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对于需求的执着潜意识的恐惧与欲望
这是一篇关于人对于需求的执着潜意识的恐惧与欲望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当我们付出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就会得到它,能真正给出的人,并不会吝啬于给出,我执的计划,深入恐惧与欲望的本质:我执,关系与需求,杂,对需求的态度,压抑需求,依赖期需求对我们的限制。
这是一篇关于亲密关系相处·回避型人格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杂,依恋型人格分类。特点:这类人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信任、依赖和安全的情感联系。他们情绪稳定,能够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对主要照顾者(如父母、伴侣等)有着强烈的信任感,相信对方会满足自己的需求并提供保护。
这是一篇关于爱的五种语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如何了解对方的爱语?,爱的五种语言,情感储存,杂。
这是一篇关于人际关系设计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的主动和成长,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渴望自主,「课题分离」,你有没有类似的经验?杂,Training,「人际箱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人对于需求的执着 潜意识的恐惧与欲望
1. 主题
2. 依赖期需求对我们的限制
在这个阶段,我们觉察力会很弱
一旦深陷其中,就会花费许多时间,寻求照顾与保护,以满足童年未被满足的需要
受制于需求匮乏的人
强烈缺乏
安全感
认同感
价值感
执着欲望的满足感,去填补以上感觉的匮乏感
越是这样,下次匮乏感再出现,你就会需要更多填补
眼里除了强烈渴望之外,其他层面一概不关注
被自身感觉占满,难以觉察其他人
直白简单的线性思维模式
破局:不要强调答案
“我一定要这个”(才能开心)
3. 压抑需求
成年人往往不会从需求的角度看待自己,除非设计
男人
女人
性
子主题
4. 对需求的态度
否认需求
就会在言行中表现出来
→ 身旁的人远离我们
太过强调我们的需求 → 在关系中被人利用
“放纵需求”和“压抑需求”本质是一个结果
放纵需求:扩大“我需要”
压抑需求:假装自己不需要
应该既接受自己有,也接受自己没有
5. 关系与需求
他人离开我们往往因为我们想要他们满足我们的需求,想在他们身上索取
我们有大量需求,就会变成吸血鬼,依赖别人的能力生存
被强烈依赖的感觉很难受
依赖他人的人得不到也同样难受
依赖者无法被依赖
孩童对这种行为反应尤为强烈
吸血鬼一进入房间,孩子就会
离开
做功课
整理房间
反正不成为猎物就好
6. 深入恐惧与欲望的本质:我执
恐惧:失去的幻象
好像对于自我的割裂
一大陷阱
为了防止失去,宁可失去一部分来守护另一部分
欲望:得到的幻象
为了得到,宁可失去某一部分来得到某一部分
7. 我执的计划
有作用,达成目的
最终无疾而终
给不了我们真正要的快乐,甚至毫无快乐
所有“我执”的计划都是拒绝发现自己的天赋才华,并且好像成功保护了我们免于面对痛苦,甚至能得到一切
恐惧阻挡我们成就爱
用寒暄的情景来阻挡我们,让我们以为前路会有危险
认为快乐可以由给出以外的方法手段得到
说服我们不值得花力气去爱、整合,只会造成心碎与失望
当我们无法爱或者全心全意给出,就会心碎
如果我们愿意辨识这些模式,这些模式就能服务我们穿越他们并疗愈好旧有的信念,就能从模式中学习修正自己的问题,不断整合与爱
爱的表达必须从自身开始
8. 能真正给出的人,并不会吝啬于给出
不管我们需要什么,我们总是得不到
如果你觉得外在有些东西 / 人可以填满你内心的缺口,你就会大失所望
所有事物都来源于内在,外在无法给我们任何事物
答案都在我们心中
我们蹦偶现在的行为,企图填补内心情感缺口或匮乏。 痛苦是过去造成的,解决痛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到痛苦发生的当时
我们永远无法透过外界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有力量的人,给出是那么理所当然
9. 当我们付出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就会得到它
我们会一直带着过去心碎的需求进入现在的生活,并企图让这些需求得到满足
除非我们疗愈过去心碎的需求
想象我们已经为人父母,孩子需要某个东西,我们刚好会有,我们肯定会给孩子!
天下父母都尽其所能,从里到外都想给子女们最好的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别人没给我们的,就因为我们内在有这个东西
我们扎一直有这种需求,直到我们发现原来外求之物一直都是我们的内在
看见需求的人,才是能精准给到需求的人
10. 杂
成年人聊需求只会聊三个
亲密关系
钱
生小孩
我们从未失去过什么,因为我们得到的所有东西都是暂时的
关于“牺牲自己来获得某样东西”
比如用肉体换资源
能接受的话,就会慢慢接受牺牲自己的其他东西
进而,会接受牺牲他人
被保护得很好的人,没有力量去自己追求想要的东西
成功的动力
我执
爱
给予
自我价值的完满
强调「我执」的人绝对感觉不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