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59课 菩提心的殊胜
这是一篇关于59课 菩提心的殊胜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略论》建构,二、菩提心在大乘中的不共地位,一、大乘佛法的殊胜,上士道修心次第 概述。
编辑于2024-12-30 23:03:1859课 菩提心的殊胜
上士道修心次第 概述
菩萨道与三士道的关系
《略论》,从道前基础 到下士道 中士道 上士道,建构完整的成佛修行体系。以菩提心为统摄,宗大师把道前基础 下士道 中士道都作为菩萨道的前行,三乘教法归为一乘佛道,像《法华经》所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只有认识到三士道关系,才能避免彼此对立,有效修学。
上士道内容
菩提心和菩萨行
解脱道内容
出离心和解脱行
上士道修学内容包括四块
1、菩提心的殊胜
菩提心士大乘佛法的根本和不共所在,而且菩提心是总持,可以统摄整个佛法修行。
2、菩提心如何发起
菩提心如何发起 ,发起以后可以通过仪轨受持菩提心戒,以此确立愿心
3、菩萨行的安立
成佛修行首先方法正确,修慈悲开智慧都要有正确因缘。其次手段完整,应该通过什么方法成就悲智。宗大师提出“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然后宗大师用大量经教论证了这一点。通过菩提心 菩萨行 空性见,以此建立六度,成就悲智
4、广说菩萨行
依六度成就悲智,这部分主要说六度怎么修,圆满标准是什么
一、大乘佛法的殊胜
人天乘和解脱道不是目的,是为上士道做准备。解脱道是个人出离轮回,菩萨道不仅自己出离还要带领一切众生出离生死。个人出离仅仅是出离心,带领一切众生一起出离,才是菩提心
只要轮回就有惑业的苦,三恶道的苦,人身乃至天道的苦,轮回本质就是、苦的,有漏皆苦,从各个角度思维观察,深刻认识到轮回本质是苦,不再有所期待。作为菩萨道的修行,要有无尽悲愿。知道这是火宅,继续往里冲。这是一种悲愿,和随着业力的身不由己,完全两码事。
不论是人天善趣还是解脱道都是不圆满的,因没有圆满悲智,既不能圆满自利,利他也不过是零碎的随缘而修。而菩萨道,对弘法、对一切众生都有承担,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才是究竟的
从发心来说,认识到解脱道不圆满,唯有菩萨道修行才是圆满的,智慧的人发心一步到位,直接从大乘菩提心入手。但从修行来说,要从人天乘到解脱道,从念死无常 念三恶道苦、深信业果等逐步深入。
声闻以追求个人解脱,利他的事随缘做,没有训练利益众生的悲愿,这种心行和带着强大的“我一定要做”的意愿是不一样的。大乘的修行是以一味利他为自体,通过利他完成自利,成就无上佛果。
如果是真正大丈夫,应该以利他的意愿、能力及生命内在的强大力量,担负利益众生解除轮回的使命。如果只为个人利益,不想去利益众生,和动物没有区别。而大乘根机应以利益众生作为意愿和生命目标,发愿给众生带来快乐,解除众生在轮回中的痛苦。
作为大乘,应该无拣择,对一切众生生起平等 无限慈悲,没有我喜欢 我讨厌,那么狭隘。在利他过程中可以不断去除我执,安住在空性层面,对一切众生生起平等心
看到众生被轮回的痛苦逼迫,发心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解脱痛苦,就是大丈夫 一是高尚 智慧 善巧的人,
众生被无明遮蔽,不能如实认识世间,生活在颠倒妄想中,这种生命是充满妄想 烦恼 业力,这样生命相续,众生无力自主的,只能被烦恼推动继续造业受苦,很可怜。进而怀有极大同情心,就像独生子掉入火坑一样,就是大乘根器的人。因为他有大智慧,能深刻认识到利他行对自己和他人有正面意义。
菩提心是让自己和一切众生得到利益安乐的本源,也是灭除一切衰损的妙药,这是有智慧的大丈夫选择的光明大道
具备菩提心和利他行的人,他的生命是建立在利他和慈悲的基础上,对他接触一切众生都有利益,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一方面突破我执,一方面成就无量福德,成就大慈大悲品质。利他就是自利,我们真正去做的话,利益无量无边
大乘菩提心教法有如此重大的利益,能遇到这么殊胜的教法,稀有难得。我们有幸得到这一教法,应该尽自己所有力量,整个生命去实践它。这是人生最好选择,能使我们实现生命最大价值,解除一切不幸、痛苦和烦恼。
利他的菩提心多么殊胜,大乘教法多么殊胜,有幸遇到这么殊胜菩提心教法,在修习解脱道之后,决心要尽所有力量去修行大乘菩提心。
二、菩提心在大乘中的不共地位
怎么样才能发大乘心,进入大乘呢?
关键在于要发菩提心,这是大乘的标志。不能以学习何种经教作为区分大小乘标准。
发了菩提心就是大乘,没发菩提心,不管见地多高,修行上做了多少,都不算大乘
在生命相续中,什么时候生起菩提心了,即使没有生起任何其他功德,还没修戒定慧,也是大乘行者了。生起我要利益众生,我要成就佛道,这主要是世俗菩提心,也标志进入大乘。反之如果我们生起“众生太麻烦,算了,不干了,即使已经通达空性,戒定慧修的很好,也不再属于大乘。
唯一可以作为大乘的标准,就是你有没有菩提心。菩提心真正发起了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大乘。
以上说明菩提心是大乘不共法。
为什么从大乘角度说,菩萨才是真正佛子?
当菩提心在生命相续种生起时,没有间隔,当下就是佛子。
因为唯有大乘菩萨才能绍隆佛种,真正继承如来家业。而声闻自己修成,就证悟涅槃去了,不能承担如来家业。
如果修行人发起一切种智心(即菩提心,成佛的心),生命内涵当下就从凡夫升级为菩萨。
拥有什么 样生命品质,你就是什么。凡夫因为 拥有凡夫贪嗔痴生命品质,一点价值没有,就会制造痛苦烦恼。而佛菩萨,是因为具备佛菩萨的无限慈悲和智慧生命品质,所以为佛菩萨。只要我们发起,我要利益一切众生,强烈意愿,就在张扬生命中高贵品质,即使没有多少修行,价值超过任何心行和生命品质,包括声闻 独觉的功德。有这种意愿,能改命,同时有能力改一切众生的命。
发菩提心的重要价值
虽然还没正式开始修菩萨行,只要有菩萨心,就属于菩萨了
一定要把大乘教法落实道生命中,心相续中,成为大乘完全取决于是否发起菩提心,而不仅是学了菩提心教法。
如果按菩提心教法,完全发起性相完整的菩提心,就能成为真正大乘行者。要尽全力践行。
《庄严经》说 ,善男子 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种子,想成就一切佛法就要发菩提心,对此我们要生起坚定不移的信解
菩提心是修习大乘的不共因,而空性会=慧是共因。成佛就是由共因和不共因决定的,由不共因的菩提心成就慈悲,由共因的空性慧成就智慧。这是大乘的核心。由菩提心和空性慧两大因素,成就佛果。
大小乘不是以空性区分的,空性慧是三乘共有的,而是以菩提心和菩萨行为判断标准。声闻以戒定慧成就个人解脱,菩萨依六度依无尽悲愿而自利利他。声闻和菩萨区别不在于空性见,在于行愿。
以空性慧以及以外的其他修行,都不足以成为区别大小乘的标准。而我门以菩提心修任何法门,都属于菩萨乘范畴
作为大乘佛法修行来说,必须将菩提心的教授作为根本、核心和总持
《略论》建构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