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读书笔记《底层逻辑2-商业本质》刘润
《底层逻辑2:理解商业世界的本质》是一本帮助读者用数学思维洞察商业本质的书籍。 它能解决以下几类问题: 理解商业本质:通过数学工具,揭示商业背后的底层逻辑,帮助读者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到不变的规律。 提升决策能力:借助概率、统计等数学原理,培养读者在不确定性中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例如如何在创业中评估风险,如何在竞争中找到最优解。 优化商业管理:书中介绍了杜邦分析等工具,帮助读者理解企业的运营、偿债和盈利能力,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管理。 培养商业洞察力:通过数学思维,帮助读者从多维度思考问题,提升对商业现象的洞察力,更好地理解商业中的复杂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书中结合具体案例,提供了如何在非线性世界中获得成功、如何选对赛道等实用方法,帮助读者应对实际商业挑战。 建立学习框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商业的框架,通过数学工具和逻辑思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商业知识。 为此读完这本书,按照理解重新组织了这份思维导图内容,方便阅读回顾。
编辑于2025-03-03 14:50:51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学会正念冥想?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问题,概念,观点,呼吸正念练习,身体扫描练习,念头正念练习,情绪正念练习,三步呼吸空间法,睡前躺平感恩练习。
《低风险创业》是樊登分享的创业六大心法,帮助你降低创业难度。书中提出了全新的创业概念,解释了这些概念的前因后果及适用边界,通过5W1H分析法深入剖析。作者主要观点围绕如何通过低风险策略实现创业成功,书中内容涵盖创业自我提问的四大关注点,强调用户口碑和体验的积累,形成人传人的现象。通过分享1000粉丝愿望清单,建立创业反思机制,书中还探讨了麦当劳代理模式和美国创新策略的对比。无论你是初创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创业者,这本书都能带来启发和实质性的变化。
在《运营之光30》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互联网运营的核心逻辑与未来方向。从用户运营到内容创作,从流量变现到宏观操盘,本书为运营人提供了全面的成长路径与实战策略。无论你身处哪个阶段,都能从中找到突破瓶颈的钥匙。即便时代变迁,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坚守与信念,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增量”。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运营人反复研读的指南,助力你在职业道路上持续精进。在《运营之光30》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互联网运营的核心逻辑与未来方向。从用户运营到内容创作,从流量变现到宏观操盘,本书为运营人提供了全面的成长路径与实战策略。无论你身处哪个阶段,都能从中找到突破瓶颈的钥匙。即便时代变迁,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坚守与信念,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增量”。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运营人反复研读的指南,助力你在职业道路上持续精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学会正念冥想?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问题,概念,观点,呼吸正念练习,身体扫描练习,念头正念练习,情绪正念练习,三步呼吸空间法,睡前躺平感恩练习。
《低风险创业》是樊登分享的创业六大心法,帮助你降低创业难度。书中提出了全新的创业概念,解释了这些概念的前因后果及适用边界,通过5W1H分析法深入剖析。作者主要观点围绕如何通过低风险策略实现创业成功,书中内容涵盖创业自我提问的四大关注点,强调用户口碑和体验的积累,形成人传人的现象。通过分享1000粉丝愿望清单,建立创业反思机制,书中还探讨了麦当劳代理模式和美国创新策略的对比。无论你是初创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创业者,这本书都能带来启发和实质性的变化。
在《运营之光30》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互联网运营的核心逻辑与未来方向。从用户运营到内容创作,从流量变现到宏观操盘,本书为运营人提供了全面的成长路径与实战策略。无论你身处哪个阶段,都能从中找到突破瓶颈的钥匙。即便时代变迁,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坚守与信念,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增量”。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运营人反复研读的指南,助力你在职业道路上持续精进。在《运营之光30》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互联网运营的核心逻辑与未来方向。从用户运营到内容创作,从流量变现到宏观操盘,本书为运营人提供了全面的成长路径与实战策略。无论你身处哪个阶段,都能从中找到突破瓶颈的钥匙。即便时代变迁,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坚守与信念,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增量”。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运营人反复研读的指南,助力你在职业道路上持续精进。
读书笔记《底层逻辑2-商业本质》刘润
第1章:为什么学好数学对洞察商业本质很重要?
为什么学好数学对了解商业本质很重要?
因为数学语言呢,它是用来连接现象和本质的。
基础成功率是啥?
基础成功率不可能等于0。万一你第一次买彩票,就中了1000万元呢?
基础成功率不可能等于100%。万一有人突然发明了一项颠覆性技术呢?万一像教培行业一样突然就被治理了呢?
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对创业企业来说,基础成功率的取值范围是:0<基础成功率<100%
整体成功率是啥?
创业也是一样。你坚持、不放弃的次数越多,你的整体成功率(至少有一次创业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创业需要赌性,但不是赌博”。赌性首先是不服输的精神,不轻言放弃。其次是不断的总结学习,提高下一次的基础成功率。这样就提高了整体成功率。 #金句
创业成功公式
整体成功率=100%-(100%-基础成功率)尝试次数
结论:只要你能“stay hungry”(求知若饥,即不断学习,提高基础成功率)、“stay foolish”(虚心若愚,即不断尝试,提高整体成功率),并且坚持、不放弃达到10次,创业十次的基础成功率与整体成功率(至少成功一次)就提升到了99.44%。
第2章:四则运算数字化最重要的是什么?
知道数字意义,数字之间的关系
对于数字化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当然是“数字”啊!如果一家企业的管理层没有足够的数字敏感性,企业内部也没有基于数字进行讨论、分析、决策、考核、奖励的流程,那么花大价钱引入能产生海量数字的数字化系统几乎是毫无用处的。
什么叫做数字化经营? #问题
数字化就是通过数字的变化,来判断方向,做决策的指导。
数字化经营需要你掌握什么能力?#问题
需要会看财务报表
需要你们公司的员工Excel会用excel
“商业世界的加减乘除”?2个思考维度是什么?
竞争与合作,同维与异维度。权重相同,权重不同,同维度还是异维度
加法:同维合作。 定义是什么?
定义:这种个体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权重为整体做贡献的方法,就是加法。
4×100米接力赛虽然名字中带有乘法符号“×”,但本质上是“加法比赛”。4×100米接力赛的最终成绩,是4名选手各自成绩的简单加总(虽然有一定的协作)。每名选手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权重,为整体成绩做贡献。
商业例子:
你是怎么安排销售员工作的?安排10个销售员,让每个人都独立地发展客户,各自“打粮食”回家?如果是这样,你是在用“加法”管理公司。每个销售员都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权重,为公司的整体业绩做贡献。但是有的公司不是这么做的,比如贝壳找房。贝壳找房用乘法来管理公司。
乘法:异维合作。定义是什么?
商业例子:
贝壳找房把房产中介顾问的工作分为10个角色:房源方5个:房源录入人、房源维护人、房源实勘人、委托备件人、房源钥匙人客源方5个:客源推荐人、客源成交人、客源合作人、客源首看人、交易或金融顾问他们有各不相同的分工,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独立地完成全部销售工作,需要彼此协作才能完成一单。他们对这一单的贡献维度各不一样(10个维度),权重也不一样。这就是异维合作,这就是商业世界的乘法。
回到足球比赛,前锋、中场、后卫、守门员这4个角色,从不同的维度、按不同权重对进球做出贡献。足球比赛就是一种典型的异维合作,每个球员的贡献之间是乘法关系。
弊端:用乘法模式存在,乘法模式的弊端还是明显的,就是骨牌效应,一环不在了,整个都不转了,如果说有替补的,那正选和潜补一并管理的模式不也是加法吗
销售万能公式是什么? #问题
销售万能公式:销售=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假设4个销售员分别负责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一共产生业绩400万元。如果负责流量的销售员因为采用了创造性的方法使得流量翻倍了,那总业绩会怎么样?总业绩会“乘”2,翻倍,变成800万元。
减法:同维竞争。
锅里一共有10个馒头,分给10个人,每人1个。我贪心一点,吃了2个,那肯定有一个人没得吃。大家用同样的方式,分配同样的资源,这就是同维竞争。
所有“分蛋糕”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同维竞争,也就是减法问题。市场份额总共100%,若两人分,你多占了20%,我就少了20%。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100%-公司A的份额-公司B的份额-公司C的份额-…=空白市场
除法:异维竞争
预算(支出)和营收(收入),是不同维度的数字。不要让支出和支出竞争,要让支出和收入竞争。怎么竞争?#问题
算投入产出回报比:ROI
ROI就是“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回报率),其中,“Return”是营收(收入),“Investment”是预算(支出),而“On”就是除法。用除法公式表示就是:ROI=营收(收入)/预算(支出)
加法: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公式
负债: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借款
股东权益=自己权益+投资人权益
资产(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负债(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借款)+股东权益(自己权益+投资人权益) #公式
减法:利润表
毛利润=收入-直接成本
净利润=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数字反思:如果你的毛利(率)低于同行,而这不是你有意为之的短期战术、长期战略,你就要万分警惕了,要反思:是品牌价值不够吗?是产品品质不行吗?是成本控制不力吗?
什么是有市场竞争力的公司?
启发:就是你的产品涨价了,消费者还是会买;你要求供应商降价,他们不得不从;你的毛利比同行高。
启发:所谓有市场竞争力,就是毛利高;所谓管理有效率,就是净利高
乘法:净资产收益率(ROE)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100% #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如何理解?简述一下 #问题
说白了就是我给你钱,我投资你,给你增加资产基数,用你的一些手段比如贷款融资,再加上你的经营能力等手段能不能玩好这个游戏,用我的钱玩好了,我就挣钱,我继续投你。判断他能不能玩好,要综合分析公司情况。净资产才是真正的成本,贷款只是负债,如果你盈利了,贷款也就不是负债了,带来的利润就是还掉负债后净资产本金带来的利润了。也就是用本金捞到的钱。
杜邦净资产收益率公式法关注的几个指标是什么? #问题
关注净利润多少,销售收入多少,总资产有多少,资产周转率(成交频次)4个指标足够
除法: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
除法是用来给企业做“体检”的重要办法。
一家公司的能力可以简单分为三种: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1.运营能力:资本运作的能力。看哪几个指标?
存货产品周转速度
客户欠款多不多
货币流转速度
第一个指标,我们可以选存货平均余额
表示公司仓库里的货占用了多少资金
第二个指标,我们可以选销售成本(不算利润的货值)
我们一定要让销售成本远远战胜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对运营能力的衡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对指标的“竞争”来进行。 哪些指标?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2.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就是有一天债主突然要你还钱,你能不能偿还的能力。
什么是债务? #问题
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借款都是债务。
因为这些债务都是随时产生、随时归还的,所以我们将其统称为“流动负债”。
我们能拿什么去还流动负债呢? #问题
拿现金、应收账款、存货。从左到右,难度越来越大。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公式
如果现金就够还债了,说明公司的“现金比率”很高
速动比率=(现金+应收账款)/流动负债 #公式
如果要抵押应收账款才能还债,说明公司的“速动比率”不错。
流动比率=(现金+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负债 #公式
如果必须甩卖存货才能还债,说明公司的“流动比率”够用
偿债能力至少包括以下几对“竞争对手”。是哪些? #公式
短期偿债能力:
现金比率=现金类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额/资产总额
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权益乘数=资产/所有者权益
3.盈利能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衡量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比如哪些?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平均余额
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盈利能力的“全能公式
每股收益eps=净利润/股数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第3章:笛卡尔坐标系思考维度越多,理解商业越深
直角坐标系
【升维思考,多维度看待问题】
笛卡尔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到底了不起在哪里?
了不起在它创建了一个重要的思维工具——维度。要多维度立体思考
笛卡尔坐标系不仅仅能给你二维视角、三维视角,使你理解升维思考的价值,还能帮你把商业问题转化为“解析几何题”,从而找到答案。
我将这个过程称为“升维思考”。什么叫升维度思考?
有了前后、左右、上下三个维度后,我们混沌的思考就能被结构化地拆分为三个方向,分别进行研究,然后再叠加起来深度思考。
人才二维视角图。简单解释一下给初中生?
按照2个维度: 能力和态度。 把人分成4种类型。四种类型用不同的策略去对待
微软的人才策论是什么? 三维
态度+能力+可塑性
可塑性强来源在哪里? #问题
1是人格完善,态度积极
2是聪明,有方法论
【降维执行,简单再简单一步】
【零维到五维思考模式】请简单简述这五个维度的内容?
零维(战术维):把当下做到极致,美好自然呈现(定点爆破)
零维,在几何学上就是一个点。
反例:数钱这个技能点很强,加强到100点。但是现在用到现金的场合已经越来越少,数钱这个“点”,不管你多么擅长,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现在用到现金的场合已经越来越少,数钱这个“点”,不管你多么擅长,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想起梁宁老师说的“点线面体”的框架,如果只在点上努力,面和体选错了,也是白搭
一维(战略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有长宽,平面)
开车从起点到终点,都有一条线路。但是各条线路中间走起来过程感觉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差别。选哪条路走对我最有利?是个新的思考点
哪条路更好?没有更好,只有更适合。如果你能起早,那就走第一条路;如果你体能好,那就走第二条路。但你一定要想清楚哪条路是最适合你的,因为一旦选错了路,即使你再努力,最后也可能很难到达终点。
军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指的是,你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从A到B之间的线路,选择正确的线路朝着正确的线路方向走,才是正确之道
二维(模式维):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有高度,升空)
二维,在几何学上就是一个面。面,有长度,有宽度,但是没有高度。
如果说战略是一条条车道,那么,全局观就是凌空俯视所有车道的格局。
地图的意义就是把所有的路径展示给你看,让你根据自己的目的地和偏好(最快、最近或者最省钱)来选择自己的路径。
在商业世界里,商业模式就是把所有一维战略都展示给你看的二维地图。
商业模式有很多定义,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北大魏炜教授的定义,他说:“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和企业的经营行为有联系的所有群体和个人,比如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监管部门等。所谓交易结构,是指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结关系,是商业价值从一个利益相关者流向另一个利益相关者的通路。
商业模式就好比一张二维地图,上面展示了所有的一维战略路径,供你做出最优选择。这意味着,不懂商业模式的人,就算是战略高手,也很难制定出真正有效的战略。
维模式在一个点上突破匠人精神二维模式在一个线上精进直线思维三维模式在一个面上努力纵观全局思维(综合选择)
三维(创新维):颠覆式创新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因为地图软件是二维的,而高架桥存在于三维世界。二维的地图无法理解三维的高架桥。
是什么正在把人类从二维带入三维?是创新,是颠覆式技术。高架桥是通往三维世界的颠覆式创新,无人机也是通往三维世界的颠覆式技术。
四维(时间维):原因通常不在结果附近
加入时间维度的思考点:桌上有一个苹果,从二维视角,你看到的是它的一个面;从三维视角,你看到的是整个苹果。而从四维视角,你可以沿着一根时间轴,往回“推测”出这个苹果从一粒种子到长成幼苗,到开花结果,到被采摘运进超市,再到被摆在桌上的过程;你甚至还可以沿着这根时间轴,往前“预测”出它未来腐烂、干枯,回到大自然重新变回种子的过程。
四维空间的图画表示?
1
2
四维空间的几何图表是怎么样的? #问题
研究商业世界,一定要懂得给万物加上时间维。一旦加上时间维,你就会看到隐藏在成败背后的各种周期,比如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技术发展周期等。万物皆有周期。
五维(概率维):正确的事情,重复做
思考点:完成的成功概率有多少?如何提高成功概率? 能否持续反复做来增加完成的概率?
行为×概率=结果 #公式
看第六章的内容
第4章:指数和幂在非线性世界获得成功的秘诀
指数增长是原因,幂律分布是结果。 两者什么关系?
简单说下马太效应的典故来源?
《新约·马太福音》里有这样一段表述:“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
指数增长:为什么一分耕耘不能获得一分收获?
因为如果没有前后关联性,而只是独立事情发生,就没有产生量变(同一方向的加速度积累),就很难产生质变(位移)
论据例子:舍罕王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
前后关联:把昨天的收获连本带利地变成今天的本金
如何才能获得指数增长?
建立每一步之间的前后关联,从而把昨天的收获连本带利地变成今天的本金。
小麦棋盘和智商棋盘的区别?
在这些生产要素中,有些有天然的前后关联属性(小麦棋盘型),而另一些则没有(智商棋盘型)。
上一代的初始智商(本金)加上他后天的习得(利息),能连本带利地遗传给下一代吗?不能。事实上,我们家族(以及全人类)“智商棋盘”上每个格子之间的前后关联都非常弱,主要是靠各种随机事件,直白地说,就是靠运气。
资本的定义是什么?
资本的本质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或增值的资源,属于工具范畴。它可以是物质的(如机器、土地),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知识、技能、信任),通过使用这个工具给你带来利益回报,这个利益可以是物质的(金钱,财富,物品)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地位,精神,情绪)
现代经济学中,资本的定义更为广泛,包括,还包括和
物力:物质资本(如工厂、设备、基础设施等)
人力:人力资本(如教育、技能、健康等)
财力:金融资本(如货币、股票、债券等)
从社会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本还可以包括社会资本(如人际关系、信任、声誉等)
影响力:人脉关系,商业信誉,名望权威
五大生产要素是什么?
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数据
三个基础:你要开一家纺织厂,要能招到工人(劳动力),要有地方(土地)建厂房,要有钱(资本)购买设备。
两大武器:科技和数据
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单位时间产出更多,更节省时间。
比如:同样是纺纱,用传统纺车,一个女工一次只能纺1卷纱,但如果用珍妮纺纱机这一新工具,一个女工可以同时纺8卷纱。如果给珍妮纺纱机再加上蒸汽机呢?一个女工可以同时纺80卷纱、800卷纱,甚至更多。将科技(比如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用于生产,会极大地提高财富创造的效率,从而带来经济的飞速增长。
数据是运营指南针,根据数据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策略与方法
比如:有了海量的电商数据,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反向定制生产。这样,企业完全不会有库存
劳动力有分指数型和线性的吗?
有的。
线性劳动力,几乎完全没有前后关联的特性,劳动力是一种典型的“智商棋盘型”的生产要素,几乎没有数学意义上的前后关联特性。
通过花费了劳动时间,生产or服务赚回来钱。
劳动力角色有区别的
但是,同样是劳动力,医生、律师、工程师、咨询顾问、管理者略有不同。
假如我是一名工程师,我一开始能力不强,一年能挣10万元;第二年,因为前一年的经验积累,能力增强,一年能挣15万元;第三年,因为第二年的经验积累,能力更强了,一年能挣20万元;第四年、第五年,挣到的钱越来越多。前一年积累的经验,连本带利地成为后一年的能力。看上去,工程师这种劳动力具有前后关联的数学属性,是吗?没错。但是,工程师的前后关联属性带来的增长比较低。
这个指数增长算式看上去没有问题,也很励志,但它忽略了一点:劳动力水平的提升是达不到每天1%的进步的
土地的特点,从指数角度?
土地的前后关联属性并不比劳动力强多少
假如我出租一套房子,去年这套房子的租金是每月5000元,今年这套房子的租金是每月5500元,明年这套房子的租金估计是每月5300元。这三年,我每月能收多少房租是由当年的供需关系决定的,与前一年租金的高低几乎无关,每一年的租金都是独立事件。
资本的特点,从指数角度?
资本是一个典型的“小麦棋盘型”生产要素。后一年和前一年有(1+20%)的前后关联。虽然“每年赚20%”不如达依尔的“增加一倍”,但是如果放满64格,也能获得11万多倍的收益。
科技的特点,从指数角度?
这种模式的根本是下限是定死的,上限却是无限可能。具体来说,就是成本固定,但收益不固定。
所以为什么投互联网能暴富,因为他是全人类的生意,他的边际成本基本没有,但是增加的都是利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去做直播,去做私域的原因。所以从理论上讲,投资软件相比于投资硬件,他的盈利能力天差地别,硬件你要赚钱,就必须投入相应的劳动力,工厂,设备,原材料,还有生产周期,货运周期,回款周期,而软件基本上是一个瞬间循环的过程。
数据的特点,从指数角度?
数据是科技的副产品,具有和科技一样的数学属性。
数据是加大概率的加速器
幂律分布VS正态分布,区别是什么?
幂律分布与指数增长是一体两面
一个是中间凸,一个是头部凸出
跨越奇点,启发是啥?
一直苟延残喘的活下去,活过奇点时刻,你就是指数级增长
那怎样才能跨越奇点呢?
建议1:找到投资人。这是我给所有希望获得指数增长的创业者的第一条建议。
农民可以对投资人说:“在未来的14天,你要确保我每天都能吃饱。我死不了,对你来说是巨大的财富。因为从第15天开始,我会把我从地主那里拿到的粮食,分给你30%。”
建议2:给创业者的第二个建议,就是寻找有指数增长特征的行业。
建议3:是耐心地等待奇点到来。
提问:水草每天生长一倍,占满水池需要21天。请问,水草占满一半水池,需要多久?答案是20天。
思维启发:人们用很多说法来劝诫你要有耐心,比如长期主义,比如做时间的朋友,比如复利效应,比如增强回路,比如飞轮效应,比如马太效应,比如长坡厚雪。但是,你首先要确认摆在你面前的是一副“小麦棋盘”,而不是“智商棋盘”。如果你确定你是在“小麦棋盘”上下棋,那么,长期主义就是正确的策略,就像王兴做美团,就像贝佐斯经营亚马逊,就像巴菲特坚持价值投资。 #金句
劳动密集型行业、服务业就不能获得指数增长了吗?
也可以。这时,你要做的关键一点是:把劳动力密集的部分交给别人去做,自己只做资本和科技的部分,只负责顶层设计。
案例:美容院指数运营的例子
我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是开美容院的,她开了很多家美容院,但是觉得越来越累,增长也很慢。于是,有一天,她决定不开美容院了,而是转型去帮别人开美容院。她找到那些想开美容院的人,为他们提供技术、经验以及70%的资金,同时要求获得30%的分红。美容院老板一听:这样好啊,自己出得少,分得多。但是,她提了一个条件:必须用她的美容产品。美容院老板觉得这很合理,于是就接受了。
后来,这家美容院赚钱了。这时,老板有想法了:她什么也不干就分走30%,不值得。于是,我的这个朋友说:“你可以把我的股份买回去。以后赚的钱,都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但还是那个条件,美容产品必须用我的。”美容院老板觉得很合理,于是就把股份都买回去了。
第5章:方差与标准差理解群体的差异性,管理更高效
量化差异性,让管理变简单
方差的计算公式什么?
计算方差有两个步骤:先平方,平方的目的是去掉负号;再平均,平均的目的是得到差异性。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标准差,就是方差的平方根。
一旦开了平方,标准差的单位就重新回到了“元”“千克”“厘米”,回到和原数据同一维度上,也就有了更多计算和分析的可能
员工收入的基尼系数是高好还是低好?
其实,高和低都有问题。
基尼系数低于0.3是有问题的,低于0.2是危险的,但员工收入的贫富差距大、内部相对差异性大(基尼系数为0.4~0.6),甚至差距悬殊(基尼系数为0.6以上),同样是危险的,因为过大的贫富差距会自然而然地造成阶层对立。员工会骂老板“吸血”,消极怠工;老板会觉得员工不努力,必须严管。
如果你说“我公司是‘狼性文化’”,那好,你公司的基尼系数可以略高于0.4。但是如果高于0.6,你在公司里看到的可能就不是“斗志”了,而是“内斗”。
第6章:概率与统计看清创业的真相,依然热爱创业
什么是概率?什么是统计?
概率是针对个体的概念,用来衡量一件事情将要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对于好的事情,概率衡量的是运气的好坏;
对于坏的事情,概率衡量的是风险的大小。
数学期望+大数定律+条件概率
数学期望的本质是什么?
行为≠结果,这个世界的真相是:行为×概率=结果。 #金句
概率为什么重要?#问题
我的理解是:认识了概率,你就会对结果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个结果是跳出了高强度的“自我意识”。你不会那么的执着于你想要的结果上,而是变成一种理性思考,把最大概率会“成功”的选择变成了你所专注的重点。这种理性的判断可能不会让你每一次都成功,但是人生维持着这种理性判断可以让你大概率成功。太专注于“自我”的选择所导致的结果可能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那种"结果”。
正确方向,低概率成功,通过反复做21次,也能过做成功。因为21次后做成的概率达到99%。(成功方向+做出结果的概率)×重复次数=拿结果
大数定律。什么是大数定律?
当你投了10个、100个甚至1000个项目后,会发现这些“个体的不确定性”已经被逐渐抹平了,而“群体的确定性”慢慢浮现出来。最后,1000个项目的平均收益是无限接近数学期望的。
大数定律指的是:如果掷硬币得到正面的概率是50%,那么,掷的次数越多,正面朝上的硬币出现的次数就越接近一半。
用条件概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不停缩小范围,提升找到需要点的概率
要想办法增设一个条件,把那部分“难骗人群”筛选出去。而这个条件就是故意很像骗子。设定了这样的条件后,难骗人群听到奇怪口音感觉明显不是自己老板时,会很快挂掉电话,这样,骗子就不用在他们身上多费口舌了,而骗子真花时间去聊的人群随之缩小为“易骗人群
第7章:博弈论找到“最优解”,成为最后的赢家
收益矩阵是什么东西?
就是一个四宫格,可视化的表格,把思考维度,可视化的呈现出来操作
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罗列出来,然后对应的效果也标记上
占优策略
明明“都不投”才是最佳结果,为什么“都投”才是占优策略呢?
联想:就和现在小朋友补课一样都不补课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国家才出台政策来当监管这个
纳什均衡±,是什么东西?#问题
纳什均衡是一个最稳定的状态,但不一定是好的状态。
稳定在好的状态上的纳什均衡,是“好的纳什均衡”;稳定在不好的状态上的纳什均衡,是“坏的纳什均衡”。
智猪博弈的纳什均衡
对小公司来说,等大公司教育好市场后“搭便车”是最佳策略;而对大公司来说,在一个小公司都想搭便车的领域里,只好选择“还是我来吧”。
大猪会等在食槽边,等小猪真的教育了市场,并且真的“掉食物”了,迅速推出自己的产品,抢夺胜利的果实。这就是小公司一旦验证了“擦天花板的机器人”这个市场存在,大公司就一定会进入的原因。
后来,小米跟着苹果推出了小米智能手环,因为借力前行,整个市场的教育成本大大降低,最终小米智能手环反而卖到了“全球第一”。
★胆小鬼疯子博弈:胆小博弈的占优策略和纳什均衡分别是哪个?
胆小鬼+疯子
胆小鬼博弈的可怕之处——必须让对方以为自己“疯”了。而你之所以做出所有这些行为,都是为了让对方认为你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会选择死磕到底。
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退让,但从此会被扣上“胆小鬼”的帽子;另一种是不愿被当作胆小鬼,宁愿玉石俱焚。
启发:越吵越凶最后争一方对错是没有意义的,满足双方的利益才是核心。只有兼顾双方利益,才能合作双赢
我需要满足的利益是什么?
他需要满足的利益是什么?
有没有办法兼顾双方的利益?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博弈,在做事情的时候,无论你威胁谁,还是谁威胁你,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当发现,对自己没有好处,最多就那么点所谓的面子的时候就该不去计较,好好说,或者干脆撤退。
金球游戏: 全拿V平分
而与“坏人”打交道的最佳方式就是把他逼至墙角,让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你想要的选择。
五种数学模型对生活的的启发。 五中模型分别是什么?你能说出什么启发?
第一种数学思维源于概率论,叫作“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做第一次失败概率为80%,那你重复做21次,定会成功
所以,重复做14次,你成功的概率能达到95%。如果你要达到99%的成功概率,那么你需要重复做21次。
所谓“正确的事情”,指的就是大概率能成功的事情。所谓的“重复”是什么?其实,学会了概率论,我们就对重复这件事有了定量的理解。
第二种数学思维源于微积分,叫作“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到底什么是微积分?
一个物体静止不动,你推它一把,会瞬间产生一个加速度。但有了加速度,并不会瞬间产生速度。当加速度累积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速度。而有了速度,并不会瞬间产生位移。当速度累积一段时间后,才会有位移。
宏观上我们看到的位移,微观上其实是每一个瞬间速度的累积。而位移的导数,就是从宏观回到微观,去观察它的瞬间速度。这就是微分。
那么,微积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底有什么用呢?
理解了微积分,你看问题的眼光就会从静态变为动态。
从努力到能力,到成绩,到赏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一个积分的效应。
第三种数学思维源于几何学,叫作公理体系。
公理不同,推导出来的定理就不同,因此,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的公理体系与欧氏几何的公理体系完全不同。在几何学中,一旦制定了不同的公理,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这就是公理体系的思维。
这种思维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比如,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或者说公司基因、文化。因为愿景、使命、价值观不同,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行为和决策差异就会很大。一家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就相当于这家公司的公理。公理直接决定了这家公司的各种行为往哪个方向发展。所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决策行为,都是在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些公理上“生长”出来的定理,它们构成了这家公司的公理体系。
这个体系一定是完全自洽的。什么叫完全自洽?这指的是,一家公司一旦有了完备的公理体系,就不需要老板来做决定了,因为公理能推导出所有的定理。不管公司以后如何发展,只要有公理存在,就会演绎出一套能够解决问题的新法则(定理)。
第四种数学思维源于代数,叫作“数字的方向性”。
数这个东西,除了大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方向。在数学上,我们把有方向的数字叫作向量。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相对个人的利与弊,以及选择!!#金句
第五种数学思维源于博弈论,叫作“全局最优和达成共赢”。
什么是博弈论?我们每天都要做大大小小的决策,比如,今天是喝咖啡还是喝茶就是一个决策。但这个决策只跟自己有关,并不会涉及别人。而在生活中,有一类决策涉及别人的决策逻辑,我们把它叫作博弈论。
这让我想起了伟人的那段话:“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天下的事,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想这样,偏一下子办不到,等转一圈回来,事情恰又办成了。” #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