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0集:周公摄政
《中国通史》100集以丰富的影像资料和专家讲解,系统呈现了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历史。这份学习笔记思维导图,首先是为了督促自己学习,其次是想以更直观、结构化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梳理和理解这部宏大历史纪录片的核心内容。
本思维导图以最简单的方式总结中国通史王莽改制相关内容,如果你想去了解历史的话,那这份思维导图你千万不能错过了!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建议收藏学习!
本思维导图以最简单的方式总结中国通史昭宣政治相关内容,如果你想去了解历史的话,那这份思维导图你千万不能错过了!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建议收藏学习!
本思维导图以最简单的方式总结中国通史两汉经学相关内容,如果你想去了解历史的话,那这份思维导图你千万不能错过了!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建议收藏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10集:周公摄政
周公摄政概况
背景
周武王病逝
克商后两年,太子诵继位为周成王(年幼)。
政局动荡
商朝遗民(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霍叔)勾结,发动叛乱。
内部猜忌
周公摄政引发成王及召公的怀疑,周公被迫退避东方。
消除猜疑
周公作《鸱鸮》诗表明心迹,最终获召公支持,重返镐京。
金滕之匮
周公曾向先王祈祷愿代武王死,藏祷书于金匮,后成王开启金匮,感其忠诚。
周公政治举措
东征平叛(3年)
叛乱规模
管蔡联合武庚及东方徐、奄、淮夷等五十余方国叛乱。
结果
武庚、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奄国等东方势力被平定。
意义
巩固周王朝统治,将势力扩展至东海之滨。
分封制
以“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巩固边疆,控制商遗民。
主要封国
鲁国(周公长子伯禽)
统治商遗民,镇守山东。
燕国(召公长子克)
防范北方戎狄。
卫国(康叔)
管理商朝核心区(殷墟)。
宋国(商人:微子)
安置商遗民,缓和矛盾。
齐国(姜太公)
控制东夷,与鲁国互为犄角。
分封策略
姬姓为主(71国中姬姓占53),异姓为辅,分散商遗民。
宗法制
核心规则
嫡长子继承制,大宗统小宗,形成等级从属关系。
家国同构
周王为天下大宗,诸侯为小宗,族权与王权结合。
同姓不婚
通过联姻将异姓贵族纳入宗法体系(如周王室与姜姓通婚)。
营建东都洛邑
选址原因
镐京偏西,洛邑居天下中心,便于控制东方。
何尊铭文记载营建过程,首次出现“中国”一词。
史称:成周
迁商遗民至洛邑,迁九鼎象征天命转移。
明堂制度
发布政令、朝会诸侯的核心场所,首次宗祀文王。
还政成王
创礼乐
周礼体系
五礼分类
吉礼(祭祀)、凶礼(丧葬)、军礼(征战)、宾礼(外交)、嘉礼(婚冠)。
核心价值
明贵贱、辨等列,维护等级秩序与社会和谐。
具体实践
士冠礼
成丁礼,强调责任与德行。
宗庙祭祀
强化血缘纽带与政治认同。
政治功能
通过仪式凝聚诸侯(如明堂大典),巩固统治合法性。
历史影响
从“尊神尚鬼”转向“德治礼治”,奠定儒家思想基础。
礼定秩序,乐促和谐,形成“礼乐文明”。
社会转型
长期稳定
嫡长子继承制延续近三千年,成为封建社会核心制度。
周公后续
被称为:元圣
摄政七年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
功成身退
周公病逝前还政成王,葬于文王、武王之侧,成王以天子礼乐祭之。
儒家思想源头
孔子推崇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以周礼为理想社会模板。
德治思想
明德、慎罚、保民,成为后世政治伦理核心。
文化遗产
被尊为中华礼仪文明奠基人,历代祭祀不绝(如岐山、曲阜周公庙)。
现代影响
宗法观念、家谱文化仍深刻影响中国社会。