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第4集:文明起源
《中国通史》100集以丰富的影像资料和专家讲解,系统呈现了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历史。这份学习笔记思维导图,首先是为了督促自己学习,其次是想以更直观、结构化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梳理和理解这部宏大历史纪录片的核心内容。
本思维导图以最简单的方式总结中国通史王莽改制相关内容,如果你想去了解历史的话,那这份思维导图你千万不能错过了!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建议收藏学习!
本思维导图以最简单的方式总结中国通史昭宣政治相关内容,如果你想去了解历史的话,那这份思维导图你千万不能错过了!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建议收藏学习!
本思维导图以最简单的方式总结中国通史两汉经学相关内容,如果你想去了解历史的话,那这份思维导图你千万不能错过了!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建议收藏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4集:文明起源
前言
距今5000多年前
人类的文明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
古埃及人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绵至今不间断的古老文明,却长时间被史前的种种神话传说所笼罩
今天,我们拨开重重迷雾,探寻中华大地5000年前文明的曙光
仰韶文化
河南省渑池县
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
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1921年4月
安特生
瑞典人
当时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
因为这里一个村庄发现了史前的彩陶片而来
1921年10月27日开始发掘,历时36天
发掘出大批的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尤其是其中精美的彩陶
没有文字记载
安特生看到中亚地区彩陶文化相似,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
庙底沟文化
仰韶文化中期
公元前3300年
西坡遗址
河南灵宝阳平镇铸鼎原边上
2004年
发掘出巨型房址,总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为当时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公众聚会的场所。
存在时间虽短, 但彩陶传播开了
掀起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浪潮
每一个彩陶都是由工匠描画,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彩陶
有时整体风格一样,弧线、三角、圆点等构图元素相同,但没有一件彩陶是完全一样的,每一次这种描画都是一次艺术性发挥。
逐渐证明中国西部的彩陶文化是由仰韶传播过去
这种工艺在当地沿用至今
工具变了,环境变了, 但民族的血脉没变, 流淌在血脉中的智慧没变。
凌家滩文化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
距今5600多年
凌家滩墓地1987年开始,共发掘五次,2007年为最后一次
物品
玉猪
玉雕猪形器
上面雕有两个鼻孔和嘴
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最大和最重的玉器
330件随葬品,玉器,200多件
出土数量如此之多的随葬品,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也属罕见
玉人
中国最早的玉人
雕刻水平堪称精湛,有些地方连现代人都无法达到
玉版
玉版中部雕刻有一个圆圈,圈内雕刻着方心八角星纹
称为
原始八卦图
出土夹在这个玉龟的上下腹甲之间,印证了古代文献记载的河图洛书
墓葬中用大量的玉器覆盖尸身,是我国玉敛葬的前身
红山文化
牛河梁
辽宁省凌源市万元店镇牛河梁
发掘起因
石块所垒砌的特殊图形(积石冢)
红山人用来祭祀的场所
1983年,进行发掘
发现大量墓葬
出土了大量的玉器
玉猪龙
C形玉龙
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中国首次出现龙的形象
祖先图腾崇拜的标志
积石冢周围还发现三圈环绕的圆形祭坛
这代表了中国最早的盖天图解
明清时期的北京的天坛也是三环
红山人居住的场所
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沟
距离牛河梁130多公里
2012年,发现一尊陶人
它面部写实、下身写意,头顶冠,额前有帽正,双目炯炯有神。
目前发现形体最大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也是形象最逼真的
礼仪中心(祭祀中心和埋葬中心)远离居住区
类似于北京的十三陵和天坛
一脉相承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一个重要证据
大溪文化
湖南省澧县
城头山古城
中国最早的城
距今6300年
使用了超过一千多年,跨越了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两个时期
已经具有一定统领一方的号召力
从发掘出的大量文物可以看出当年这里
何等的繁荣,人口密集,居室密布,货物充盈
良渚文化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
距今5300-4300年
中国史前考古学最耀眼的明星
发掘时间
1977年
苏秉琦曾预言,这里就是古代的杭州。
1986年,反山良渚文化贵族墓地被揭露,发现大型墓葬十一座
1987年,瑶山墓地被揭露,发现大型墓葬十二座
1991年,在汇观山遗址又发现了四座良渚文化大型墓葬
出土物品
出土玉器数以千计,琮王、钺王、神人、兽面轰动学界
根据陪葬的玉器,可看出明显的贫富分化
有的墓全是白花花的玉器
小老百姓的墓可能就一个小坠子,甚至一颗小珠子
玉琮
良渚文化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玉器
内圆外方
外方象征地,内圆象征天,中孔穿的柱子为天地柱,象征天地之间的贯穿
有些玉琮上还雕刻有神人兽面纹
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它是沟通天地之间的媒介
当时技术
掌握了线切割的方式
用麻绳加上沙子和水来切割玉器
优点
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的浪费,切割下来的边角料还可以做别的
缺点
太浪费时间和人力
良渚古城
城略呈长方形,东西约1700米,南北约1900米,总面积约300多万平方米
城墙基础部分一般宽约40到60米,局部可达100多米,现存最高处约四米左右
城墙墙体主要用黄土夯筑,底部铺垫石头为地基,石头地基以下铺垫一层二十厘米左右的青胶泥
城墙内外都有壕沟
莫角山
良渚古城核心
良渚先民当年在沼泽湿地上面堆土筑墩营建起来
良渚城墙土石方约120万立方,莫角山约350万立方,约需1万人工作4年
地位
反山大墓中执钺佩玉的墓主,是可以指点江山号令万人的王者,良渚遗址群是王者之都。
中国人爱玉、崇玉的传统
从红山文化,凌家滩,然后到良渚一脉相承,延续至今。
史前各部交流
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
年代相当
相距将近有1000多公里
器物相似
证据
考古资料确凿证明,在中国的史前社会,存在着社会上层的交流网
形式
社会上层的直接互访应该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意义
各地区在如此密切而深入的交流中,逐渐形成并共享着相似的文化精粹
中国相互作用圈逐渐形成
中国史前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出现
良渚代表了中国文明的曙光
认为它实际上已经迈进了文明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