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想象
我梳理了普通心理学想象的相关内容,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过程。想象主要以图形信息为处理对象,而不是语词和符号。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梳理了普通心理学意志章节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自行下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梳理了普通心理学情绪与情感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自行下载~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想象
大纲内容
了解想象、表象的概念
理解想象的方式、种类
掌握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条件和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想象、表象(了解)
概念: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活动的基本成分是表象)
特征:形象性、新颖性
表象
概念: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人脑中出现关于该事物的形象(表象是介于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特征:概括性、直观性、可操作性
想象的加工方式(理解)
粘合
指把客观事物中未曾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等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新的形象。
例如,童话故事中的美人鱼形象、神话传说中的玉帝、白骨精、猪八戒。
夸张
又称强调,其是指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或者突出某些特征(如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增多,色彩加浓等)或略去另一些特征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
例如,千手观音、千里眼等运用夸张方式而形成的想象。
拟人化
也称人格化,其是指把人类的形象和特点赋予非人类对象,使之人格化后产生的新形象。
例如,“雷公”“电母”等许多形象
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通过高度的概括和综合之后所创造出新的形象。
例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形象。
区分:黏合和拟人的区别在于:看最后的特征,如果结合后双方特征均明显那么就是黏合,如果只有人的特征明显那么就是拟人。以孙悟空猪八戒为例,人和动物特征粘合后,人和动物特征都明显存在。白骨精、雷公电母拟人后只有人的特征明显
想象的种类(理解)
不随意想象
随意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明确目的性,把想象分为
无意想象
没有特定的目的、不自觉的、不由自主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特殊形式)
例如:看到天上的云不自觉的想象其是绵羊
有意想象
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例如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想象泰山的形象
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我们根据设计师的设计图纸想象自己房子的布局
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鲁迅笔下祥林嫂的形象。
幻想
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幻想可以分为两类
理想: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 如:在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之后,幻想通过努力自己,成为的教师
空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如:白日做梦、守株待兔
表象的种类(补充)
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可分为
个别表象
概念:人感知某事物并形成与此对应的的表象
例如:六合宝塔
一般表象
概念:人感知某一类事物后并概括地形成反映某类事物的表象
例如:宝塔
根据形成表象时占主导地位的感觉通道,把表象分为
视觉表象
触觉表象
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条件(掌握)
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如果头脑中没有足够的表象,就难以进行再造想象。
例如,要想象出《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场景,就需要有关于古代建筑、园林、人物服饰等多方面的表象储备。这些表象可以通过直接感知(如参观古建筑、观察人们的穿着)或者间接经验(如阅读、观看影视作品等)获得。
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当我们根据语言描述进行再造想象时,必须准确理解描述中的词语含义。
比如,在阅读科幻小说中关于“超时空跃迁”的描述时,如果不理解“跃迁”这个词在物理学概念中的大致意义,就很难正确地想象出这个场景。对于实物标志也是如此,例如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标志,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就无法根据地图想象出实际的地理地貌。
有丰富的知识经验
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对想象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
例如,在想象古代战争场景时,了解历史知识、军事战略知识等可以使想象更加合理和准确。如果缺乏相关知识,可能会想象出不符合历史事实或者军事逻辑的场景。
思维能力的参与
再造想象不是简单的感知重现,而是需要思维能力的参与。个体需要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整合,形成连贯、有意义的想象。
例如,在创作一幅画作时,艺术家不仅需要感知到事物的外貌,还需要通过思维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独特的画面和风格。
情感与动机的驱动
情感和动机在再造想象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个体对某个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的情感和兴趣时,会激发其再造想象的动机,产生丰富的想象内容。
例如,当一个人对旅行充满热情,他会根据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情感,在脑海中形成丰富的旅行场景和经历的再造想象。
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掌握)
强烈的创造动机
这是创造想象的动力源泉。
例如,科学家想要解决能源危机问题,这种强烈的动机促使他们创造想象出新型的清洁能源获取方式,如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设计或者可控核聚变的实现方式等。
原型启发
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发从而产生创造想象。
例如,鲁班从锯齿状的草叶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自然界中的生物结构、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等都可能成为原型,启发人们进行创造想象。
积极的思维活动
包括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等。
发散思维可以让人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产生多种设想。例如,在设计一款新型汽车时,发散思维可以让设计师想到不同的造型、功能、动力来源等。
聚合思维则有助于从众多设想中筛选出最合理、最可行的方案。
灵感的作用
灵感是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例如,阿基米德在洗澡时突然灵感乍现,发现了浮力原理。虽然灵感看似突然,但它往往是在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思考基础上产生的。
个体的创造能力
这包括个体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人格特点等因素。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的人,往往更容易进行创造想象。同时,具有冒险精神、好奇心强、独立性强等人格特点的人,也更有利于发展创造想象。
想象的功能(补充)
预见功能:想象能预见或预期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强调想象的未来指向性。 例如: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补充功能:想象可以补充人的时空局限和不足。例如:我们通过《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形成了王熙凤的形象。
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慰藉。 例如:当需要不能满足时,人们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满足、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
调节功能:想象还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帮助人们调整心理状态,应对各种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