
身念住是通过对身体的观察,了解到色身 是粗重的,是业力招感的苦果,同时又会成为新的苦 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身体作智慧观照,可以从 认识苦到超越苦,最终平息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