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七下第三章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是一段辉煌的时期,其文化和艺术成就至今仍为人称道。然而,明朝后期,国家面临了内忧外患的困境,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不安。1644年,清朝建立,其统治者来自满洲地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清朝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但同时也存在着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编辑于2023-08-27 20:37:37 广东看板设计简洁明了,让您的计划一目了然。您可以轻松记录每天的进展,并在月底进行小结,回顾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实用性强:涵盖阅读、早起、运动等多种计划类型。 易于操作:设计简洁,记录方便,随时查看进度。 总结清晰:每月小结,让您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 小 结,当月回顾看板,当月习惯看板,当月小结看板。
2025年度计划模板,它是一个全面规划一年发展的工具,能够为你指引前进的方向。这个模板详细地包含了年度目标的设定、季度目标的分解以及月度计划的制定,帮助你步步为营,从而实现你的梦想。
2025年度的日计划模板,旨在帮助你高效地管理每一天的时间,清晰地明确任务目标。它包含了多个模块,如晨间计划、工作学习、晚间总结等,确保你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看板设计简洁明了,让您的计划一目了然。您可以轻松记录每天的进展,并在月底进行小结,回顾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实用性强:涵盖阅读、早起、运动等多种计划类型。 易于操作:设计简洁,记录方便,随时查看进度。 总结清晰:每月小结,让您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 小 结,当月回顾看板,当月习惯看板,当月小结看板。
2025年度计划模板,它是一个全面规划一年发展的工具,能够为你指引前进的方向。这个模板详细地包含了年度目标的设定、季度目标的分解以及月度计划的制定,帮助你步步为营,从而实现你的梦想。
2025年度的日计划模板,旨在帮助你高效地管理每一天的时间,清晰地明确任务目标。它包含了多个模块,如晨间计划、工作学习、晚间总结等,确保你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序。
广州十三行 商人分类
清代时期,广州十三行一带有5000余家专营外销商品的店铺,涉及漆器、银器、瓷器、纺织、绘画、雕刻等各个行业。根据经营商业的项目,明清时期的广东商人可分为牙商、盐商、铁商、米商、糖商、丝绸商、陶瓷商、烟草商、典当商、布商、药商等,其中以牙商最为著名
寒食节
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上巳节
农历三月初三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医节、药草节、天中节等。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经久不息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清明节
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冬至节
公历12月21-23日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又称灯节、小正月、元夕、上元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除夕
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
昆曲与京剧艺术
昆曲
简介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
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
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
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代表
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洪昇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
特点
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小说-《红楼梦》
作者
曹雪芹、高鹗
成书时间
清代(乾隆晚期)
内容
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意义
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 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特点
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评价
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广州十三行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清朝统治者认为不需要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侵犯
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表现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积极
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
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官吏
结党营私,日益腐败
军队
军纪败坏,军备废弛
官僚机构
财政虚耗非常严重,朝廷出现财政危机
政治
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国力虚弱
农民
土地集中在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等少数人手中,社会的贫富分化严重,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文字狱
目的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概况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称为“文字狱”
影响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专制政策
目的
为了维护集权统治
措施
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军机处的设立
背景
清朝初期,议政大王臣会议
康熙时,设立南书房
设立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地位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职责
皇帝裁决,拟写成文,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
特点
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
影响
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标志)
《前门街市图》 (局部)
《耕织图》 (局部)
人口的增长
原因
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很大增长
表现
到康熙时,达到1.5亿
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影响
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
清朝前期,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
商业很发达,形成商业网
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镇等)
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苏州)
形成一些大的商邦(晋商、徽商)
农业生产和发展
恢复
原因
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是“国之大计”
措施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作用
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发展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近3亿亩)
对大河进行治理,修建水利工程
粮食产量有了大幅的提高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意义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钓鱼岛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位于中国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钓鱼岛。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名 的史籍,是始撰于1403年(明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这表明,早在14—15世纪中国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明朝初期,为防御东南沿海的倭寇,中国将钓鱼岛列入防区。清朝不仅沿袭了明朝的做法,还明确将钓鱼岛置于台湾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众多古今中外的地图均标绘钓鱼岛属于中国。清初沿袭明朝的制度,在海南设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琼州府,将南海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
西南达 喜马拉雅山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南到台湾 及其附属岛屿
西北达 巴勒喀什池
南至南海诸岛
北接西伯利亚
西跨葱岭
东临太平洋
清朝的 疆域
巩固西北边疆
回部
我国西北天山以南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称为”回部“
措施
康熙皇帝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
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发动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措施
册封
顺治帝赐予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27 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51 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 ,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1793 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意义
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郑成功档案
本名
郑森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624年8月28日
字
明俨、大木
出生地
日本
逝世日期
1662年6月23日
谥号
武王
原籍
福建南安
官职
总统御营军务 招讨大将军忠孝伯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统一
清朝以北京为都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统治
措施
政治制度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
推崇儒家学说
作用
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
背景
明朝后期,荷兰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过程
1661年,郑成功抵达台湾
1662年,荷兰宣告投降
意义
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评价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 民族英雄
1885年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3年
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台湾 建制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受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作“八旗子弟”。
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李自成失败
清兵
吴三桂
沈阳故宫
1635年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次年,改国号为清
1616年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
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满洲兴起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原因
根本原因
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
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口号
“均田免赋”
过程
1643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4月,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明王朝被推翻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背景
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表现
皇帝
沉迷享乐,政事乏力
皇室内部
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
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后果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
地主阶级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
小说和艺术
书名
作者
内容概况
地位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
俗称《三国演义》,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 小说之一
《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
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 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明朝中期吴承恩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明紫禁城平面图
明代 《皇都积胜图》 (局部)
北京城
修建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从1406年开始,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
构造
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八达岭长城
居庸关
明长城
目的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州南扰
简介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评价
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凯歌》
戚继光(军歌)
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继光抗倭
背景
明朝中期,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
经过
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1561年,倭寇侵犯浙江,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进入福建、广东抗倭激战
结果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性质
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正义民族自卫战争)
评价
戚继光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统领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古里
今印度科泽科德
榜葛刺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
占城
今越南中南部
刘家港
今江苏太仓
浡泥
今菲律宾苏䘵群岛
吕宋
今菲律宾吕宋岛
天方
今沙特阿拉伯麦加
木骨 都束
今索马里摩加迪沙一带
满刺加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郑和下西洋
背景
15世纪初,明朝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意义
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概况
1405-1433年
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国外的奇珍
明朝科举考试和经济
科举考试
思想文化
实行八股取士
表现
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要求由八个部分组成(八股文)
影响
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经济的发展
农业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商业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
朱元璋强化皇权
政治上
机构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明成祖成立东厂
锦衣卫和东厂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目 的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司法上
地方
将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中央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权
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1405 | 1433
郑和7次下西洋
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七年级下册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制作软件 | 亿图脑图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16
15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制作软件 | 亿图脑图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14
13
历史七年级下册
制作软件 | 亿图脑图
1644年
明朝灭亡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368年
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
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明 朝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12
11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