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孙子兵法
这是一篇关于孙子兵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战略运筹,作战指挥,特殊战法,军事地理,战场机变。其思想和原则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也广泛适用于政治、经济、商业等多个领域。
编辑于2025-01-30 10:39:35孙子兵法
战场机变
军争篇
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夺取战机
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
军争危利
无辎重亡
无粮草亡
无委积亡
军争原则
不知图谋
不知险阻
不用向导
狂风飞旋
列火迅猛
大山岿然
乌云弊日
雷霆万钧
变人耳目
夜战金鼓
昼战旌旗
运用士气
避其锐气
击其惰归
运用军心
以治待乱
以静待哗
困敌之法
以近待远
以佚待劳
以饱待饥
随机应变
勿邀正旗
勿击堂阵
用兵之法
高陵勿向
背丘勿逆
佯北勿从
锐卒勿攻
饵兵勿食
归师勿遏
围师遗阙
穷寇勿迫
九变篇
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地形忌讳
圮地无舍
衢地交合
绝地无留
围地则谋
死地则战
将领能力
九变之地
九变之术
屈之以害
役之以业
趋之以利
将领五危
必死可杀
必生可虏
忿速可侮
廉洁可辱
爱民可烦
行军篇
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行军四利
处山之军
处水之军
处泽之军
处陆之军
驻军之法
好高恶下
贵阳贱阴
养生处实
军无百疾
丘陵处阳
洪水止涉
勿近之地
绝涧
天井
天牢
天罗
天陷
天隙
覆索之地
险阻
潢井
葭苇
山林
蘙荟
观敌之形
近静恃险
远挑诱敌
树动者来
草障者疑
鸟起者伏
兽骇者覆
尘高车来
尘广徒来
尘散拽柴
往来营军
以形见意
词卑者进
词强者退
居侧者陈
无约者谋
奔走者陈
半出者诱
杖立者饥
汲饮者渴
不进者劳
鸟集者虚
夜呼者恐
军扰将轻
旗动者乱
吏怒者倦
粟马穷寇
谆翕失众
数赏者窘
数罚者困
先暴无能
委谢欲休
怒迎谨察
将兵关系
未亲不服
亲罚不行
领之以文
齐之以武
军事地理
地形篇
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地形分类
通
挂
支
隘
险
远
战败分类
走
驰
陷
崩
乱
北
上将之道
料敌致胜
进不求名
退不避罪
为人是保
利合于主
将领之能
爱兵如子
知己知彼
知天知地
九地篇
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战地分类
散地
轻地
争地
交地
衢地
重地
圮地
围地
死地
敌国作战
深入则专
掠于饶野
置之死地
兵贵神速
使如率然
特殊战法
火攻篇
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火攻方法
火人
火积
火辎
火库
火队
火攻条件
行火有因
烟火素具
发火有时
起火有日
用间篇
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间牒分类
因间
内间
反间
死间
生间
历史名间
伊挚在夏
吕牙在殷
作战指挥
军形篇
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善战之将
立于不败
待敌之隙
攻守之能
藏于九地
动于九天
战争实力
土地面积
资源容量
兵源数量
军事实力
胜负判断
兵势篇
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治军作战
分数是也
形明是也
奇正是也
虚实是也
作战之法
奇正之变
五声之变
五色之变
五味之变
治军之法
治乱数也
勇怯势也
强弱形也
动敌之法
形之敌从
予之敌取
方止圆行
千仞滚石
虚实篇
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扰敌之法
佚能劳之
饱能饥之
安能动之
出其不意
千里不劳
攻而必取
守而必固
冲虚不御
速怠不追
备战情况
我众敌寡
我备敌疏
知战之地
知战之日
避高趋下
因地制流
动态变化
五行无常
四时无定
战略运筹
始计篇
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运筹帷幄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经之五事
道
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天
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
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将
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
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校之七计
主孰有道
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
将孰有能
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
天地孰德
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
法令孰行
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
兵众孰强
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
士卒孰练
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
赏罚孰明
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
放权造势
听计则留
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
勿从则去
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
因利置权
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
诡道之术
能示不能
用示不用
近示之远
远示之近
利而诱之
乱而取之
实则备之
强而比之
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
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
不可先传
观胜负矣
庙算胜者
庙算不胜
作战篇
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战前准备
驰车千驷
革车千乘
带甲十万
千里馈粮
战争开销
内外之费
宾客之用
胶漆之材
车甲之奉
作战利害
钝兵挫锐
屈力殚货
乘弊而起
兵闻拙速
尽之其害
尽之其利
以战养战
役不再籍
粮不三载
取用于国
因粮与敌
车杂而乘
卒善而养
谋攻篇
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战争原则
全胜思想
兵法谋略
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下攻城
用兵之法
十则围之
五则攻之
倍则分之
敌则战之
少则逃之
不若避之
将领之能
辅周国强
辅隙国弱
君主之害
不知进退
不明战守
不懂战略
知胜之法
知可战否
众寡之用
上下同欲
以虞待劳
将能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