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85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85的思维导图,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5-01-01 19:10:17第六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85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185
一、人权185
(一)定义
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期本质和尊严而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
人之所以为人享有的最底线的权力
(二)范围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权涉及到一切社会领域
(三)发展
第一代: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确立的权利【人身自由,精神自由和经济自由】
第二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中提倡的权利【公平,正义,平等,要求国家保障人权】
第三代:二战后,反殖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中提出的权利【民族或国家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民族自觉权等“集体人权”】
(四)我国的人权
1991.11.1,《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
1997.9,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
2004,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二、权利概述186
(一)概念
一方对另一方所享有的可以要求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一种资格
含义
1.公民权利反映了主体之间一种对等的法律关系
2.公民权利是由法律规范认可的
3.公民权利是一种法律上的资格
(二)权利观的历史发展
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起源于罗马法,西方权力观:自然权利观,神学权利观,法律权利观,社会权利观
1840后,现代意义上的权利观念传入中国
(三)分类
根据一般的权利理论
1.根据规定权利的法律性质的不同【普通(法律)权利和基本权利】
2.根据权利涉及的领域不同【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人身权利】
3.根据享有权利的主体不同【普通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
4.根据确定权利的法律规范的特点不同【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
三、基本权利的概念 189
(一)概念
基本权利是指人作为人所应享有的固有权利
(二)特点
1.在一般意义上,是公民个人享有的权利,而非集体的或者组织的
2.在宪法关系属性上,是个人针对国家的权利,而非私法关系中的平等主体之间
3.现代以后,扩展到国家积极作为以帮助个人实现权利
4.需要通过一定途径予以救济
(三)类型
1.学理分类
(1)自由权【免于国家支配,由公民在国家中的消极地位派生】,收益权【对国家请求,由积极地位派生】,参政权【由能动地位派生】,义务【对国家的给付,由被动地位派生】
(2)消极权利【要求公权力不作为】和积极权利【要求国家积极作为】
(3)免于国家干预的自由,参与国家事务的自由以及国家给与的自由
2.我国基本权利的分类
(1)十种
(2)七种
(四性质)
1.既是固有权利,也是法定权利
2.不受侵犯,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受到限制和制约
(1)不受侵犯是由基本权利的固有性和宪法规定性决定的
(2)受宪法学意义上内在限制和外在限制,也受法社会意义上的制约
3.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四、基本权利的主体193
(一)一般主体
某国公民,最具普遍性的
(二)特殊主体
具有特殊性质和地位,只能享有一部分基本权利,如法人,外国人
(三)特定主体
以上两者的转化形态,既享有一般基本权利也享有特殊基本权利,如妇女,老人,儿童,残疾人,华侨,受庇护的外国人
五、基本权利的效力195「宪法生效的一种表现」
基本权利规范是在个人与国家关系或者个人与公共权力的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其效力不及私人关系或者私法领域
现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的宪法在一定程度承认某些基本权利规范对私人产生的拘束力
六、基本权利的保障和限制196
(一)基本权利的保障
1.含义 【尊重,保障,救济】
2.方式
(1) 绝对保障方式,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宪法保留【源于对立法权的不信任】
(2)相对保障方式,允许法律对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加以限制,法律保留【源于对立法权的信任,对行政权的不信任】
(3)折中保障方式,以上两者结合
(二)基本权利的限制
1.类型
内在限制
外在限制
2.主体
(1)立法机关可以按照立法程序,通过制定法律来限制基本权利
(2)行政机关非经法律授权不得以命令的形式限制公民的基本权利
(3)任何组织,团体,政党和个人都无权限制公民的基本权利
3.目的
须符合一定的目的
4.方式
宪法限制和法律限制
5.基本权利限制的限制
6.审查
公民有权诉请合宪性审查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199
一、平等权199
(一)概念
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
(二)内容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禁止不合理的差别对待
二、政治权利200
(一)概念
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
(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享有人必须具备法定资格
2.行使对象主要是选举或被选举为代议机关代表
3.行使原则,方式和程序是法定的
(三)言论自由
1.范围和表现形式
(1)公民以言论方式自由表达思想和见解
(2)内容受保护,包括政治,经济,对公共政策的看法和见解
(3)表现形式多样
2.限制
(1)尊重他人权利或名誉
(2)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卫生或风化
(四)出版自由 【有限制】
(五)结社自由 【有限制】
(六)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有限制】
三、宗教信仰自由205
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政教分离原则
(3)各宗教一律平等
(4)独立办教原则
四、人身自由207
(一)生命权的保障
(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内容: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四)住宅不受侵犯
(五)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受宪法保护
五、社会经济权利 212
(一)概念
指公民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与经济利益相关的权利
(二) 基本内容
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物质帮助权
六、文化教育权利216
(一)概念
指公民按照宪法规定,在文化与教育领域享有的权利,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二)受教育权
1.按照能力受教育的权利
2.享受教育机会的的平等
(三)文化权利
1.科学研究的自由
2.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
3.进行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
七、监督权与请求权218
(一)监督权 「客观上存在界限」
1.批评,建议权
2.控告,检举权
3.申诉权
(二)国家赔偿请求权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 219
一、基本义务就述219
对义务的法律保留【三层】,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20
(一)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 处理两者与政权的稳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221
(一)遵循宪法的要求
1.宪法规范是公民活动的最高行为规范与准则
2.公民有义务同一切违宪现象进行斗争
3,遵循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价值体系
(二)内容
1.保守国家秘密
2.保护公共财产
3.遵守劳动纪律
4.遵循公共秩序
5.尊重社会公德
四、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222
(一)概念
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国家政权不受威胁
(二)祖国利益是相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言的
对外:是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
对内:是指公共利益
五、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223
(一)概念
公民的光荣义务,服兵役的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二)限制
1.不得服兵役【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或免服兵役【生理缺陷或残疾】
2.不征集兵役【被羁押,服刑的】
3.缓征【是家庭唯一劳动力的】
六、依法纳税的义务 224
(一)对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满183天的个人
(二)双重性
1.纳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具有形成国家财力的属性
2.主体履行纳税义务具有防止国家权利侵犯其财产的属性
七、宪法规定的公民其他义务 225
(一)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二)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三)计划生育的义务
(四)抚养未成年子女和赡养父母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