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2025年中级经济师最新版本,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涵盖了生产者组织形式、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等多个方面。
编辑于2025-01-14 15:46:25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公共物品、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外部性、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垄断、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和政府对市场干预的目的,资源最优配置。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 生产市场要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形成的模型,完全垄断市场价格歧视,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及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各种市场结构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各种市场结构上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及短期供给曲线,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公共物品、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外部性、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垄断、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和政府对市场干预的目的,资源最优配置。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 生产市场要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形成的模型,完全垄断市场价格歧视,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及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各种市场结构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各种市场结构上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及短期供给曲线,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企业的本质
企业的本质 (显著特征)
价格机制或市场机制的替代物(美国科斯)
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交易成本的节约
导致交易成本或费用在市场和企业这两个组织之间不相同的主要因素:信息的不完全性
生产者和生产函数
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目标
生产者(企业或厂商)
包含:个人独资、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生产者的目标
追求利润最大化
长期看:一个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终将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基本准则和关键
生产函数
生产及相关概念
生产
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产出
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和无形服务产出
投入
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生产函数定义
前提:技术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所有企业都有生产函数
任何生产函数都是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前提,技术变化,原有生产函数就会发生变化 生产函数强调的是“最大产量”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含义
假设只有一种投入可以改变,而其他投入不变,分析企业短期行为
短期生产函数通常形式
Q:表示产量
L:表示劳动投入量
:固定的资本投入量(不变要素的资本)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
总产量(TP):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例如:一家工厂投入一定数量的工人、原材料和设备等生产要素后,最终生产出的产品总量就是总产量
平均产量(AP):平均每个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产出来的生产的产量 (等于总产量除以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
例:一家工厂,投入一定数量的工人、原材料和设备等生产要素,若投入了10个工人,生产出的总产量是100件产品,那么平均每个工人的产量(即平均产量)就是100/10=10件
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或产出
例:上述工厂中,在已经投入10个工人的基础上,再增加1个工人,总产量从100件增加到108件,那么这新增的8件产量就是第11个工人的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108-100)/(11-10)=8
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图像曲线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
边际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 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 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总结规律: 边际3N线; 边际为0,总最大; 边际下穿平均线;
规模报酬(研究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规模报酬 (规模收益)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划分规模报酬的类型
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成本和利润的相关概念
生产成本 (又称生产费用)
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所支付的人工费用和物质费用
成本和利润的概念
成本
机会成本:放弃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隐成本:本身拥有并使用的资源成本
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超额利润:企业最求的最大利润
正常利润:生产成本(隐成本)的一部分,不包含在经济利润内。 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短期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
定义: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总成本与产出(或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短期成本函数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设备折旧、管理费)
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例如: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
长期成本函数:没有固定成本,从长期看,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二者的区别: 是否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短期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 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
⭐️⭐️⭐️短期成本函数
短期总成本(TC):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全部成本
短期总成本 TC=总固定成本 TFC+总可变成本 TVC
例:一家面包厂,每月的厂房租金(固定成本TFC)为 5000 元,每生产一个面包需要的面粉、糖等原材料(可变成本)为 2 元。如果这个月生产了 1000 个面包,那么可变总成本(TVC)=1000*2=2000元,短期总成本TC=短期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5000+2000=7000元。
平均总成本(ATC):含义生产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总成除以于总产量所得之商 (又称平均成本(AC)、单位产品成本)
平均总成本(ATC)= 短期总成本(TC)÷ 产量(Q)
例: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 1000 元,可变成本为 500 元,产量为 50 件。 那么短期总成本(TC)=1000+500=1500元 平均总成本(ATC)=1500/50=30元 / 件
边际成本(MC):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注意:边际成本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
例:当产量从Q1=100增加到Q2=101时,总成本TC1=1000元增加到TC2=1005元,那么边际成本MC=(1005-1000)/(101-100)=5元。 即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成本增加5元。
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
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
⭐️⭐️⭐️短期成本函数短期成本曲线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 曲线图
总成本TC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口诀: 固定不变,可变变 总成本线,同可变
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平均总成本(ATC)
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
边际成本(MC)
总结: 3U一斜线 边际上穿平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