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情绪与情感
我梳理了普通心理学情绪与情感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自行下载~希望对你有帮助!
编辑于2025-03-10 10:49:57情绪与情感
大纲内容
⑴了解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及其功能; (2)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3)理解情绪的种类、高级社会情感的种类; (4)理解挫折的常见应对方式; (5)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了解)情绪与情感
(了解)概念: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的态度体验。
(了解)功能
适应功能
情绪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例如,惊惧的时候瞪大眼睛,不自觉的做出防御性动作表情等。
信号功能
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一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传递给别人并加以影响。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一个人的表情就知道他心情的好坏。
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这种特殊的心理活动, 对其他心理过程而言是一种监测系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具有调节和组织作用; 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具有干扰、破坏的作用。
例如,上课时,如果是你喜欢的内容,你会非常认真听讲;如果是不喜欢的内容,消极的情绪使你听课注意力分散。
感染功能
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以相互影响和产生共鸣。
例如,天天和唉声叹气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焦虑和忧愁。“爱屋及乌”
动机功能
它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
例如,人们愿意从事那些让自己愉快的事情,而不愿意从事那些让自己痛苦和烦恼的事情。
健康功能
情绪在人类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任何躯体疾病都有心理的根源。
补充强调
动机功能含义理解: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发现,动机功能主要强调愿不愿意去做某件事,侧重促使人们产生某种活动。即情绪好的时候更愿意去做某件事,情绪不好的时候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比如:今天心情好,自己愿意去学习;今天心情不好,不愿意去学习,甚至不愿意碰书一下。
组织功能含义理解:主要强调在做一件事,做的怎么样。比如:情绪好的时候,做一件事就做的好;情绪不好的时候,做一件事就做的不好。
(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❶从需要的关系看,情绪更多与人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例如:当人们满足了饥渴需要时会感到高兴,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时会感到恐惧(情绪)由于获得了成功我们会产生成就感(情感)。
❷从发生早晚看,情绪发生得早,情感产生晚。例如,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但是道德感、美感还未发展。
❸从表现特征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即时性、冲动性、外显性,而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内隐性。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情绪与情感具有紧密的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在情绪体验逐步稳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例如,在母子交往中,母亲哺乳引起婴儿食欲满足的情绪,当婴儿对母亲形成了依恋时就产生了情感。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了解)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①认知是情绪情感的基础,并引导情绪情感的发展,只有通过认知,主体才能确定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引起不同的情绪情感。例如,知之深,爱之切。
②情绪情感反过来对认知过程也起调节作用。积极的情绪情感会促进人的认知活动,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绩效,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人的认知活动,降低活动效率。例如,两个人在一起工作时感到放轻松、愉快,就会进一步加深认知,更好协作,创造更佳的工作业绩。
(理解)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①根据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分为
❶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即平时说的心情。如,隐隐的忧郁、淡淡的愉悦等。特征:
⓵弥散性: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
⓶长期性: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表现)
❷激情: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类似于平时说的激动。特征:
爆发性和冲动性,同时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例如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满意的工作等,出乎意料的突发事件会引起激情
❸应激:是个体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是个体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又称应激反应。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遇到火灾、地震等。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划分为
❶基本情绪(原始情绪):人和动物共有的,包括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四种基本形式。
1.快乐是在得到或达到期望的目标后,紧张状态随之解除时的情感体验。喜悦的程度缘于愿望满足和舒适感。不同程度的喜悦可细分为满意,愉快、欢乐、 狂喜等状态。
2.愤怒是当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3、悲哀是失去所盼望、所追求的东西,或失去所爱的人而引起的情绪体验;可细分为遗憾、失望。
4、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的情绪体验,缘于没有能力处理和摆脱可怕情境。
❷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
高级社会情感的种类
①道德感: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当个体感受到“遵守它于己有益、违反它于己有害”时,社会行为规范就有可能内化为个体的需要。道德规范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②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总是与人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对解决问题的需要、对真理的追求相联系的。例如,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美感: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美感三种。一方面,美感可以由客观景物或艺术作品引起,如桂林山水的秀丽;另一方面,人的容貌举止和道德修养也常能引起美感。
(理解)挫折常见的应对方式
挫折概念: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应对方式
①消极的方式
❶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和对抗。分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攻击他人)。
❷散漫性行为(自暴自弃)
❸逃避性行为
❹固执性(重复无效的行为)、逆反性行为(反抗,排斥)
❺倒退性行为,又称退化(幼稚的依赖行为解决问题)
②妥协的应对方式
❶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是自我防御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指当行为目标无法达到时,当事者为避免精神上的痛苦与不安,找出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或认为可以原谅的借口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其表现有:酸葡萄反应;甜柠檬反应;推诿等。
❷宣泄❸压抑(选择性遗忘
③积极的应对方式
❶补偿:是当个体的某种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因个体本身的缺陷无法达到目标时,以另一种可能成功的活动代替之。例如,“失之东榆,收之桑榆。
❷升华: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把社会不能接受的无意识冲动转向更高级、社会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化悲愤为力量”。
❸幽默: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例如,“浓缩就是精华”“眼小聚焦”。
❹认同
❺认知改变(认知重组)指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对环境重新评估,将其令人不快的方面降到最小,或者是试图找到其意义所在。例如,成长性思维。
④挫折教育:正确看待挫折,改善挫折情境,总结经验教训,增强挫折承受力,调节抱负水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教会学生调节情绪的紧张度,就要让他们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如:有人用座右铭“忍”字来时刻告诫自己不要感情用事,以防激动情绪状态下做出不适宜的行为;沮丧时,想一想过去愉快的情景,缓解情绪等。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学生不适宜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情绪体验而引起的。如:学生考试、公开发言都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这是临场经验不足造成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种过渡性情景,即从不紧张到较为紧张,最后再到更高一级的紧张环境,使学生积累各种情景下的情绪体验。
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由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对问题往往只从一个角度解释,所以容易遭受挫折。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发现问题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健康的情绪。多角度、多侧面地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有助于学生的情绪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④教给学生情绪调节方法:例如,认知调节法,合理宣泄法,意志调节法(升华),转移注意法,幽默法。
⑤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同时利用日常教育契机,当学生体验不良情绪困扰时,注意引导学生找到合理宣泄的渠道,这也有助于增强其心理抗压能力。
(补充)情绪构成
①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的内部生理反应。不同情绪的唤醒是不一样的,如激动时血压升高,愤怒时浑身发抖,紧张时心跳加快。
②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是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人有许多主观感受,如喜、怒、哀、乐、爱、恶、惧。例如我知道“我很高兴”,我意识到“我很痛苦”。
在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上, 情绪与情感的主观体验都表现为互相对立的两极,即情绪情感具有两极性
在快感度方面的两极是“愉快—不愉快”
在紧张度方面的两极是“紧张—轻松”
在激动水平方面的两极是“激动—平静”
在强度方面的两极是“强——弱”
③外显行为:在情绪与情感产生时,人们还会出现一些外部反应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情绪与情感的表达过程,也称为表情。例如,人悲伤时会痛哭流涕、激动时会手舞足蹈,高兴时会开怀大笑。
根据表情的发生部位和方式的不同,可将表情分为
面部表情
是通过眼、眉、嘴和脸颊部肌肉变化来表现情绪状态的
例如,一个人喜悦时眉头舒展,双目含笑
体态表情
是身体各部分的表情动作
可以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
言语表情
是指情感发生时个体在语言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特征
言语表情强调的不是言语的内容,而是语音的高低、强弱以及语调的变化。如喜悦时音调稍高
(补充)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
(补充)情绪理论
①詹姆斯——兰格理论(外周理论):该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即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②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加和肌肉紧张等。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③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情绪的评定—兴奋说,强调情绪的产生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情境的评估,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如看到动物园关在笼中的狼并不会感到恐惧
情绪评价学说的创建者
④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❶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三个因素是必不可少: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三是相应的环境因素。
❷事实上,情绪状态是通过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整合作用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当前情景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经验。
❸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成为情绪唤醒理论。 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