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考公基辩证唯物论
本导图根据马克公基学习整理而来,本脑图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编辑于2024-12-02 23:20:09马克思主义哲学
含义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与方法
【习题】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 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 C)。 A.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 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D.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
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习题】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 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A)。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习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 明(D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特殊领域的一般规律
基本问题
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
1、何为第一性 :划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有无同一性 :划分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我、心、感觉、感知、经验、意志)
(1)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2)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3)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4)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5)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6)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尼采) (7)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叔本华) (8)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杜威)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道、理、上帝、天命、绝对精神)
(1)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老子);(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老子)(3)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程颐);(4)有是理,后生是气、理在物先,理在事先、存天理、灭人欲(朱熹);(5)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观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黑格尔);(6)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7)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柏拉图);
唯物主义 存在决定思维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世界的本源,具有自发性、直观性、猜测性等缺陷
(1)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2)火是万物的本源(赫拉克利特) (3)木火土金水(邹衍) (4)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5)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 (6)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7)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8)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一一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
(1)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2)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3)按图索骥、刻舟求剑、断章取义、墨守成规
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习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世界的本原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改造世界的方法论问题 D.如何指导实践的问题 【习题】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这一观点属于(A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习题】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 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这是 属于(D)观点。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习题】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 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 利特的观点属于(A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统筹兼顾
马克思主义产生
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运用与证明
科学社会主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圣西门、傅立叶)
核心和顶端
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细胞学说(否定神创);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运动变化发展);达尔文的进化论(简单复杂,低级高级)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
【习题】【多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来源是( 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达尔文的进化论 【习题】【多选】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 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地位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
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革命性
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它区别于一切旧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马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人民性
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
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辩证唯物论
物质观
物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运动观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的平衡状态,是认识的基础。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习题】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事物“什么也不能说”。其错误在于(C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事物和运动的关系 【习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论断蕴含的辩证唯物论哲理主要是( D)。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任何事物都处在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 C.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时间和空间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的,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3.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的,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4.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意识
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本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
能动作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习题】温家宝总理把勤政比喻为“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某终”,体现的 哲理是(D )。 A.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C.意识具有社会物质性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习题】“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C )。 A.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是一种特殊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D.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2)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3)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4)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
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习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精神贫困问题是摆在扶贫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解决好 精神层面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提升自主脱贫能力。强调精神脱贫的 重要性是因为( B)。 A.意识可以产生物质 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C.精神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力量 D.意识可以直接改造世界 【习题】德国政府规定,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以爱护森林为荣,砍伐树木为耻”的理念在 每个德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与热衷于用珍贵木材制作家具、艺术品或进行投资收藏的中 国人相比,德国人对珍稀木材并不热衷,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较为完善,德国森林覆盖率 高。这主要说明(D )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符合客观规律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能够有效指导实践并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性。
【习题】瑞士“阳光动力 2 号”开启了太阳能飞机的首次环球之旅,该飞机不用一滴燃 油,使用单晶硅电池板,提高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了进一 步的探索。这说明( A)。 A.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需要为转移的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控制和改变规律
规律可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主观能动性
亦“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
1是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2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习题】“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D )。 A.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C.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差别的 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习题】“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 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段励志留言在网上受到网友追捧,其 中蕴含的哲理是( B)。 A.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制约 D.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关键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