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培养基
种类
固体培养基(含凝固剂,如琼脂)
鉴定,计数,分离,保存
半固体培养基
观察运动,分类鉴定
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
扩大培养,工业生产
作用: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 其代谢物
营养
碳源
构成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自养
有机碳源又是能源(如葡萄糖)→异养
氮源
形成含氮物质
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水
无机盐
其他需求
乳酸杆菌:加维生素
霉菌:酸性环境
细菌:中性或弱碱性环境
厌氧微生物:无氧条件
特殊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微量有机物)
来源:酵母膏、蛋白胨等
无菌技术
消毒
方法
煮沸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不超过100℃,用于牛奶、酒类、 酱油等
优点: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损失较少
化学药物消毒法:酒精擦拭双手、氯气消毒水 源
酒精体积分数为70%时最好
浓度高,菌体表面蛋白质凝固形成保护膜,酒精不能渗入其中
浓度低,杀菌力较弱
紫外线消毒法:接种室、接种台等
芽孢(休眠体)、孢子(繁殖体)一般不能被消灭
灭菌
方法
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用于培养基)
干热灭菌: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
灼烧灭菌:用火焰的充分燃烧层(外焰)灼烧 (用于金属用具)
芽孢、孢子能被消灭
其他作用:防止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污染
纯培养
纯培养物: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 体
步骤:配置培养基→(调节pH)→灭菌→接种 →分离→培养
△实验:酵母菌的纯培养
分散方法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原理:微生物群——(分离或稀释)→单个细 胞——(繁殖)→单个菌落
倒平板时将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
温度过高,易烫伤
温度过低,培养基易凝固
▲防杂菌污染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
消毒双手
瓶口通过火焰
培养皿开一条缝
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
培养皿倒置
防止拧盖上的冷凝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挥发
从第一次划线末端进行 第二次划线 :末端微生物数量较 多,便于分散
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保证下次划线时环上的 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 线的末端
结束划线后灼烧:杀死残留的菌种,避免污染 环境和感染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