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二章)
探索物理世界的奇妙旅程从初二开始!第一章带你走进声现象,感受声音的奥秘第二章则引领你进入光的世界,从光的色彩、直线传播到平面镜和反射,一步步揭开光的神秘面纱。第三章深入光的折射与透镜,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还能发现人眼看不见的光。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探讨物态变化与物体运动,带你全面理解物理现象。快来一起开启这段充满知识与乐趣的物理之旅吧!
这是一篇关于苏教版数学五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一、简易方程二、折线统计图三、因数与倍数四、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笔记,知识点有负数、多边形面积、小数与分数、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乘除法等方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初二物理 (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声音的产生
发声物体的振动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焦作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声音的传播——介质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我们把固体、液体、气体统称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声音是一种波,我们称之为声波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通常,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水中为1500m/s;钢铁中5200m/s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二、声音的特性
响度——振幅
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loudness)
声音的响度与生源的振幅(amplitude)有关
声源的振幅越大,在一定位置接收到的声波的振幅就越大,因而响度就越大
音调——频率
物理学中,将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pitch)
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时间之比叫作频率(frequency)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一个物体在2s内振动10次,它的频率就是5Hz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人类唱歌,声音的频率在60Hz(男低音)~2500Hz(女高音)之间
成年男性说话声音的频率为90~140Hz; 成年女性说话声音的频率为270~550Hz
音色
区分不同的乐器、同学们的声音
不同的声源,由于材料、结构等不同,因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借助仪器,我们还能观察到不同音色的波形
三、噪声及其控制
乐音
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愉悦
乐音是声源有规律振动产生的
噪声(noise)
刺耳难听、令人厌烦,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等,引发疾病
来源
交通工具
控制噪声
在声源处、声音传播途径中和声音接收处采取措施
控制减小
隔离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可听声波
频率范围:20~20000Hz
超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
次声波
低于20Hz的声音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光源(light source)
我们把本身发光的物体焦作光源
太阳√
月亮×
分类
天然光源
太阳
人造光源
电灯
光的色散(dispersion)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偏折,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个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色光的混合
红绿蓝叫作光的三原色
电视机
三原色光混合的原理
光能
太阳能
二、光的直线传播
人类看到周围的物体
是因为有来自物体的光进入了眼睛
光可以在空气、水和玻璃种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与声音的区别,他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光线(light ray)
我们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
点光源
平行光
小孔成像
《墨子》
小孔成像是倒影
由于遮光板上小孔+光是直线传输=通过小孔后上下位置颠倒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3*10的八次方 m/s
天文现象
日食
月食
三、平面镜
四、光的反射
第三章 光的折射/透镜
一、光的折射
二、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透镜的应用
五、人眼看不见的光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