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区工作方法
中级社会工作师第六章社区工作方法笔记,包括社区工作的概念、模式、过程和技巧,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1-08-15 09:49:56社区工作方法
概念
含义
社区工作是社工运用专业方法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的方法和活动
专业社工的介入
采用多种方法
多元化的工作对象
集体行动
以解决社区问题为目标
以民主价值观念为指导
特点
分析问题的视角更为结构取向
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
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目标
任务目标
解决特定社会问题,满足社区需要,达到一定的社会福利目标(修桥铺路、环境污染)
过程目标
促进社区成员的一般能力(自治的能力、技巧)
具体目标
以人为中心、促进社区居民的成长和进步
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培养民主精神
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权利、义务),尊重社区自决
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培养社区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
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
基本假设
对社区构成的假设
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缺乏关心,居民间关系淡漠,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社区人群关系的假设
社区内不同人群的利益不是对立的,且存在共同利益,因此可以实现和谐相处
对个人及其个体行为动机的假设
认为社区居民应该愿意参与社区事务
特点
实施取向
创新改革
习俗改变
工作过程
实施特点
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
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
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
实施策略
促进居民之间的关注
互不认识交流,不熟悉,组织其参与公共活动
团结邻里
不友善或有纠纷,组建文体队伍
社区教育
了解社区状况,熟悉资源,关注社区事务,参与建设
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
缺乏服务,资源
社区参与
共同问题:垃圾处理、施工扰民
社工角色
使能者
协助表达不满、鼓励团结、帮助沟通、增强能力、实现目标
教育者
教授知识、技巧
中介者
连接整合资源
协调者
协调关系、增进了解
评价
优点
营造良好的社区气氛
提高居民能力
推进社区民主
切合中国传统
缺陷
无法解决整体资源分配不均及制度不合理产生的社区问题
调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手段不足
民主参与导致的成本高而效率低
社会策划模式
基本假设
对社区及社会构成的假设
社会是一个系统,系统要维持协调功能。假设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渐进的方式解决
关于社区发展和变迁的假设
假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要达到社区变迁,必须依靠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
对个人及其个体行为动机的假设
人是理性追求自我利益量大化的。人必须进行管理和规范。社会策划模式崇尚理性的力量,强调在进行选择与决定时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假设,运用连贯一致的决策标准,系统而详尽地考虑事实,用客观存在的缘由和逻辑去分析各个可行方案并估量其后果,最终作出理想的决定
特点
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
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
注重自上而下的改变
指向社区未来变化
实施策略
明确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分析环境和形势
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
界定和分析问题
确定需要
建立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
列出、比较并选择可行方案
测试方案
执行方案
评估结果
社工角色
技术专家
收集资料、社区分析、社区诊断、社会调查、策划、运作、评估
方案实施者
评价
优点
保证服务质量、较有效率
不足
这个模式比较保守
以效率为重点,忽视对居民意识和培养。表现在居民参与率低、服务对象对所提供的服务依赖性上升、可能导致被动民众群体的出现
社区照顾模式
含义
是指社区中各方成员组成的非正式网络与各种正式社会服务系统相配合,在社区内为需要照顾的人士提供服务与支持,促成其过正常的生活,加强其在社区内的生活能力,达到与社区融合,并建立一个具有关怀性的社区的过程
产生背景
对大型机构照顾的反思(对标准化的反思)
对“正常化”的强调(个性化)
福利国家的困境
基本假设
服务对象原生环境优于机构的环境(正常化)
社区具有非正式资源,可以对服务对象进行支持和照顾(回归社区)
特点
协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
强调社区责任
强调非正规照顾的作用(家庭、亲朋、邻居)
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
实施策略
在社区照顾
将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并向其提供服务
在社区中的家庭里照顾
将社区里的大型机构改造为小型机构
将大型机构迁回社区
由社区照顾
由家庭、亲友、邻里和志愿者等提供的照顾
提供直接服务网络(亲人、邻里、居民组织)
服务对象自身的互助网络
社区紧急支援网络(紧急呼叫系统、治安巡逻)
对社区照顾
充足的支持性社区服务辅助(预防耗竭)
日间医院、日间护理中心、家务助理、暂托服务、关怀访问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非正式照顾
由家庭、亲友、邻里和志愿者等提供照顾服务
正式照顾
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盈利机构
为家庭照顾者提供服务
具体实际的帮助
家务劳动支援、护送服务
协助家庭照顾者善用资源,鼓励参与活动
家庭会
为家庭照顾者提供稍事休息的支援
暂托、日托
针对家庭照顾者的压力提供情绪及专业上的支援
情绪支持小组
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减轻照顾者负担
临终关怀、日间照料
社区倡导
是一个社区教育的过程
让社区居民了解服务对象的特殊困难,体谅、理解和接纳他们
是社区增权的过程
帮助其建立信心,维护自尊,勇于表达自己身体、精神上面临的困境,提出合理的政策倡议
社工角色
治疗者
行为、心理治疗
辅导和教育者
辅导服务、照顾技巧
经纪人
整合资源
倡议者
行为、政策倡导
顾问
提供意见
评价
优点
对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
动员社区普通居民参与社区照顾
倡导社区层面服务的综合化
不足
资源及权利下放可能引发的政府责任与角色问题
社区资源状况可能不符合社区照顾的要求
激励机制问题
非正规照顾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社区对有困难人士的排斥和歧视问题
过程
进入社区
准备
了解自己的机构
了解机构分工、自己的工作内容
认识同事
进入方式
参与、主办、报道社区活动
介入社区事务
经常出现
认识社区
社区基本情况分析
地理环境
人口状况
社区内资源
社区权力结构
社区文化特色
社区问题分析
描述问题
界定问题
明确问题的范围
问题的起源和动力
社区需要分析
比、规、感、表需要
培育社区
建立社区组织
招收成员
订立规则
推选领导者
建立工作小组
筹措经费
管理社区组织
服务规划
行销+财务+人力管理
研发
制定社区工作计划
明确目标
目标的构成
制定目标的原则
制定策略
提出策略
评估策略
筛选策略
设计方案
实施社区工作计划
管理社区资源
资源分析:类型、数量等
资源开发:人力和资金
资源连接:资源互通有无
资源维系:5原则
执行工作方案
筹备:环节、分工、职责
开展:稳步推进、危机
结束:记录、建档、结算、总结、反思
社区工作评估
评估的分类
过程评估:步骤、人财物、时间分配
成果评估:目标结果
效益评估:成本收益
评估步骤
明确评估目标
建立评估标准
设计评估方案
收集分析资料
使用评估结果
各阶段的要求
规范性
专业人员、行政人员或专家学者依据专业知识和现有规定指出在特定情况下所需的标准
政府开设便民豆浆店,不用排队了
感觉性
当个人被问及是否需要某一特定服务时其反应
张三每次见到社工小王都会埋怨,买个豆浆都要排队
表达性
当个人把自身的感觉性需要通过行动来表达和展现,反映了对社会服务数量上的需求
社工小王看到张三每天早上都在排队买豆浆
比较性
需求的认定是针对某种特征所作的比较
张三说,隔壁老李买豆浆都不用排队,我却天天排队
技巧
建立和发展社区关系
了解各组织的运作情况
性质、目标、工作范围、组织结构、规模、文化
分析组织间的关系
交换关系、权力依赖关系、授权式关系
把握组织间交往的准则
尽早与组织交往,为未来可能的合作奠定基础
交往时要协助各方了解各自可得的利益、树立利益共享的印象
交往各方可以共同签订合作的期望、目标和守则,强化和规范合作关系
要注意主动维系组织间的交往关系
特殊交往准则
活用组织接触的技巧
注意组织形象的平衡和统一
增加接触的机会,轻松交往
求同存异,加强沟通
需要强调,社工所在的机构无论运用何种技巧与其他组织交往合作,都应以案主的利益优先为首要原则,不可用牺牲服务对象利益的方式来与其他组织建立和维持交往关系
发展社区支持网络
社区支持网络的功能
提供对话与沟通的渠道,增进了解与信任
提供分享信息及学习和创新的机会
促进社区的凝聚力
促进社区增权
发展社区支持网络的目标和策略
增进情感与关怀
促进沟通与理解
促进信任与尊重
维持弹性与适应性
网络分析
网络形态
网络功能
发展自组小组的技巧
连结、鼓励与正面强化
组织活动与体验式学习、朋辈榜样
发掘和培育志愿者的技巧
主动邀请,由近及远
建立平等合作关系
提供参与和成长的机会
明确方向,提供资源,回应需要,多加鼓励
社区教育
宣传工作的技巧
宣传教育的过程
宣传的手法:采用有吸引力的手法;信息明确,目标具体;多媒体推广;正面宣传和负面宣传
社区带头人的培训技巧
沟通技巧与人际关系技巧
筹备、主持会议与演讲技巧
小组带领技巧
组织和管理技巧
谈判、游说等政治技巧
运用战略及战术技巧
与传媒接触技巧
资源动员技巧
动员群众
直接接触途径
间接接触途径
选择动员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说服群众参与的技巧
注意事项
不用言过其实
推动群众参与时既不宜用力不足,也不宜用力过猛
注意分辨被动员对象的真实想法
不要与持相反意见的居民争辩
运用传播媒介
制订媒介策略,发展媒介关系
接触传媒工作者
发展与媒介的关系
关注媒介事件,吸引传媒报道
运用媒介的途径和技巧
邀请记者和撰写新闻稿
举办记者招待会
接受媒体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