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知识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知识梳理,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思维导图,涵盖了水资源保护、净化、组成元素、物质分类、化学式意义等多方面内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梳理,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实验原理
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实验步骤
1.连接好装置,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3.燃烧燃烧匙内的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且把塞子塞紧。 4.待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的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出现的现象为:少杯中的水倒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由于压强降低消耗了多少氧气,水就会补充多少)(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药品要求
1.足量 2.能在空气中燃烧, 3.药品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4.药品与氧气反应最好只生成固体物质, 5.若生成气体,气体要能被某种溶液吸收。
水的作用
1.吸收热量,加速降温 2.吸收五氧化二磷,减少空气污染
实验结果有误差
结果小于1/5
1.红磷量不足 2.装置漏气 3.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结果大于1/5
1.弹簧夹未加紧 2.未快速将红磷塞入瓶中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空气
空气成分:
氮(N2)占78.08%,氧(O2)占20.95%,氩(Ar)占0.93%,二氧化碳(CO2)占0.03%,还有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He)、氖(Ne)、氪(Kr)、氙(Xe)等。 臭氧(O3)、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在正常空气中的含量分别是0.025、0.002、0.004ppm
空气作用:
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氮气
1.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2.做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3.液氮制造低温环境(汽化吸热)
稀有气体
1.做霓虹灯(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液态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汽化吸热) 3.氦气可制造气球(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
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被破坏
1.臭氧层破坏 2.酸雨 3.温室效应
保护大气环境
1.使用清洁能源 2.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3.积极植树种草等
空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
氧气
性质
物理性质
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沸点约为-183℃,熔点-218.8℃,密度为1.429g/L,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助燃性
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能与多种元素形成化合物
与木炭发生反应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固体直接燃烧)现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红光,放出热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硫与氧气发生反应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蒸汽燃烧)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铁与氧气发生反应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固体直接燃烧)
现象
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铁在空气中燃烧:铁丝红热,不能燃烧
物品作用
水的作用:防止生成物炸裂集气瓶(可以用沙代替,起隔热作用)
铁丝下端所系火柴作用:引燃铁丝
打磨铁丝作用:清除表面铁锈
铁丝呈螺旋状: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
例如:细胞的呼吸作用,食物的腐烂,醋的酿造
剧烈的氧化反应 例如: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制取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入试剂,放团棉花 3.固定试管(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4.点燃酒精灯 5.收集气体 6.将导管移出水槽(防止水槽中的水吸入试管) 7.熄灭酒精灯
过氧化氢分解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二氧化锰起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自身化学性质及质量不变
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1.浓度(c)c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温度(t)t越大,v越快 3.接触面积(s)s越大,v越快 4.催化剂
分离空气
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
验满
排水法收集: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表明已经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分解反应:有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