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将表达内容按照逻辑和重要性分成不同层次,呈现出自上而下、一步步展开的金字塔结构。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包括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等要素。
编辑于2025-01-05 21:39:41规划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提高个人效率和生产力,增强自信心和决策能力,促进自我提升和成长,增加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 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费曼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学习目标,明确你想要学习的内容。 深入学习,集中注意力理解基本概念和关键信息。 将知识转化为简单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词汇和例子解释给别人听。 自我测试,记录你简化后的知识结构,检查是否能完整准确地解释该主题。 教授他人,向朋友或家人解释你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并获得反馈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将表达内容按照逻辑和重要性分成不同层次,呈现出自上而下、一步步展开的金字塔结构。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包括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等要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规划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提高个人效率和生产力,增强自信心和决策能力,促进自我提升和成长,增加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 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费曼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学习目标,明确你想要学习的内容。 深入学习,集中注意力理解基本概念和关键信息。 将知识转化为简单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词汇和例子解释给别人听。 自我测试,记录你简化后的知识结构,检查是否能完整准确地解释该主题。 教授他人,向朋友或家人解释你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并获得反馈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将表达内容按照逻辑和重要性分成不同层次,呈现出自上而下、一步步展开的金字塔结构。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包括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等要素。
金字塔原理
附录2 序言结构范例
见271页
附录1 在无结构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无结构有三种情况
结构根本不存在
比如当你想发明一件新东西,如电话或水底隧道时
结构是无形的
比如存在于大脑或DNA中,你只能分析其结果
结果不能解释结果
如亚里士多德对力的定义不能解释炮弹的运动轨迹,或者不管你怎么防护,工具都会神秘的生锈
分析性外展推理
任何推理过程中,都要涉及一下3个实体
1.规则(世界组成方式的看法)
2.情况(世界上已存在的已知事实)R1
3.结果(如果把规则用于该情况,预期将发生的事情)R2
演绎、归纳、外展推理的区别
演绎推理 deduction
规则——情况——结果
归纳推理 Induction
情况——结果——规则
外展推理
结果——规则——情况
第四篇 演示的逻辑
第10章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在文章中呈现金字塔结构的方法有很多:
多级标题法
使用标题应注意
每一层级的标题不可能只有一个
不要像报纸杂志那样,仅仅为了使版面好看,而用一个标题把上下文分开。
标题的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
一个标题代表的思想是一组思想中的一个,一组中所有思想共同解释或支持该组的整体思想。
相同的思想(观点、论点、建议等)应使用相同的句型
同一组中各小节思想之间要有 一致性(对仗)
标题用词应提炼思想的精髓
标题的作用是提醒,而不是统领下文
要简明扼要。
标题与正文应分开考虑
标题更多是为了眼球而写,而不是为头脑而写
每组标题应提前集中介绍
提前介绍是为了避免,读者看到结尾才知道论点
不要紧接着文章题目写每一章的标题,也不要接近着每一章的标题写第一节的标题,在大标题下应有一段话,几种介绍下面标题的主要内容
不要滥用标题
只有当标题有助于说清楚你想传达的信息,有助于读者领会你思想的细节时才使用。
标题如果提炼的恰当,可以作为所写报告的目录,摘要。成为另一个对读者有用的工具,使读者和作者的思想保持一致
下划线法
必须严格使用疑问/问答结构
必须注意论点的措辞,说明论点的信息越少越好
如果读者必须费力看完30个单词后才能抓住论点,就会很难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必须坚决把论点限制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框架中
不能简单的罗列观点,而忽略了演绎和归纳的逻辑
演绎推理不能存在超过4个论点
归纳推理不能存在超过5个论点
如果超过限制,存在过多的论点,那么就要重新考虑归类和分组
数字编号法
任何一个编号必须呈现文章中思想的中心层次
数字编号法最好和多级标题法配合使用
序言、总结性概括、连接性评论或次要论点的引言所在的段落,不必编号
编号方法见纸书229页
首行缩进法
如果文章很短,不适合用标题或编号呈现思想的层次,这时使用首行缩进法。
支持或解释中心思想、主要观点的论点,如果能归类分组,将更容易为读者吸收。
一个重要规则:要用相同的句型表达观点。
改善例子见:纸书230页
项目符号法
项目符号法师首行缩进法的变型。
见纸书231页
从一组观点到另一组观点时,一定要写过渡性的语句。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滤
序言和正文之间要有过渡句
在篇幅较长的文章中,也应该在每一组思想开始或结束的地方做铺垫,让读者知道已讨论的和下一步讨论的内容的关系,同时保证论点和论点之间的链接流畅不机械
可以用讲故事和承上启下的方法进行铺垫
讲故事
向读者讲述背景-冲突-疑问三部曲
不管介绍性段落处于文章的那一部分,它都应该只包括读者已经知道或与你一样也认为是真实的信息
承上启下
从金字塔结构的前一部分中挑选一个词、一句短语或总结其中心思想,把它用在下一部分的起始句中。
段落的承上启下链接段落:见纸书235页
总结各部分内容
得出完整结论
说明下一步行动
写作的一原则是读者不会质疑的写入该节的内容,也就是说,要采取的行动必须是逻辑上理所当然的。
第11章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呈现金字塔的幻灯片结构
背景
冲突
中心思想和关键句要点
第一关键句要点+支持论点
第一支持论点下配一个或一组图表
第二支持论点下配一个或一组图表
第三支持论点下配一个或一组图表
第二关键句要点+支持论点
下一支持论点下配一个或一组图表
以此类推……
设计PPT幻灯片
基本规则:
文字幻灯片应只包括最重要的,经过适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观点、论据、建议等),叙述时应尽量简洁
演示文稿应图文并茂,使用各种图表(图、表或示意图)相配合
演示文稿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故事梗概和剧本
图表占80%、文字占10%
文字幻灯片用于
说明演示文稿的框架结构
强调重要的思想、观点、结论、论点、建议或要采取的措施等
图表幻灯片用于
阐明单用文字难以说清楚的数据、关系(图表)
设计文字PPT幻灯片
清楚你要说的内容
好的幻灯片总是尽可能直接简单地传递信息,不把文字浪费在那些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的转折性或介绍性语言上。
文字幻灯片最好只用于强调金字塔中的主要论点
清楚你所要演示的内容
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语言
文字尽量简短
每张幻灯片最好不要超过6行或约30个单词。
如果一张幻灯片难以说清楚一个思想观点,可以使用多张幻灯片
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数字
使用一长串单词、技术术语或复杂的词语,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
数字也是越简单越好,比如490万美元就比4876987美元更容易让人记住
字号应足够大
一定要预演一下,多少字号能保证最远的观众都能看见
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
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你演讲的趣味性
用逐级展开呈现,提高趣味性
设计图表PPT幻灯片
图表幻灯片传递的信息应该尽量简单易懂,因为观众没有机会对他仔细研究并找出各个部分的含义
如果图表过于复杂、过于详细,或过于分散,就会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解释上,而不是用在讨论上。
图表回答的问题一般分5类
有哪些组成部分?
有何变化/如何变化?
各项如何分布?
各项之间的相关性?
数量如何比较?
与总数比较?
互相之间比较?
随时间变化?
确定你想要回答的问题,把答案作为图表的标题,然后选择最适合表现论点的图表样式
好的图表标题能立刻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你希望强调的数据方面。
PPT各类图表的用法
故事梗慨
见纸书249页
开始制作幻灯片(顺序)
序言尽量写的详细,把每一个你想说的词汇按照你希望的顺序写下来。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没有遗漏,还可以再次检查你回答的问题是否依然是受众想问的
用写故事梗概的形式。每张幻灯片写作的顺序,从上往下依次为序言各要素、关键句要点和关键句下一层次的论点。
初步决定你准备采用的呈现方法。这时你可能还没有准确的数据,但只要知道数据的类型和想要表现何种关系即可。
准备好每张幻灯片的讲稿,确保整个演示像讲故事一样流畅。
完成幻灯片的设计和绘图
排练,排练,排练!
第12章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像)
文章要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愉悦。简单的方法就是:主观臆想那些当初用来得出思想(观点、论点、措施)的图像
用问题把图像抽象描述出来。
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威廉·明托教授:
写作时,你好像一位司令官,指挥着千军万马,排队通过一个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狭隘关口;而你的读者则在另一边迎接,将不对进行重新编队和重新组织。无论主题多么大或多么复杂,你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
最终你会发现,这就是我们在顺序和编排上对读者应尽的异物,以及为什么修辞学者们强调措辞的题和别出心裁外,还把顺序和编排当做对那些给予自己厚爱的人的应尽责任。
第三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
两种常用金字塔结构的文章和报告形式
研究报告和PPT演示文稿(通常用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项目计划书和咨询建议文章(通常用来说明你如何着手解决问题)
这类文章通常要回答以下3个常见问题
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应该做吗?
我们应该怎么做?你会怎么做?
提高些咨询报告效率的秘诀是
1.界定问题
2.有条理地搜集和分析数据,转化为金字塔的形式
第8章 界定问题
连续分析(序列分析)
由某一特定背景导致的某一特定结果,成为非期望结果(R1,现状,Undesired Result)
“问题”是指你不喜欢某一结果(比如销售额降低),想得到其他结果(销售额增长),成为期望结果(R2,目标,Desired Result)。
连续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下问题
1.是否有/是否可能存在问题(或机会)?
2.问题在哪里?
3.为什么存在(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4.我们能做什么?
5.我们应该做什么?
问题1、2就是序言,问题3-5就是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观点、论点、看法。
界定问题的框架
见纸书167页
把“界定的问题”写成序言
序言技巧,从左到右再往下。↑
背景S=为了让超市同意我司新产品在其货架上进行约一周的试销,我司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向其支付新产品试销费用。该费用每年都在增长,目前是2万美元,作为一周的货架使用费有点高儿。为了不让超市得寸进尺,我们决定拒绝支付该费用。(背景,层级一R1,层级R2,层级-解决方案,层级二R1,层级二R2,层级二解决方案)
冲突C=遗憾的是,超市也拒绝了让我们的新产品做试销。(层级三R1)
问题Q=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面临的问题?
审阅问题框架方法:
展开问题的基本部分,如图8-7所示
你的解决方案处于那一阶段(已经提出了,还是已经被接受了)
提出适当的疑问
检查序言是否呈现了界定的问题
检查金字塔是否回答了该疑问。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确定4个元素才能界定问题:
切入点/序幕(Etarting Point/Opening Scene)
切入点是文章的第一句话
在序幕阶段,尽量做简单的设想和简短的描述,等到下阶段再展开。
困扰/困惑(Disturbing Event)
某些事情的发生扰乱了结构或流程的正常运行。比如图8-7的例子中,货架涨价就是“困惑”
困扰/困扰产生的原因有3个:
外部原因
结构或流程所在环境出现变化,如果出现新的竞争对手、改用新技术、政府或消费政策变化等
内部原因
公司内部的变化,如增加业务流程、安排新的计算机系统、进军新市场、调整产品线等
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自己认识到或有证据表明肯定或可能发生变化,如产品/流程的落后、运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市场研究显示消费者态度变化等
有时候,由于信息不充分,你无法确定是什么使你认识到存在问题,但你能找到客户对现有结构或流程不满意的地方
现状,非期望结果(R1, Undesired Result)
在咨询业,非期望结果是客户其前来咨询的主要动因。
困扰/困惑也许会带来目前尚未发现或出现的机会,但它更有可能:
对公司结构和流程产生负面影响
扰乱某一特定方向的工作
引发(或应该会引发)有关客户、产品、流程的重新考虑
挑战(或应该会挑战)有关客户、市场、竞争、核心竞争力、流程或技术的基本假设
困扰带来的R1可能不止一个。
目标,期望结果(R2,Desired Result)
读者希望其现有的结构或流程产生期望结果,而不是非期望结果。
如果R1是机会,则希望利用他。
只有对R2进行尽可能具体和定量的描述,才能判别你去的结果是否是期望结果。
有时你可能无法具体描述R2的最终结果,或者根本不能描述,这种情况下,只需在R2部分写下,如果问题得到解决,你希望达到的状态。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要素会发生变化。比如你开始收集资料的时候,发现自己对外部变化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因此需要对R1和R2的本质进行重新提炼和重新描述。
不管框架各部分如何变化,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始终是主导地位的。
发掘读者/客户的疑问
读者在你阐述问题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疑问。
客户/读者通常会希望解决下列7种问题之一:
面对非理想结果,如何从R1到R2?
我有从R1到R2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是否正确、或如何实施该解决方案?(我们是否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
我有从R1到R2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行不通,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有三个(不同)解决方案,我们该选哪个方案,那一个是最好的方案?
知道必须改革,但不确定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战略应该是什么?
不确定是否处于非理想结果(R1)中。我们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该如何应对问题?(典型的杠杆对比)
开始写序言
讲解:纸书178页
示例:附录二
实战案例
讲解:纸书183页
第9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
1.收集信息
2.描述发现
3.得出结论
4.提出方案
从信息资料入手
1.收集数据之前,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外展推理)
提出各种假设
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产生的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
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相应的采取补救措施
2.分析全公司和全行业
发现该行业去的成功的关键因素,研究市场特点,“价格——成本——投资”特点、技术需求、产业结构和盈利能力;
根据销售和市场地位、技术地位、经济结构、财务和成本决算,评估客户的优势和劣势;
将客户的表现与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对比;
提出抓住机遇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
设计诊断框架
使用诊断框架分析客户产生问题的状况:
1.设想一下造成问题的可能原因,全部列出来。
2.采用“完全穷尽、互相独立”原则分类。
3.对可能的原因进行筛选。
这种诊断会揭示出你的分析需要关注的要素和原因。
示例:见纸书188页
结构化分析的方法只有3种
呈现有形结构
任何一家企业或行业都应该有清晰的结构。
你可以利用有形结构,有针对性的分析出R1
寻找因果原因
第二种方法是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要素、行为和任务。
以主题问题为根,画出树状图。分析最底层的具体原因,那几个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归类分组
使用诊断框架
客户面临的问题
根据逻辑框架收集资料
分析的方法
分析的方法(适合足够了解行业的咨询师)
设想公司存在哪些的不足
自己希望发现什么?
形成需要收集资料的问题;如
1.订货和交货时间——是否承诺的交货时间没有竞争力?是否按承诺的时间交货?
2.采购系统——采购原材料、零部件和辅料有无延误或成本过高的情况?
3.库存物品供给——是否因为外部存放而增加成本?
4.现有生产能力——生产能力能否满足预测的需求?
5.系统成本——局部的管理控制有没有造成整个系统的失衡并增加其他部分的成本?
6.管理报告——订单状态和劳动效率报告是否起到必要的控制作用?
开始计划收集资料
确定每件资料的来源,分派收集任务。
见纸书201页
建立逻辑树
寻找解决方案
见纸书202页
寻找各组思想的缺陷
见纸书204页
是非问题分析(issue analysis)
是非问题分析只历史发展
为什么要学习金字塔原理?
① 为了变成“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人
② 我们希望在表达(写作、讲话和培训)时,能说到点子上,正面回答受众(听众、读者和学员)问题。
③ 了解如何搭建框架结构、组织语句的顺序,用最短时间讲清观点,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并记住。
④ 我们还希望,组织中的全体成员能用统一的逻辑、结构和方式交流,快速产生共鸣,达成共识。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级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金字塔原理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想说清什么(内容),怎么说(思路,结构),按照沟通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金字塔能够达到的沟通效果;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能记住。
金字塔原理能够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思考:学会用右脑、左脑全脑思维,提高结构化思维能力,思考全、准、快。
书面表达、公文写作:会挖掘读者的关注点、兴趣点、需求点、利益点,能使用金字塔的4个原则,搭建逻辑清晰的常用公文架构结构(通知、请示、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议纪要、报道),掌握写序言的四要素,归类分组的MECE原则,能够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让人看得懂、愿意看、记得住。快速写文章,缩短写作时间,减少修改次数。
口头表达:说话、演讲、讲课,能够使用金字塔的基本原则,回答听众最常用的4类疑问:“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好不好?”表达时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让人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成为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的人。
管理下属:能够运用金字塔原理,考虑全面、周到、严谨,分配任务、设计流程不重叠无遗漏。
培训师开发课程和讲课:会使用金字塔搭建框架结构、组织素材、重点突出、逻辑清晰、通俗易懂。
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第1章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归类分组 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大脑会自动将发现的所有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
大脑会认为同时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关联。并且会将这些 事物按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
举个例子,古代希腊人眺望星空时,看到的是由星星组成的各类图案,而不是散乱的星星。
大脑的两个“习惯”
①: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
②:寻找逻辑关系。
仅以逻辑方法将思想或概念分组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其逻辑关系。分类的作用不只是将一组9个概念,分成每组各有4个、3个和2个概念的3组概念,因为这样合起来还是9个概念。你要做的是提高一个抽象层次,将大脑需要处理的9个项目变成3个项目。
最有效的表达方式是:先提出总的概念,再列出具体项目。既,要自上而下地表达思想。
自下而上表达,结论先行
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最重要方式。
清晰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顺序,你必须牢记。
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讲师)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以便各个组合的意义。
驴和梨子毫无关系,但是如果你说“一只驴,和一个梨子”,读者便会联想到驴子吃梨。
无论读者的智商有多高,他们可利用的思维能力都是有限的。
第一部分思维能力用于识别和解读读到的词语。
第二部分用于找出各思想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用于理解所表述思想的含义。
减少第一、二部分所耗用的思维能力,让读者专心理解表达的思想含义
自上而下思考,总结概括
总结概括成文章的顺序
一:写出包含单个思想或概念的句子。(黄苹果、红苹果、绿苹果)
二:将包含单个思想或概念的句子组合成段落。(黄苹果+红苹果+绿苹果=苹果、大香蕉+小香蕉=香蕉)
三:将段落组合成章节,共同支持章节的单一思想。(黄苹果+红苹果+绿苹果=苹果=水果=香蕉=大香蕉+小香蕉)
四:将章节组合成文章,支持文章所表述的单一思想。(水果和庄稼都是植物)
不断的向上概括,用无数个小概念作为论据支持中心思想。
你的文章必须符合这些规则、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互相关联
文章中任一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对对其下一层次的思想的总结概括
你在思维和写作中的主要活动,就是将较具体的思想概括抽象为新的思想。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如果你希望将某一组思想的抽象程度提高一个层次,那么这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在逻辑上具有共同点。
例如:你可以符合逻辑的将苹果和香蕉归类概括为水果,也可以将桌子和椅子概括为家居。但是怎样才能将苹果和椅子放在一个组里呢?仅仅提高一个抽象层次是不够的,因为上一个抽象层次是水果和家居的范畴。因此,你必须提高大更高的层次,将其概括为“物品”,但是这样的概括过于宽泛,难以说明各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
检查你将思想分组的一个简便方法,就是你是否能够用单一名词标识改组的所有思想,根据这一方法,该组中的所有思想都可以被冠以“建议”、“原因”、或“问题”、“需作出的改变”等名词。思想的种类没有限制,但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都必须能够用单一名词表示。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必须有明确的理由说明为什么把第二个思想放在第二位,而不是放在第一位或第三位。
详细逻辑顺序组织方法见第六章
因此,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关键,就是在你开始写作之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中,并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检测。如果不能符合以上任何规则,就说明你的思路存在问题,或者你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组织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让读者理解你表达的意思。这时,你应该调整自己的思路,以使其符合金字塔原理的规则,从而免去反复改写文章的麻烦。
第2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不要幻想一坐下来就开始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首先你必须梳理你想要表达的思想。
纵向关系
纵向联系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纵向联系,你可以引导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从而使读者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因为这种纵向关系会迫使读者按照你的思想产生符合逻辑的反应。
疑问/回答式的逻辑
你放在金字塔结构每一个方框中的就是一个“思想”。表达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受众传递新的信息。
带着新信息的表述,必然会使对方就其逻辑性产生疑问,例如,“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这样”,或者“为什么你这么说”
在读者对其思想产生相应的疑问后,作为作者,你必须在表述的下一个层次上横向地回答读者的疑问。
而你的答案依然是向读者传递他不知道的新信息,这又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于是你又在再下一个层次回答读者新的疑问。
要想吸引读者的全部注意力,作者就必须在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避免引起读者的疑问;也必须在引起读者疑问之前,避免先给出对该问题的答案。
疑问/问答式示范:纸书28页
你将不断地按照“引起疑问并回答疑问”的方式写作,直到你认为读者不会再对你的新表述提出任何疑问为止。
如果在提出主要观点之前,就先写出了题为“我们的假设”章节,那么,作者根本没有给读者提出疑问的机会,就先给出了对疑问的答案。这样,在作者与读者对话的相应阶段,就不得不重复传递(或重复阅读)以上信息。
金字塔结构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使你只在读者需要的时候才提供相应的信息。
横向关系
归纳或演绎关系
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
不可同时具有归纳关系和演绎关系
在组织思想里,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如果采用演绎法回答疑问,必须进行3段论式*的论述,其中第二个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做出的表述,而第三个思想则从以上两个思想中得出推论。
如果采用归纳法回答疑问,就必须保证该组思想在逻辑上具有共同点,并且可以用同一个名词表示。
序言的结构
读者只有在产生疑问后才会去找答案;同样,如果读者没有对答案的需求,就不会提出任何疑问。
可以用序言引发“预谋的疑问”,掌控节奏
如何通过序言引发疑问?
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来引出这一问题
序言应该向读者说明背景的时间和地点。在这一背景中发生了某些事,可称为“冲突”,使读者提出你文章“答案”对应的“疑问”
第3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的构建金字塔结构通常容易一些,因为你开始思考的是你最容易确定的事情,即文章的主题。
自上而下构建金字塔最重要的事——确定背景和冲突,设计读者的第一个“疑问”
1.画出主题方框
这个方框就是你的金字塔结构的最顶端的方框,在方框中填入你要讨论的主题。
不知道主题请跳到第2步。
2.设想主要疑问
确定文章的读者。你的文章将要面对那些对象?
你希望文章能回答读者头脑里的那些疑问?如果能确定疑问,请写出来。否则到第4步。
3.写出对该疑问的答案
4.说明“背景”
你需要证明,现阶段你能够清洗论述该主要的疑问和答案。
把主题和背景相结合,写出该主题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论的表述。
因为读者知道这一表述,或者根据以往经验很容易判断该表述的正确性。
5.指出“冲突”
试想一下,读者表示认同你的背景,点着头说:“对,我知道这个情况,有什么问题吗?”
这时,你就应该考虑“背景”中发生了那些能使读者产生疑问的“冲突”。例如发生了某种意外,出现某个问题,或出现了明显的不应当出现的变化。
6.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对背景和冲突的介绍,应当朱姐导致读者提出主要疑问。
有时背景和冲突对不上号,这就需要你冲洗构思。
进行以上步骤的目的,是确保你了解自己将要回答那些疑问。一旦确定了主要疑问,其他要素都很容易在金字塔结构中各就各位。
初学者注意事项
一定要先搭结构,再下笔。
一旦你的思想变成文字,你就可能会觉得写得不错,而根本不管你的思想是否连贯。
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一定要从背景开始构思,按照这个顺序,你讲更容易精准地找到“冲突”和“疑问”
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先想好序言,避免开始论证时还在想背景或冲突。
跳过序言,直接就“主题”开始创作时,你会发现自己还在思考“背景”和“冲突”的阶段。这样会使你陷入复杂,混乱的论证中。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你不应该在文章的正文部分才告诉读者过去发生的事情。
正文应该只包括思想。
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序言中不要涉及任何读者不知道的信息,因为这样的信息可能导致读者提出非你所愿的“疑问”。
如果你利用读者已经知道的信息,回答金字塔结构中较低层次上的问题,就说明你在序言中遗漏了重要的信息。
在关键句层次上,更易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在第5章将更详尽的说明。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将演绎法发展的思想用归纳法的方式表达出来。
实例:见纸书47页。
自下而上法
如果你还没想清楚要讨论的主题,也不清楚读者头脑中的疑问,也无法确定读者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向下移动一个层次,从关键词层次上着手。
自下而上思考
1.列出你要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例子:纸书40页
如果读者在阅读的最初30秒内还不能清楚了解你的全部思路,你就应该重写这篇文章。
如果文章篇幅较长,加小标题的做法尤其有效。 标题的用法(见第10章)
不要用“我们的发现”、“结论”这类标题,因为对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毫无帮助。
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为什么要用讲故事的形式
序言要用讲故事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
你必须想办法使读者轻易地抛开其他思想,专注于你的内容。
如果你确实想给读者讲一个“好故事”,你就应该给他们讲一个他们已经知道的“故事”,或者是他们应当知道的“故事”(根据读者的背景知识)
如果你的文章受众很广,那么你序言的任务就是培养读者的“疑问”
“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
序言实例:纸书60页
序言三原则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2.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个要素,即“背景”、“冲突”和“答案”
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序言的常见模式
写文章通常是为了回答以下4类问题之一:
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该方案是否正确?
方案为什么超出预期?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商务文章中最常见的4种模式:(对应上面的问题)
发出指令式
指令式序言的结构
背景(S)=我们打算做X
冲突(C)=需要你们做Y
疑问(Q)=我们如何做Y?
实例:我们打算上一款新品,为了销售额,需要你们使用制定的上货方式。(Q)=什么上货方式?
请求支持式
请求式序言的结构
背景(S)=我们遇到一个问题
冲突(C)=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________支持
疑问(Q)=我应该批准吗?
答案(A)=理由
解释做法式
解释做法式序言的结构
背景(S)=必须做X。
冲突(C)=还为做好做X的准备。
疑问(Q)=如何做好准备?
第二种例子
背景(S)=你们目前的系统是X
冲突(C)=该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疑问(Q)=如何改进、使其正常工作?
比较选择式
比较选择式序言的结构
背景(S)=我们希望做X
冲突(C)=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做X的方案
疑问(Q)=哪一种方案最合理?
比较的角度
A方案比B方案实施快、比C方案成本低。
A方案合理,B、C方案不合理。
A方案销售额最大化、B方案利润大、C方案员工压力小。
序言的常见模式 —— 以资讯为例
项目建议书序言结构
背景(S)=你遇到一个问题
冲突(C)=你已决定请第三方帮助解决此问题
疑问(Q)=你是我们应该聘请来解决问题的第三方吗?
关键句结构:
我们理解该问题
我们有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方式
我们在应用此方法上有丰富的经验。
我们的项目安排非常合理。
第二种结构
背景(S)=你遇到了一个问题。
冲突(C)=你希望通过咨询解决该问题。
疑问(Q)=你将如何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
项目进度小结序言结构
背景(S)=我们一直在处理X问题
冲突(C)=我们告诉过你,分析的第一部是确定Y是否成立,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这一步。
疑问(Q)=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二种结构
背景(S)=我们告诉过你X
冲突(C)=你要求我们调查Y,我们已经完成该调查。
疑问(Q)=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5章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Deduction
演绎推理比归纳推理更容易实现,人们在思维中更习惯使用演绎推理。
虽然演绎推理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但用于写作却比较笨拙、繁琐。
演绎推理的步骤
演绎推理是由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论述形式。
1.阐述世界上已经存在的某种情况。
2.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的,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3.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
演绎推理在咨询界则主要是以下3个步骤: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演绎推理用于写作比较笨拙、繁琐。所以我们将其变换成为归纳推理表述。
客户更关心如何做(how)时,用归纳法解释
例如:客户:告诉我如何降低成本。你:减低成本是一件容易的事。客户:怎么做?你:你只需做到A、B、C即可。
客户更关心为什么(why)时,用演绎法解释
例如:客户:告诉我如何降低成本。你:别想着降低成本了,还是考虑考虑把公司卖了吧。客户:为什么?怎么卖?你确定吗?你:因为公司面临巨大威胁,您无法应对此威胁,而其他人可以应对此威胁,所以卖了吧。
应该尽量将简单直白的演绎法推理放在金字塔结构底层,减少演绎过程中插入其他的信息干扰。
如果演绎法简单直接,就很容易理解:我是人→人需要吃饭睡觉→所以我吃饭睡觉。
但是,如果需要读十几页才能找到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的关系,而必须再读十几页才能找到第二步和第三步的之间的关系,那么演绎法就变得难以理解。
因此,应该尽量将演绎法放在金字塔结构底层,减少演绎过程中插入其他的信息干扰。
演绎推理不要超过4步。
推导出的结论不要超过两个
归纳推理 Induction
在用归纳法进行创意性思维时,我们必须具备以下两项主要技能:
正确定义该组思想
准确识别并提出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
第六章对以上两点进行了详细说明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演绎推理: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两个常见错误:
仅仅因为可以用一个名词概括,而将关联性很小的思想排列在一起(如“10个步骤”、“5个问题”等),而实际上这些思想不存在逻辑关系。
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中心思想,使用的是缺乏思想的句子(如“该公司存在的5个问题”),而非具有揭示性的观点。
第二篇 思考的逻辑
冷静思考(Hard-Headed Thinking)
认真研究各个组的思想是思考过程的重心,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正因为艰难,而使这一过程经常被忽略。
第6章 应用逻辑顺序
在演绎性的思想组中,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出该组思想的逻辑顺序:即演绎逻辑的顺序。但在归纳性的思想组中,你却可以“选择”一种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按照前因后果排序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你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部)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结构顺序
构建逻辑结构
例如,如果你需要找出“在该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首先你必须画出该行业的结构图,然后确定在各个部分成功的必须要素。这些必须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此前画出的行业结构图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互相对应。
要遵循MECE原则
各部分之间互相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如果划分时强调活动本身,那么各部分展现的是一个逻辑过程(流程),因此应采用时间顺序。
如果划分时强调地点,那么各部分呈现的是地理状况,应采用结构顺序。
如果划分时强调与某一产品或市场有关的活动,那么划分就是一种归类。各部分思想应采用重要性顺序,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以是任何排序标准。(如:销量、投资额等)
描述逻辑结构
示例:见纸书114页
修改逻辑结构
示例:见纸书116页
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
示例:见纸书117页
程度顺序
将类似事物按重要性归为一组
当你说某公司“存在3个问题”时,严格的说,并不十分准确。该公司肯定存在许多问题,你从所有的问题中挑出了3个与其他问题相比更值得重视的问题。
进行适当的分组
各组之间互相独立,没有重叠,互相排斥
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某种共同特征,使你能够将其列为某一特定种类的问题
如:每个问题都是因为不愿意授权而造成的结果
按程度或重要性排序: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
示例:见纸书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