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政府预算概论
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批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及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预算管理体制是国家经济体制、财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一项根本制度。
政府预算管理内容,政府预算管理是指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对预算过程中的预算决策,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以及绩效等进行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等活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云报税(个税)
收入
第一章 政府预算概论
第一节 政府预算内涵
概念
1.公共财政而言: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批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及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2.从经济和技术层面看:预算是政府收支对比的计划表,是现代经济社会配置公共资源的机制。预算是一个分配结构制衡的民主政治程序。
内涵
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财政收支计划
性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内容上看,反映着政府收支分配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程序上看,政府预算是通过政治程序决定的
决策过程看,政府预算是公共选择机制
第一,预算编制决策是公共利益的发现过程 。
第二,预算在立法机关讨论及批准的过程是公共利益的继续发现和确认过程。
第三,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是公共利益的实现过程。
政府预算与财政关系
政府预算是公共财政的运行机制或基本制度框架,根本作用在于对政府的财政行为进行预算约束。
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
法治性
法律约束是现代预算区别于封建专制预算的重要特征 法治性是预算约束性的前提和保证
约束性
包括决策民主,事前决定,严格执行,预算监督
公共性
预算分配内容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预算运行方式公开透明规范,过程要接受立法及公众监督。
综合性
全面反映政府各种性质的收支
集中反映政府收支的规模与结构
第二节 政府预算的产生
西方国家
产生:最早在英国14、15世纪,资本主义与商品经济发展,议会与君主立宪制建立加强法律保障
原因及条件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
决定性因素是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需要
必备条件是财政分配的货币化
意义
实现了新兴资本势力代替封建没落势力的社会变革
实现了政府财政制度与社会政治制度变革的衔接
确立了现代国家理财的法治化管理模式
确立了社会公众与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
中国
主流观点是伴随西方思想潮流涌入,资政院1911年通过的总预算案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国家预算,但只有预算而无决算。
比较及启示
西方国家自下而上(民主化),中国自上而下
民主法治是现代预算制度必要特征之一,清末政府预算只是形式上具备,本质上仍存在先天不足。而人大制度建立使预算在民主法治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这些预算改革在加强预算法制性,公共性, 完整性,透明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节 政府预算的原则
西方政府预算原则
带有立法控制性的预算原则
预算必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可靠性,公开性,分类性
带有行政主动性的预算原则
预算必须有利于行政部门的计划,必须加强行政部门的责任,必须提高行政部门的主动性,以行政部门的报告为依据,预算的“工具”必须充分,程序必须多样化,必须“上下结合”
总的精神是加强总统的财政权,减弱国会控制权
中国的预算原则
全面完整原则
有利于政府控制财政资金流量流向,完善财政分配调节监督职能,也便于立法机构和公众监督控制。
公开透明原则
确保预算民主性、公开性,便于监督,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执行有序原则
严格按预算支出是国际通行的预算基本原则,也是依法理财的重要基础。要不断硬化预算约束力
绩效管理原则
以社会机会成本作为评价预算决策绩效的重要依据,并考虑各方案绩效,理性抉择,对有限资源进行最有效配置
绩效指标的多元性决定了政府预算的测算评价的复杂性,不同项目采用不同评价方法
平衡稳健原则
预算基本问题实际上是预算收支间的对比关系问题,要保持收支平衡,量入为出。采用三至五年的中期财政规划有利于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
监督问责原则
议会(立法机关)取代国王掌握财政税收决定权是现代预算制度最基本的标志和灵魂。对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监督,对违法违约行为问责。现代公共预算制度最重要、最本质的核心功能是法定授权。
第四节 政府预算的决策
财政政策
是指主动运用政府预算、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战略或短期财政策略
短期目标是消除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长期目标是防止长期停滞和通货膨胀,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利环境。
预算政策手段
其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财政收支规模,收支差额和收支结构上。
有两个显著特点:
预算手段既影响收入支出,又影响收支差额,作用范围和途径更广泛;
一般只涉及对总量的调节,不涉及对个量和个体经济行为的调节
预算政策类型
年度平衡预算政策
基于“量入为出”观念,指每年财政收支结果都应平衡。具有控制超额支出,防止公共部门过度扩张而造成社会发展不平衡作用。但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受到冲击。强调分配和配置问题
功能财政预算决策
强调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保持国民经济总体平衡的重要性。创建于凯恩斯时期之初,是把政府一些行为作为调节经济工具
周期平衡预算决策
在一个完整经济周期内保持收支平衡,以盈补亏 继承了前两种的优点
充分就业预算平衡政策
一种设想,依靠自动稳定器特征,以合理反周期调节方式在起作用
综合性预算政策
富有弹性、灵活,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宏观经济健康运行
第五节 政府预算的功能
历史演进
分配和监督
公共财政制度确立及市场经济时期产生的预算功能,是基本的功能
调节与调控
随着政府职能扩大与一战后政府支出加剧,加之经济大萧条影响就业与稳定,预算派生出调节经济功能
现行政府预算功能
财政分配功能
体现财政资金来源,结构,用途,规模,增长速度,效益和比例结构等关系
宏观调控
特征
具有直接调控性
调节力度大
表现
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
调节政府预算收支结构,进行合理资源配置
公平社会分配
反映和监督
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监督各方依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