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第6集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既传承着龙山时代诸邦国都邑创造的早期文明,又作为上古夏商周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以明成祖朱棣的传奇人生为主线,讲述了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通过藩王造反登基的帝王故事。书中用诙谐笔法还原了“靖难之役”的惊心动魄:建文帝削藩引发的叔侄对决,朱棣以八百亲兵起事,历经四年血战奇袭南京,最终在熊熊大火中黄袍加身。登基后的朱棣展现出雄主气魄:迁都北京奠定帝国根基,五征蒙古彰显铁血手腕,郑和七下西洋开创航海壮举,修纂《永乐大典》成就文化巅峰。
第一季的《文明》节目没有提到中国之外的世界,是因为这时候的世界缺乏统一的秩序,也没有足够靠谱的历史记载。比如,“公元”这个词,就是从耶稣诞生开始算的。那《文明》节目开始讲起的公元1000年,就是耶稣诞辰1000年。那时候的欧洲宗教氛围那么浓厚,却找不到任何庆典的记载。这是为什么?再比如,大规模的战争之后,一般是打出一个新秩序。就像中国历史上一个旧王朝崩溃,乱上一阵之后,就会建立一个新王朝。但在欧洲,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却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新秩序,而是迅速进入“黑暗的中世纪”。这又是为什么?
在古代,经常出现冗官问题,官僚体系过于庞大,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仅仅是宋朝,就有好几次专门针对冗官的裁撤,但官员数量却不降反增。那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冗官问题?它又为什么这么难治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2022卡塔尔世界杯知识地图
启母石
神话中的史实
夏朝早期
河南省嵩山南麓的万岁峰,山上的巨石为启母石
相传大禹的儿子夏启正是在此出生
禹临终前,按照禅让制的传统,选了东夷人的首领益,然而益的威望与实力远不如启,启及夏后氏族众也不甘心权利外移,经过博弈,启最终取代了益并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家天下的传统开始确立,这标志着以夏后氏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邦国联盟正式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后羿代夏
后羿射日传说
启之后,夏朝经历了一段极其动荡的年代,东夷部落将夏朝的统治权从太康手中夺走,历史事件“太康失国”。
在司马迁《史记夏本纪》的记载中,后羿射落的不是太阳而是太康。
少康中兴
后羿当上国王后同太康一样荒于国政,被大臣寒浞所杀,寒浞渐失民心,被少康起兵攻灭。
少康是太康弟弟的孙子,收复了夏朝王朝。
新砦遗址
公元前1850-1750年
河南省新密市
夏启至少康时代的遗迹和遗物
王城岗遗址
遗址
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
略早于新砦文化,是夏朝的发源地
考古发现
发掘出一万多平方米小城堡,是夏禹之父鲧所筑的城址
发现了面积达三十多万平方米的大城,是禹都阳城所在地
夏
王
朝
觅
踪
大禹治水
纪念大禹
河南禹州的禹王庙几千年来供奉着大禹
四川省汶川县,当地的羌族百姓视大禹为自己的祖先,建大禹铜像于岷山
羌族大禹行走的跛步演变成舞蹈禹步,以世代秉承大禹的治水精神。
羌族人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纪念大禹的诞辰。
全国各地仍有禹王宫、禹王庙、禹王台、禹王亭乃至禹王洞等
历史考证
最早最权威的文献记载出现在《尚书》中,但《尚书》曾多次失传,等重新找到后便有了古今真伪的纷争。
《史记-夏本记》中关于大禹的记载便是引自《尚书》,记载了大禹划定九州、治理山川等功绩。
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又无法得到考证,考古发现成为有效的途径。然而,夏朝的遗迹早已坍塌殆尽,同样是考古研究谜题。
二里头遗址
时间
公元前19-16世纪
夏代后期
河南偃师二里头村
发现宏大宫殿遗址
宫殿建筑
方正规矩的宫城和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建筑群开辟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西安的汉唐都城宫殿遗址和北京故宫,宫殿建筑机制都与二里头相似
生产生活
渔猎占很大比重
农业显著发展,五谷已经形成
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一些人成为手工业者
动物仿生饰品,法师最主要的占卜工具
文字
出土的陶器部分发现刻符,学者认为可能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与后来的商代甲骨文也有着极大关系。
贵州省荔波县的水族一直传承着与夏朝陶文极其相似的文字。提供了寻找夏朝文字的可能。
水族文字被称为水书,一直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历史、宗教、民俗等各个方面,水族百姓也会将水书作为谏言和祝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绣制在水族的各种饰品和服饰当中。
社会结构及礼制
当时社会分化非常明显
墓葬中已经形成依照等级的高低而使用礼器
等差有序是礼制形成的表现,更是下一代阶级分化的重要标志 。
夏朝
统治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有470年的历史,根据《史记》记载,夏朝的第一位王是大禹,到夏朝灭亡共有十七位王。
内容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第6集 工具|Mindmaster 制作|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