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我会独立思考
全书8个章节完整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方便制作PPT和学习书籍内容。
编辑于2024-11-15 12:27:24我会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一项技能,需要学习和练习
首先,我们要能分清楚事实和观点
其次,我们需要分辨事实的可靠性
第三,立场会妨碍对事实的判断
综合上所述,能分清楚事实和观点,能大致判断事实的可靠性,不预设立场,这就是独立思考的起点。
做到独立思考需要建立批判性思维模式
第一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通过仔细评估想法与事实来决定应该相信什么,做些什么的过程。
批判不是坏事!
人人都可以进行批判性思考
小测试
你属于什么思考者?P21
多数选A:提问家
多数选B:调查家
多数选C:思考加
不存在孰优孰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对ABC都要知道如何运用
批判性思维第一步
第二章 提出问题
关心差异性
意味着承认并尊重每个人独特的身份与经历。
当差异性不被重视,就往往是刻板印象
什么是刻板印象? 是基于某些人的外貌和你对他们的有限经验形成的一种看法。
如何拒绝
对它们进行质疑
在意表达:确保所有观点都能得到分享
互动--思考时间:你有疑问吗?
写下你的问题
想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请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提出对的问题才能解锁你一直在寻觅的答案
举例:思想深刻的人提出过什么问题
质疑你提出的问题
10+1个问题,计自己的得分
0-4分好奇的问题
5-7分有趣的问题
8-10分明智的问题
这个阶段也是批判性思考的阶段,多些停留,能让其它步骤更成功
批判性思维第二步
第三章 收集证据
在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要去求助什么
具体步骤
1、寻找信息
定性+定量
信息来源
2、建立联系
3、从联系中得出结论
收集方法
观察
采访专家
阅读与该主题相关的内容
上网搜索
找人进行调查或投票
举行专项讨论会
进行试验
调查历史记录或文档
小测试
你属于什么样的调查者
8个选择题
多数选A:研究者
不要读到什么就相信什么
多数选B:社会科学家
依赖于别人
多数选C:数据控
数字并不代表事情的全貌
用一个实际案例来举例8种方法
批判性思维第三步
第四章 评估证据
社交媒体
不同的人不同看法
事实核查入门
1、信息的来源是哪里?
2、是一手还是二手?
3、如果不是一手,你能找到一手吗
4、一手和二手信息告诉你的一致吗
5、一手和二手都可靠吗
6、能否找到支持这条一手信息的其他信息来源
如果发现虚假信息
询问自己以下问题(以虚假新闻为例)
1、文章是谁写的
2、能找到作者个人简历吗
3、这个作者是否写过其他你能找到的文章
4、文章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5、文章发表在什么地方
6、文章给你的感受如何
谬误
人身攻击谬误
稻草人谬误
乐队花车谬误
滑坡谬误
逃避话题谬误
虚假两难谬误
诉诸主观情感谬误
假性因果谬误
小测试
8道题 指出是哪种谬误
轮到你了小作业
你对社交媒体的看法如何?
健康or不健康
两者皆无或两者皆有
运用本章方法进行评估,得出你的结论
最后的思考时间
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想法写出来
P178问题清单
自我成长
一个人的思想一旦被某个新的想法所扩展,就永远无法退回到原来的维度了。--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批判性思维关乎学习和成长,此书建议反复阅读
或许你会改变主意
这是常见的
也是良性的
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方式
困难
自己的结论错了
去看看自己如何得出结论
伤害了某人
如果有必要,道歉吧!
你被伤害了
告诉对方暂停说话
当局面变得尴尬
暂停或换话题
弄清楚自己的最佳思考方式
安静的环境
和别人在一起
充斥着噪音
乱写乱画
听音乐
我一个人
我和别人在一起
室内
室外
走路
站着
我有很多时间
批判性思维第六步
讨论其他观点
得出结论,也许是批判性思维的结果却不是一切思维的终点。
你可以持不同意见,同时不会伤感情。--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保密还是公开
找人讨论
与人辩论
如何分享你的观点
写一封电子邮件或信件
制作一件艺术品
创作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
用自己所做的选择和生活方式来表达观点,是你能做的最有利的事情之一。
礼貌的表达
意味着人们可以意见相左,却依旧彼此尊重、友善相处
如何倾听
倾听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的技能
积极的倾听者
投入
好奇
善意
专心
如何进行辩论
了解你的听众
考虑环境背景
了解你所掌握的事实
提问
不跑题
公平行事
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P166小测试:你该不该开口
7个问题清单,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可以放心开口
轮到你了:正式辩论
辩论之前的两项准备
选择辩论话题
分成正反两方
辩论期间的流程安排
批判性思维第五步
得出结论
做出决定或找到答案:建立在证据和推理的基础上
自我保健的趋势
身心健康影响我们的感觉、想法、作出的选择以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健康的习惯
照顾身心的12种方法
健康的食物
足量饮水
充足睡眠
锻炼身体
和他人分享你的感受与想法
花些时间亲近动物
花些时间亲近自然
抽空放松一下
限制屏幕使用时间
练习正念
通过绘画写作音乐或舞蹈表达自我
做些纯粹为了消遣的事情
思考时间
什么是正念以及如何练习
如何得出结论
1、重温原先的问题
2、回顾证据和你学到的内容
3、考虑你的价值观
价值观:你认为重要的个人信念
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做决定
人们可能的价值观
诚实
守时
善良
健康
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有自相矛盾吗? 是否会导致不同结论?
4、休息一下
举例:电子烟是否有害-独立思考
小测试:五步路径图
可靠的论证?还是诉诸情感?
轮到你了
你的价值观是什么?写出来,在今后难以做抉择时看一看
批判性思维第四步
产生好奇
不要先急着冲向终点-给出结论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从他的角度去看问题,除非你钻进他的皮肤里,像他一样走来走去。--哈铂.李
聪明的思考者
思考其他观点
举例:关于外来移民,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观点
一张图:在不同位置看剧的人,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检验自己的观点
我们的观点是由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形成的
两件值得探讨的事儿
假设:认可,真实,不怀疑
推理:基于证据或假设所得的结论
明白情绪的力量
聪明的思考者
将情绪加诸在事实逻辑和推论之上
逻辑谬误
用情绪替代事实逻辑和推论
如何发现逻辑谬误
缺少证据或事实的表达
培养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想象和理解他人思维情绪和精力的能力。有些人把它称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观点论点和新闻故事的背后是人
如果你透过观点和论点去看,就会看到想要被聆听和理解的人。
名人名言
好的决策机制的关键不在于知识,而在于理解--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
小测试
可靠的论证? 还是诉诸情感?
轮到你了
看他人自传或传记
写自己的自传
打印、手写、漫画均可
我会独立思考 9-1
核心信息
独立思考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底层逻辑、搭建好思维地基,掌握了它能够面对任何纷繁复杂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有6步思考路径,即: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评估证据、产生好奇、得出结论、同时讨论其他立场观点,在工作中善用它,就能够成为具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职场人。
主题金线
帮助想要提升职场竞争力的人士,在项目共创讨论、特别是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告别人云亦云处境,掌握冷静分析问题的方法,成为具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职场人。
观众
线上或线下均可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WHY
观众将对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充满好奇
2、认知目标
观众将理解:独立思考是一项技术,需要学习和练习(WHAT)
观众将理解:独立思考是建立在批判性思维基础上的(WHAT)
观众将理解:如何通过6步完整闭环的思维路径帮助我们独立思考(HOW)
3、情感目标
观众将对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充满期待,有意愿马上行动起来。(what if)
逻辑流
提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问题:21世纪是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无处不在的信息让人应接不暇,该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去甄别和使用信息,让自己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随波逐流,被舆论裹挟呢?
解决方案: 首先,独立思考是一项技能,是一种思考方式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和练习。 具体来讲,独立思考是在建立一种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评估证据、产生好奇、得出结论、同时讨论其他立场观点的6步思考路径,帮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 如果,我们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就同时实现了自我成长。
课程主体内容
第一节课 30m
为什么要学会独立思考?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开场 3m
21世纪信息过剩,大脑像一个凌乱的衣橱
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呢?
怎么对其分门别类做出决定呢?
是时候独立思考了
PPT展示 信息标题和衣橱
主体 25m
对独立思考的误解
误解一、这就是我自己的意愿
误解二、只要我自己就是这么想到,我就是在独立思考
以上,是把“个性”和“独立思考”混为一谈
随大溜或者情绪化
独立思考是一项技术,需要学习和练习
首先,我们要能分清楚事实和观点
其次,我们需要分辨事实的可靠性
第三,立场会妨碍对事实的判断
综合上所述,能分清楚事实和观点,能大致判断事实的可靠性,不预设立场,这就是独立思考的起点。
PPT 分别举例
过渡句:思考中有很多陷阱,大脑容易夸张、想象、讨好,就是不容易冷静
要如何与大脑作战呢?
人类近代文明的快速发展,是因为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正确的思考方式
而且,笛卡尔--《方法论》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避免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做出轻率的结论
特别是,21世纪,网络信息让人应接不暇
因此,如何学会并运用批判性思维,掌握甄别和正确使用信息的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通过仔细评估想法与事实来决定应该相信什么,做些什么的过程。
批判不是坏事!
人人都可以进行批判新思考
身处信息时代,独立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举例:濒危物种保护法
提出问题
收集证据
评估证据
验证假设,保持开明思想
得出结论
探讨和辩论其他观点
刻板印象
恐惧
盲目相信
无知
妄下结论
神奇的泥巴
奇迹般的水
自制金子
聪明的黑猩猩
互动:你是哪一种思考者?
9道题
多数选A
提问家
多数选B
调查家
多数选C
思考家
没有优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对以上三种都知道如何应用
收尾 2m
本次课程主要内容
过渡句: 或许你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一直都是凭直觉,坏消息是,你可能被网络洗脑了很多次; 好消息是,展开批判性思考永远都不迟。现在就行动起来,你也能表现出众。
一共9节课 这一节理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后面,形成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评估证据、产生好奇、得出结论的思考路径,同时也讨论其他立场的观点。 帮助我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我成长。
下一节:提出问题
插播一句广告: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到你,请把这个课程分享给你爱的人。
PPT展示6个路径图
第二节 提出问题
核心信息
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差异性,并积极打破刻板印象,同时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就能通过提出好问题看清事物本质的核心,成为一个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
观众将对学习如何提出“好问题”充满好奇
2、认知目标
1、观众将理解提出好问题是看清事物本质的核心
2、观众将理解什么是刻板印象以及如何拒绝刻板印象
3、互动目标
1、观众将会积极思考,并书写自己的问题
2、观众将积极参与小测试,用得分来判断自己的提问能力
4、情感目标
观众将会跃跃欲试,打算把课程提供的问题清单用到和孩子、家人的互动中,找到好问题引发的有趣思考和意想不到的答案。
逻辑流
层层交叠
首先,提出好问题是看清事物本质的核心,而好问题需要重视差异性
如果,我们忽视了差异性,就会陷入刻板印象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法打破刻板印象,一是质疑,二是在意表达
最后,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请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
课程主体30m
开场
欢迎同学
简要回顾第一课
第一步--提出问题,轻而易举
人人都会提问
但某些问题会引出更有意思的答案
举例:一个好问题,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传统规划:开路建桥,拓宽道路
好问题:如何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增加地铁覆盖
开辟公交专用道
共享单车
主体
差异性和刻板印象
当我们面对海量信息,请关心差异性
承认并尊重每个人独特的身份与经历
当忽视差异,就会陷入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例子6个
互动
思考时间和分享
如何避开刻板印象的陷阱
1、进行质疑
2、在意表达
充满好奇心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批判性思维的人
举例:拥有好奇心的人
爱迪生
牛顿
伊利莎白.卡迪.斯坦顿
成功案例:黑人女孩
批判性思考者的故事:关于轮椅上的残疾女孩
小测试
质疑你提出的问题
得几分
0-4
5-7
8-10
轮到你了
课下互动提问练习
收尾
提出正确的问题能够揭示事物的核心,在进行批判性思考的阶段花费更多的时间,能让其他的步骤取得更大的成功
展示路径图,介绍下一节:收集证据
第三课 收集证据
核心信息
通过“寻找信息、建立联系、从联系中得出结论”三步走,完成收集证据拼图,找到帮助你证明或理解真相的事物。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
观众将对学习如何走好收集证据的三步棋充满好奇(WHY)
2、认知目标
1、观众将理解什么是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步骤
2、观众将理解如何收集证据:8个方法
3、互动目标
1、观众将会积极参与调查,想要了解自己是什么类型的调查者
2、观众将积极分享对案例的思考
4、情感目标
观众将会跃跃欲试,希望通过作业练习收集证据的8种方法。
逻辑流
层层交叠
首先,提出问题之后,我们将通过收集证据去寻找答案,可以遵循三个步骤
接着,在第一步寻找信息中,要理解信息包括两类证据,即定性和定量
然后,在两类信息的收集方法上,我们可以使用8个方法
最后,因为每个人的调查风格不同,所以,不是所有的信息来源都有同等效力,也不都是可靠的。
课程主体
开场
欢迎
回顾前面内容
提出问题之后,我们将通过收集证据去寻找答案
就像我们在网上学习炒菜,有一个示范步骤,就好办多了
遵循一个合理的步骤是最高效的方法
这一节课,我们将教授如何通过“寻找信息、建立联系、从联系中得出结论”三步走,完成收集证据拼图,找到帮助你证明或理解真相的事物。
PPT展示菜谱指示图
主体
收集证据三步
1、寻找信息
分成两大类
定性
定量
8种收集方法
1、观察
2、采访专家
3、阅读与该主题相关的内容
4、上网搜索
5、找人调查或者投票
6、进行专项讨论会
7、进行实验
8、调查历史记录或文档
证据由事实和观察组成 PPT举例
2、建立联系
3、从联系中得出结论
具体案例
珍.古德博士:猩猩研究
观察
进行试验
采访专家
研究主题
互动分享:你对哪个最感兴趣?
PTT展示,拼图画面,把案例中的证据拼起来
信息的可靠性和效力陷阱
小测试:你是什么类型的调查者?
多数为A:研究者
不要读到什么就相信什么
多数为B:社会科学家
依赖于从别人那里获取有用信息
多数为C:数据控
数字并不代表事情的全貌
收尾
你的所作所为能够创造不同,但你必须决定自己想要创造哪种不同?
留个作业
寻找关于环境的新闻三则,找到正反两面的报道来源
轮到你了:完成所有问题,尽量使用8种方法中的每一种,并且准备在下节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