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融逢考必过系列:金融学1(货币与货币制度)
这是一篇关于金融学1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介绍详细,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5-03-07 20:15:32金融学1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
本质
政治经济学观点
特殊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体现一定社会关系
西方经济学观点
被普遍接受的东西: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
货币演进
商品货币
金属
实物
信用货币
纸质
存款
电子
数字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不是金融学理论中的货币,因其不具有普遍接受性和币值稳定性
形态演变
实物
代用
信用
是什么
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有什么形态
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
电子
职能
价值尺度
观念,物价指数上升25%,货币购买力下降20%
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与价格标准的关系
区别
形成
自发形成&法律规定
作用
衡量:金作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
比较:一定量的金作价格标准,比较不同商品价值
变化
作为价值尺度,商品价值量随劳动生产率变化
作为价格标准,是货币单位本身的重量
联系
价格标准是技术规定,为了发挥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流通手段
现实,但不要求足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特点
可以是现实的货币
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
价值贮藏
信用货币下,要求物价稳定
支付手段
单方面的转移,与商业信用联系在一起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
与流通手段相比的特点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补足交换的环节
服务于商品流通&服务于商品流通和其他(借贷、地租等)
即期购买&跨期购买
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存在
支付手段的发展是经济危机从可能走向现实(货币赊销)
世界货币
必须是金属货币,贵金属
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根据流动性进行层次划分
流动性:变现而不损失价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通货: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
货币:通货+活期存款
准货币:近似货币
我国货币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能开支票)+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类存款
企业活期存款占比60%+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客户保证金2001年+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2011年+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2011年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说明
企业活期属于M1,个人活期属于M2
教材关注M1,央行关注M2
央行数字货币属于M0
通俗版:M1=M0+企业活期;M2=M1+个人活期和定期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层次划分
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一般来说,M2流动性性比M1大,M2/M1变大,可能表明人们的消费活动增强
一国货币制度(主要针对金属货币)
核心概念
主币
本位币,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货币
辅币
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无限法偿
不论金额多大,不论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
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制度构成要素
货币材料
其他
货币单位、种类、支付能力、发行与流通、发行准备制度
制度演变
银本位制
缺点
价值不高,不便携带
金银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
市场比价和法定比价间有套利空间,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官价大于市场价
具有交易媒介和贮藏手段职能
良币:官价小于市场价
只有贮藏手段职能
跛行本位制
银币不能自由制造,都用金
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典型
无法发挥货币政策,总量也受限
三自由:铸造、流通、输入输出
金块本位制
先上量再兑换
纸币或者银行券达到一定数量兑换金块
银行券:纸币的前身
银行券:支付手段
纸币:流通手段
金汇兑本位制
纸币先兑外汇再兑黄金
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规定其与金本位国家货币的兑换比例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
三期三维
三个维度
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汇率制度的确定
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二战前:国际金本位制
内容:三维度
黄金
固定汇率
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于两个因素
铸币平价
汇率决定的基础
计算题:两国货币含金量--两国汇率
当且仅当金币本位,金币可以自由输入输出
黄金输送点
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
计算题:铸币平价+/-黄金运费,就是波动空间
自动调节机制
三机制
货币-价格机制(长期)
收入机制
利率机制
逻辑链:假定一国逆差
黄金输出进行支付
国家货币供给量和黄金挂钩,黄金输出后,国内货币供给减少
短期内:货币供给-需求决定利率
货币供给减少,利率升高
国外资金为了高利率而流入
抵消部分逆差
长期:货币供给少,物价下降
有利于物品出口
抵消部分逆差
出口少,经济差,收入下降
收入低,需求低,进口少
抵消部分逆差
案例
美英贸易,美国逆差
黄金输入英国
英镑变多,美元变少(金本位)
短期
美元利率上升,英镑利率下降,资本从英国流向美国
资本和金融账户
长期
美国国内价格下降,有利于出口
经常账户
美国收入下降
需求下降
经常账户
评价
优点
稳定的价格水平和汇率水平
缺点
不能调节货币政策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维度
美元挂钩黄金,都是储备货币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可波动1%
国际收支调整机制
建立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普通提款权(会员费):先存钱然后可以借钱冲逆差
内在缺陷
金汇兑制本身的缺陷
美国承担了维持金汇兑平价的责任,当人们对美元产生信任危机且美元相对太多时,固定平价将难以维持。
储备制度不稳定
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存在,会出现特里芬两难,即美元清偿力(量)与对美元的信心(价值)的问题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缺陷
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调节的作用
内外平衡难以统一
固定汇率下,各国不能通过汇率杠杆调节国际收支,只能采取有损于国内经济目标实现的经济政策/采取管制措施
1973年崩溃
崩溃原因
内因
体系缺陷:特里芬难题
早期美元太少:在交易过程中,出现清偿力的问题
后期印了大量美元:担忧美元无法兑黄金,信心问题
美元的流散向外需要美国的长期逆差,但逆差必然影响人们对美国(美元)的信心
外因
国际格局变化,美经济地位下降
目前:牙买加体系
三维度
黄金非货币化(不是储备货币)
各国多种储备资产并存,增加了特别取款权(纸黄金)作为储备资产
增加了成员国基金份额
增强特别存款权的作用
只能用于国家间交付,是国家在国际组织上的账面资产,用于平衡国际收支
包括的货币: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
和普通提款权有三点区别
IMF根据份额分配给会员国的可自由支配的资产
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缴纳份额给予提款的权力(小于125%)
行使使用资金的权力,属于资产的减少,是支出
使用取得信贷的权力,属于负债的增加,是借入
不用偿还
3-5年后偿还
各国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市场决定两国汇率)
多种方式调节国际收支
评价
积极作用
三维度
多元化的储备结构摆脱了布雷顿的僵硬关系,多种清偿货币解决了储备货币供不应求的情况
多样化汇率安排适应各国经济,提供灵活与独立性
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及时有效
缺陷
三维度
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铸币税等多种好处,多元储备下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造成国际金融不稳定
汇率体系不稳定,增大外汇风险,抑制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
子主题
中国的改革
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区域性货币制度(欧元区)
概念
区域内通过协调形成货币区,联合组建央行来发行和管理
最优货币区
不利
成员国放弃一部分政策运用的自主权
有利
最适度通货区判断标准
要素流动性
蒙代尔
经济开放性
产品多样性
国际金融一体化
政策一体化
通胀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