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神经的逻辑》
这是一篇关于神经的逻辑的思维导图,《神经的逻辑》不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启发思考的书籍。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隐秘之处,如大脑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以及我们如何与自身的无意识系统相互作用。通过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我们可以更明智地做出决策,提高生活质量。
编辑于2025-03-07 18:35:22这是一篇关于刀姐doris《2025,做好人感营销》主要内容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4. 结语:人感营销的未来方向,3. 人感营销的底层逻辑与启示,2. 人感营销的三个关键策略,1. 人感营销的核心定义与趋势。
这是一篇关于提问的四个维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4、元问题轴:认知的「自反性」维度(About the Question Itself),3策略轴:认知的「行动性」维度(What Should Be Done),2 解释轴:认知的「连接性」维度(Why / How),1.信息轴:认知的「存在性」维度。
这是一篇关于行为经济学的相关概念、最新研究课题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8. 结论,7. 未来研究方向,6. 新兴研究方法和工具,5. 行为经济学的实际应用,4. 最新研究课题与发现,3. 重要的理论模型和框架,2. 行为经济学的核心概念,1. 引言:行为经济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刀姐doris《2025,做好人感营销》主要内容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4. 结语:人感营销的未来方向,3. 人感营销的底层逻辑与启示,2. 人感营销的三个关键策略,1. 人感营销的核心定义与趋势。
这是一篇关于提问的四个维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4、元问题轴:认知的「自反性」维度(About the Question Itself),3策略轴:认知的「行动性」维度(What Should Be Done),2 解释轴:认知的「连接性」维度(Why / How),1.信息轴:认知的「存在性」维度。
这是一篇关于行为经济学的相关概念、最新研究课题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8. 结论,7. 未来研究方向,6. 新兴研究方法和工具,5. 行为经济学的实际应用,4. 最新研究课题与发现,3. 重要的理论模型和框架,2. 行为经济学的核心概念,1. 引言:行为经济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神经的逻辑
• 1 盲人做梦时会看见什么
◦ 虽然双目失明,但仍有想象和做梦的能力
▫ what 看见什么?
1. 先天失明 产生视觉感觉的情况较少
2. 5岁后失明 能够通过梦的作用机理在梦里产生视觉,通过联觉产生现实中的“视觉”补偿,类似回忆的图景
▫ why 为什么能看见
1. 大脑并不能分别信号来自眼睛鼻子或嘴巴
2. 联觉,通过其他感官补偿视觉的不足
3. 视皮层也可以自己被激发
▫ How do you know 你怎么知道
1. 有实验证明盲人画画和普通人一样好(蒙着眼)
2. 画梦中的事物也一样
◦ 知识
▫ 卡尼萨三角 脑补出一个三角形
▫ 梦的产生
1. 前额叶关闭
2. REM时脑干代替眼睛向丘脑传递视觉信号,
3. 而丘脑是个瞎子,它不知道对方是眼睛还是其他什么
4. 梦让神经避免前额叶的审查,自由的链接,是创造力的来源
5. 梦让白天结合在一起的神经放松,重新链接,白天越紧绷,晚上越松弛
6. 清醒梦 介于二者之间,前额叶参与, 可以通过练习获得
▫ 麦格克效应 联觉,发音会影响对形状的判断
◦ 脑区
▫ 眼or脑干-丘脑-视皮层
▫ 前额叶 高级认知功能,审查和反思,靠它变看到为看懂
▫ 内侧颞叶 与联觉相关,没戴眼镜听不清你说啥,视听、嗅味往往是相连的
◦ 病症
▫ 里多克综合征 视皮层损坏,只能看到运动的物体,眼睛看到了,但是脑子没有
▫ 脑脚性综合征 脑干受损,产生幻想,比如失真的大小,如爱丽丝漫游奇境症 ;格外生动的梦境,开灯后幻觉消失 很像《招魂》中梦游的孩子
▫ 邦纳综合征(释放性幻觉)多发于盲人,视皮层自发产生错误信号,导致幻觉的产生
▫ 安东综合征 否认自己已经失明,前额叶无法对视皮层产生的幻觉进行识别,误以为真
• 2 僵尸能开车去上班吗
◦ 开车时,无意识系统在接管大脑,意识和视觉是分开的
◦ 知识
▫ 记忆的两种方式
1. 程序性记忆 外侧纹状体
2. 情节记忆 海马区,非习惯性行为中激活,习惯性行为中沉默
▫ 意识和非意识系统,都不能同时做两件事
1. 一边刷剧一边吃饭时,意识系统在刷剧,就忘了要减肥的想法
2. 非意识系统会越吃越多
3. 导致肥胖
▫ 梦的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你还在朦胧状态,很容易醒来,并且醒来后你甚至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睡着过
2. 第二阶段,你的肌肉松弛下来,虽然偶尔也会有不由自主的收缩。你的心律变慢,体温降低,身体准备进入更深的睡眠
3. 第三阶段,称为“慢波睡眠”,是整个周期中程度最深的睡眠,有的人会在这个阶段夜惊或是尿床,而梦游也发生在这个阶段。慢波睡眠阶段,身体却不会有这样的麻痹机制。梦游的阶段,梦较短,不容易记住
4. 最后,是快速眼动睡眠,其间你的肌肉完全麻痹,我们最生动的梦境就发生在这个阶段,但肌肉的麻痹会阻止我们的身体将梦境执行出来 梦长,更容易记住
◦ 脑区
▫ 顶叶 聚焦我们的注意
▫ 外侧纹状体 习惯性行为相关的区域
◦ 病症
▫ 偏侧空间失调症 有完全的视力,但只有一遍有意识,右侧顶叶(位于脑顶部)受损,而顶叶的功能是聚焦我们的注意
▫ 盲视(Daredevile) 无意识的视觉。视皮层受损,虽然大脑意识层面瞎了,但是无意识层面仍可以对眼前的物体产生反应,比如避障,猜颜色等。
▫ 异手症 额叶功能失调
◦ 案例
▫ 肯尼斯·帕克斯,有睡眠障碍,长期梦游者,梦的第三阶段,在梦中驱车23公里杀了岳父岳母
• 3 想象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运动员吗
◦ 可以
▫ why
1. 心理意象和身体行为激活的是脑中的相同部位
2. 心理训练不仅能提高运动水平,还能增强你在想象中使用的那些肌肉
3. 每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都有一条由习惯驱动的神经肌肉回路,心理演练能够增强这条回路的功能
▫ How-“PETTLEP心理意象训练法”
◦ 知识
▫ 越亲密,越容易传染哈欠
▫ 共情能力越强,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表情的能力越强,即表情越丰富→表情丰富的人,共情能力往往也越强
▫ 反过来,没啥表情的、扑克脸、高冷的人共情能力稍弱
▫ “在牙齿间咬一支铅笔,因而无法模仿别人的表情,那么她就不太能够识别对方的脸上表露的是什么情绪”
▫ 躯体标记 情绪的遗存,是一种情绪记忆,直觉的来源。每一次的体验都是带情绪的,而且这个情绪会记录到神经网络当中。正如镜像神经元模拟了别人的体验,躯体标记也模拟了我们自身的过往体验
◦ 脑区
▫ 镜像神经元 神经网络,包含脑的运动区域、额叶、顶叶。哈欠会传染、色情片会让你红温的底层原理
▫ 眼窝前额皮层 躯体标记系统位于额叶的一个区域
◦ 病症
▫ 幻肢挠痒 的话,就在想象的位置挠一挠
▫ 莫比乌斯综合征 天生面瘫,而无法识别他人的情绪
▫ 自闭症 镜像神经元不活跃,没法与他人共情,看色情片都不兴奋
◦ 案例
• 3.1 训练的真相是模仿和刻意练习
◦ 实际训练 外侧纹状体,重复无意识系统的训练,养成习惯
◦ 心理演练 通过PETTLEP心理意象训练法,训练神经反应能力
◦ 观察别人 通过镜像神经元模仿别人的pattern行为模式
◦ 躯体标记 汇总过往所有的情绪记忆,在实战中凭借直觉取胜
• 4 我们记得没有发生过的事吗?
◦ 只要你相信就不是谎言
▫ “记忆虚构的原因可能是几个脑区中的任何一个发生了损坏,比如内侧前额叶皮层(负责自我中心式思考)和眼窝前额皮层(负责带有情绪的直觉)。额叶是高级思维和决策的中心,而额叶的损伤是记忆虚构的一个常见原因;许多神经科学家由此认为,出现记忆虚构是因为患者已经无法决定应该将记忆中的哪些快照串联在一起了,于是他们的记忆就成为了过去事件的歪曲大杂烩。”
▫ “有的研究者认为,记忆虚构是一种妄想,就像在精神分裂症中出现的那样。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但是一个主要的神经心理学理论认为,当记忆中的一些片段丢失或者扭曲,而且自我的稳定性受到了威胁,记忆虚构就会发生。为了维护个人历史的一贯性,脑中的无意识系统会尝试将不同的记忆片段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即使那样需要用编造的回忆堵住漏洞。为了创造一个完整的故事,人脑会不择手段。”
◦ 知识
▫ 记忆是一组组可以修改重组的快照
▫ 记忆都是带着感受、情绪和意义的。“对于任何一个时刻,它都在事件之外记录了我们当时的感受,当时的情绪,当时的期待或是恐惧,以及那个时刻对于我们的意义。以此为基础,脑写出了记忆的初稿。”
▫ “正面的情绪记忆比负面的情绪记忆更加精确”
▫ 记忆是一件自私(自我为中心)的事,不管这件事有多大,大脑只会记得这件事对与个人的意义,我才是这个事情背后的主角。如,911当天,周围的人回忆时会说,当时我正在星巴克买一杯卡布奇诺
▫ “我们总是会记得那些激发我们情绪的时刻”
▫ 记忆污染 事件发生得越久,就会有越多事后的信息渗入我们的潜意识、改变我们对于事件的记忆
▫ “研究表明,对负面情绪的记忆会比对正面情绪的记忆更快消失”
▫ “无意识系统在整合人生经历的时候也会有所偏颇,它会优先选择那些符合我们的自我知觉和世界观的经历。人脑始终在维持这个倾向。它创造的故事是关于我们的、关于我们关心的事物的。有时候,它会改动一下时间线,或删除一些我们不乐意接受的细节。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是非常健康的适应机制,能够保护我们的有意识思维和决策能力。记忆抑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它显示了人脑会为了保护我们而将歪曲和忽略做到什么程度。”
◦ 脑区
▫ 海马体 情节记忆
▫ 杏仁核 情绪
▫ 内侧前额叶皮层与额叶相邻,它和自我中心式的思考有关
◦ 病症
◦ 案例
▫ 记忆虚构 在无意识中编造虚假的记忆。并不是骗人,只是刚好记起了从未发生的事。脑损伤产生记忆漏洞、空白记忆,大脑试图通过编造让记忆连贯
• 5 为什么有人相信外星人绑架事件
◦ 大多数相信被外星人绑架的人有睡眠瘫痪症
▫ “有一种称为“社会意象机能失调”(dysfunctional social imagery)的轻度社交恐惧症,这种病的患者更容易在睡眠瘫痪时体验到幻觉。这些患者在清醒时总感觉自己受到别人的注视和评判,而当他们陷入睡眠瘫痪,这种感受就会放大,使他们觉得自己受到外星人的研究、刺探。”
▫ “在身体麻痹的同时出现了幻觉,无意识的脑就开始寻求解释”
▫ “当一个人经历睡眠瘫痪,他脑中的无意识系统就会编出一个故事来解释这个现象。那么它会选择怎样的故事呢?这取决于你的文化——你相信什么疑惑什么,害怕什么,爱好什么,对什么好奇,又对过去的事情记得什么。在美国,有许多人相信外星人绑架的故事,其中一些人全心全意,而另一些人虽然将信将疑,却也肯定听说过这些故事”
▫ 容易产生幻觉的三要素:黑暗、孤立无援、恐惧
◦ 知识
▫ “所谓癫痫就是神经元的过度活跃,就像在脑中的一场电风暴”
▫ 快速眼动入侵 大脑空白时,梦境就会入侵。所以战斗机飞行员会看到幻想
◦ 脑区
▫ 脑的颞叶 存在感相关的脑区。过于活跃时“感觉身边有人”“与上帝对话的错觉”,被抑制时,自己死了
◦ 病症
▫ 睡眠瘫痪症 意识和肌肉没有一同醒来
▫ 虚无妄想综合征 “行尸综合征”,认为自己死了,感到与世隔绝。颞顶联合区的损伤造成,对颞顶联合区的过度刺激,会使人感觉身边出现了另外一个实体,一个鬼魂。而反过来,如果像虚无妄想综合征患者那样刺激不足,就会产生相反的错觉。你会觉得你自己不存在了。你变成了那个鬼魂
▫ 替身综合征 杏仁核、海马、颞叶都发生了萎缩。他们相信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已经替换成了外貌完全相同的假冒者
▫ “和虚无妄想综合征一样,替身综合征的患者也会认不出别人”
▫ “这两种疾病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也是解释人脑中反常现象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帕特尔先生这样,将责任推给他人,说是他的妻子换成了另一个人。他的脑对自己的症状作了偏执的解释。一种是墨菲先生这样,将责任指向自己,并由此得出自己已死的结论。他的脑走的是一条抑郁而虚无的路子。”
◦ 案例
• 6 为什么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听见说话声
◦ 患者无法识别自己的声音
▫ “当脑中的故障使人无法意识到她的思想、感情和行为都出于自身,她就只能认为那些思想和感情是外人植入她脑中的,她的行为也是受外人控制的”
◦ 知识
▫ 无声语言 额叶-颞叶-运动皮层-喉部肌肉。颞叶的激活通常是非常轻微的。一般来说,当你在心中思考某事,脑就会激活语言通路,有时语言肌肉也会微微收缩,但是幅度很小,发出的声音轻不可闻。
▫ 推测放电系统 同时给运动系统和感受系统信号,当二者正常工作时,感受系统能知道,刚刚说话的那个人是自己。所以,正常人没法挠自己痒痒,但精神分裂患者可以
◦ 脑区
▫ 颞叶 产生语言。额叶-颞叶-运动皮层-喉部肌肉
◦ 病症
◦ 案例
• 7 催眠术可以用来诱导杀人吗
◦ 精神健康的人多半不会,除非他本来就有杀人的打算。因为杀人这个暗示太过于强大,不同于开窗,不会躲过前额叶的审核
◦ 知识
▫ 非注意盲视,同鸡尾酒会效应。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人脑只能选择性的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当你认为其他桌谈论的事情更有趣,就会自动屏蔽你对面的女士。人脑带宽只有10比特
▫ 斯特鲁普效应 相互矛盾的视觉信号在脑中产生冲突,需要更多时间处理
▫ 催眠 可以克服斯特鲁普效应,让被试专注,忽略冲突,缩短时间;解除了前扣带皮层和额叶之间的联系
▫ 阈下信息 很快一闪而过的信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仅限于激活杏仁核,也就是对情绪状态的轻微更改
▫ 逆向遮蔽 让某一信息成为阈下信息,一闪而过,视觉信号不会在额叶放大,而在脑的深处,杏仁核,无意识的开始处理阈下信息,从而造成情绪影响
▫ 催眠比阈下信息对人的影响更大,阈下信息是绕过了额叶短暂的影响情绪,而催眠是在主动攻击额叶,通过强有力的意象构建,敲晕额叶,让额叶来不及处理,丧失分析的能力,只能按照催眠者的要求来坐。催眠者取代了额叶的作用
▫ 广告和催眠有很多相似之处
1. 呈现一个意象
2. 暗示这个意象就是我们想要的,或是即将体验的
3. 被试越是代入场景意象,越会开放性的接受暗示
4. 区别是作用的区域不同,广告是内侧前额叶,催眠是前扣带皮层
▫ 品牌的影响作用于内侧前额叶(自我为中心、自私、内化,描绘想象中的自己)。当内侧前额叶受损时,可口可乐不再比百事可口了(双盲中百事更好喝,但看到品牌后,人们认为可口可乐更好喝)
◦ 脑区
▫ 前扣带皮层,位于前额叶下方,情绪加工、集中注意等,发现问题和冲突,向前额叶发送,通过前额叶分析问题
◦ 病症
◦ 案例
▫ 问路时,调换问路者,被试很难发现
• 8 为什么分裂的人格不能戴同一副眼镜
◦ 转换障碍,使得大脑封锁了某一人格的视力,是无意识保护机制的一种
◦ 知识
▫ 情绪区块 用以储存情绪的损伤,被埋葬在大脑深处
▫ 记忆可以抑制、忘却、捏造,甚至切分为多个独立的记忆
▫ 解离性身份障碍是催眠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我暗示、自我催眠的症状
◦ 脑区
▫ 右侧额叶 自我同一性所在,自我所在
◦ 病症
▫ 躯体失认症 右侧额叶、颞叶和顶叶皮层受损。丧失身份同一性,认不出自己的四肢
▫ 解离性漫游症 心理创伤导致的与自己解离的感觉。忘记自己是谁,住在哪里,还常常替自己发明一个新的身份。是一种无意识的保护机制,为了遗忘而与自己分离
▫ 转换障碍 患者的心理压力以身体症状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披上了神经病的伪装。大脑封锁了肌体的某一项能力,比如视力
◦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