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童敏感期
你知道儿童敏感期吗?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共同体会孩子童年的快乐,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让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于2021-08-15 23:17:34儿童敏感期
6岁以上
8岁左右出现理财敏感期
出现集体意识
出现深入思考问题的趋势
为孩子创造爱和自由的环境
5岁~6岁
婚姻
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对异性的敏感期是纯心理和精神性的
孩子能产生这种情感,也能接受其中复杂内容,包括痛苦。从小就能处理这种心态,成人以后也能很好处理这种关系
书写
促使儿童高度的专注和持续的写
数学逻辑
儿童出现一种无线性的思维:从一到十到百一直到百亿,直到需要无法表达,儿童从中体验并炫耀这个无限性
早教道具:加法板,减法板
社会学兴趣
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
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职业模仿
动植物,实验,收集
开始吸收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喜欢观察动物,植物
给孩子自由
成人不需要强加教导
家长学会倾听
开始对科学实验感兴趣
延续交往的敏感期
结束一对一的交往,进入三四人一组的交往
5岁以前的交往特征是一对一
通过物品交换来进行
通过流泪来解决矛盾
5岁以后进去三四人的交往
明显的精神倾向
结束以交换为目的的交往方式
学会相互表达爱意,解除孤独,也出现了对别人的控制和反控制
其他
生活的压力不要让孩子承担,不要向孩子倾诉生活压力
尊重孩子的认知态度,如孩子喜欢分类清楚的东西,生活中就要尊重他这一现象
父母是孩子安全的来源
如妈妈上班,儿童出现分离焦虑
儿童三四岁的时候,如父母没去幼儿园接,内心会出现恐惧
五岁以后,儿童有了情感的理解力,如果父母不接,则认为父母不爱他
缺少关注的儿童容易出现“人来疯”现象,人多的场合会把握不住分寸
给孩子过生日,通过正常的方式获得尽可能多的关注
4岁~5岁
出生
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
安全感最早来源
对于12岁以前的儿童,认识性别,性器官以及孩子之间的感情,就像认识眼睛,鼻子一样
需要正面告诉他们生命的来源
情感
开始表达感情
关注别人是否爱他
对父母的情绪反应很敏感
成人需要保护儿童的表达能力和方式
人际关系
从一对一的玩具食物交换,到寻求相同情趣的朋友
最开始儿童是通过物体来产生连接
“我带好吃的给你,我们就是好朋友”
到4、5岁以后,儿童通过相同的爱好来建立关系
婚姻
儿童形成结婚的概念,表明对性别,自我,异性有了初步的感觉
初级阶段表现的是对父母的喜爱
接着儿童会用一些方法和技巧去和自己爱慕的伙伴交往
大概5岁,则会因为喜欢而痛苦
审美
1、首先吃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
2、接着对所用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
3、接着对自我形象要求完美
女孩子开始对衣服饰品感兴趣
4、最后对环境和内外气质的完美追求
数学概念
对数名,数量,数字感兴趣
如认出“6”
“一只蚂蚁吃一个苹果需要多少天”
“从家大门到房间需要走多少步”
“5元能买什么东西”
身份确认
开始崇拜某一偶像
一位想当公主的女孩会自己打扮起来
喜欢超人的男孩子会自己全副武装
性别
开始关注到男女差别
对自己身体产生好奇
音乐
4岁发展到音乐敏感期
在该阶段顺其自然发展孩子的音乐天赋
绘画
可能会从早画到晚
不用强加培养和锻炼,但是需要保护
符号
开始学认字,但是不要强制让儿童认字,而是他自身内外的反应
概述
定义: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年龄:0~6岁
儿童依靠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来发展自己。
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了。
满足敏感期需求的儿童表现出:
1、天才的创作智慧
2、无与伦比的热情、兴趣、和意志力
3、迅速发展的认知能力和技能
4、得到满足后人格的宁静,和谐和顺从
5、构成巨大的潜力;
口的使用
孩子初始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
用口来品尝味道
喝过糖水便不会喜欢白开水
用口来分辨东西
如,每个食品尝一口放下,再尝另外一个;
用口来感知世界
出生吸允手指;
出生就会吸奶
手的使用
构建手的组装能力
见圆就拧,见方就按,见线就拽
发展最早的空间感觉
抽屉打开,拿出东西
把外面的插进去,里面的抖出来
盒子打开,关闭
早教道具:蒙特梭利的“圆柱体插座”
锻炼盖,插,拧等基本动作
早教道具:弹力球
探索空间
秩序敏感期
寻求秩序
如衣服穿身上
垃圾要扔垃圾桶
物品应该放在对应位置
儿童最初的内在逻辑
给予儿童安全感
如果被打乱,儿童内心带来极大混乱和不适,甚至哭闹
形成自我
区分你的,我的
天赋
对音乐和绘画有天然的直觉
天生对涂画感兴趣
语言敏感期
捕捉大人的词语
“”妈妈,幸福是什么意思
重复大人的词语
大人需要慎重对待儿童的提问,注意在儿童面前的语言表达
数字敏感期
3岁~4岁
执拗
“不,我就不”
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
如剥糖时孩子需要自己剥,如果大人把糖纸撕开,孩子会要求重新拿一颗
执拗敏感期过后,接着就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垒高
垒高是幼儿发现空间最基本的形式,从发现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
色彩
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提现在生活中
选择玩具的颜色,选择衣服的颜色等
色彩敏感期后便进去了涂色敏感期
喜欢用身体来感知色彩:手腕上画一个手表;眼睛上画一个眼镜等
语言
模仿大人说话
对于新词语,总是着急想知道意思
将新学的词语运用到生活中
当幼儿发现一个词语和一个外物能配对时,喜欢重复配对
“妈妈” “哎!” “妈妈” “哎”
诅咒
幼儿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
成人反应越激烈,幼儿感觉这话语越有力量,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
儿童追求完美,表明他的精神世界开始走向丰富和深入
剪、贴、涂
真正开始有意识使用工具
在使用和发展手的同时,形成高度专注力
藏、占有欲
“我的”
占有欲是获得占有物背后的含义,不是占有占有物本身
逻辑思维
不断追问“为什么”
父母需要给出正确的,简短的解答
绘画
儿童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家长需要关注儿童的艺术天性
2岁开始绘画,该时期只是符号系统:不规则线,甚至一个点
接着就是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喜欢观察,绘画开始有雏形,如圆形,方形,但对细节不感兴趣
大概4岁半,开始对细节感兴趣,绘画作品能看出具体内容,如脸上有眼睛和鼻子嘴巴等
6岁以后,对造型感兴趣,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生活以及周围事物真实感受
成人不要教儿童画画,影响儿童天性
延续秩序
从具体的生活秩序延伸到心理秩序
人际关系
需要帮助儿童建立规则并形成秩序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
自己的东西自己有决定权
拿别人的东西需要征求别人同意
到5岁开始,儿童喜欢和别人交换物品
注意有的孩子处于占有敏感期,他要靠自己的东西区分“我的”和“他人”,如果强制这个时期的儿童分享他的东西,会造成他内心巨大的恐惧和危机
当儿童能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家长需要给儿童准备玩具和食品,让他拥有自己的交换条件
获赠和交换,是儿童获得物品的主要方式
2岁半~3岁
建立概念
将自己的认知和语言配对
如看到车会说“车、车、车”
对概念特别感兴趣,会反复进行
自我意识产生
强调“我的”
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计划,物品和行为,和自私无关
处于该敏感期的幼儿,如果不是自愿,不必强调幼儿分享
没有自我的幼儿,会屈从别人,寻求归属
秩序
第一阶段:为秩序的破坏而哭泣,秩序恢复后会平静下来;
第二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说“不”,自我意识明萌芽;
第三阶段:为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1、放慢速度,观察和倾听孩子
2、陪伴孩子,准许孩子哭出来,发泄情绪
幼儿喜欢把规则变成秩序,一个个规则的累积,造就文明的成人
蒙特梭利教具
二项式道具
三项式道具
0~2岁半
视觉
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用黑白卡激发视觉
口
用口进行味觉,触觉试探
在长牙的敏感期应该提供比较硬的食物给宝宝练习咀嚼,但要注意安全
某些宝宝通过咬人来度过口欲敏感期
手
喜欢抓东西
喜欢抓捏粘稠和软的东西,因为容易抓,并且可以改变形状
不断重复抓和握
一开始一手抓,后来两指抓,到能抓起细小的物品
到脚可以活动后,喜欢喜欢用手来搬运东西
不要阻止咬手指
走
拉着成人的手走
独立行走
喜欢上下坡,走楼梯
专爱走不平的路
成人是为了目的而走,儿童是为了学习而走,成人需要放弃自己的节奏配合孩子
空间
爬,抓,移动物品
爬高,旋转,扔东西
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把外面的东西塞进去,是幼儿认知空间的最初过程
喜欢洞,并且会往洞里塞东西
幼儿喜欢垒高,推倒,再垒高,再推倒的过程,从此来感知空间
喜欢反复爬楼梯,是幼儿用身体来感受空间
感受空间,发展到承受更大空间,其实也是心理承受能力发展过程
细小事物
对细小事物感兴趣
幼儿比成人更容易发现细小的东西,如地上的蚂蚁和蜗牛
观察细小物品需要耐心,时间,专注,这可以很好锻炼幼儿的专注力,所以平时呼唤幼儿前可以先观察幼儿在干什么,避免打扰,打断专注
秩序
自身建立的秩序,如回家未经允许把菜放进幼儿碗里,他会把菜拿掉,重新装一份
如幼儿的秩序没有被保护,则被权威代替,造成幼儿内心的惧怕,引发心理问题,造成人格卑微
模仿
模仿语言: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受语言音韵,并不断重复
成人需要注意口头语言:文明,规范,准确并有美感
模仿大人的动作
1、让孩子去做,模仿没有对错
2、尽量放慢自己的动作,满足幼儿模仿需求,让孩子请问度过该敏感期
自我意识
表现为打人,咬人,说“不”
区分“你的”、“我的”
审美
要求食物或者用具必须完整
学会欣赏自己
其他
幼儿喜欢玩沙和水
沙和水变化无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智进行自己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