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7集:殷商兴亡
《中国通史》100集以丰富的影像资料和专家讲解,系统呈现了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历史。这份学习笔记思维导图,首先是为了督促自己学习,其次是想以更直观、结构化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梳理和理解这部宏大历史纪录片的核心内容。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压迫和剥削的反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张思维导图系统地梳理了东汉后期清议与党锢之祸的相关内容,有助于理解当时的政治斗争、社会矛盾以及其对东汉王朝的影响。
该思维导图以最简单的方式对《毛选》第三卷全部篇目进行了详细整理,涵盖每篇文章的写作时间、背景、主要内容、结构、精析及经典句子等内容。便于快速浏览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7集:殷商兴亡
商族起源与建国
契[xiè]的传说
《诗经·玄鸟》记载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族始祖契因母亲简狄吞食玄鸟蛋而诞生。
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地,赐姓子氏,商族自此登上历史舞台。
先公时代
商族在夏朝时期逐渐壮大,夏桀暴政时,商汤(成汤)联合诸侯,以“替天行道”之名伐夏。
鸣条之战
关键人物
商汤
革命领袖
伊尹
奴隶出身
第一位贤相伊尹
以厨师身份在有莘国
然后做陪嫁奴隶到商,后被任命为右相,辅佐灭夏。
伊尹祠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
共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位商王
伊尹放太甲
“厨圣”“烹调之圣”
仲虺[zhòng huǐ]
左相,与伊尹共同策划剪除夏桀羽翼(豕韦、顾、昆吾三国)。
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河南封丘鸣条与夏军决战,发布《汤誓》鼓舞士气,夏桀战败被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灭亡。
标志
商汤迁九鼎至商都,标志商朝正式建立。
建国后改革措施
改正朔(以十二月为岁首)
易服色(尚白)
朝会以昼
确立商朝制度。
商朝发展与鼎盛
盘庚迁殷(公元前1320年-前1300年)
迁都背景
效法先王,实行自汤以来的第六次迁都
商朝中期内忧外患,盘庚为挽救危局
决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
迁都阻力
贵族反对
盘庚三次训话(《盘庚》三篇),最终完成迁都。
历史意义
殷墟遗址
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20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大量的甲骨(150,000片)
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商朝由传说变为信史
殷墟成为商代政治、文化、宗教中心,出土大量甲骨文、青铜器。
商朝进入“殷商”时期,都城稳定273年,奠定后期强盛基础。
武丁盛世
武丁的崛起
少年时期被父王下放民间十多年,了解民生疾苦,结识贤臣甘盘、傅说。
继位后重用傅说(奴隶出身)
整顿吏治,发展农业,国力强盛。
妇好的贡献
妇好墓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
武丁之妻
中国首位女军事家
率军征伐土方、夷国、巴军,拓展疆土。
妇好墓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器,印证其显赫地位。
疆域扩张
北征河套,南拓江淮,西达渭汭,商朝疆域达到鼎盛,史称“武丁盛世”。
商朝衰落与灭亡
文丁猜忌周,囚季历致死
商周交恶
商纣王帝辛的统治
帝辛(纣王)勇武过人
早年作为
初期励精图治,试图效仿武丁功业。
暴政与矛盾
宠信妲己,修建鹿台、摘星楼(后称:摘心台),沉迷享乐。
残害忠臣
剖杀比干
比干庙
河南省卫辉市
比干被称为:“天下第一仁”
酷刑“炮烙”、压榨百姓,社会矛盾激化。
囚禁姬昌(周文王)
羑里城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
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监狱遗址
文王拘而演《周易》
导致众叛亲离。
周族崛起
周族发展
周人擅长农业,迁至周原(陕西岐山)后逐渐壮大。
季历、姬昌(周文王)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力量。
姜子牙
太公故里
博学多闻,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家、军事家
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为本家,被尊为“百家宗师”
投奔姬昌,助其制定战略,周族成为商朝最大威胁。
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
姬发(周武王)趁商军主力征伐东夷,联合诸侯伐商。
帝辛临时拼凑奴隶军队17万,军心涣散。
战役结果
商军倒戈,帝辛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商朝文明与考古发现
青铜文明
青铜器象征
鼎为立国重器,代表政权(如商汤迁九鼎)。
殷墟出土司(后)母戊鼎等青铜器,反映高超工艺水平。
甲骨文与殷墟
甲骨文发现
1899年王懿荣发现龙骨上的文字,鉴定为商代甲骨文。
殷墟出土15万片甲骨,记载祭祀、战争、天文等内容,验证商朝信史。
包含宫殿区、王陵区(武丁、妇好墓)、手工业作坊,展现商代社会全貌。
实证商朝存在,推翻“传说时代”认知。
《史记·殷本纪》:“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即在铜柱上涂油,下加炭使热,令有罪之人行其上,辄坠炭中活活烧死。
鼎,祭祀时候用的礼器
政权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