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SCOR模型: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供应链一体化的得力工具
这是一篇关于SCOR模型: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供应链一体化的得力工具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5. 实例分析,4. 作用意义,3. 实施应用,2. 主要内容,1. 概念含义。
编辑于2025-02-05 21:28:08SCOR模型: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供应链一体化的得力工具
1. 概念含义
1.1. 产生与发展
**SCOR(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由国际供应链协会开发支持,是适合不同工业领域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1996年春,美国两家咨询公司Pittiglio Rabin Todd & McGrath(PRTM)和AMR Research(AMR)为助力企业实施有效供应链,实现从职能管理到流程管理的转变,牵头成立供应链协会(SCC) ,并于当年底发布该模型。至2005年4月,SCC已发布SCOR模型的7.0版本。
1.2. 基本概念
SCOR模型是跨行业的标准供应链参考模型和诊断工具,为优化各种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供应链提供方法。它对核心商业流程采用共同术语和方法,适用于专门行业,便于企业间交流供应链问题、评测性能、确定改进目标,还影响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开发。该模型基于流程管理,将流程元素、评价指标、最佳实践和运作方法特征整合,提供横向和纵向的供应链视图,帮助企业定位和配置流程元素,实现供应链绩效优化。
1.3. 模型范围
SCOR模型范围涵盖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全过程,包括:
与客户的所有往来,从订单输入到货款支付。
所有物料实体传送,涉及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等多种物品。
与市场的相互影响,从把握总需求到完成每项订单。
退货管理。
SCOR模型不包含销售管理、技术开发、产品和工艺流程设计与开发、货物运送后技术支持流程。它认为员工培训、质量控制、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部分)等活动,公司已有基础,无需其定义。
2. 主要内容
最初版本的SCOR模型包含计划、采购、生产和发运四个流程,5.01版本将供应链分解为计划、物料获取、制造、交付和退货五个流程,每个流程又可进一步分解,共分三个层次。
2.1. 工作流程
SCOR将供应链分解为以下5个流程:
计划(Plan):进行需求/供应规划和管理,平衡资源,建立和沟通供应链计划,管理寻源、制造、交货和退回的执行流程,以及商务规则、业绩、数据采集、库存等方面,协调供应链单元规划和资金规划。
采购(Source):负责采购库存产品、根据订单生产的产品和根据订单设计生产的产品,管理交货时间表、供应商、库存、资产评估等相关事务。
生产(Make):制造各类产品,制定生产活动时间表,实施产品制造、测试、包装等环节,管理生产过程中的规则、业绩、数据等。
发运(Deliver):涵盖订货、仓储、运输等环节,管理库存产品、根据订单生产产品和根据订单设计生产产品的发货过程,以及相关商务规则、业绩、信息等。
退货(Return):与各种原因的退货和交付后的客户支持相关,包括将原材料返回给供应商和顾客的退货,针对不同类型退回产品有不同的处理步骤。
2.2. 三个层次
SCOR模型按流程定义分为三个层次,每一层都可用于分析企业供应链运作:
第一层:描述计划、采购、生产、发运和退货五个基本流程,定义了模型的范围和内容,企业可据此做出基本战略决策。
第二层:为配置层,按照计划、执行、交付、使能分类,由26种核心流程类型组成不同分类体系。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选用流程类型构建供应链,并选择标准流程元素描述供应链,这些流程元素都附有性能属性、评测尺度和软件特性要求。
第三层:是流程元素层,定义公司在市场上竞争成功的能力,包括流程元素定义、输入输出信息、流程性能指标、最佳运作方式以及系统支持要求。公司可在这一层对运营战略进行微调。
在第三层以下还有实施层,但SCOR模型未对其定义,这既增加了供应链建模难度,也体现了模型的灵活性。SCOR模型的四个层次层层深入,企业可通过层次建模法逐步构建和完善供应链模型。
2.3. 支持系统
支持系统包括计划支持、采购支持、制造支持、配送支持、退货支持5个部分,采用标准符号,由“支持模块代号+相应流程代号”组成。目前,SCOR模型为每个基本流程定义了9种支持元素:
规章建立与管理:基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确定各基础流程的决策支持标准,形成规章制度,指导决策过程,如制定客户服务水平、供应商选择标准等。
业绩评估:比照既定标准评估基本流程现有业绩,采取措施获取目标业绩,满足客户和竞争需求,如进行供应商评估、生产状况评估等。
信息系统与数据管理:收集、整理和分析供应链运作信息,支持基本流程的计划和执行,确保信息准确,如管理采购信息、库存信息等。
库存管理:管理供应链整体及各环节库存,降低库存成本,如制定库存战略、管理盘点方式等。
资产管理:确定供应链系统及各环节资产能力,满足企业运营和发展需求,包括资产获取、维护和分配管理,如确定自制与外包比例等。
运输管理:解决供应链各环节运输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确定运输方式、管理运输信息等。
供应链网络结构管理:设计和管理供应链网络结构,确定产品流动网络,如评价市场需求、确定产品开发策略等。
遵守法规管理:识别并遵守政府和相关组织制定的法规、规章和标准,如进出口法律条文、运输管制等。
特殊元素:根据企业战略和规划修正长期供应链能力和资源计划,管理现有订单或合同,如预测资源需求、管理订单价格等。
支持系统是SCOR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主要管理流程提供支撑,管理所需信息,具有借鉴价值。
2.4. 供应链评价指标
SCOR模型为每一层的每个过程都定义了业绩表现衡量指标,供应链业绩表现特征包括可靠性、反应能力、柔性、成本、资产利用率几个方面。将企业衡量指标与SCOR记分卡相结合,与行业一般水平、先进水平以及企业目标水平比较,可用于供应链差距分析和标杆管理。第一层的衡量指标如下: 表1:供应链性能衡量指标
性能特征 性能特征定义 第一层衡量指标 供应链配送可靠性 在正确时间、将正确产品以正确质量、完整文件资料、正确包装和放置条件,送达正确地点、交给正确客户的能力 配送性能、完成率、定单的完好履行率 供应链的反应 供应链将产品送达到客户的速度 定单完成提前期 供应链的柔性 供应链面对市场变化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灵活性 供应链响应时间、生产的柔性 供应链成本 供应链运营所耗成本 产品销售成本、供应链管理总成本、增值生产率、质量保证成本/退货处理成本 供应链的资产利用率 组织为满足需求有效利用资本的能力 现金周转时间、库存供应总天数、净资产周转次数
企业难以实现所有性能指标最优,可依据自身核心选择指标进行决策。
3. 实施应用
3.1. 实施重点和难点
采用SCOR模型管理企业物流运作,可在保证交货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50%以上的库存。理解SCOR模型可从横向和纵向入手:横向将企业内部活动划分为计划、采购、生产、发货和回流五项;纵向根据产品/客户订单特征对上述活动分类。
SCOR主要涉及供应商、核心企业(由制造中心和集约中心构成)和客户三方当事人。制造中心负责产品设计和生产,采用MTS(make-to-stock)生产模式;集约中心的流通加工部采用ATO(Assemble-to-order)模式,能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
实施SCOR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赋予每一客户订单明确的订单等级,如分为组件、标准产品、客户化产品和特殊设计产品四个等级,避免业务活动混乱。
由集约中心的订单部门对客户订单全权负责,防止订单延迟和客户不满。
工厂制造部门采用拉式生产模式,减少库存,拉动生产的信号主要来自集约中心。
赋予企业所采购的每一项物料一定的供应等级,如分为直接供货、标准供货、特殊部件和客户化部件四级,提高采购效率,降低供应链成本。
3.2. 实施步骤
SCOR模型实施共十五个步骤,强调规范运作,各部门和流程紧密配合:
集约中心的订单管理部门收到客户订单后,根据规则赋予订单等级。
客户订单录入订单管理部门信息系统,成为流程的“Pull signal”。
集约中心的流通加工部获取订单信息,开始按要求做好装配准备。
流通加工部向集约中心的仓库发出要货(通用件)请求。
集约中心仓库将相关通用件递交流通加工部。
流通加工部收到通用件后安排装配,将装配好的产成品递交集约中心的配送部门。
集约中心配送部门将货物交给客户。
集约中心仓库向集约中心采购部发出补充通用件库存的请求。
集约中心采购部将采购信息传递给相关供应商和工厂。
相关供应商及工厂调取库存,将部件递交集约中心。
集约中心仓库收到部件,填充库存。
工厂通用件库存的消耗向工厂生产车间发出生产信号,生产车间做好生产准备。
生产车间向工厂原材料仓库发出要货(原材料)请求。
工厂原材料仓库分拣物料递交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完成生产后填充工厂成品(通用件)库存。
工厂原材料仓库向工厂采购部门发出要货请求,采购部门安排采购。
通过这些步骤,SCOR模型实现了供应商、核心企业和用户的紧密链接,提高了效率,控制了Lead time,降低了供应链库存,使各成员共同获益。
3.3. 实施过程
SCOR实施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
竞争基础/因素的分析。
配置供应链(包括从供应链在地理上设计,到单个产品供应线程的设计)。
绩效层次、实践和系统的统一。
供应链实施的改变,如建立持续改进流程,定义战略供应链投资,支持竞争优势。
从方案实施途径看,将固定的方案管理与实施的技术专家队伍相结合,SCOR将会是最为成功的。
3.4. 运用优势
SCOR模型具有多方面优势:
促进供应链伙伴沟通:
用标准语言帮助管理者聚焦管理问题。
作为工业标准,助力管理者关注交叉企业间的供应链。
描述、衡量和评价供应链配置:
标准流程定义允许任何类型供应链的配置。
标准衡量制度使供应链绩效衡量和基准成为可能。
可评价供应链配置,支持持续改进和战略计划。
助力企业决策:
基于实施做出决策,监督竞争者绩效。
抉择供应链改进方向,产生最大战略价值。
衡量绩效改进的影响。
促进供应链成员合作:为供应链上不同成员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工具,帮助企业理解绩效水平和最优实践,改善基准。
4. 作用意义
4.1. 作用
提供描述和协作工具:SCOR模型应用标准术语和符号,提供描述工具和思想方法,帮助理解供应链运作,明确各参与主体关系,促进供应链相关部门及合作伙伴协作。
定量分析和评价供应链:将具体作业与性能衡量指标结合,定量分析供应链运作性能,提供评价及确定改进机会的工具,为供应链再造提供依据。
支持供应链设计和学习:提供快速建模方法和再造工具,支持企业战略与供应链性能指标结合,还是企业学习供应链管理的工具。实施该模型能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如配送性能提高16% - 28%、减低存货25% - 60%等。
4.2. 意义
SCOR模型建立了SCM系统的整体框架和流程细节,集成业务流程再造(BPR)、标杆(Benchmarking)和最佳实践分析等管理改进方法,为供应链实施提供指导。该模型不是软件,而是对原有管理方法的优化,易实施,不存在失败风险,不会增加额外成本,是高效实用的供应链设计和再造工具。
5. 实例分析
5.1. 案例:基于SCOR的某旅行社服务流程再造
【旅行社ABC是大型企业,提供国内外旅游服务,营业服务水平领先,销售网点遍布全国。】
建立供应链绩效计分卡:旅行社ABC识别了5个需要测量和标杆的第一层SCOR指标(导游服务水平,供应商服务提供可靠性,内外部信息交换快捷性,成本,客户满意度)和全部财务指标。
标杆&标杆分析:制造业可使用SCOR模型提供的付费行业标杆进行比较。服务业目前无行业标杆标准,旅行社ABC采用神经网络系统,采集不同旅行社数据,以利润输出为目标进行专家培训找到行业标杆,并确定最关注的供应商服务提供可靠性和内外部信息交换快捷性两个方面,搜集数据由SCC分析。
再造旅行服务流程:旅行社引进德国SAP公司的协同商务系统,该系统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及人力资源等应用结合。改造前,信息系统限于企业内部,与供应商交流主要通过电话、传真,信息传递繁琐、缓慢且错误率高。改造后,各部门及与外部供应商的文件往来改为与数据库的单点接触,加快信息流动。计调部可招标选择供应商,供应商能快速响应,计划变动时可快捷沟通协调,提高了供应链的灵敏度和适应性。
实施供应链过程和系统:此为SCOR模型的第四阶段,即企业内部实施阶段,需落实人员、技术、资金、设备等条件,启动再造项目,检验改进效果。实施过程中各阶段需反复调整,将SCOR模型与管理应用软件和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结合,获取供应链实时信息,监控和评价绩效,持续改进流程,支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