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道路结构特征
二建市政第一章第一节道路结构特征,包含道路分类、道路结构特征、路基结构特征、路面结构特征等。
编辑于2024-12-07 13:53:15道路结构特征
道路分类
按规划地位与功能
根据道路在道路网的地位、交通功能、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划分
车速:支路龟速 24、次干缓行 35、主干常规 46、快速直冲百迈。 使用年限:快主 20,次干 15。
快速路:必须设分隔带、双四幅路、双向机动车辆≥4条、完全为交通功能 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
主干路:应该设分隔带、三四幅路、双向机动车辆≥4条、以交通功能为主 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
次干路:可以设分隔带、单双幅路、双向机动车辆2~4条、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 结合主干路组成干路网
支 路:不设分隔带、单幅路、双向机动车辆2条、以服务功能为主 内部道路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按路面材料
沥青路面
沥青混凝土 :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
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适用于 支路、停车场
水泥混凝土路面:普通、钢筋、连续配筋、钢纤维 、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
砌块路面 石材:预制混凝土砌块等、适用于 支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与步行街
人只逛不停
按力学特性
柔性路面: 各种沥青类路面 (黑柔)
刚性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白刚)
道路结构特征
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结构组成
道路结构自上而下包括:路面结构层、路基。
道路路面的基本结构层
面层:
作用:直接承受车轮作用并直接受阳光、雨雪、冰冻等温度和湿度及其变化的作用。
要求 / 性能:足够的结构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 以及抗疲劳、抗水损害能力,还应有足够的抗滑能力及良好的平整度
基础:
作用:承重
要求 / 性能:足够的强度和扩散荷载的能力并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垫层:
作用:改善土基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荷载应力,减少土基变形
要求 / 性能: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
路基结构特征
分类
材料:土方、石方、特殊土路基。
按断面形式:路堤、路堑、半填半挖。
填料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于路基,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
标高不受限: 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
标高受限制 :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 (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一般为 100~150mm)
功能和性能要求
为车辆行驶提供基础条件,也是道路的支撑结构物,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
性能主要指标:路基整体稳定性和变形量
路面结构特征
沥青路面
垫层: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结构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设置防冻垫层可以使路面结构免除或减轻冻胀和翻浆病害。
以下路段按设计要求设置垫层:
过潮必设,中湿冰冻
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
垫层性能主要指标:
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大于 5% 。
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宜大于 150mm,宽度不宜小于基层底面的宽度
防冻垫层: 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 ,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排水垫层: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路基土湿度较大,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半刚性垫层: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变形 、低剂量水泥、石灰或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土
基层
基层可采用刚性、半刚性或柔性材料。
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上基层
特重交通:
重交通:沥青碎石
中交通:沥青碎石、无机(石灰)
轻交通:沥青碎石、无机(石灰)、级配碎石
下基层
上基层:沥青重中轻,石灰在中轻,级碎只能轻; 下基层:二灰特重重,石灰下都行,级碎变中轻,砾石只能轻。
特重交通:无机(二灰、石灰)
重交通:无机(二灰、石灰)
中交通:无机(石灰)、级配碎石
轻交通:无机(石灰)、级配碎石、级配砾石
常用基层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
级配类包括级配砂砾与级配砾石,可用作次干路及以下道路基层。天然砂砾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粒径小于 5mm)的 10%,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 20%。级配砾石用作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底基层时,最大粒径宜小于 53mm,用作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 37.5mm。
泥不超砂 10%,长扁不超 20%,下基 53 上 37
基层性能主要指标:
应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的要求。
不透水性好。
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为防止地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
面层
高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直接承受行车的作用,用以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提升道路服务水平(包括舒适性和经济性)
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沥青路面面层类型
三个六!(密级配 3~6%)八月十五(半开级配 8~15%)要发?儿子全给你散掉~(开 级配 18~23%)
热拌沥青(HMA)各等级道路的面层
密级配3~6%,又可分粗型(AC—C)和细型(AC—F)AC 型混合料以及骨架型混合料 SMA
半开级配8~15%,热拌沥青碎石(AM)
开级配18~23%,OGFC 排水沥青混合料
温拌沥青,施工季节放宽,尤其适用于较冷的地区,比同等“热拌沥青” 温度低 20~40℃下生产和施工。在混合前向沥青粘合剂中添加沸石、氧化蜡、沥青乳液,或水。 水调牛奶加拉菲可以显著降低拌合和铺设温度,进而降低石油资源的消耗,释放更少的二氧化碳、气溶胶和蒸汽。施工季节放宽, 尤其适用于较冷的地区
冷拌沥青
冷拌沥青:支路的表面层,各级沥青路面的基层、连接层或整平层
冷拌改性沥青:沥青路面的坑槽、井周冷补
贯入式:主石料层厚度应依据碎石的粒径确定,厚度不宜超过 100mm, 城市次干路以下道路面层
表面处治 乳化沥青、集料(最大粒径与处置层厚度相匹配)、 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
面层路面使用指标:
指标:承载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噪声量、透水性、水稳定性
陈萍(萍)问华生:偷税,稳吗?
通过铺筑降噪排水路面,以降低城市道路噪声。降噪排水路面结构组合:上面层采用 OGFC 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面层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
垫层:同沥青路面。
基层:设置基层的作用:
防病害、控变形、供基础、改传荷。
防止或减轻唧泥导致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的不利影响;
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基础,改善接缝的荷载传递能力。
基层的选用原则:根据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
特重混凝土、重交找粗粒、中轻无机或级配、湿润多雨就排水。
特重交通: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
重交通: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
中、轻交通: 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 排水基层
基层宽度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500mm(轨模)或 650mm(滑模)
小 3、鬼 5、滑 65
排水基层下应设置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贫混凝土基层弯拉强度大于 1.5MPa 时,应设置与面层相对应的横向缩缝,一次摊铺宽度大于 7.5m 时,应设置横向缩缝(教材书写错误,应为纵向缩缝)。
面层
分为普通(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目前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应抗滑、耐磨、平整。
为防止胀缩作用导致裂缝或翘曲,设有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接缝。相邻接缝对齐,不错缝。每块板长按面层类型、厚度并由应力计算确定。
横三传力纵二拉,一个光头一个花。 胀缝全断吸变形,施缝也断分段抓。 缩缝横竖为失水,补强哪弱在哪加。
横向 传力杆光圆
缩缝 特重及重交通的横向缩缝应设置传力杆
胀缝 快速路、主干路、特重及重交通的横向胀缝应设置传力杆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板厚改变、小半径曲线等处
施工缝 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
纵向 拉杆螺纹
缩缝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 4.5m 时,与路线中线平行
施工缝 一次摊铺小于路面宽度时
补强 自由边,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 90°的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雨水口和地下设施检查井周围
抗滑构造——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构造深度
伊拉克
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时,设置不少于 3m 的过渡段,过渡段路面应采用两种路面呈阶梯状叠合布置。
主要原材料选择
水泥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粗细集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组成。
水泥:重交通以上、快速路、主干路 42.5 级;道路硅酸盐或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
其他道路 32.5 级;可采用矿渣水泥
粗集料 碎砾石——26.5mm,碎石——31.5mm,砾石——19.0mm,钢纤维混凝土——16.0mm
细集料 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 2.5 以上的洁净粗砂、中砂; 机制砂磨光值宜大于 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水成岩类机制砂。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
接缝处理
钢筋 :不得有锈蚀、裂纹、断伤和刻痕等缺陷
胀缝板: 厚宜 20mm,水稳定性好,柔性,防腐处理
填缝材料 :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并宜加入耐老化剂
龟聚安、橡胶树、改性胶泥,耐老化
砌块路面
砌块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垫层、基层、面层。
砌块路面结构特点
垫层和基层:同水泥混凝土路面。
面层:多为天然石材路面和预制混凝土砌块路面。
应具备较高的抗滑性能,以提高行车、行人的安全性。加工材料时可采用刻槽、 压槽、拉槽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应耐磨、平整。
在温度变化较大时会产生胀缩,为防止胀缩作用导致裂缝或翘曲,面层设有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接缝,形成一块块矩形或正方形板块,面层胀缩缝位置和基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