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1-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01-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的思维导图,详细阐述了语篇分析框架三要素(what-why-how),并基于新课标和课例进行了深入探讨。
编辑于2024-11-16 17:45:2601-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第一章 英语教学的语篇分析框架
基本知识:语篇和语篇类型
语篇
语篇的定义(Discourse/ text)
是什么: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包括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
句子、单词、字母(具有意义)都可以成为语篇
*意义连贯 VS 单纯句子组合
黄国文: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有意义的)语言整体
合乎语法
语义连贯
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的连贯(*符合交际)
有意义;得体性
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符合逻辑)
刘辰诞:(Text)篇章用来指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
在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的主要特征(有无语篇特征-区分语篇/非语篇)
七个标准
衔接性cohesion
内容逻辑联系
连贯性coherence
整体意义连贯
意图性intentionality
作者或说话人的目的
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受众的理解与接受度
信息性informativity
提供新信息
情境性situationality
与情境相关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与其他文本相关
是否是语篇的 判断依据
语境意义
情境意义
交际意义
主题意义
语篇类型
语篇类型的基本概念(discourse type或text type,也称文体/体裁genre)
英语教材里常见的语篇类型 (是否符合语篇类型的写作目的和篇章特点)
[高]语篇类型是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如文字、图示、歌曲、音频、视频等
Beverly Derewianka
表达方式
书面语篇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指示文
口头语篇
记叙性体裁
说明性体裁
议论性体裁
应用性体裁
呈现形式
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
文体风格
文学语篇
非文学语篇
语用体现
正式语篇
非正式语篇
分析步骤:新课标的语篇分析框架
分析什么:语篇分析框架的内容
关注
语篇的选材出处和发表的时间(what)
分析作者或说话人的立场、观点和写作或表述风格,以及特定时期的语言特点和时代印记等(why)
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篇。把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
what
主题和内容
why
深层涵义
how
组织特征
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
怎么分析:语篇分析框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分析:语篇分析框架的两个重要作用
对教学内容的把控:对语篇教学设计的有效引导
对课堂的把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指引
eg.安排课程各项活动的时间分配、重难点分配等
融入教学:基于语篇的教学
理解语篇:从语言观的角度
语篇的有机组成部分:语音、词汇、语法
*功能主义语言观:强调在丰富的语境(eg.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中的、以文本为单位的教学
整体性、情境性、实用性
VS 结构主义语言观(传统-脱离语境的、以孤立的单词/句子为单位的教学)
基于语篇:以语篇为单位设计和实施教学
内容
以语篇为单位的教学,围绕语篇的交际目的、文体特点、价值取向等展开
篇章化
碎片化知识讲解为主,围绕生词、词组、语言点等语言形式进行以句子为单位的教学
碎片化
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侧重从学生理解的角度组织双向性交流
学生中心
突出以教师为中心,侧重教师的单向性讲授
教师中心
活动
多种形式的互动式练习活动
多元
以单调操练、刷题式练习为主
单一
小结: 基于语篇实施的教学 VS 传统教学模式 (现代语言教学观与传统语言教学观) 总的不同点:视野较为宽阔的、以意义为主导的课程意识 VS 视野狭隘的、以技术为主导的教学意识 (教学思路不同)
关注重点:重视语篇教学的材料、内容、方法和目的
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教材和练习中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
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
关注四点:语篇类型、语篇结构、语篇特征、语言方式
引导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帮助他们使用不同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反思与改进:常见的语篇分析不足和对策
三个常见不足
语篇分析在教案或教学设计中时有缺失
语篇分析偏重what,忽视why和how
因语篇知识积累有限,时常发生误判
三个相应对策
改变教案中语篇分析可有可无的想法,树立现代语言教学观念(语篇知识;基于语篇分析的教学;语篇分析框架)
更新过去以偏概全的做法,按语篇分析框架的三要素(What;Why;How)进行教学设计
克服畏难情绪和学习顾虑,坚持学习和积累英语语篇知识
第二章 What:理解语篇的主题语境和内容
基本知识:语篇的主题语境和内容
特征
文本里的标题、所涉及的话题范围
主题语境
context主题语境 ¹ situation情境; setting场景; background背景
文本中的人物/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的描述
内容信息
含义&关系
语境的分类
功能主义语言学
文化语境
语言使用者受其所属的特定文化的影响而使用不同的语言
情景语境
语言使用者交谈时受到所处具体人际环境的影响而选择使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语言
三大要素
语场(field)
what(符合场合)
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
基调(tenor)
who(符合身份)
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等,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
方式(mode)
how(符合表达)
分类
口头
书面
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
关注语言使用的得体性
语言语境
语言使用者为了使前后句子之间衔接得更紧密,使得表达的意义具有连贯性,一般都会选用一些第三人称代词、连词、副词等,以避免过多的重复(书面语言)
新课标突出强调三大主题语境的缘由
交际教学法
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和表达观点等(语言形式的选择)都会收到特定语境(具体交际语境)的影响
当下英语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如*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词块法、项目教学法、内容教学法等,不仅看重语言的正确性、流利性,而且非常强调得体性
融入教学:what层面的方法
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入手(提取和梳理语篇的内容信息)
由必修到选择性必修,对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角度入手(理解语篇的主题语境)
思维品质目标(教育部,2020:6)
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方面
培养学生形成对语篇关键概念的定位能力
区分语篇主次信息的辨别能力
推理和概括语篇的能力
逻辑性
反思与改进:what层面的常见不足与对策
在what层面需注意
主题语境
语篇内容
时态运用
不同时态、含义可能不同
四个常见不足
课堂上给学生的默读时间偏短
课前生词&课文预习
给学生阅读技能或技巧的提示不足
学生水平差异
给学生的反馈不够具体
习得的有效性
教学时混淆语篇内容与标题、主题意义
教师自身因素
四个相应对策
适当增加学生在课堂上默读课文文本的时间
Time(时间分配)
Task(任务布置)
在阅读课文文本前后对学生加强阅读技能或技巧的提示和解释
skills
示范
提示
点拨
关照大批中等程度&水平偏低的学生
需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具体的反馈
以评促学
需要澄清(自己弄明白)语篇内容与标题、主题意义之间的区别&联系
教师能力素养提升
第三章 Why:明确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抓好why层次,促进学科育人&立德树人
基本知识:语篇的主题意义
语篇主题意义包含的要素
语篇的主题意义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联系
高中英语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育人功能,即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包含对语篇主题意义进行探究的各种活动,比如观察和讨论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全面发展的人
身心健康
具备正确的三观
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
跨文化人文精神等素质
融入教学:Why层面的方法
从培养学生的高层次阅读技能入手
表20强调
必'和选必'强调要批判性地审视语篇内容和语篇涉及的文化现象
必'和选必'都强调要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和语篇中的隐含意义
必'中强调借助语气、语调、非文字资源等理解意图;选必'强调识别、讽刺、幽默等意图
探究主题意义需高阶技能
从作者的表达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入手
细节推敲语言
从文本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入手
最终落脚点:帮助学生学会审视自己的内心、观察社会、看待世界,从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反思与改进:Why层面的常见不足与对策
三个常见不足
没有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梳理主题内容和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时间比例
把理解语篇的主题内容混淆为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
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时牵强附会
要与文本内容紧密联系
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维水平相关
三个相应对策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逐一安排相应的课堂时间比例,确保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不会缺失且实施时间充裕 (*教学设计)
留出充足的备课时间,根据新课标和相关案例的指引仔细分析所授语篇的语篇主题内容和主题意义的区别 (*分析区别)
基于所授语篇,以所教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和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 (*回归文本)
第四章 How:识别语篇的组织特征
5Q
1.其语篇类型、语篇格式和语篇模式分别是什么
语篇呈现形式、语篇体裁类型、语篇“?”模式
2.使用了哪些衔接手段以实现语篇连贯
语法手段、词汇手段、连接手段
3.在动词和时态运用方面有何特点
4.语言的使用有什么特点
5.配图与文本有什么关系
基本知识:how层面
构成要素
文体特征
内容结构
语言特点
意义
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
有助于学生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功能主义,交互主义理论-意义为本
语篇的组织结构
案例160
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
宏观组织结构(语篇意义的连贯性) 【黄国文:句际关系】
文体特征
内容结构
识别语篇的宏观组织特征(连贯)
语篇类型、语篇格式(语篇体裁、语篇结构) (以四种常见书面语篇为例)
语篇目的和表现形式
意义
有助于根据语境、语篇结构预测语篇内容
有助于通过语篇内容、语篇结构推测语篇发生的语境
语篇内容特点和结构
通常构成书面语篇的几个部分在实际互动中分别发挥不同的交际作用【黄国文】
人际意义(interpersonal meaning)
表达立场
概念意义(ideational meaning)
叙述事情的过程
篇章意义(textual meaning)
组织语篇的手段
语篇中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语义逻辑关系)
含义:指语篇中的各个段落之间的时空、逻辑关系链接,即语篇中段首句、主题句、过渡句的作用、位置及行文特征
一个语篇各个段落与语篇主题的密切联系,不仅体现在语篇结构的各个段首句、主题句和过渡句上,而且在段落之间也是通过各种逻辑关系实现意义层面的连贯。
语义逻辑关系
最常见
时间和空间顺序
《我上高中的第一天》
次序关系
《兄弟就是兄弟》?
因果关系
《二十年后》
概括与例证关系等
《黑脉金斑蝶的旅行》
黄国文:9种句际关系类型
并列关系
对应关系
顺序关系
分解关系
分指关系
重复关系
转折关系
解释关系
因果关系
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语篇模式)
黄国文:含义:指语篇中各个主要部分的组合结果
4种常见的语篇模式(/篇章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情景、问题、解决办法、评估
eg.广告正文
"叙事"模式 narrative pattern
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局、回应
"一般-特殊/概括-具体"模式 general-specific pattern
"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假设-真实"模式hypothetical-real pattern
语篇标题与正文、文字与图表之间的关系
微观组织结构(语言形式的衔接性) 【黄国文:语篇模式】
语言特点
总
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属于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
黄国文:语篇衔接常见的3种手段
语法衔接
通过三种手段(照应、替代、省略)达到语义连贯
照应
外照应(指语篇以外的语义关系)
内照应(指语篇以内的语义关系)
表示内照应的词
第三人称代词
he; she; it; they; him; her; them
指示代词
this; that; the; these; here; then
比较词语
more; other; similar; different; the same as
回指anaphoric reference
照应前面出现过的成分
下指cataphoric reference
照应下文将要出现的成分
替代
用one, do, so, ones, the same,not这些替代形式去指上下文所出现的成分
省略
指上下文已提到的、交际双方可以填补的,但不在特定的地方出现的成分
词汇衔接
词语重复(重现关系)
season-season
同义词(复现关系)
pretty-beautiful
反义词(同现关系)
good-bad
上下义词(支配词和受支配词)
colour-green
整体与部分(逻辑关系)
flat-kitchen
连接
指用连词、副词或词组(短语)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的手段,表示两个句子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连接手段起到解释意义、延伸意义和增强意义的作用
解释意义
表示阐述、扩展、解释
which, in other words
延伸意义
表示连接、增补、变更时间或空间
or, but, and
增强意义
moreover, as a result, additionally, consequently
分
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
具体
句子种类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按用途分
简单句,并列举,复合句
按结构分
句子成分
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
按结构分
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状语,表语,定语
按功能分
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主谓,主(系)表,主谓宾,主谓宾宾,主谓宾补,主谓状,主谓宾状,存现句
谓语动词时态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
动词的非谓语形式
动词的不定式
动词的-ing形式
动词的-ed形式
主从复合句
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
被动语态
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黄国文&Renkema:两大类句际关系
“增加”关系
继续,增补,对比,反义
“因果”关系
原因,理由,方法,后果,目的,条件,让步
词语搭配
指常用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称
影响丰富性、流畅度、地道程度
五种常见的短语搭配
名词短语
动词短语
形容词短语
副词短语
介词短语
指代关系
是体现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里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所体现的关系
“照应”关系
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
主位和述位的新旧信息分布
主位不同,句子焦点不同
要遵循从已知old到未知new;从确定definite到不确定indefinite的原则
句末中心意义end-focus
指把新信息安排在句子的后半部,新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则安排在句子的末端
句子主动和被动语态转换的操练
句末重心位置end-weight
指句末一般留给比较长一些、分量重一些的句子成分
融入教学:宏观和微观
宏观
语篇类型、语篇格式(语篇体裁、语篇结构) (以四种常见书面语篇为例)
记叙文
特点
描述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
必要成分
背景、过程和结局或评价(+的其他成分可有可无)
背景知识 & 来龙去脉 & 精彩点题
判断要点
描述的对象通常是人物或事件,内容是对其进行叙述和想象创作
案例
《我上高中的第一天》
开头1:交代背景,包括人物、时间和地点
中间2-7:介绍作者当天在校园内,包括在英语课堂上所遇到的事情
结尾8: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表达感慨
说明文
特点
说明和解释自然现象或原因
必要成分
总体介绍+具体案例(或者是一般+特殊)。(+的其他可有可无)
判断要点
描述的对象通常是自然界的实物和客观现象,内容是对它们进行解释和说明
案例
《黑脉金斑蝶的旅行》
开头1:总体介绍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有迁徙的特点
中间2-3:介绍黑脉金斑蝶迁徙的特点
结尾4-5:提醒人们重视保护黑脉金斑蝶这一物种
议论文
特点
表达观点或立场以说服他人
必要成分
表明同意或反对的观点或立场
提供若干论据或者论证作为支撑材料,说明同意或反对的理由
重申自己同意或反对的观点或立场
三部分(+的其他可有可无)
判断要点
找到文章前后呼应和不断重申的观点以及中间提供的各种解释、例证等
案例
《时代变了吗?》
开头1:提出作者的观点-对在外面吃年夜饭感到不开心
中间2:举例说明作者小时候都是全家人一起在家准备年夜饭
结尾3:再次亮出希望全家人一起在家准备年夜饭这一观点
应用文
概述
指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传递工具和事物用途指南(如通知、海报、问卷等)
特点
提供的内容清晰、全面,都是希望读者了解的信息
必要成分
事物名称或标题
目的和内容或图片
细节提醒
三部分(+的其他可有可无)
判断要点
看其是不是具有实用性功能
案例
《学校社团》
开头(顶部):活动名称,即学校社团名称
中间(中间):活动内容和目的。如羽毛球社团写的是:遇见新人,保持健康!
结尾(最后一行或两三行):活动时间和地点等细节提醒。如戏剧表演社团写的是:周四下午4点,301教室
语篇中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语义逻辑关系)
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语篇模式)
语篇标题与正文、文字与图表之间的关系
关注
语篇主题与标题(画龙点睛)
提示语篇的核心概念
概括整个语篇的主题内容
提炼语篇的主题意义
图片与主题
作为文字的补充手段对正文内容发挥着直接或间接、隐形或显性的辅助作用
微观
语法衔接
词汇衔接
连接
反思与改进:How层面的常见不足与对策
3个常见不足
认为分析语篇的组织特征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无关,没有什么意义
认为分析语篇的组织特征比较抽象和不易理解
感觉分析语篇的组织特征比较费时间和花精力
3个相应对策
教师示范如何分析语篇特点,解决好语篇理解问题,如内容、主旨、语篇结构、语言表达方式(含语篇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的特点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各级英语教研组织机构(比如同年级备课组、学校英语科组等)组织的教研活动中,开展相关语篇知识的专题学习、专门讲座、教案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
按照轻重缓急的次序管理时间,把研究语篇组织特征放在备课优先安排的日程上
第五章 基于语篇分析的四种课例
语篇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语篇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
根据高中新课标提出的“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精准施教的要求,教师应根据语篇分析框架三要素What-Why-How,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前做整体和深入的了解
根据高中新课标提出的改变“教学内容碎片化现象和为考试而教等突出问题”的要求,语篇分析的what-why-how提供了教学内容系统性和条理性的基础,避免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发生脱轨现象
有助于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内容的取舍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设计是实现语篇教学的推手
语篇分析是针对文本的全部而言,而不是语法或者词汇的语言特征的某一项
整体性
应在学生已经全面理解了语篇内容之后才引导学生分析语篇
语篇分析的具体内容涉及语篇功能(写作目的、意图)、体裁、文体、结构及其意义
语篇分析与教学设计结合的教案模板
语篇分析与教学设计结合的教案模板
3步
1.教师应根据语篇分析结果,明确教学内容的范围
确定该课文的主题语境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所列条目中的哪一条内容密切相关
高度关注该课文语篇的体裁,即根据语篇的表达目的、语篇内容、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进行语篇类型的体裁判断
结合语篇分析的结果,明确该课需要选取、教授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 (角度可从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出发)
2.明确教学目标(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目标)
新授课
初步理解/初步运用
巩固课/复习课
进一步理解/熟练运用
需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要具体不空洞;要可视化、可操作、可检测
3.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在?节课?分钟内的五个基本环节开展的多种课堂活动)
落实语言能力的培养、语篇主题意义的挖掘、语篇文体特征的点拨,以及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板书内容和各个活动时间的安排等
常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参考设计
注意
所设置的教学活动是否与前面的教学目标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即前后逻辑关系是否一致
是否每个教学活动之间衔接自然,符合学生的外语学习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是否每个教学活动都能从学生的语言学习方面搭建支架,吸引学生从心理(学习动机)、思维(内容信息)、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读文本
1.把握语篇的主题语境和主题意义方向
重视语篇的标题、图片、正文、主题(含主题语境判断、内容理解和主题意义探究),细看教学目标制定的多元性和合理性
2.梳理文本关键信息
关注文本类型、体裁结构、衔接和连贯手段、新学的语言点,再看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具体性和适宜性
3.预测学生学习难点
尝试从班里大多数中等程度学生的角度出发,预测他们潜在的学习困难,包括对语篇背景、语篇意义、语篇长难句、短语搭配等理解或表达方面的困难
4.聚焦课堂活动设计
引入背景、激发动机、设疑思考、提问解释,进行多层次的语言练习,斟酌细节安排和环节流程推进是否切合学生的需求
5.课中和课后反思教学,有助于教师及时理清思路
对活动设计的成效进行判断,以便尽快分析和发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哪些已经实现,哪些尚未能实现。
已实现
看实现比例
未实现
思考今后需要在方法或手段方面做哪些调整,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提升课堂实施效果。
四种课例
记叙文
eg.
短篇小说、个人故事、寓言、人物传记、童话、科幻故事、幽默故事等
写作目的
描写经历、叙述事件、想象创作
语篇结构特征
“背景-过程-结局或评价”
不能照搬中文篇章教学思路
说明文
eg.
科普小品文、产品说明书、旅游地点介绍、机构介绍、成果介绍、食品介绍以及风土人情、自然地理等方面的介绍
写作目的
说明事实(物)和阐释事理
语篇结构特征
先总体介绍,再从几个局部一一展开说明
“一般-特殊/概括-具体 ”
议论文
eg.
报纸社论、专栏文章、电台和广播的评议节目,书评、影评、投诉信、建议信、表扬信等
写作目的
常常用来发表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立场或态度,为了达到税负他人接受某个观点的目的,常常会提出各种论据,如权威专家额看法、科学数据、某些实例,最后重申其观点的正确性
语篇结构特征
有一个中心观点,其余部分围绕该观点进行说明或论证
“主张-反主张”的语篇模式或者“提出观点-陈述理由-重申观点”的结构
应用文
eg.
海报、简历、通知、问卷等
语篇结构特征
提供关键信息,使用祈使句为主,无主语的句子居多,动词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
附录 中学英语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及点评
阅读课
读写课
语法复习课
听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